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因为往昔杀了对方的生命,而成为杀者;于未来因缘成熟时,成为被杀者,来偿还对方的生命,使得杀与被杀的事情不断地发生、不断地重演著,以及角色不断地互换,冤冤相报何时才能了呢?佛完全了知杀与被杀的前因后果,以及前因与后果之间发展的关系;所以,佛为众生制戒,不论是五戒、十戒、声闻戒或者菩萨戒,以不杀害有情生命为优先,因为杀生乃是不善行,有违慈悲心,所以佛弟 | admin 2024-06-16 |
|
为什麽要受持三归及佛戒呢戒律的种类及受持的果报世尊把戒律分为多种:初唱三归依戒,次申五戒、八关斋戒;复制声闻戒、菩萨戒等。受持三归依戒,便可不堕恶道,开启出世之因缘;受持五戒除了可保人身之外,也是种下了未来亲证声闻解脱果的因缘;清淨圆满受持八关斋戒一日一夜,未来得有出家修道之因缘;受持菩萨戒乃是种下将来可以开悟明心乃至究竟成佛之因缘。目前正觉同修会 | admin 2021-01-18 |
|
今日释惟护以表相出家人的身分,扮演了亲厚于世间凡夫出家人的角色,展现了对袈裟僧衣、二乘声闻僧心态的无比执取,他的执取(也同时是误解)可扩展到以为金粟如来倒驾慈航示现为维摩诘大士却必须要对凡夫僧(即任何表相僧人)恭敬礼拜,因为袈裟有如国旗[释惟护,《我的菩提路—从“正觉同修会”的旗手到“叛徒”》(卷五):【声闻戒是释迦世尊制定 | admin 2021-01-02 |
|
],当然不在僧数而无有戒体;若有僧众包庇断常二见的僧众(即使不同流合污,却因覆藏包庇的缘故),不尊重戒法而无惭无愧,长此以往即会丧失戒体[虽然“覆藏他罪”在声闻戒及菩萨戒中都不是重罪,但若不尊重戒法而无惭无悔,即心中无戒,如是之人也会失去戒体,如《优婆塞戒经》卷7:“毁戒比丘心无惭悔,如是之人皆无戒也。”(《大正藏》册24,页1069, | admin 2021-01-02 |
|
所以他是从自利利他,一直到成佛;所以,为什么我们要学佛一定要受菩萨戒的道理,也是在这里!菩萨戒跟声闻戒有很大的不同,我们在后面会有更详细的说明。接下来我们来了解:学戒跟持戒。在二地以前,我们都仅能称为学戒,而不称为持戒;在二地以后,我们才能够称为持戒。为什么称为学戒呢?因为还需要学着怎么去持戒。既然我们学佛,一定要受菩萨戒;但是有些人自信心不够,心 | admin 2020-07-06 |
|
若以菩萨戒为主要受持,声闻戒为次要受持,是人得名菩萨僧。以依未见道者说,是故菩萨僧中亦有凡夫僧,唯出家人可以名之。大乘在家佛子若未出家者,受菩萨戒已,得名菩萨,不名菩萨僧,未于大乘法中见道故。若得见道,虽现在家相,亦名菩萨,亦名为僧,合名菩萨僧,此乃大乘经典所说,已证大乘胜义故。然大乘胜义菩萨僧,不论出家在家之人,俱极难得;偶尔出现人间,其数非众, | admin 2020-06-08 |
|
或者是对僧衣身分有执着,而不乐于依大乘法五十二阶位的修证内容来归依、学法,这也是声闻种姓的人,因为他是以声闻戒的比丘戒、比丘尼戒为主,不是依菩萨戒的精神而改以佛菩提五十二阶位为主,所以是声闻种姓的人。缘觉种姓的人则是不想拥有自己所有的寺院,也不想有人追随他学法,他也没有意愿为众生说法,独自一人隐居而对因缘法有兴趣;但是因为还没有智慧,所以努力修学因 | admin 2020-06-08 |
|
出家的菩萨现了声闻相、受声闻戒还是菩萨僧;可是菩萨也有是现在家相的,也就是说大部分的菩萨都是现在家相的。可是,菩萨所强调的是什么?实证,而不是在于说你是现声闻相,还是现在家相。因为菩萨所讲求的是实证的证量,以实证的证量来称为他是上位菩萨。那么,出家菩萨实质上来讲是,心已经出离世间了,已经依止于本来解脱的真实如来藏了,这个就是出家的实质。那么现声闻相 | admin 2020-06-08 |
|
次第再受比丘或比丘尼戒,比丘戒为声闻戒,共二百五十戒;比丘尼戒亦为声闻戒,约五百戒,须持六和敬。出家戒以求取解脱果为主,又因其已厕身三宝之列,不礼不依在家人。在家出家佛子若有菩萨根性者,不欲独善其身而取涅槃,能发菩萨清净大愿,尽未来际自度度他,乃至成佛亦不舍大愿者,佛为建立别解脱戒:菩萨戒。此戒唯大乘佛子能受能持,大乘比丘比丘尼多有受声闻戒已,复受 | admin 2020-06-08 |
|
佛陀说:出家菩萨教导出家的弟子众要教导十二部经,这些十二部的内容是含摄在声闻藏、辟支佛藏、菩萨藏三藏的;也就是这三藏十二分教的真实义理,出家菩萨都不能说:因为出家弟子他受了声闻戒,或是说他是出家,我只要教导他声闻藏、辟支佛藏就好。这部分都是对于说,三藏十二部的真实义理都应该要教导。如果说出家弟子他违犯了戒行,应该知道说,什么是有犯、无犯,什么样是开 | admin 2020-06-08 |
|
