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而且因为菩萨已经发愿要成就无上正等正觉,在行十善业时,所遭遇之种种逆境正好是菩萨观行,提升智慧与方便善巧的因缘,因此菩萨能忍众苦、内心安稳。菩萨也因为对于自己所行的法,已经有深入的了解,知道这是必须要走的唯一一条正确的道路,而且是他一生之中最重要的事,因此能够发起深心、内心欢喜,而真正精进勇猛去作。同时行十善业时,因为具有慈悲心及正知见的缘故,因此 | admin 2020-02-19 |
![]() |
而且因为菩萨已经发愿要成就无上正等正觉,在行十善业时,所遭遇之种种逆境正好是菩萨观行,提升智慧与方便善巧的因缘,因此菩萨能忍众苦、内心安稳。菩萨也因为对于自己所行的法,已经有深入的了解,知道这是必须要走的唯一一条正确的道路,而且是他一生之中最重要的事,因此能够发起深心、内心欢喜,而真正精进勇猛去作。同时行十善业时,因为具有慈悲心及正知见的缘故,因此 | admin 2020-02-19 |
![]() |
在我们正觉同修会,更有不少的悲心特重的勇猛菩萨,愿意追随大善知识,在释迦佛末法一万年结束之前,要继续留在娑婆世界,不断努力地摧邪显正、护持正法,一直到正法灭尽为止,然后才共同往生到兜率陀天去,跟随弥勒菩萨继续修学唯识种智之学。所以佛教正法中的修行人,只要是听闻正法而心得决定之后,对于每一期生死都会面临的死亡时刻,都是一定能够坦然面对的,甚至是很欢喜 | admin 2020-02-19 |
![]() |
所以受菩萨戒跟声闻出家戒还真的是不容易的!有的人想要来正觉学法,才只听到五戒,心中就想:这五戒,我可能没办法具足受。心中就已经觉得很困难了;如果是菩萨戒、比丘、比丘尼戒那就更难了,所以说正法善戒很不容易得,必须先具有五种善根。所以佛说恶戒易得,善戒难得。所以外道说善戒能具足得,恶戒也一样具足得是不正确的,因为恶戒能具足得,善戒不一定能具足得。所以佛 | admin 2020-02-19 |
![]() |
复持此八关斋法,用学佛道、辟支佛道、阿罗汉道,诸世界学正法者亦习此业,正使将来弥勒佛出现世时,如来、至真、等正觉值遇彼会,使得时度。弥勒出现世时,声闻三会,初会之时九十六亿比丘之众,第二之会九十四亿比丘之众,第三会九十二亿比丘之众,皆是阿罗汉,诸漏已尽,亦值彼王及国土教授师。’作如是之教,无令缺漏。】对于受持八关斋戒的人,佛说应该他要发起这样 | admin 2020-02-19 |
![]() |
也就是说,想要修学解脱道的根本,第一个就是一定要先持五戒,一定要对众生持这五种无畏施的;乃至于说,如果没有这五种无畏施,也就是说不持这五戒的话,你想要证得佛菩提道的无上正等正觉的菩提果,也是不可能的。所以,其实这五戒为什么说有无量无边的福德,因为它有功德,所以才会有无量无边的福德。这是前面一段经文。那第二段经文,佛又继续这么讲说:善男子!若受戒已, | admin 2020-02-19 |
![]() |
’”也就是说,自己往昔无量劫以前所培植的种种福德,不是在求生死有为的福业,而是求证三乘菩提;因为二乘菩提可以让人断除分段生死解脱于三界,佛菩提乃是成佛之道,可以摄受无量无边众生,然后以此度众的功德,回向于无上正等正觉,未来穷尽三大无量数劫后,可以成为四智圆明的究竟佛。如果能够这样作,才是有智慧的人;如果不这样作,而是求生死有为福业,于漫漫 | admin 2020-02-19 |
![]() |
所谓的“佛宝”就是指菩萨曾在三大无量数劫当中,证悟不生不灭的如来藏,得到般若实相智慧之后,能够不惜身命、勤修六度,直到万行圆满,最后在菩提树下降伏魔军,断尽烦恼障以及所知障,而成就无上正等正觉;这时候如来藏当中的种子不再有变易,已经究竟清净,微妙寂静,这时就称为无垢识、清净法身。佛陀具足三身、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四智圆明等无 | admin 2020-02-19 |
![]() |
而归依三宝,信受奉行三宝的教诲,才真正可以让我们断除一切烦恼业习以及三恶道的苦报等等三障烦恼,逐渐增长福德、智慧,而能成就无上正等正觉而圆满佛果。所以说,世间一切法中唯有三宝最吉祥,我们也当然都应该要“习三宝教”才是啊! ------《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一)》 <第05集菩萨正行的基础----认识三宝的真实义> 陆正元老师 | admin 2020-02-19 |
![]() |
正觉会告诉您三个字:真实法。譬如三归依,您是真实的三归依吗?一般人也许都认为他有真的三归依,而且还有归依证书呢。那么请问您归依哪一尊佛?是阿弥陀佛、药师佛、弥勒尊佛、大日如来,或释迦牟尼佛?有人会说佛不是都一样的吗?没错,佛都是一样的,但是教主不一样。我们这一次人类文明的教主就是释迦牟尼佛,这个地球会有一千尊佛出现,释迦牟尼佛是第四尊,在人寿百岁的 | admin 2020-02-19 |
