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这里说的直心,不是指作人正直的直心;也不是指一般人妄念不生的时候的妄心,而是说明:直心就是真如心如来藏,真如心如来藏就是直心。这么说一定会有人质疑,维摩诘菩萨明明又说无虚假故,这与前面界定直心为心性质直,不谄曲,无有虚假。并没有不同啊!重点就在道场这两个字,道场顾名思义就是办道的场所。佛法中的道场,当然是指能让众生修行无量劫成就佛道的场所。维摩诘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个工画师就叫作阿赖耶识,祂又有种种不同的名称,譬如说真如、空性、无相、实际、法身、涅盘、不生不灭、如来藏等等,都是在说这个能够出生三界一切法界的心。如果离开这个工画师阿赖耶识,就没有三界有情的种种法界可说,所以说三界唯心。也就是说三界的一切境界,全都是依这个工画师——第八识而有,依第八识而变现,以第八识为根本。各位菩萨,以上介绍的是三界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从暗物质及暗能量(如来藏?缘起性的空(nothing))转化成物质大爆炸初期的黑暗时期(darkages,应正名为如来藏期、真如期,因此时宇宙只有如来藏),暗物质及暗能量蜕变成物质和光(三界唯心—如来藏、暗物质?),亦即器世界皆由黑暗物质及黑暗能量〔如来藏?〕。黑暗物质—非物质,非非物质。我们宇宙空间充满了黑物质,科学家认为:宇宙组成成份器世界—由原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那佛菩提更是以如来藏为根本,因为透过七住菩萨实证如来藏以后,能够随学转依如来藏,然后将这个依止如来藏的真如无我、人无我、法无我,然后这样次第修学上去;最后能够去除如来藏所含藏的这些一念无明,乃至将无始无明也能够去除,破除所知障,能够显发出如来藏所含藏的具足的种种功德,才能够成就佛道。但是这个前提,是一定要具足了知:菩萨道的修学次第不能离开十信、十住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自心如来藉因、藉缘出生的五阴,它是无常的、它是没有真实我的、它是苦的、它是不清净的,可是却又观察到,能够出生五阴的这个自心如来,祂永远是真如无我,永远是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所以,因为能够这样观察以后,菩萨知道这个自心如来就是般若实相心。这个般若实相心虽然出生了这个无常、无真实我性的五受阴,但是祂本身没有五阴世间的无常、无真实我性、执著、贪爱等等烦恼以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唯出世间正智者,谓由正智,声闻、独觉、诸菩萨等通达真如。又诸菩萨以世出世智,于五明处精勤学时,由遍满真如智多现在前故,速疾证得所知障净。(《显扬圣教论》卷6)菩萨告诉我们:真正的智慧在佛法中,真正清净的智慧有两种:一种就是单纯的出世间,一种是叫作世间出世间。单纯纯粹的出世间正智,就是由于这个正智声闻人以及独觉,他能够证得五阴人我空、法我空的解脱智慧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里所说的佛智指的是:菩萨实证如来藏以后,转依真如,通达真如,而能够将如来藏所含藏的一切有漏有为、无漏有为、无漏无为的法种,如实了知而亲证,有能力将有漏有为法的杂染给它断除究竟,这样的情况之下,你才能说这样的智慧是佛智。这样的佛智也不是二乘纯修解脱道的解脱智慧,更不是一般所谓在意识层次里面,自己的思惟想像推测的。意识自己的思惟想像推测会是说,要将这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我们还可以看到,自古以来就有许多假名善知识,因为无法理解《大乘起信论》一心二门的正理,并且由于往世修学佛法的因缘还很浅,曾经亲近供养的佛菩萨还不是很多,十信位都还没有具足,而就公开质疑说《大乘起信论》所说的真如缘起是不如法,还质疑说《大乘起信论》是伪论,是外道所作的而假托是马鸣菩萨所造。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稍稍理解,要对甚深微妙的大乘法生起正信是多么困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菩萨璎珞本业经》卷一)这段的意思是说:当六住位的菩萨,在前五住位已经修学了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等五波罗蜜之后,进入到六住位,主修般若波罗蜜,再加上蕴处界的观行之后,当因缘成熟忽然之间一念相应,找到自心如来第八识真如实相,所以正观现在前;再加上诸佛菩萨以及善知识的护念加持之下,能够如实地转依真实心,这时就能够升进到第七住位;因为是亲证而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说既然释迦牟尼佛祂立这样的誓愿,要让众生将来都能够跟祂一样能够成佛,那么祂所要开、示、悟、入让众生了解的这个诸佛世尊的所知所见,那就是佛世尊的认知嘛!