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昙懿禅师不得已,只好在结夏期间,破例(佛制戒律,结夏期间是不许外出的)前来礼谒宗杲禅师。宗杲禅师于是仔细地勘验了昙懿禅师的证悟,说道:“汝恁么见解,敢嗣圆悟老人邪?”昙懿禅师一听,感到非常惭愧,于是便辞掉了所住持的寺院,一心亲近宗杲禅师。一日,昙懿禅师入室参礼。宗杲禅师问:“我要个不会禅底做国师。”昙懿禅师道:“我做得国师 三摩地

2018-07-20

宗杲禅师问:“古人不出方丈(佛制戒律,结夏安居期间,出家人不许外出化缘或行脚),为甚么却去庄上吃油餈(ci)?”妙总禅师道:“和尚放妙总过,妙总方敢通个消息。”宗杲禅师道:“我放你过,你试道看。”妙总禅师道:“妙总亦放和尚过。”宗杲禅师道:“争奈油餈何!”妙总禅师于是大喝一声,便出方丈。宗杲禅师遂予印 三摩地

2018-07-20

除此之外,祩宏禅师对戒律也非常重视。他认为读经、参禅、持戒,都与念佛是一体不二的:若人持律,律是佛制,正好念佛;若人看经,经是佛说,正好念佛;若人参禅,禅是佛心,正好念佛。由于祩宏禅师本身是从禅入净的,又主张禅净不二、以净为归,所以他的开示,在朝野中影响很大。一时士庶都争相前来礼敬问法。侍郎王公宗沫曾告诉祩宏禅师:夜来老鼠唧唧,说尽一部《华严经》。 三摩地

2018-07-20

元来禅师得法后不久,便前往鹅湖,从养庵广心禅师受菩萨戒律,后出世于博山能仁寺,大弘禅化,望风归学者数以千计。元来禅师圆寂于崇祯三年(1630),春秋五十六岁。生前著有《宗教通说》、《参禅警语》等行世。元来禅师的《参禅警语》,言简意赅,言无虚发,对如何参禅、做功夫,作了简明而中肯的开示,堪称学道者“参禅指南”。现摘其大要如次,供读者参考—& 三摩地

2018-07-20

”虚老悟道之后,数十年如一日,仍然恒守戒律,精进不懈。在弘法接众的同时,还殚精竭力,先后修复了云南鸡足山祝圣寺、昆明云棲寺、福建鼓山涌泉寺、广东韶关南华寺、乳源云门大觉禅寺等道场。解放后,虚老不顾年迈,又率众修复了江西云居山真如寺。后于一九五九年农历九月十三日圆寂于此,春秋一百二十岁。 (原标题:479虚云老和尚悟道因缘) 三摩地

2018-07-20

回归佛陀本怀,回归原始佛教……”,大家提出种种口号;然而其实皆是本位主义者,提出口号之目的,只是表显自己与他人之不同、之超胜罢了;却又一一违背世尊之教诲,违背原始佛教之经典所说,违背佛所制定之戒律,违背佛所训诫少贪、少恼、清净自修、不募集大量银钱、出家众应远离男女淫行,在家众应远离邪淫……等;如是处处违背佛诫,而提出种 三摩地

2018-07-20

”佛光禅师和徒众甲的话刚说完,徒众乙即刻起立合掌禀告说:“戒住则法住,佛门没有比戒律再重要的事,老师!所以我想到宝华山学戒堂学律去。”禅师听后,仍然欢喜地回道:“很好!你学律回来,能让我们道场大家都具有三千威仪、八万细行,真正成为一个六和僧团,真是太好了!”佛光禅师的话刚说完,徒弟丙亦整衣顶礼说道:“老师!学道莫如即身 三摩地

2018-07-20

如是,星云法师以未悟之身而有时示悟,有时复言未悟;乃是投机取巧、左右逢源之不诚实行为,尚且不能契符儒家正心诚意之入门意旨,何况能是佛门谨守比丘戒律者所应有之心行耶?由是缘故,今时重写公案拈提第一辑时,废黜第七辑中所言“三年内不再加以拈提”之宣示,乃于此辑中继续拈提之。如是作为,实因星云已非正心诚意之人,亦将因其妄以外道见取代佛法正见之故, 三摩地

2018-07-20

虽具戒律。于三摩提。心常散动。未获无漏。世尊教我。及俱絺罗。观鼻端白。我初谛观。经三七日。见鼻中气出入如烟。身心内明。圆洞世界。遍成虚净。犹如琉璃。烟相渐销。鼻息成白。心开漏尽。诸出入息化为光明。照十方界。得阿罗汉。世尊记我。当得菩提。佛问圆通。我以销息。息久发明。明圆灭漏。斯为第一。富楼那弥多罗尼子。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旷劫来。辩才无 三摩地

2018-07-20

持诸戒律。我于彼前。现比丘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有女子。好学出家。持诸禁戒。我于彼前。现比丘尼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有男子。乐持五戒。我于彼前。现优婆塞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复女子。五戒自居。我于彼前。现优婆夷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有女人。内政立身。以修家国。我于彼前。现女主身。及国夫人。命妇大家。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有众生。不坏 三摩地

2018-07-20

戒律仪。必不成就。戒成已后。着新净衣。燃香闲居。诵此心佛所说神咒。一百八遍。然后结界。建立道场。求于十方现住国土无上如来。放大悲光。来灌其顶。阿难。如是末世。清净比丘。若比丘尼。白衣檀越。心灭贪淫。持佛净戒。于道场中。发菩萨愿。出入澡浴。六时行道。如是不寐。经三七日。我自现身。至其人前。摩顶安慰。令其开悟。阿难白佛言。世尊。我蒙如来无上悲诲。心已 三摩地

