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也就是说多闻的圣弟子对于佛、法、僧,还有这个戒律的清净,如果能够成就信受而不坏的话,如果这样的会堕到地狱、畜生、饿鬼,那是没有道理的。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能够信受佛陀,信受佛陀所教的戒法,信受佛陀所教导的这个----不管是声闻或是大乘的,我们能够信受他们是都是清净的,都是符合戒行的,这样的话绝对我们也会去遵守这个戒行,也不会去毁谤佛宝、法宝跟僧宝,那一定 三摩地

2018-07-22

为什么?因为要信受佛陀祂是清净的;要相信佛陀所教导的佛法是清净的;也要相信僧寳一定是清净的;而且他有清净的戒行,而且要相信佛陀祂也是遵守戒法的,而且能够相信佛陀所教的佛法是清净的而不是的,如果能够这样子相信而能够真正的持守清净的戒律,那他就具足了四不坏信,也就是四不坏净。那什么叫做相信佛陀是清净、能够持守戒法呢?就要相信佛陀绝对不会教人家修双身法。 三摩地

2018-07-22

比丘尼有这八条戒涉及比丘,而比丘戒中也有十修戒涉及如何教诫比丘尼,这八条戒在上座部中广泛的被接受,认为这是比丘尼的根本戒;但是在大众部中则较不严格,戒律中虽有八敬法,但没有完整的八条,也不认为这是比丘尼应该遵守的根本戒。而八敬法的由来是起源于佛陀时代,根据巴利圣典的记载,佛陀成道以后的第五年,父亲净饭王过世,为了解决释迦族与拘利族人之间,因为尼连禅 三摩地

2018-07-22

但是上讲述有很多犯戒的行为是不可忏悔的,这让我们感到了恐惧;不是担心业报,更多的是担心如果犯了不可忏悔的戒相,会给我们的修学带来很大的障碍,那么我们这一生求明心见性是不是也没希望了?答:这个提问都是关于戒律上的问题,您说:「究竟我们该如何对待受戒、持戒、犯戒,甚至破戒呢?」关于这个部分,导师在《优婆塞戒经讲记》有详细的开示,目前第一辑已经出版了,后 三摩地

2018-07-22

受戒以后也有羯磨,主要是指受戒后的定期诵戒,因为在诵戒的时候,如果有戒子违犯所受戒律的话,诵戒之前就必须要先进行羯磨,好让犯戒者忏悔灭罪。而当一个僧团进行羯磨的时候,有人说:“我们不满意你们作的羯磨,我们要另外自己羯磨。”那么当他自己羯磨的时候,就是别羯磨、就是自行忏摩。别羯磨的人一定不可能参加原来僧团大众的诵戒,他们另外自己诵戒,自己几 三摩地

2018-07-22

为什么?因为要信受佛陀祂是清净的;要相信佛陀所教导的佛法是清净的;也要相信僧寳一定是清净的;而且他有清净的戒行,而且要相信佛陀祂也是遵守戒法的,而且能够相信佛陀所教的佛法是清净的而不是邪恶的,如果能够这样子相信而能够真正的持守清净的戒律,那他就具足了四不坏信,也就是四不坏净。那什么叫做相信佛陀是清净、能够持守戒法呢?就要相信佛陀绝对不会教人家修双身 三摩地

2018-07-22

有人认为:皈依,就是要进入一个很严格的戒律范围中,担心自己毕竟是在家人守不了清规戒律,就怕皈依,不敢皈依。其实:皈依不是受戒,皈依就是你成为佛弟子。皈依并不会改变你任何当下的生活习惯。皈依就比如去学校注册一样简单。注册了你就是在册生,没皈依去学佛法等于旁听生。皈依后是否受五戒全凭自愿:有条件,愿意受持五戒的当然很好。如果只能受持其中一戒、两戒那也很 三摩地

2018-07-22

为什么?因为要信受佛陀祂是清净的;要相信佛陀所教导的佛法是清净的;也要相信僧寳一定是清净的;而且他有清净的戒行,而且要相信佛陀祂也是遵守戒法的,而且能够相信佛陀所教的佛法是清净的而不是邪恶的,如果能够这样子相信而能够真正的持守清净的戒律,那他就具足了四不坏信,也就是四不坏净。那什么叫做相信佛陀是清净、能够持守戒法呢?就要相信佛陀绝对不会教人家修双身 三摩地

2018-07-22

修行的人依戒律仪,时时以正念防心,令根于色境远离,虽见亦不执取其相。于色境界正现前时,不取随好,分别意识于可爱色等将生染着,于不可爱色等将生憎恚。即以正念增上力,能防护此非理分别的烦恼相应意识,令其不生所有烦恼,令住于平等舍位,是为防护眼根,于眼根修律仪行。如是乃至意根法尘为缘,生起意识,即此意识有与非理分别俱行能起烦恼,由此意识于可爱的色法将生染 三摩地

2018-07-22

僧的定义──《杂阿含经》在与各位分享高僧传心得之前,先与各位说明什么是「僧」?因为现代的佛门对于「僧」的定义已经不清楚了,乃至于一般的大众觉得身穿袈裟、住进寺院,剃头,受声闻戒就是「僧」了,殊不知在小乘佛法之中,对于「僧」的定义是非常严格的,普遍大众对于经典中所记载的内容无法看懂,或无法深入,不过没关系,现在此世唯一通达经典的正觉来为大家隆重讲解什 三摩地

