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或端坐静默一空其心。使虑无所缘。事无所托。颇觉轻安。读至此不觉失笑。何故。既虑无所缘。岂非达磨所谓内心无喘乎。事无所托。岂非达磨所谓外息诸缘乎。二祖初不识达磨所示方便。将谓外息诸缘内心无喘。可以说心说性说道说理。引文字证据。欲求印可。所以达磨一一列下。无处用心。方始退步思量。心如墙壁之语。非达磨实法。忽然于墙壁上。顿息诸缘。即时见月亡指。便道。了了 | 三摩地 2018-07-19 |
![]() |
空来世上打一遭。脱却这壳漏子。上天堂也不知。入地狱也不知。随其业力流入诸趣并不知。若是别人家里事。细大无有不知者。士大夫读得书多底无明多。读得书少底无明少。做得官小底人我小。做得官大底人我大。自道。我聪明灵利。及乎临秋毫利害。聪明也不见。灵利也不见。平生所读底书一字也使不著。盖从上大人丘乙已时。便错了也。只欲取富贵耳。取得富贵底。又能有几人。肯回头 | 三摩地 2018-07-19 |
![]() |
莫怕落空。此是当人放身命处。不可忽不可忽。聪明灵利人。多被聪明所障。以故道眼不开。触途成滞。众生无始时来。为心意识所使。流浪生死不得自在。果欲出生死作快活汉。须是一刀两段。绝却心意识路头。方有少分相应。故永嘉云。损法财灭功德。莫不由兹心意识。岂欺人哉。顷蒙惠教。其中种种趣向。皆某平昔所诃底病。知是般事。飏在脑后。且向没巴鼻处没捞摸处没滋味处。试做工 | 三摩地 2018-07-19 |
![]() |
即知空寂。多不住缘起相。后引功德施菩萨论末后。若相成就是真实有。此相灭时即名为断。何以故。以生故有断。又怕人不会。又云。何以故。一切法是无生性。所以远离断常二边。远离二边。是法界相。不说性而言相。谓法界是性之缘起故也。相是法界缘起故。不说性而言相。梁昭明所谓无断无灭是也。此段更分明。又是左右求奇太过。强生节目尔。若金刚经可以刊削。则一太藏教凡有看者 | 三摩地 2018-07-19 |
![]() |
对于清代中期以后禅宗的法脉传承情况,目前学术界的研究近于空白。如《中国禅宗通史》是国内最早的一部禅宗通史著作,仅论及清初的曹洞宗僧人觉浪道盛(1592-1659)。《禅宗宗派源流》虽然重视禅宗的法脉传承,但亦止于清初,雍正(本站备注:雍正为错悟之人,没有真正的禅宗传承)以后的法脉传承完全没有涉及,而直接写近现代的圆瑛、太虚、虚云和来果禅师等。即使 | admin 2018-07-19 |
![]() |
兴隆之后递传至的鼓山历代住持是清淳法源、东阳界初、道源一信、继云鼎善、了堂鼎彻、慧周天智、滋亭通雨、圆智通完、鹭田通月、增辉新灼、密庵通梵、六坤通明、能持天性、云程兼忍、净空兼印(道光稿本《续修鼓山志》作彻印)、光耀天明、凤超兼飞、宗通地纬、通华、奇量彻繁、今品耀华、怀忠地圣、妙莲地华。妙莲地华(1824~1907年),福建归化人。字妙莲,号云池。光绪四年 | 三摩地 2018-07-19 |
![]() |
宗杲在衡州,问心无愧,十分坦然,向佛之心不忘,利用所有空余时间集各先师语录公案编成《正法眼藏》一书(3卷),此书在中国禅宗史上极有影响。在衡州,追随宗杲习法参禅的人很多。官任提举的李献臣,前后四年侍奉宗杲,虚心学禅,终成正果。绍兴二十一年(1151),秦桧闻讯跟随宗杲者甚多,又将他被流放到梅州(今广东梅县),梅州在当时是偏远蛮荒之地,但僧俗弟子追随如初 | 三摩地 2018-07-19 |
