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但是如果修定有了一段时间,自己产生了轻安喜乐,对于这轻安的喜乐产生了执着、产生了自满,觉得自己高于他人,或者另外相反的一个状况,觉得自己都没有进步,自己的功夫不够而形成非常的卑下的心,像这样的心行,都是有着自我执取的心念,只要是对于自我的状况产生执取的心念,就很难深入忆佛定或者是禅定的修学。例如有人静坐的时候,或者无相拜佛的时候,感觉到通身舒畅、全 | admin 2020-06-08 |
|
![]() |
可见,不论有语言、有文字形相的持名念佛,或是无语言、文字形相的忆佛念佛----也就是无相念佛,目的都是要让行人能制心一处,就是安住在佛菩萨名号,或想念佛菩萨的忆念中;然后精勤修习之后,就能成就一心不乱、心不颠倒,乃至都摄六根、净念相继的念佛定、忆佛定功夫;则不仅能去除掉举与散乱,也能去除昏沉。而这行门中佛菩萨名号以及对佛菩萨的忆念,正是对治昏沉黑暗相的 | admin 2020-02-21 |
![]() |
这个部分也就是说,只有中夜能够好好睡,初夜、后夜都安行于法道;说到这个还是要赞叹无相念佛,因为无相念佛成就的人,他早上一起来就在忆佛定当中,晚上睡也带着忆佛念,所以真的是:“朝朝还共起,夜夜抱佛眠。”最后一种就是四威仪当中,能够正念而住。说到这里,还是要赞叹无相忆佛的妙用,只要功夫成就,不论是四威仪当中、说话当中、作事当中,许多正觉的学子 | admin 2020-02-20 |
![]() |
而我们心会散动,往往就是外五尘,如:色、声、香、味、触,或者是贪、瞋、痴,或者是男女等相的一个现起,而会障碍到我们的修定;所以我们可以用这样的一个轻安、这样的忆佛定,来作为对治的力量。也因此在佛法的修证当中,依著定力的修持,就解脱果而来说,如果无相忆佛的功夫作得很好,然后又能够有断我见的这样的知见以及实证,要入薄贪瞋痴是非常容易的一件事情;可是如果 | admin 2018-08-06 |
![]() |
而我们心会散动,往往就是外五尘,如:色、声、香、味、触,或者是贪、瞋、痴,或者是男女等相的一个现起,而会障碍到我们的修定;所以我们可以用这样的一个轻安、这样的忆佛定,来作为对治的力量。也因此在佛法的修证当中,依着定力的修持,就解脱果而来说,如果无相忆佛的功夫作得很好,然后又能够有断我见的这样的知见以及实证,要入薄贪瞋痴是非常容易的一件事情;可是如果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但是如果修定有了一段时间,自己产生了轻安喜乐,对于这轻安的喜乐产生了执着、产生了自满,觉得自己高于他人,或者另外相反的一个状况,觉得自己都没有进步,自己的功夫不够而形成非常的卑下的心,像这样的心行,都是有着自我执取的心念,只要是对于自我的状况产生执取的心念,就很难深入忆佛定或者是禅定的修学。例如有人静坐的时候,或者无相拜佛的时候,感觉到通身舒畅、全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而我们心会散动,往往就是外五尘,如:色、声、香、味、触,或者是贪、瞋、痴,或者是男女等相的一个现起,而会障碍到我们的修定;所以我们可以用这样的一个轻安、这样的忆佛定,来作为对治的力量。也因此在佛法的修证当中,依着定力的修持,就解脱果而来说,如果无相忆佛的功夫作得很好,然后又能够有断我见的这样的知见以及实证,要入薄贪瞋痴是非常容易的一件事情;可是如果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这样继续锻炼,直到能够让忆佛的念持续不断,就会进入忆佛定,即便在动中,也不受影响,。此时,就是《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里所说的都摄六根,净念相继的状态。这种念佛修定的方法,可以在动中练,也可以在静中练,而且容易入门,也容易转进。关键在于修学者必须透过持名的表象,了解心中忆佛的要点,才能够真正修成。------------详见本网站《净土》专栏(原标题:念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这样继续锻炼,直到能够让忆佛的念持续不断,就会进入忆佛定,即便在动中,也不受影响,。此时,就是《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里所说的都摄六根,净念相继的状态。这种念佛修定的方法,可以在动中练,也可以在静中练,而且容易入门,也容易转进。关键在于修学者必须透过持名的表象,了解心中忆佛的要点,才能够真正修成。3、看话头看话头是中国禅宗独有的修定法门。在禅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甘露法雨》(原标题:不甘寂寞的意根是“忆佛定”难以成就的根源)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这个部分也就是说,只有中夜能够好好睡,初夜、后夜都安行于法道;说到这个还是要赞叹无相念佛,因为无相念佛成就的人,他早上一起来就在忆佛定当中,晚上睡也带著忆佛念,所以真的是:“朝朝还共起,夜夜抱佛眠。”最后一种就是四威仪当中,能够正念而住。说到这里,还是要赞叹无相忆佛的妙用,只要功夫成就,不论是四威仪当中、说话当中、作事当中,许多正觉的学子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练到静中也可以不断,动中也可以不断,忆佛的念会愈来愈细;忆佛念转细后,如果有人要进入念佛定里面去,那么即需把忆佛念转淡,愈来愈清淡,即进入忆佛的定中去了;欲进入忆佛定中,必须靠打坐,在动中比较难。以上是无相念佛的十个修学次第,功夫到此已经成就。这样继续不断的静中也练习、动中也练习,忆佛的功夫很好,而本身性障很细微的话,即可发得念佛初禅---念佛善根发 | 三摩地 2018-07-20 |
![]() |
第三种状态称为忆佛定,忆佛的念没有相貌和状态,却如泉涌一般,相继不绝,动静不失,即是忆佛定的境界。虽然没有定的状态,但不论在动中或静中,忆佛的念始终不断,这叫做忆佛定。第一种状态的人,虽练习忆佛念佛的工夫,但没有很认真的练习,不很纯熟,只是用来增强观心的法门,平常还是以“无念观心”为主,以忆佛作为一种辅助的法门,所以功夫偏于“一念不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为了帮助我们舍离这种贪求的心态,我们建议要修学忆佛定的功夫---无相念佛的功夫。可以帮助我们远离五欲的贪著,这是定的正受所必然引生的现象。第四目:应远离慢心慢心是因为分别心而有,慢心以参禅人比较多,念佛人比较少,但不是没有。有少数人在心里暗中起一个分别人我的心---心里面恐怕别人会胜过自己。一个人如果心中有这种心态的时候,往往就会有大力鬼神乘机进入这个人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但是如果修定有了一段时间,自己产生了轻安喜乐,对于这轻安的喜乐产生了执着、产生了自满,觉得自己高于他人,或者另外相反的一个状况,觉得自己都没有进步,自己的功夫不够而形成非常的卑下的心,像这样的心行,都是有着自我执取的心念,只要是对于自我的状况产生执取的心念,就很难深入忆佛定或者是禅定的修学。例如有人静坐的时候,或者无相拜佛的时候,感觉到通身舒畅、全 | 三摩地 2018-0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