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如果菩萨能够这样看待世间法的所有一切法,虽然在现象界有得有失,可是转依真心无所得的体性,仍然是无得无失,这样的无得无失,才是真正的无所得法。时间快到了,作个小结论:《心经》所说的: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乃是指真心的实际理地没有无明等十二因缘存在,也没有苦集灭道之四圣谛存在,所 | 三摩地 2018-07-21 |
![]() |
那大乘当然所证就是依真实心如来藏来反观蕴处界的无我,然后证得无我;乃至于去观察蕴处界所生的一切法,也没有真实的我性,然后证得法无我。所以说,三乘菩提的无我,都是必须要依于实相心如来藏才可以成就。所以,三乘佛法都是依如来藏而立,如来藏是三界一切法的根源,是每一个众生各自本有的,不是外于众生而有的,也不是大家共有的;而三乘佛法所说无我当然也是要依如来藏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解读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当我们证得法界实相的时候,即能现前观到一个本来就自在的真心——第八识如来藏,能够如此现前观照法界实相智慧境界的菩萨便是观自在菩萨。如是依照所证知实相般若,深入观行,即具有了更深妙的法界实相智慧,有了可以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悟如来藏者乃无境界法、无入出法,乃无所得法,唯是一念相应而证知如来藏本体,智慧因之现起耳。真悟者以一念相应慧,而随时随地皆能体验如来藏之运作,极为具体,绝非虚无缥缈之想像。证如来藏者若是有形像法、有境界法、有定境法,皆是因缘假合所成,故有所得;若有所得即是变易,不久必坏,于五位中不能持续不断,不能自在。有他心通者若无证悟之一念相应慧,亦不知悟者所悟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已悟之人,亦宜善护密意,莫为人明说;否则,听闻密意之人,当时虽然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久后终究不免私下大骂法身慧命葬送于明言之人也!又为人明言密意者,皆是亏损如来、亏损法事之地狱罪,违佛所诫,真悟之人于此都宜戒之也!由是再以前人之言,呼吁一切真悟之人,当效大慧宗杲禅师一生破斥邪见以显正法之事迹:【昭觉门下得法者众,独著《临济正宗记》付大慧禅师者,以其能 | 三摩地 2018-07-21 |
![]() |
」然说转去阿赖耶识得法身者,此说转去第八识中二障种子,『显』得清净转依法身。】《成唯识论》卷三云:【又不动地已上菩萨,一切烦恼永不行故,法驶流中任运转故,能诸行中起诸行故,剎那剎那转增进故,此位方名不退菩萨。然此菩萨虽未断尽异熟识中烦恼种子,而缘此识我见爱等不复执藏为自内我,由斯永舍阿赖耶『名』,故说不成阿赖耶识,此亦说彼(菩萨)名阿罗汉。… | 三摩地 2018-07-21 |
![]() |
然而佛说不回心之二乘圣者不能亲证异熟识,所以不证实相;又从理证上观之,断我见丶断我执者,只须在三界世俗之蕴处界法上现观其缘起性空即可,只须如是断除蕴处界我常住不断之我见,只须断除对於蕴处界我之自我执着即可,不必亲证蕴处界我之根源阿赖耶识,不必亲证万法实相心体阿赖耶识;若已断我见与我执,不必证得真如法性,即可名为证得生空真如(这是依菩萨所证的真如法性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这是从初住位到十住位来说的,叫做十发趣;你们来同修会学法得法以后,应当要这样观察:观察自己在悟前是否为习种性人?也要在悟后去观察自己:是否还在习种性里面?你也要去观察其它的人:他悟了以后是不是也还在习种性中?还没有证悟以前,当然还在习种性中;悟了以后入习种性,还没有离开习种性,这也是正常的事。你也应该普遍、周遍观察,从同修们到义工菩萨、助教、亲教师 | admin 2018-07-21 |
![]() |
而经典一直看以后,又不用自己的不正见来思惟,用正知正见来思惟,开始归纳排除「这些」「哪些」不是真心,如果因缘凑巧,又知道有些真悟的人的为人作略的故事,虽然其中好像很奇怪,但是因为学人的善根成熟,所以心中相信,这其中禅师的作略,这些举止虽然特别,但是一定有慈悲为了「开示真心」,来引导故事中的弟子,因此心中充满恭敬,也同时充满疑惑,天天偶尔也会想一想, | admin 2018-07-21 |
![]() |
”,诸位从这一段就了解了:你能这样去观察,把你所证悟的如来藏去体会,从悟后修学唯识一切种智,去了解如来藏所蕴含的一切种子,了解后加以体验证实,才知道这一切法及一切法相,都是唯如来藏显现,没有我、我所:五蕴、十八界、十二处也统统一样,这样观察深入,渐渐可以了知五法三自性……等,这就是证得法无我,成初地圣人。在这一切法中找不到真实不坏 | admin 2018-07-21 |
![]() |