![]() |
其谱系为:“宗觉妙道,明了本真,恢宏祖印,联广慧灯,性空法界,绍继续荣,圆通果满,福德转轮。”此后禅流无不以“看话头”为入门,自宋元以迄于明清,七百多年,其风未衰。虎丘绍隆一系,后亦分为松源、破庵两派。该系僧人在南宋灭亡后,有的浮舟东海,去到日本,大盛法流,对日本禅宗很有影响。大家都看过日本电视连续剧《聪明的一休》。事实上,那个年纪幼小而聪颖过 | 三摩地 2018-07-19 |
![]() |
三、宋以后禅宗法脉中土禅宗从达摩大师,一直单传到六祖慧能大师,然后一花开五叶,随后禅宗大兴于中土,而这段时间也正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唐宋年间,中国人创造了空前的盛世,其辉煌程度一直波及到现在。然而,从北宋中后期开始,禅宗法义传承却慢慢显现收敛之势,法脉丝丝缕缕,几经断绝,而一路传承下来的,只有临济宗的杨岐派的法脉秉承宗门密意的禅宗法义,其中出现了 | 三摩地 2018-07-19 |
![]() |
希运是南宗第五世法孙,他完全继承了慧能的学说,也主张“放舍身心,全令自在,心地若空,慧目自现,内无一物,外无所求”,所以希运和尚就发展出所谓“当头棒喝”的方法来打破僧人的迷执。徘徊“皇叔塔”前,心中暗暗思忖:这个唐宣宗由宜丰深山中的黄檗古寺里的小沙弥一跃为大唐的皇帝之后,在处理繁重的、军事、经济等事务时,不知是否还能贯之以禅学最重 | 三摩地 2018-07-19 |
![]() |
犹如虚空,无有边际,不可测度。惟此一心即是佛,佛与众生更无别异。自慧能起,“即心即佛”说便为天下学禅者普遍接受,成为人所共知的事实,从达摩来东土传法,即倡导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将心等同于佛,这是禅宗的一贯主张,希运说:“达摩大师到中国,惟说一心,惟传一法,以佛传佛,不说余佛,以法传法,不说余法。”但许多学禅者,舍本逐末,妄求佛法,希运批评说:“ | 三摩地 2018-07-19 |
![]() |
入门空寂寂。真个出家儿。有行鬼不见。无心人谓痴。后终于院。葬于双溪山原。有小浮图焉。今以国字呼之。为名邪姓邪。未得详焉。梁泉州智宣传释智宣。泉州人也。壮岁慕法。学义净之为人也。轻生誓死欲游西域礼佛八塔。并求此方未流经法。以唐季结侣渡流沙。所至国土怀古寻师好奇徇异。聚梵夹求舍利。开平元年五月中达今东京。进辟支佛骨。并梵书多罗叶夹经律。宣壮岁而往还已衰 | 三摩地 2018-07-19 |
![]() |
观音空中现紫金色相。长一丈余。坐宝莲华。垂右手摩日顶曰。汝欲传法自利利他。西方净土极乐世界弥陀佛国。劝令念佛诵经回愿往生到彼国已见佛及我得大利益。汝自当知净土法门胜过诸行。说已忽灭。日断食既困。闻此强壮。及登岭东归。计行七十余国。总一十八年。开元七年方达长安。进帝佛真容梵夹等开悟帝心。赐号曰慈愍三藏。生常勤修净土之业。着往生净土集行于世。其道与善导 | 三摩地 2018-07-19 |
![]() |
