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3)对牵涉到此事之人,心无一切究责,总在佛前以自身忏悔功德回向他们早得解脱,亦依个人发愿摄受他们毕竟成就佛道。 *以上是初步的心行分析、检讨、修正、立誓发愿不复作与愿作等,此为修心之初步。  admin

2025-02-02

众生无始以来不离自心如来藏,故应返溯本源,亲证因果的主体如来藏,实证如来藏所有一切功德,现观所造一切业种都收存于自心如来藏中,从无旁落;因该果海,摄受一切众生入佛智海。  admin

2025-02-02

  但是,到了初地的住地心一段时间以后,就不可能再有这种想法了,只会想办法摄受那些抵制他的徒众;但是护法神因为职责所在,如果有人破坏正法而作无根毁谤,或者正在实行破坏正法的事情时,护法神都会做他们应该做的事情,这就是“保绥法忍”。因为初地的住地心中,再也不会有不好的想法,一切人都想要摄受;所以不会因为住持和尚想要驱逐某些人,护法神就驱逐那些人 admin

2025-02-02

   另外,供佛礼拜时,还可学习普贤十大愿王里的发愿,也就是有普皆回向,目的就是要摄受众生。十大愿王就是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广修供养、忏悔业障、随喜功德、请转法轮、请佛住世、常随佛学、恒顺众生、普皆回向......每天要以念佛拜佛为基础,每天作的拜佛功夫功德,都可以回向给自己和一切众生早成佛道;教导我们每天供佛的功德,也都可以回向;赞叹如来、忏悔业障和随 admin

2024-09-19

  否则凭什么诸方净土修行多劫,尚且不如娑婆净土一日?哪有平白得到的无因之果呢? 读《楞严经》中阿难尊者悟后发愿说:妙湛总持不动尊 首楞严王世希有  销我亿劫颠倒想 不历僧祗获法身 愿今得果成宝王 还度如是恒沙众将此深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 伏请世尊为证明五浊恶世誓先入 如一众生未成佛终不于此取泥洹 大雄大力大慈 admin

2024-09-19

  余正伟老师眼见佛性报告 《眼见佛性报告》余正伟蒙师父慈悲摄受,于民国八十五年(一九九六年)石城禅三,弟子得以印证明心,终于能知真心妄心分际,此后依此度日受用极大,与悟前截然二般世界。还记得其后某次禅三自己功夫不足却报名见性,当然是什么都见不到(求见性者若思侥幸,则必无法眼见,乃至解悟而自误,此生就难以得见了),禅三结束当日,与师兄们共乘一车返回台北,在车上阳明 admin

2024-07-01

  是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方便善巧所摄受故,刹那刹那白法增长,诸根猛利,一切声闻及独觉等所不能及。复次,善现!若菩萨摩诃萨恒作是念,诸有情类于长夜中,其心常行四种颠倒,谓:“常想倒心倒见倒、若乐想倒心倒见倒、若我想倒心倒见倒、若净想倒心倒见倒。”我为如是诸有情故,应趣无上正等菩提,修诸菩萨摩诃萨行,证得无上正等觉时,为诸有情说无倒法 admin

2024-06-15

  玄奘大师又加以摄受和护念,太宗因此能够悟后不退。唐太宗捨报之时,头枕在玄奘大师的膝上,可见他对玄奘大师的倾服与信任,太宗在死之前发下了护法的宏愿。『愿我未来世继续以国王之身,护持法师您弘扬正法的无尽大愿,令如来妙法昌盛于中国。』 太宗驾崩之后,高宗嗣位。唐高宗还是太子之时,建立了大慈恩寺。完工后礼请玄奘大师将译场移到大慈恩寺。高宗继位后,对父王 admin

2024-06-15

  这样的人对于一个没有眞正断我见的人、也没有定力的人,凭着能言善道、读过我的书以后,就自称他是入地的菩萨,他也信!这「择法觉分」眞的不存在!那我探究他们出问题的另一个因素,就是悟后急着去摄受众生,从来不读我写的书;这是他们的共通特色,退转的人都有这个特色。讲「特色」好像不太对吧?那「特色」是好的名词,应该说是一种共同的「状态」,都不读我的书!可是这一 admin

2024-05-24

当以家庭和睦为先,负起自身世间法上之责任;亦应以种种方便摄受眷属长养善根,不应引生其烦恼,当免其忧虑。 5.正受三归五戒乃至菩萨戒,应落实于日常之身口意行中,从学习中自然的转变身口意行而趣向世间善,乃至出世间善。 6.不应将护持正法,作为希求领众、好为人师之工具,急于领众希求众生之恭敬者,不论有无藉此谋求金钱利益,皆易生起增上慢,障碍自身于众生 三摩地

2023-04-27

  可是问题是:这个智慧你学到佛地了,你就能成佛吗?你的心没有到那个境界,那你空有智慧也是不能成佛的!     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要摄受众生,千万不要跟众生结恶缘,因为呢,摄受众生就是摄受佛土,所以谁摄受谁不一定喔,有时候某某人啊,指挥你作这个、作那个,可是往往是你摄受他,因为你发觉他作事讲话不得当,那你可以忍下来,能够找个机会私 admin