![]() |
具足解脱道,及佛菩提道,求正觉佛子,一切应受持。萧平实导师谨颂2000/9/28注:《正觉总持咒》乃是平实导师于公元2000年秋天所造,以世亲菩萨所著《大乘百法明门论》为根本架构,将佛法之总纲以每句五字的偈诵,总共十四句共七十个字显示出来。一切法:略有五种:一者、心法;二者、心所有法;三者、色法;四者、心不相应行法;五者、无为法。一切最胜故:五位法中,首位是八 | admin 2020-02-18 |
![]() |
〈正觉总持咒〉乃是平实导师于公元2000年秋天所造,以世亲菩萨所著《大乘百法明门论》为根本架构,将佛法之总纲以每句五字的偈诵,总共十四句共七十个字显示出来;此咒文字虽然简短,然而义理深广,内容含摄世出世间一切法,函盖三乘菩提—解脱道与佛菩提道—之修证,并涉及如来藏中八识心王、五位百法、一切种子智慧之观行与修证。由于近十多年来,持诵〈正觉总持咒 | admin 2020-02-18 |
![]() |
正觉总持咒略释(连载1)----张正圜老师楔子五阴十八界,涅槃如来藏,般若道种智,函盖一切法。一切最胜故,与此相应故,二所现影故,三位差别故,四所显示故,如是次第现。具足解脱道,及佛菩提道,求正觉佛子,一切应受持。(平实导师——2000/9/28)第一篇绪论——佛法之总持什么是正觉?所谓正觉:正是正确、正真、不邪曲,觉是觉照、觉悟,亦即正确、 | admin 2020-02-18 |
![]() |
正觉总持咒略释(连载2)----张正圜老师第二篇五阴十八界概说第一章五阴总说五阴的阴是遮盖的意思,是说有五种法能遮盖众生发起解脱的智慧光明,使众生无法出离生死;五阴又名五蕴,蕴是聚集的意思,五蕴是说这五种法都是由众法聚集而成的假合之法;这五种法就是色、受、想、行、识。以下举述世尊在《中阿含经》中的开示作为说明:诸贤!若内眼处坏者,外色便不为光明所照,则 | admin 2020-02-18 |
![]() |
正觉总持咒略释(连载3)----张正圜老师接下来要说明诸行无常、苦、无我的道理。为何说诸行无常呢?因为身口意诸行都要以五色根及识阴为缘才能生起及存在,而五色根及识阴六识心尚且是无常之法,依五色根及识阴六识而有的身口意行,又如何能是常住不灭的?即使像藏密喇嘛黄教始祖宗喀巴,在他的《菩提道次第广论》及《密宗道次第广论》等著作中,坚持主张说乐空双运淫乐境界中 | admin 2020-02-18 |
![]() |
正觉总持咒略释(连载4)----张正圜老师第七节五阴与五盛阴的差别所谓五阴,就是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而五阴为何会称为五盛阴呢?五阴与五盛阴之间到底有何不同?兹举述佛陀在《中阿含经》的开示作为说明:我闻如是一时佛游舍卫国,在胜林给孤独园。尔时,毗舍佉优婆夷往诣法乐比丘尼所,稽首礼足,却坐一面,白法乐比丘尼曰:贤圣!欲有所问,听我问耶?法乐比丘尼 | admin 2020-02-18 |
![]() |
彼第三师不见现在世真实是我,命终之后亦不见我,是则如来、应供、等正觉说。现法爱断、离欲、灭尽、涅槃。仙尼白佛言:世尊!我闻世尊所说,遂更增疑。佛告仙尼:正应增疑。所以者何?此甚深处,难见、难知;应须甚深照,微妙至到,聪慧所了。凡众生类,未能辩知。所以者何?众生长夜异见、异忍、异求、异欲故。仙尼白佛言:世尊!我于世尊所,心得净信。唯愿世尊为我说法,令 | admin 2020-02-18 |
![]() |
真正的发无上正等正觉心,那是不住色声香味触法中的心。你找到了那个不在色声香味触发中的金刚心,转依了他,依于如来藏离六尘、离见闻觉知作为最后的依归,然后你来生起种种心;这时你把如来藏的运作功德不断地生起,时时刻刻生起这个如来藏心来运作,这样才叫作应无所住而生其心。[5]中国禅宗从菩提达摩祖师西来传法开始,到六祖大师一花开五叶,证悟皆是以一念相应慧而现观 | admin 2020-02-18 |
![]() |
世尊以宿住随念智力看见往昔无量劫前尚未成为无上正等正觉之际,当时观行因缘法的成就,是因为先观行十因缘法,确定一切有支的存在与运转,都是源于能生名色的另一个识(即大乘经中说的第八识如来藏);借着十因缘法的观行,确定识若不出生名色时,就不会有世世不断的生死流转诸苦。随即依十二因缘法,观察名色之所以不断地从第八识中出生,其原因都是因为对涅槃是不受后有的无 | admin 2020-02-18 |
![]() |
然而菩萨却是与二乘人不同,如果菩萨不证涅槃的话,终将无法成佛,所以佛才要为菩萨们很详细解说涅槃的种种内涵,让菩萨们穷尽三大无量数劫后,可以成就无上正等正觉。接下来探讨《心经》所说真心另外一个体性——无智。真心的实际理地没有智慧可言,有智慧的是真心所生的七转识当中的意识,能够很详细地分别诸法,使得三乘行者变成很有智慧。譬如声闻透过意识来观察 | admin 2020-02-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