2018-07-20

要先严持清净戒律。永断淫心。不餐酒肉。以火净食。无啖生气。阿难。是修行人。若不断淫。及与杀生。出三界者。无有是处。常观淫欲。犹如毒蛇。如见怨贼。先持声闻四弃八弃。执身不动。后行菩萨清净律仪。执心不起。禁戒成就。则于世间。永无相生相杀之业。偷劫不行。无相负累。亦于世间不还宿债。是清净人。修三摩地。父母肉身。不须天眼。自然观见十方世界。睹佛闻法。亲奉圣 三摩地

2018-07-20

破佛戒律。与承事者。潜行五欲。或有精进。纯食草木。无定行事。恼乱彼人。厌足心生。去彼。与师。多陷王难。汝当先觉。不入轮回。迷惑不知。堕无间狱。又善男子。受阴虚妙。不遭邪虑。圆定发明。三摩地中。心爱神通种种变化。研究化元。贪取神力。尔时。天魔候得其便。飞精附人。口说经法。其人诚不觉知魔着。亦言自得无上涅槃。来彼求通善男子处。敷座说法。是人或复手执火光 三摩地

2018-07-20

戒律。日夜思之。朝夕行之。行无越思。思无越行。有其始而成其终。犹耕者之有畔。其过鲜矣演祖曰。所谓丛林者。陶铸圣凡养育才器之地。教化之所从出。虽群居类聚。率而齐之。各有师承。今诸方不务守先圣法度。好恶偏情。多以己是革物。使后辈当何取法(二事坦然集)演祖曰。利生传道务在得人。而知人之难圣哲所病。听其言而未保其行。求其行而恐遗其才。自非素与交游备详本末。 三摩地

2018-07-19

戒律不必持。定慧不必习。道德不必修。嗜欲不必去。又引维摩圆觉为证。赞贪嗔痴杀盗淫为梵行。乌乎斯言。岂特起丛林今日之害。真法门万世之害也。且博地凡夫。贪嗔爱欲人我无明。念念攀缘。如一鼎之沸。何由清冷。先圣必思大有于此者。遂设戒定慧三学以制之。庶可回也。今后生晚进戒律不持。定慧不习。道德不修。专以博学强辩摇动流俗。牵之莫返。予固所谓斯言乃万世之害也。惟 三摩地

2018-07-19

”殊云:“南方佛法,如何住持?”著云:“末法比丘,少奉戒律。”殊云:“多少众?”著云:“或三百或五百。”无著问文殊:“此间如何住持?”殊云:“凡圣同居龙蛇混杂。”著云:“多少众?”殊云:“前三三后三三。”无著游五台,至中路荒僻处,文殊化一寺,接他宿。遂问:“近 三摩地

2018-07-19

尚何警训之有哉成化六年岁次庚寅春三月朔武林清平山空谷沙门景隆序缁门警训目录卷第一沩山大圆禅师警策明教嵩禅师尊僧篇孤山圆法师示学徒勉学上(并序)勉学下姑苏景德寺云法师务学十门(并序)上封佛心才禅师坐禅仪长芦慈觉颐禅师坐禅仪劝参禅文自警文卷第二龙门佛眼远禅师坐禅铭三自省察鹅湖大义禅师坐禅铭庐山东林混融禅师示众蓝谷信法师自镜录序释难文梁高僧称法主遗诫小师右街 三摩地

2018-07-19

不思戒律破却威仪。取一生之容易。为万劫之艰辛。若学如斯徒称释子慈云式忏主书绅知白汝知日之所为。害善之法偏宜远之。损恶之道益其用之。口无自伐心无自欺。勿抱内蠹勿扬外仪。欲人之誉畜己之私。杀义之始陷祸之基。自恃其德必有余讥。自矜其达必有余非。眷属集树汝宜远之。利养毛蝇汝宜畏之。释而思之。惩恶之余何则是宜。清香一炷红莲数枝。口勿辍诵意勿他思。安禅礼像其则 三摩地

2018-07-19

良可哀哉解行无实反轻戒律资持云。十诵中律制比丘。五夏已前专精律部。若达持犯办比丘事。然后乃可学习经论。今越次而学行既失序。入道无由。大圣呵责终非徒尔。又彼律云。佛见诸比丘不学毗尼。遂赞叹毗尼面前赞叹。波离持律第一。后诸上座长老比丘从波离学律也。今持才沾戒品。便乃听教参禅。为僧行仪一无所晓。况复轻陵戒检毁呰毗尼。贬学律为小乘。忽持戒为执相。于是荒迷尘 三摩地

2018-07-19

一切戒律涅槃重宣最后之言。方为揩定。三衣许俗彼经无文余。或云。攘灾免厄许与小片。至如戏女暂挂猎师假披。或云。得四寸而饮食斯充。挂一片而罗刹不啖。盖显三衣之功用。非许四民之受持。出家闲邪之人尚昧持衣之轨。在尘烦杂之众。宁知奉法之仪。南山云。若受用有方则不生罪戾。必领纳乖式。便自陷深愆。一生无衣覆身一死。自负圣责何虑无恶道分。观斯之言自坐深过。忍将非法 三摩地

2018-07-19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