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问四、后得无分别智是否即是“无分别中广分别”?后得无分别智与别相智相同吗?还是有所不同?二者皆含摄道种智和一切种智?二者以何时开始?到何时圆满?二者即是平等性智和妙观察智乃至含摄佛地成所作智和大圆镜智吗?明心时一念相应,即始得下品平等性智和下品妙观察智,一直到初地入地心时圆满;见性时一念相应所得智慧亦含摄其中吗?明心与见性所发起之智慧,都 | admin 2020-05-31 |
![]() |
何以故?菩提性中无得无失,无觉无知、无分别相,无分别中即清净性。性无间杂,无有言说,非有非无,非知非不知。(《金刚三昧经》)从心王菩萨开示可以得到下列两个重点:第一个重点,真心离见闻觉知、不分别六尘,就是真心清净的体性。心王菩萨叙述真心的体性是:没有得也没有失,没有觉也没有知、不会去作种种的分别,因为不分别的缘故,就是真心的清净体性。这样的体性,对 | admin 2020-02-18 |
![]() |
《金刚三昧经》云:心王菩萨言:‘尊者!我无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菩提性中无得无失,无觉无知,无分别相;无分别中即清净性,性无间杂,无有言说;非有非无,非知非不知。诸可法行亦复如是,何以故?一切法行不见处所决定性故。本无有得不得,云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来藏品第七云:"菩提之性,则无分别;无分别智,分别无穷,无穷之相,唯分别灭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何以故?菩提性中无得无失,无觉无知、无分别相,无分别中即清净性。性无间杂,无有言说,非有非无,非知非不知。”(《金刚三昧经》)从心王菩萨开示可以得到下列两个重点:第一个重点,真心离见闻觉知、不分别六尘,就是真心清净的体性。心王菩萨叙述真心的体性是:“没有得也没有失,没有觉也没有知、不会去作种种的分别,因为不分别的缘故,就是真心的清净体性。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因此马鸣菩萨此处所说"无分别"是指远离觉观,远离六尘中见闻觉知这种分别性,但仍然有第八识自己的分别性,这是真悟者所能现观且少分或多分了知的,大乘诸经因此说:"无分别中广分别"此论(大成起信论)也讲如来藏是"离一切相,且具足一切诸功德相"。那众生因为不觉这个道理,所谓的不觉,又是在讲七转识与觉知心,又不是在讲第八识了,所以此论难读,原因在此,没有眼睛的人,该是说第八识的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何以故?菩提性中无得无失,无觉无知、无分别相,无分别中即清净性。性无间杂,无有言说,非有非无,非知非不知。(《金刚三昧经》)从心王菩萨开示可以得到下列两个重点:第一个重点,真心离见闻觉知、不分别六尘,就是真心清净的体性。心王菩萨叙述真心的体性是:没有得也没有失,没有觉也没有知、不会去作种种的分别,因为不分别的缘故,就是真心的清净体性。这样的体性,对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所以,无分别心的意思是指祂在六尘中的无分别性,不是如同石头一样的完全无分别,而且对六尘外的种种法都能分别,所以经中才会说:“于无分别中能广分别。”就是这个道理。但祂在六尘中完全不作分别、不领受苦乐触,不像离念灵知心的意识觉知心,打坐三、五小时下来就一定会领受腿痛,不再是无分别、不受六尘了!只有不知苦乐的心,才是真正的无分别心;离念灵知心久 | 三摩地 2018-07-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