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妙法莲华经》卷2〈3譬喻品〉言:佛但以智慧方便,于三界火宅拔济众生,为说三乘——声闻、辟支佛、佛乘。那么,声闻圣人、缘觉圣人(辟支佛)和佛的差别体现在什么地方呢?为什么声闻圣人、缘觉圣人(辟支佛)为什么不能称为佛呢?声闻圣人、缘觉圣人(辟支佛)和佛的差别无量无边,本章根据佛陀开示的原典,详细的阐述了声闻圣人、缘觉圣人(辟支佛)和佛的十八种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又好像说孔子曾经说过: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这个意思也是一样,如果处在天魔、阴魔、烦恼魔中,不会察觉有所谓的香、臭存在。这个简单的譬喻知道以后,我们接下来就要来告诉大家说:那到底魔指的是什么呢?魔的意思就是因为受到过度沉溺于五欲的影响,使得这个修行者,他因此就退舍了能引生能出离生死的善法欲。他本来是有生起善法欲,他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些果德的亲证,都必须要经历长时期实修的过程,因此佛法当中,施设了很多让修学的人能够一步一步实修亲证的次第。我们就用信、进、念、定、慧,这个五根、五力来加以说明。首先是信,信是说对于佛的,能够生起信心。相信三乘菩提是真实能够亲证的,真实能够让人永远出离三界生死苦;信依着这个五根、五力的这些种种助道的善法来修学,真实能够让人亲证三乘菩提的果德。总的来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金刚经》〈无得无说分〉第七讲记:「须菩提啊!你的意下如何呢?如来有得到无上正等正觉吗?如来有所说法吗?」须菩提回答说:「如果我真的了解佛陀所说的真实义理,并没有什么一定的某个法可以称为无上正等正觉,亦没有哪个一定的法是如来可以解说的。为何这么说呢?如来所说的法,全都不可执取、不可明说,不是法、也不是非法。为何如此呢?因为一切贤圣全都是由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佛说无量寿经》卷一)也就是说,阿弥陀佛祂还没成佛的时候,祂发了这样的一个愿,说:十方众生啊,只要想要到我这个西方极乐世界来,那他只要至诚心想要来,然后他也相信我所发愿所要成就的这个西方极乐世界这么美好,而且他很高兴的想要来我这个世界;如果说十方众生起了这样的愿,他也念了十念,至诚心念了十念,如果说这样的众生他没办法出生到我这个西方极乐世界来,那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事实上在现在的社会环境里面,会选择素食的人已经越来越多了。那我们佛教徒为什么要选择素食呢?那是因为长养慈悲心的关系。可是,在我们刚修学佛法的时候,在佛教的立场并没有要求每一个佛教徒都一定要先吃素。所以说,如果有人刚开始接受佛法,他受三归依——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他受了归依之后,他并不需要马上立即吃素;乃至如果说三归依之后,他又受了五戒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又譬如过去世曾经杀过人,使别人含恨而死,对方当然想报复回去;未来有因缘遇到了,就会反报回去;所以在世上,常看见有人对不熟悉的人没来由的就会起瞋,也毫无理由的将对方杀死的现象出现。诸如上面所说的缘是恶缘。因此,凡是不好的缘或者对别人不利的缘就是恶缘;这样的恶缘应该要避免,以免未来世有因缘见面了,莫名其妙的讨厌你、不帮助你。从上面所举的例子可知,应该要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二十五护戒善神说明表(参阅三藏法数)《灌顶经》佛云:若能持五戒者,有二十五位善神设卫其身,在人左右,守于空宅门户之上,使万事吉祥也。观此表可知,人能好持五戒,即有二十五位善神,卫谈左右,自然灾消福至,一切吉祥。又何必痴痴然,到处乞神问卜,舍近求远耶?护戒善神的护卫责任:1.不杀戒五善神(1)茶刍毗愈陀尼→护持戒人身,辟除邪鬼。(2)输陀利输陀尼&ra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如同佛所传授的这个五个阶段的教法——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佛菩提乘,在世尊下生之前,此地的众生普遍的程度,必须是已经多所熏习了这样子五乘教法的内容。虽然在佛陀出生前的千百年当中,并没有佛教、佛法这个名词;但是呢,五乘的佛法当中实际上的内容,早已经传遍了本地、深植人心。也因此在文化的考证上,许多现代的学者认为:佛教的出现,不过是继承与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因为二乘证得四禅八定具足的俱解脱圣者,虽然不修习神通,也不作神通法门的加行,那他往世也没有修习神通,虽然他已经是俱解脱,已经有漏尽通了,也还是没有五通。只有俱解脱的大阿罗汉或缘觉,往世曾修五通,今世证得二乘菩提以后,报得五通;或者是说往世未曾修习,今世成为俱解脱以后,再加修五通,才会有五通。所以,五通并不是所有的二乘人都有,菩萨修证神通,也可以证得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如何转业呢?