3、不可以废净土法门而独尊禅法现代排斥净土法门而独尊禅法的人,其中有许多人其实不是真正尊崇禅的法门,他只是尊崇禅定境界的有所得法而已,因为他们不明白禅其实就是般若、就是智慧,不明白般若智慧是无境界法、无所得法的缘故。他也不明白禅——最究竟的极致,就是净土。所以修学禅法不应当排斥净土法门。净土法门的迅速成就,需要由禅的开悟而着手,以禅悟实相 | admin 2018-07-21 |
![]() |
时,婆罗门即于座上远尘离垢,得法眼净。(-----《佛说长阿含经》)初机学人虽亦修学菩萨六度法门,然系以求世间乐、求凡夫神通、求生梵天等为其目的,不以证悟菩提为目的;如是而修六度行门,只是将六度行门作为求取人天善果之资粮,作为求取凡夫神通之资粮,作为求生梵天之资粮而已。如是而修六度者,即是佛法中之人乘与天乘修法。然而人天乘之修法,若不以三乘菩提为依归,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是故,如来藏是寂灭法、涅槃法、无所得法、无境界法,众生一向不熟悉祂,不喜乐祂的无境界性,不愿亲近祂的寂灭性,无法安忍祂本来自在的事实,无法转依祂故。又二乘圣人一向愚于此如来藏,一向有法执而不知,执一切外法真实有故;求离生死苦,故厌五阴、断思惑,令如来藏不再出生未来世的自己,灰身泯智,欲取涅槃故。若阿罗汉不回心大乘,无菩萨种性,佛亦不为其开示如来藏妙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悟如来藏者乃无境界法、无入出法,乃无所得法,唯是一念相应而证知如来藏本体,智慧因之现起耳。真悟者以一念相应慧,而随时随地皆能体验如来藏之运作,极为具体,绝非虚无缥缈之想像。证如来藏者若是有形像法、有境界法、有定境法,皆是因缘假合所成,故有所得;若有所得即是变易,不久必坏,于五位中不能持续不断,不能自在。有他心通者若无证悟之一念相应慧,亦不知悟者所悟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再来说真心的体性呢,事实上祂是无境界、无所得法,妄心的体性祂是有境界、有所得法,这两个体性完全不同。那体性完全不同,怎么可能把妄心变成真心呢?如果说你想要把妄心变成真心,就如同说想要把沙煮成饭一样——沙完全不具备米的体性,怎么可能把沙变成饭呢?再来说黄金——铜永远不可能变成黄金,因为它们的体性完全不同的缘故。所以说:千万不要想要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悟后觉知心应该依此真心而长时间的现前运作、详细观察,不可堕落在昏沉而不明白法界真理微细之处而不能生起智慧,像这样住入平等安闲寂静的境界中,哪里还会造诸恶作业缘来长养七识染污性而干扰遮覆此自心如来本来自性清净之圆妙光明呢!只恐怕悟后不肯如此修行,所以面临境界考验时就全然忘掉了所应转依的自心如来之真如法性,依然像过去一样的随于境界、随于习气而使意识觉知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既然意识有生、有灭、有入、有出,即是有境界法、有所得法,非是从来不生不灭、不出不入、无所得的真心第八识境界。而第八识在睡着无梦、闷绝、正死位、无想定、灭尽定中不仅一直在运作不辍、离诸能所与觉观、不与五别境相应、无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是所熏法,所以才是常住不灭的法性,正与意识常起常断的体性完全相反,所以证严法师说「意识是不灭的」,不仅是悖理,而且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证悟第八识如来藏乃是无境界法、无入出法、无所得法,唯是一念相应而证知如来藏本体,智慧因之现起耳。真悟者能随时随地体验如来藏之运作,极为具体,绝非虚无缥缈之想象。若是有形象法、有境界法、有出入法,皆是因缘假合所成,并非开悟。有他心通者若无开悟的经验,亦不知悟者所悟之内涵;有天眼通者若无重关之一念相应慧,亦不能以其天眼见他人所见之佛性。故禅非禅定、非神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佛法就在无所得中恁么得,这才是真正的无所得法,不是像二乘解脱道一般灭掉攀缘、灭掉所得以后才无所得。正因为菩萨是这样的无所得,所以菩萨不必攀缘三界境界。假使有一天佛说:“你去地狱度众生。”菩萨立即答应说:“好,我去。”佛说:“你去天上度众生。”菩萨也说:“好,我去。”就只是单凭佛的一句话,不需要自己在那边想:&l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观之三辈九品往生之果报相及修习次第相,佛已经将极乐世界之圣道门内涵与次第,铺陈于众人面前,有智之人应可从经文中略得法要,自可相信极乐国土亦不离因缘果报之理,也不离解脱道及佛菩提道之修道正理。(原标题:净土之修行法门,最后也不离于佛菩提之亲证) | 三摩地 2018-0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