2018-07-22

至于藏密受灌顶时,不论事部、行部、瑜伽部,都要受藏密独创的「三昧耶戒」,正因为有此邪淫戒律的规范,藏密行者才会有如此隐密邪门之事,而都自以为是合于佛教戒律的真正修行。如宗喀巴《密宗道次第广论》49页说:【《苏悉地经》〈咒毗奈耶品(转真言法品)〉:「复次诵咒师,由住何律仪,速得诸成就?说彼咒调伏:有智修行者,于诸咒诸天,及大持诵者,悉皆不应瞋。智者勿臆 三摩地

2018-07-22

为什么?因为要信受佛陀祂是清净的;要相信佛陀所教导的佛法是清净的;也要相信僧宝一定是清净的;而且他有清净的戒行,而且要相信佛陀祂也是遵守戒法的,而且能够相信佛陀所教的佛法是清净的而不是邪恶的,如果能够这样子相信而能够真正的持守清净的戒律,那他就具足了四不坏信,也就是四不坏净。那什么叫做相信佛陀是清净、能够持守戒法呢?就要相信佛陀绝对不会教人家修双身 三摩地

2018-07-22

比较可以称道,有遵守一般的戒律,乃至出家,有出家的功德,可是像是印顺法师这样不懂佛理,又到处宣说佛陀所说值得商榷,或是说这是后来弟子的见解,不是佛陀的本意,乃至毁谤佛陀,以为佛陀是个凡人,涅盘如同阿罗汉的涅盘,乃至毁谤极乐世界,说是无有;「我」个人实在是不得不佩服这位现在应当在地狱受苦的人的勇气,这样努力毁谤三宝,真是独特的学佛谤佛人。现在希望这位 三摩地

2018-07-22

僧的定义──《杂阿含经》在与各位分享高僧传心得之前,先与各位说明什么是「僧」?因为现代的佛门对于「僧」的定义已经不清楚了,乃至于一般的大众觉得身穿袈裟、住进寺院,剃头,受声闻戒就是「僧」了,殊不知在小乘佛法之中,对于「僧」的定义是非常严格的,普遍大众对于经典中所记载的内容无法看懂,或无法深入,不过没关系,现在此世唯一通达经典的正觉来为大家隆重讲解什 三摩地

2018-07-22

”我们先不讲殊胜无上的大乘法,我们只引用四阿含小乘法来说,请问:“居士能不能证得阿罗汉?”如果居士可以证得阿罗汉,难道就因为他不着袈裟,他不剃须、不剃发,然后他就不是小乘法当中的无学圣人吗?这样子诽谤说“这个居士不能证法”,不管是大乘、小乘的人,这些人经常都是假名的,经常都是不遵守戒律的出家众。请别误会!这里不是要诽谤那一 三摩地

2018-07-22

若有戒律阿毘昙修多罗。不违是四亦应依止。若有说言有时非时有能。不能。如来悉听一切比丘受畜如是不净物者。如是之言不应依止。若有戒律阿毘昙修多罗中有同是说。如是三分亦不应依。我为肉眼诸众生等说是四依。终不为于有慧眼者。是故我今说是四依。法者即是法性。义者即是如来常住不变。智者了知一切众生悉有佛性。了义者了达一切大乘经典。 (原标题:四依止的佛经原文 三摩地

2018-07-22

不偷盗是佛教的根本戒律之一,没有一个偷盗者是会越来越富有的。经中接着说:五者于父母所。减撤生业。六者于贤圣所。侵夺资财。对于父母减少生活上的供养,本来应该负担的责任,却不去履行。对于圣贤居所,侵夺其资产。这是贫穷的果报。其实这个现象,我们很容易观察出来。社会上十分富有的人,很多对于自己的父母是十分孝敬,对于父母是尽力供养的。对父母不好,却很富有的, 三摩地

2018-07-22

(《阿毘达磨集异门足论》卷六)意思是说,依循着佛陀所制定、防免佛漏落到三恶道中受苦报的这个身行、口行上的戒律轨则,进而轨范,让营生活命的职业也是清净无漏,这就是圣所爱戒。那为什么要称为圣所爱戒呢?根据《瑜伽师地论》当中弥勒菩萨这样子开示,说:【以诸圣者贤善正至,长时爱乐,欣慕悦意:我于何时,当正获得诸语恶行、诸身恶行、诸邪命事不作律仪?由彼长夜于此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持戒却没有清净的智慧,虽然自身持守戒律严谨,可是却轻慢于别人,所以他就会堕落到兽中,却为兽王。也就是说一个修行人,能够懂得作大布施,但是个性急躁多瞋恚,不能够依止正念而修行,这样子的话,他未来就会投生为龙族,虽然有着世间的财宝、眷属,受用丰饶这样的一个大福德,可是身上却要承受着火烧跟虫咬的恶报;修行人如果能修大布施,但是对众生多所轻慢,未来生投 三摩地

2018-07-22

所谓修身:就是修正我们的身行;修戒:是特别注重持守戒律,不轻易去毁犯;修心:则是改正自己心中的想法、观念,以及修学禅定;修慧呢,则是修学解脱慧、佛菩提慧,而使得自己的心念转变为清净性。由于这四种修行的关系呢,就会清楚确定善恶因果会有果报的道理,心性也就会因此逐渐转为清净;所以就能够转变重业为轻业,而且能够使得本来应受轻业的果报变成不必受报。譬如说: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