那就不只是要了知摩尼宝珠这个如来藏所生所显的那个五阴身是虚妄、种种的我所是虚妄----这样了知以后,具有了解脱的智慧,更要具足有实相的智慧,也就是要证得众生各个本具的生命实相、真如佛性,而且要证知祂的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大般涅槃经》卷36)这一段中佛陀说有这样的一个三种信不具足的人,第一种就是他能够信受真如的说法,可是不能推求,这一种也是信不具足的一种;第二种信不具足,是他的信心是从听闻而来,而自己不能从思惟中来生出这个信心,这是第二种信不具足的人;第三种,他相信有解脱道、佛菩提道,可是他不相信有得道之人。这三种信不具足的人,我们来一一为大家说明。第一种有信而不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譬如当大家开始学习佛法,善知识告诉我们,说我们每个人身中都有真如,也有佛性,所以在理上来说,我们跟佛是一样的。当我们听说自己身中也有未来的成佛之性存在,知道自己有佛性,也有真如,将来也可以成佛,这样就叫作名字即佛。又譬如外面那些不学佛的人,他们没有听过这样的说法,不知道自己身中也有真如佛性;但是从证道者的立场来看,他们也有真如,也有佛性,未来也可以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阴是遮盖、覆盖,因为众生以为五阴是真实的,所以就这样子遮盖了真如实相;说成五受阴是说,众生因为不明白五阴是虚幻的,所以就一直去接受、接受,然后一直执取五阴,最后就被五阴所遮盖了!就如同阳光被遮盖的意思是一样的。五蕴的内容又可以分为名与色两个部分。色是什么?就是色蕴,就是物质容身、可以测量的这个色蕴,也就是指物质与能量,这就叫色法。那么名呢?就是受、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譬如说,常与无常、苦与乐、我与无我、净与不净、生死与涅槃,但是真如心如来藏,他却是不落两边而有无量的双非中道,比如说,非断非常、非来非去、非垢非净、非生死非涅槃,这是因为佛法的中道,并不是像世间法一样,取两种不同的法来折中,就可以称为是中道;而是说如来藏心,本身是不生灭性的一真法界、一实理体,但是他所含藏的无量种子功能差别,以及所出生的万法,却都是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如果一个人会修行,会参禅的,他对于烦恼不但不是不拒不迎,他反而是积极地投入一切的烦恼因缘里面去,在一切烦恼的境界上去探究;因为真如不离一切烦恼,所以说烦恼即菩提。所以对于烦恼不应当放下,不应当不迎不拒,不应当除断烦恼,反而是要投入烦恼里面去;因为真如、菩提、涅槃就在烦恼当中。乃至菩萨证得大乘菩提而入七住位之后,仍未断尽我执;悟后进修般若别相智而渐次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什么是解脱道?解脱道就是讲如何出离三界生死轮回的方法与行门,这叫解脱道;那什么叫做菩提道?菩提道就是生命的实相…法界根源的证知;法界的实相讲的就是有情都有的真如与佛性。有些人也许想:「二乘人不是也有菩提吗?为什么他们不属于菩提道呢?」这就是说,菩提有三乘的差别:声闻菩提、缘觉菩提、佛菩提。声闻菩提以及缘觉菩提完全是讲解脱道,也就是说,它告诉我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另外有大居士认为:能够观照的心就是真如,要能够常常照顾好这个心,不要让祂乱攀缘,那就是实相心了。然而,这个能够观照的心正是意识,这也是「我」,和常见外道我没有差别。除此以外也有人认为:一念不生的觉知心就是真心。这一类人都是以离念灵知作为常住不坏的法,其实仍然是意识。他们又认为离念灵知性就是佛性,这都是以意识和意识的心所法作为常恒不坏的「我」,全都落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有些人自以为开悟了,他所说的真如心体的直觉,其实就是意根末那识,并不是真正的开悟;但是这种人这样的证境,已经超越三师们错认一念不生的意识为开悟的境界了。这样你们是不是已经找到你自己的意根了?当然意根还有很多的特性,还有极多的大功德,所以《楞严经》才说:意根默容一切诸法。意根遍缘一切诸法,伶俐得不得了!谁都比不上祂!解脱道的修证必须要靠祂,祂若不肯灭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在《起信论》中立一心二门,一个是心真如门,另一个是心生灭门。心真如门是真如、如来藏的基本含义,从祂本体的体性上来说,祂超越染净、生灭,如同《心经》所说的五蕴皆空,无生无灭,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另一方面,心生灭门是真如、如来藏的第二重含义,是从法相妙用上来说的。如来藏表现为随熏习而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真实心虽无形无色、法相犹如虚空,但祂无始以来恒常不灭,具足真如性,能出生三界有的法种,因法相为空称为空性,也叫空性心。由于妄心与真心的合和运作,其法相都不为色法,难以区分出来,因此众生与大乘根性之外余人亦难以信受此实相之法。是故佛在《圣曼经》说:有二法难可了知:谓自性清净心,难可了知;彼心为烦恼所染,亦难了知。一切众生都有自性清净心,这个清净心本然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