得看个人是用什么样的心态与作法来面对处理,有的人于无量数劫都无法摆脱业障的束缚,有的人乃是超劫精进的菩萨,却是以一剎那一剎那的时程来度脱业障,这也是《解深密经》当中世尊开示超劫精进的重点。业在那里消?在自己性障的消除上面去消掉。性障的消除可以使部分业种转变,因为它变清净了。若有大心勇猛精进的菩萨种性学子,甚至将业障的现行转为成就佛法利众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以提婆达多而言,大乘佛法很清楚地说明其为菩萨摩诃萨,但是经教阅读不多的人,就以为一切都是他的智慧可以「想当然尔」,以为一切佛语都只是他说话的「脚注」,对于佛世如何如何,都是以自己的意识情想来妄想推测,以为我就是会如此,因此佛陀也会如此,如此真是过于大胆!过于愚痴!这是恶世,如果没有障碍,如何算是五浊恶世!所以佛陀降世,来到人间,便要随缘示现诸苦,只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金刚经》有一首四句偈讲到这个五阴十八界(《正觉总持咒》注),这一首偈就是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众生之所以轮回,就是在五阴十八界上面建立了身见,意识这一个妄心在执着色身为我,依于我有色身,一切有情有受、有色身,所以建立了人相、我相、众生相;众生也好、他人也好、自我自己也好,都有不断地造作运动,这些都有在时空当中的流转,这就是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譬如《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五百零二〈称扬功德品〉中说:世间所有人乘、天乘、若声闻乘、若独觉乘、若无上乘,皆从菩萨摩诃萨众方便善巧而得成办,菩萨所有方便善巧,皆由般若波罗蜜多而得成办。(《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五百零二)意思是说,世间所有的人乘、天乘,或者声闻乘、独觉乘、无上乘,都是因为菩萨摩诃萨度众的善巧方便而得以成办,而菩萨的种种善巧方便都是由般若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其实在寺院里,每一尊佛菩萨前的每一个香炉,在每天清晨都必须要清理收拾,经常保持像第一次烧过香的香炉一样的整洁。因此,在家学佛的菩萨也应该每天将佛案整理干净,使佛堂看起来明净整洁,这样使自己可以在庄严肃穆的佛堂中进行礼佛等各项修行功课。问题二、供佛的供品有些什么禁忌呢?供完佛的食物或物品拿下来跟大众结缘以后,那个大众可以拿回去再供佛吗?我们的回答是: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众所周知:六道轮回之六道,是包括天道、人道、修罗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除《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于六道中加入仙趣,而有七趣之分类外,亦有《大藏经》将六道中之阿修罗道去掉,而有五趣之分类。至于何者为临命终之五趣相?依《守护国界主陀罗尼经》开示:若人命终当堕地狱有十五相;当生饿鬼有八种相;当生畜生有五种相;当生人、天各有十相。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虽然杀父、杀母、杀阿罗汉者属于极重的五逆罪,但是因众生都有佛性(成佛之性)的关系,所以在受完五逆罪报后,经由无量劫的修学佛法熏习转变,最后仍然可以成佛。但是造下五逆罪者,在无间地狱需要长劫受苦,等到罪报受尽后仍然需要辗转受生于饿鬼道及畜生道接受此恶业的余报,才能重新出生于人间。在得人身之后仍有可能因为习性的关系,再度犯下五逆恶业而轮回不已,应当在某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一般来说鬼神大多徧道教的法,佛教的很少;如果神明要其附身,是要经过被附身的人同意的,或讲条件;然而一般低等的鬼神,是用强迫的方式而强附其身.因为能被附身的人体质差的原因,容易让鬼神附身,这也是乘虚而入;一般有阴阳眼的人是佷容易被鬼神附身的,尤其是低等的动物神.列举真实案例:我们当地有位“佛教徒”,平时喜欢境界法,喜欢感应,看过一些易经的书,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佛陀除了在《楞伽经》中说佛因为大悲心不得食肉外,也说不能吃五辛,原因就在此!因此受菩萨戒的人更不能吃五辛,《梵网经》卷2:「若佛子,不得食五辛,大蒜、革葱、慈葱、兰葱、兴蕖,是五种一切食中不得食。若故食者,犯轻垢罪。」(CBETA,T24,no.1484,p.1005,b14-16)五辛就是大蒜、革葱、慈葱、兰葱、兴蕖,兴渠在中国地区没有,其他像是大蒜、洋葱、一般的葱、韭菜,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从这里也可以知道有人不懂念佛法门的殊胜处,不懂其中的关键,自然更不知道无相念佛的功德胜妙,今举《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中开示: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子若忆母如母忆时,历生不相违远;若众生心忆佛念佛,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