2023-03-30

  坛场在前方占地约十五坪,以一顶帝王棚庇覆,下敷灰色地毯,上方龛台上供奉本师释迦牟尼佛、大悲观世音菩萨、大慈弥勒菩萨三尊,庄严安详,普遍摄受着现场以及在各讲堂观看直播的菩萨众。贵宾席被安排在佛龛同向的左侧,再过去的空处及其对侧则是供品区,供桌上早已供满大家下车前便集中收集的花果等。圣像面前是主席台,再前面一些则是一座夯实严整的梯形土方,两旁各有系着红 admin

2022-07-06

  娑婆自此法常流正觉寺玄奘文化宗教园区启建动土大典纪实(下)赵正威老师 伟哉钟鼓楼斋堂连步道 在鼓楼的基址处,导师说:“这里本来要盖图书馆,好让《正觉藏》在这里编修,可是现在的发展让形势变了,大家都可以在家中上网,在电脑上作业,那就不必劳师动众,再把大家集中起来作业,所以计画就变更,那就盖成钟楼、鼓楼吧!”导师说时非常轻鬆,但是能盖 admin

2022-07-06

  然现今一般道场大多只有在举办多日的大型活动(如:传戒)时,大众用斋须同进同出才用〈二时临斋仪〉,且内容多已无“食存五观”;或在开放访客、香客、学人、信徒一起用斋时,方由常住众带领大家唸诵〈二时临斋仪〉,既庄严道场,又摄受大众。一般寺院平日因僧众忙于法务、无法同时用斋,因此大多各自进出斋堂,并不唱诵〈二时临斋仪〉,而以自行默念供养偈之后开动 admin

2022-06-23

  赞佛应以诸法实相赞叹如来真实功德,文字平易,具体叙述佛身庄严、功德旷远,较易摄受初机学人及三贤位菩萨。故取佛门四众熟悉喜闻之赞偈: 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世间所有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8]  (三)献佛供养 念供养是以称佛名号来表示供养,之后则是食时应有的作意及自勉。  1.念供养 称念佛名号之功德无量无边不可 admin

2022-06-23

  释迦如来为我们开示供佛道理,希望弟子众以供佛功德,快速增上菩萨行所需的福德资粮、广大心量,并以此方便法利益有情随愿往生,亦兼摄受未来一分佛土。以下简述供佛功德: (一)供佛功德等同供佛真身 释迦如来于《优婆塞戒经》开示:“我若在世及涅槃后所设供养,施者受福等无差别。”[2]如来世尊是三千大千世界主,供佛功德不可思议;世尊为了悯念、摄受 admin

2022-06-23

   (4)但当从法界整体思考时,很明白唯有如来才能成就这宝座功德,金刚菩提宝座是如来功德所现,法界没有一位有情可以成就此无上宝座的功德乃至为如来安座,唯除诸佛!然为摄受众生,故有安座仪式,此中称颂“安位菩萨”亦是为了摄受安座申请者与其家属以及会内法众对所安立的圣像生起信心,因此于仪轨中随俗方便而以“安位菩萨”此一名号作为大家信念 admin

2022-06-23

  [1]本文针对“弥陀法会”与“悲增法会”二种摄受亡者的追荐法会[2]作一检视与疏理,期能上契佛法度世的本意,下开当代佛子所需要的如理仪轨。 自从佛法来到中国,智慧正理遍及、利益了震旦神州;在众生面对失去至亲的生死离别场合中,又能善巧地因应华夏文化的风土人情,以种种慈悲方便来摄受亡者及亲眷,抚慰了中土佛子的心灵。这历史事实告诉了我们 admin

2022-06-23

  至于一生笃行信愿之人,临终早蒙阿弥陀佛接引;对此等行愿坚固的菩萨来说,《弥陀法会》唯是为了摄受眷属放下情执,乃至发起学佛愿力。即使法会现场的幽冥众生,一闻佛号,清音即起,十念求生,无不遂意。《弥陀法会》之殊胜,难以言喻!   (一)释迦佛成就娑婆唯心淨土,更别住佛土清淨庄严 《弥陀法会》之胜果,乃是阿弥陀佛的慈悲愿力。佛佛悲心,唯愿 admin

2022-06-23

  理上佛佛道同,事则有先后彼此之因缘,是故依诸大菩萨与化主释迦古佛之往劫因缘、其摄受大众的行门以及与此界众生的因缘,调整排序为:第一顺位,大智文殊师利菩萨;第二,大悲观世音菩萨,第三,大行普贤菩萨。 再从佛法悲智双运的面向来说,是以大智文殊师利菩萨、大悲观世音菩萨两位菩萨来代表诸大菩萨。顺应如是因缘,将〈佛前大供〉中的菩萨顺位调整为以此二位大菩萨 admin

2022-06-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