第二种是胜义菩萨僧,这有两种情况:其一、这些人是已经证悟大乘菩提的人,意思是说,他们已经断了我见而又证得如来藏,已经发起实相般若智慧了;而他们只受菩萨戒,但是不受声闻戒,如此纯依菩萨戒而出家修童子行、童女行,这是第一种胜义菩萨僧。其二、不但受了菩萨戒,同时也领受了声闻戒,身现声闻出家相而不是菩萨出家相,但是也都证悟了,这也是胜义菩萨僧──身现声闻相 | admin 2020-06-08 |
|
言归正传,我的意思是说,凡是以声闻心态而领受声闻戒,专修解脱道,不受菩萨戒的人;或是受了菩萨戒以后,却把菩萨戒当作次要的戒──别解脱戒,而把声闻戒认作正解脱戒,那就不是菩萨僧,也不是在修学成佛之道;他只是依止声闻僧而修习声闻道,不是依止菩萨僧及修学菩萨道;那他就是声闻僧,不是菩萨,当然更不是菩萨僧。--------《人间佛教》 | admin 2020-06-08 |
|
双身法的修习更是严重的破戒行为,乃是师徒乱伦、母子乱伦、父女乱伦、人兽乱伦的;p75已受声闻戒而与任何人合修双身法,或是已受菩萨戒而与配偶以外者合修双身法,死后必下无间地狱。二、贪习交计:贪求的习气不止而互相交错,彼此吸揽不止,就好像人的口鼻吸进冷空气一样,便有冷触生起;因此众生之间两两贪习交错互计,故得感招地狱中有咤咤、波波、啰啰、青莲、赤莲、白莲 | admin 2020-06-08 |
|
所以你如果是依止菩萨戒,而不依止声闻戒,虽然你是比丘尼,也就不需要跟比丘顶礼;但如果你是依止声闻戒,不管你的戒腊多么久,永远要跟戒疤未干的新戒比丘顶礼,永远都是如此。所以说那些女权运动人士,大声疾呼要废止八敬法,正说明她是依止声闻戒,而不是依止菩萨戒,所以才要去废止八敬法。她如果是依止于菩萨戒,根本就没有八敬法的问题存在,因为八敬法只约束声闻比丘尼 | admin 2020-06-08 |
|
双身法的修习更是严重的破戒行为,乃是师徒乱伦、母子乱伦、父女乱伦、人兽乱伦的;已受声闻戒而与任何人合修双身法,或是已受菩萨戒而与配偶以外者合修双身法,死后必下无间地狱。二、贪习交计:贪求的习气不止而互相交错,彼此吸揽不止,就好像人的口鼻吸进冷空气一样,便有冷触生起;因此众生之间两两贪习交错互计,故得感招地狱中有咤咤、波波、囉囉、青莲、赤莲、白莲、寒 | admin 2020-06-08 |
|
佛陀说:出家菩萨教导出家的弟子众要教导十二部经,这些十二部的内容是含摄在声闻藏、辟支佛藏、菩萨藏三藏的;也就是这三藏十二分教的真实义理,出家菩萨都不能说:因为出家弟子他受了声闻戒,或是说他是出家,我只要教导他声闻藏、辟支佛藏就好。这部分都是对于说,三藏十二部的真实义理都应该要教导。如果说出家弟子他违犯了戒行,应该知道说,什么是有犯、无犯,什么样是开 | admin 2020-06-08 |
|
次第再受比丘或比丘尼戒,比丘戒为声闻戒,共二百五十戒;比丘尼戒亦为声闻戒,约五百戒,须持六和敬。出家戒以求取解脱果为主,又因其已厕身三宝之列,不礼不依在家人。在家出家佛子若有菩萨根性者,不欲独善其身而取涅槃,能发菩萨清净大愿,尽未来际自度度他,乃至成佛亦不舍大愿者,佛为建立别解脱戒:菩萨戒。此戒唯大乘佛子能受能持,大乘比丘比丘尼多有受声闻戒已,复受 | admin 2020-06-08 |
|
![]() |
这部经当中:有一个聚落主,他的名字叫作如意珠顶发,这个聚落主,他向佛陀请示他的一个疑惑,他禀告佛陀说,他的辅相以及群臣眷属们共同在一处坐的时候,然后详细地议论一个议题,那就是“持声闻戒的出家想要作沙门的人,到底可不可以捉持于钱宝金银这些东西呢?”这个时候有的人说可以,有的人说不可以。如意珠顶发聚落主就来请示佛陀,他问佛陀说:“世尊! | admin 2020-04-07 |
![]() |
但是,如果你想要讲某一位表相僧宝有罪,只有一个状况可以讲而没有罪,也就是说,他已经失掉声闻戒的戒体了!如果他失掉了戒体,你怎么讲他都无所谓,因为他已经不是僧宝了:也就是说表面上看起来是僧宝,但是其实不是。那什么叫作失掉戒体呢?譬如说诽谤方广正法,破菩萨十重戒。怎样叫作谤正法呢?譬如有人否定如来藏,谤为外道的神我或梵我,这个是谤菩萨藏的一阐提业;譬如 | admin 2020-02-21 |
![]() |
假如说是进一步的在佛法中出家的,依照佛陀的教导而出家的,然后来受佛戒;譬如说声闻人受声闻戒,那么就不要去违犯声闻戒,对于声闻戒里面所规范的内容,绝对不能违犯,那么就能够拥有这个戒德----所谓的殊胜之妙香,有顺风香,也有逆风香。假如说进一步又是受菩萨戒,要成为出家菩萨的,那么就要依照菩萨戒来受持。依照菩萨戒来受持的话,那么很重要的,就是不能毁谤如来藏, | admin 2020-02-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