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我们在前面观像念佛的时候有提到大精进菩萨,大精进菩萨原来他就是想要求出家,所以就跟他父母哀求希望能够出家,但是父母并没有同意。后来是因为观像念佛悟入了实相,悟入了实相进入了实相念佛,所以悟入了真如本性。他原来是极力的想要追求要出家,但是他悟了以后说了一句话,他说:不被袈裟,亦不见佛,不受禁戒……如是观已成大智慧。(《大宝积经》卷八十九) 三摩地

2018-07-22

真正的天魔外道他是怎么样呢?他是慈眉善目,而且他会叫你去做慈善事业,为什么?因为当一个人想要解脱的时候,他一定会开始行善——他会行孝养父母、奉侍师长、慈心不杀乃至他会做一些善业,可是他就说:你这样做就好了,你这样做就已经是解脱了,你这样做就一定可以成佛了。他就这样说,这样子就叫做天魔外道。所以天魔外道他可能是长得慈眉善目的喔,可能对人家讲 三摩地

2018-07-22

经论在别人为我们讲说之后,好像很容易理解;可是在平实导师这一世出世演说真实佛法之前,小乘的断我见是何物?内容是什么?如何修证姑且不论,请问大乘禅宗是不是毕竟以证悟阿赖耶识含藏识为证悟?如果是的话,你去检查一下,不要说从北宋开始,单单检查近两三百年明末清初乃至到民国,所谓的种种的真善知识,譬如说太虚法师,譬如虚云法师,乃至假名善知识,就像印顺、就像四 三摩地

2018-07-22

谓依父母牉合之时。不净种子处母胎中。业力风持时经九月。住居黑闇无有光明。生熟藏间污秽不净。八万户虫之所和杂。出息入息随母而行。口不能言眼不得视。饥渴寒热种种诸苦逼切身心。如是诸苦无量无边。令诸众生不得自在故名生苦。虽受此苦而有一德。一切怨家所不能见。亦不能说是非过恶。无比涅槃安乐法中无如是苦。云何老苦。所谓众生从少至老时节代谢。所有充实悉皆损减。筋 三摩地

2018-07-22

亦劝父母妻子奴婢作使朋友僚庶亲属及他国王王子大臣长者居士。若婆罗门国邑聚落饶财商主。下至一切男女大小贫匮苦厄旃荼罗等及以亲教轨范诸师共住近住一切。同梵行者诸出家者外道等众。令于如来若制多所。随力随能作诸供养。当知是名菩萨自他咸共供养。若诸菩萨现有少分可供财物。兴悲愍心。故思施与贫苦少福无力有情。令于如来若制多所。持用供养。愿彼当来多受安乐。彼得此物 三摩地

2018-07-22

供佛功德佛典故事选辑──波罗奈人身贫供养品《贤愚经》卷第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是时国中有大长者,生一男儿,面首端政,既生数日,复能言语,问其父母:「世尊在不?」答曰:「故在。」复更问曰:「尊者舍利弗、阿难等,悉为在不?」答言:「悉在。」父母见子生便能言,谓其非人,深怪所以,便往问佛。佛言:「此儿有福,不足疑也。」父母欢喜,还归 三摩地

2018-07-22

再看现代的青少年从小就知道享乐,乱花父母的血汗钱,衣服、鞋子、用具都要用名牌,每个月几百几千块的零花钱像流水一样用。家长也认为:现在时代不同了,宁可自己苦一点,也不能让孩子没面子。他不知道孩子从小养成骄奢的习惯后,由骄奢必然多欲,多欲则无德。长大之后,不是成为,就是成为匪类、、寄生虫,百无一用。从结果来看,这不是爱护子女,而是毁掉子女。因此,从小要 三摩地

2018-07-22

他的父母则因为悲伤过度,先后病故。年轻人屡遭生活的重创,情绪低落,便在集市上请一个算命先生为自己占卜前程。算命先生告诉他,命数注定,他一辈子都不会有发迹之日。从此,年轻人彻底失望了,啥事都不再去想,啥事也都不想去做,只靠亲戚和一些好心邻居的接济勉强度日。终于有一天,他厌倦了这种生活,厌倦了这个世界,便独自来到河边想要跳河,结果被路人救了起来。路人问 三摩地

2018-07-22

总之赚钱这档事情,跟往世累积的福德加上今生很努力赚钱非常有关系!为什么他们能赚那么多钱?因为他们往昔就常布施又广结善缘!末学观察到一个点,就是他们这一世个性都比较乐善好施、非常喜欢跟众生结缘!而且有个关键是,他们心性上的烦恼也比较少!很多人如果常常悲观,那也会相应到不好的种子,因为意根会促使如来藏中的种子流注,而且如来藏又「了众生心行」,也就是意识 三摩地

2018-07-22

经中接着说:五者于父母所。减撤生业。六者于贤圣所。侵夺资财。对于父母减少生活上的供养,本来应该负担的责任,却不去履行。对于圣贤居所,侵夺其资产。这是贫穷的果报。其实这个现象,我们很容易观察出来。社会上十分富有的人,很多对于自己的父母是十分孝敬,对于父母是尽力供养的。对父母不好,却很富有的,不是没有,很少。而且他的财富也很难能保持得住。七者见他得利。 三摩地