几一生空度。今以秽莸请与薰同器而藏可乎。俊公与会胥德留入法席。四年秋有宝积坊罗汉院志修。坚请会代居所住焉。苫盖五间而已。乃感檀越尚书左丞吴蔼兵部侍郎张衮。若袁粲之谒宝亮。徐湛之礼惠通。共发奉章赐额曰天寿焉。四海之僧翕然而至。历三十五载供僧二百余万。用其财宝无少混淆。耿介可知也。天福七年晋高祖以会行成于内声闻于外。敕赐紫衣。开运元年赐号曰法相。紫衣则 | 三摩地 2018-07-19 |
![]() |
分穗直上空虚。至夜蛮蜑睹此奇异。乃禁止污秽。此塔先在西北四十余步。天宝末长史章仇兼琼赴在。至剑门见一人长一丈余。持戟当路。兼琼惊问。对曰。某是大石寺护塔神。故来奉迎。且有少事咨祈大夫也。缘大石寺塔在西南未为极善。今请移东北四十二步。伏望便掘石此下以镇舍利。兼琼曰。此易耳。遂隐厥形。到府数日。乃令量其地处先掘。果得巨石。其深无际。促石匠数十人錾凿之。 | 三摩地 2018-07-19 |
![]() |
祖车出城白鹤数百鸣唳空中。彩云依约覆车数十里。道俗号啕多持孝服。所葬之地遂建天宝寺。弟子皆留而守之。唐镇州大悲寺自觉传释自觉。博陵望都人也。稚齿厌于俗态。俄白亲老言。儿乐从佛求度世去。二亲惊愕咄咤俾去。然无惭怍再拜请命。乃强礼本部开元寺知钦。钦观其志气弗群。立字曰自觉。训之曰。汝闻名思义。答曰。佛种从缘起。唯听明诲矣。既而诵经及格蒙度。至德二年年满 | 三摩地 2018-07-19 |
![]() |
为吏推堕若陨空焉。飒然苏起。初正死唯面不寒起述其事。变心迁善者不一。正后年暨八十余卒于住寺。次荆州功安县释会宗。俗姓蔡。初泛尔为僧别无他技。忽经中蛊病乃骨立。因苦发心志诵金刚般若经。以待尽尔。至五十过梦有人令开口。喉中引出发十余茎。其夜又有梦吐螾长一寸。月余因此遂愈。当长庆初也。荆山僧行睹见其事。宗不测终所。唐京兆大兴善寺守素传释守素者。立性高迈与 | 三摩地 2018-07-19 |
![]() |
松直凌空玉坚绝污。凡百讲肆靡不留神。晚岁以迳直之门莫如念佛。每谓人曰。我闻经言。犯一吉罗。历一中劫入于地狱。可信。又闻经说。一称阿弥陀佛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则未之信。人难云。何故生大邪见。俱是佛言急须念佛。久则三昧现前。乃于国清寺兜率台上昼夜精勤念佛。忽预辞道俗云。生西方去。令亲识为吾设斋终日。于中夜无疾而化。时有金色光明来迎。照数百里江上船中。谓 | 三摩地 2018-07-19 |
![]() |
内空眦中。斯须瞻瞩如故。冥告曰。南天王还师眼珠矣。远近惊骇。常谓人曰。吾闻善戒经中名为无上施。吾愿勤行速要上果矣。大中三年。宣宗诏入内供养。仰其感应之故以优礼奉之。弟子有缘恒执事左右。六年二月中。又愿焚然肩膊。帝累劝勉。年耆且务久长修炼。兰不奉诏。遂焚焉而绝。有缘表请易名建塔。敕谥觉性也。塔号悟真也。蜀都止呼定兰塔院。于今香火不绝云。唐福州黄檗山建 | 三摩地 2018-07-19 |
![]() |
空其下烧粪扫而暖之。每日脱衣就床。则蚤[虱-(乏-之+虫)+蟲]蛰蜇焉唼之。及餧饲得所。还着衣如故。或人潜扪其衣。蚤虱寂无踪矣。先是居房槛外。有巨松横枝之上寄生小树。每遇满出坐也。其寄生木必袅袅而侧。时谓此树作礼茶头也。或不信者专伺满出。则纷纷然。满去则屹立亭亭更无动摇。虽随众食量少分而止四十年内人未见其便溺。以开宝中预向人说。我当行矣令众僧念文殊名号相助 | 三摩地 2018-07-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