2018-07-22

第六个最吉祥的就是你能够孝顺父母,你能够好好地治理你的家庭,好好地调教你的孩子,以及让你的妻子能够无忧,不会为生活而愁苦,这就是最吉祥的。第七个最吉祥的就是你不要憍慢、不要自大,你应该要知足;而且你应该要反复的能够诵习第一义谛的佛法教理,出三界的佛法教理,这是最吉祥的。第八个最吉祥的就是你能够忍于种种的欲界的苦患,种种的欲界的爱染,你能够非常高兴地 三摩地

2018-07-22

父母终亡,无所依仰,虽为兄弟,志念各异,兄好道谊,弟爱家业、官爵俸禄,贪世荣色。】(~《杂譬喻经》)这个意思是说:从前印度有两个兄弟,他们家族原先是有大财势、大富贵,广有资财无量;父母命终死亡了之后,只有这两个兄弟互相依靠。虽然是兄弟,可是各自的志向所念、所看重的各个不同,大哥喜欢修道,而弟弟是贪爱俗业;这样子的不同,就产生了后面我们要说的,未来世 三摩地

2018-07-22

印度的波斯匿王有一位公主,名叫善光,人非常聪明,长得又非常端正,父母极为怜爱,宫里的人对她敬爱有加。有一天,波斯匿王对善光公主说:由于是我的缘故,所以你才会得到宫里的人敬爱。善光公主回答波斯匿王说:我是依靠自己的善业力,而得到大家的敬爱,而不是依靠父王而有。波斯匿王连续问了三次,公主都是这样回答;波斯匿王听了非常生气地说:我今天就要试试你,到底你是 三摩地

2018-07-22

菩萨实现福报的三种方法!有的菩萨是因为继承父母的财产所以福报很好!有的菩萨是因为婚姻,也就是老公或老婆很会赚钱所以福报很好!那也有些菩萨是靠自己努力赚钱,不论是自己本业或做生意或开公司或投资而赚大钱的!我们人生活在世间都需要钱,都需要为三餐奔忙!俗话说:「钱非万能,但没有钱万万不能!」没有钱的话那可能就会饿死,或者每天为五斗米折腰而没时间学法,因此 三摩地

2018-07-22

世尊甚至在《梵网经》当中说,即使别人杀害我们的父母、兄弟、六亲或者国家元首,也不可以因此去寻仇报复。除此之外,菩萨也不得拥有一切刀杖、弓箭、长矛、斧头等鬪战杀生的工具,当然也包括现代的枪炮弹药等等各式武器,这都是不可以拥有的。另外,更不可以带领军队彼此互相攻击,因为这会杀害无量的众生。此外,也不可以出入军营,和军人互相往来,让人误以为这位菩萨是对众 三摩地

2018-07-22

学佛者行善之目的,乃在于修集今世或未来世亲证三乘菩提之福德资粮;学人若欲求开悟明心,入七住位菩萨数,首重于累积福德资粮──孝顺父母、尊敬师长、慈心不杀、归依三宝、修学佛法正知正见,并且随缘随分随力修集六度十善,护持三宝、护持正法,以此培植深厚福德。成佛之道资粮位的修集有二:一福德资粮,二智慧资粮;也就是外门广修六度万行。如世亲菩萨于论中说:布施、持 三摩地

2018-07-22

正所谓初生之虎不畏犊!在不愁吃、不愁穿、从小父母亲鼓励作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与积极培育家庭环境下长大的我,满脑子雄心壮志踏上寻找与实践自己人生理想与梦想的路途上。幸运的与勇敢的浪迹天涯,从风尘朴朴都市出发、走过台北繁华都会的求学与工作滋味、告别台北的天空飘洋过海至美国国际大都会与中部人烟稀少小镇求学与体验人生、也曾远渡欧洲与来到亚洲。走过无数大城小镇, 三摩地

2018-07-22

同样的,这对父母是有福德的,感生的子女也会是有福德的子女。除了一种例外——报恩和索债。报恩者,譬如父母本身没有的福德,但过去世有恩于人,那个人愿意生作他的子女来报恩。索债者,就是父母往世常作布施、很有福德,但过去世曾经欠了某人一大笔债;他们布施得福德,但也有欠债,人家来要债就生作他的子女。除了这两种例外,通常父母有福德时,感生的子女也是有 三摩地

2018-07-22

欲求来世富裕、远离穷困者,今生当奉养父母,供养三宝,布施有情,莫侵占三宝物。一切有情之有财富,皆非无因;皆以先时先世之因,而得今时今世之果;绝非无因无缘而得财富,亦非无因无缘而求索不得;施之果报,多属异熟,少有现世报者,其中因果错综复杂,非诸有情神鬼所能尽知。据《菩萨优婆塞戒经》所示:若施畜生,得百倍报;施破戒者,得千倍报;施持戒者,得十万报;施外 三摩地

2018-07-22

」子孙来人间,并非全无自己的福报而纯从父母获得施舍;父母此世所拥有的福报,有一大部分是子孙分内应有的,特别是父母壮年或老年时才获得的福报。所以将财产全部留给子孙,并不是全部都可以认定为布施,只是将子孙应有的财产保管而移交出去而已;只有自己分内应有的福报遗留给子孙时,才能说是布施给子孙,所以有智之人会衡量状况而作适当的布施,作为自己舍寿后往生来世的凭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