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首先是经中沙弥救蚁子出离水灾而得延寿长命的真实例子。在以前有一位阿罗汉,其座下有一位沙弥,有一天,这位阿罗汉知道沙弥仅剩下七天的寿命,所以决定让他回家与家人团聚,在临别时还吩咐沙弥于七天后回来。这位沙弥谨遵阿罗汉的意旨,回家与家人团聚,在回家的路途中,看见许多蚂蚁被水围困无法出离而且命将终绝,这位沙弥看了以后,心生起了慈悲心,不愿意让众多蚂蚁众生的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譬如在《念处经》卷16中的开示:观诸饿鬼,略有二种。何等为二?一者、人中住。二者、住于饿鬼世界。是人中鬼,若人夜行则有见者。饿鬼世界者,住于阎浮提下五百由旬。因此,人类是有机会可以接触鬼道众生。但是因为对于鬼道的真实状况,一般人不容易完全了知,因此就会产生想像与敬畏之心。为了使大家能够比较容易了解,我们先要知道,众生在出生到下一世之前,都要经过一个中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那到底为什么是我们总有这么多烦恼呢?佛经中开示:欲界众生受制于三大:一个是饮食欲,就是众生对于各种美味的饮食大多会产生贪爱;第二个是睡眠欲,众生会因为耽于睡眠,所以心中多有昏暗,没有办法勤修于道业;第三个是淫欲,一切男女都会互相追求,产生贪染的心,行各种的欲事。所以佛陀在为众生开示的时候,都会依著施论、戒论、生天之论,等这个人能够信受了、心地柔软了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许多学佛者都有诵经的习惯,因此,如果能多了解有关诵经的相关知见,在修行上也会有直接的帮助。首先我们来了解读诵的意思。我们引用正觉同修会平实导师在《优婆塞戒经讲记》第五辑中,对于读诵的解释:读是了解经中的义理;诵是读不懂,而把它作为早晚课诵的内容。所以读诵包括了解经中的义理与课诵。即使是课诵,一般人在诵经的过程当中,也多少会同时思惟其中的法义,因此除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在南传佛教的《本生经》中,记载着这样的故事:释迦牟尼佛在王舍城竹林精舍结夏安居的时候,王舍城里面,有一位看相算命的婆罗门,这一位婆罗门认为,被老鼠咬过的衣服是很不吉利的,而且还会带给人危险。不但自己不能穿,也不可以给别人穿,不能放在家里,更不能用手去碰触,如果不尽快的把它丢弃,就会给整个家族带来可怕的灾难。有一天这位婆罗门发现,自己箱子里的新的这个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那佛教呢,佛的教导里面,佛经经常教导学人说:学佛人要相信因果。但是,造了恶因以后,将来所面临的恶果是不是固定而不能改变的?我们就来看一看佛经里面怎么说。那佛法中,有时候你造的因是固定的,就说你已经作了,作了善业、恶业,这个造了善业、恶业就是造了善因、恶因,这个因定了以后,那果报并不定。也就是说,你造了善因,会得到什么样的善果,当然得到善果是必然;但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问题出在那位当家法师,本身就是搞西洋佛学学术研究的,他能够成为当家师,就是拿了个西洋博士回来;可是他在上课时,连十二因缘法的次第还有内容都记不起来,只是以种种世间经营法则,带入寺院的事务中,一群出家众学人,跟着他忙的都是与三乘菩提背离,合于世间经营法则的事务,如此要得到信仰的法益、要能够解心是谈何容易?所以六祖说: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要能深入经藏、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是故善男子!应求善知识,亲近、恭敬,一心供养而无厌足,问菩萨行:云何修习菩萨道?云何满足菩萨行?云何清净菩萨行?云何究竟菩萨行?云何出生菩萨行?云何正念菩萨道?云何缘于菩萨境界道?云何增广菩萨道?云何菩萨具普贤行?】(《大方广佛华严经》卷46〈入法界品第34之3〉)讲记:由这一段等觉菩萨的开示,可以知道修学佛法的首要,第一步就是寻觅善知识;找到了善知识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在《杂宝藏经》里面说到:有一次,佛出去托钵,在到了居荷罗这个国家,就在路上路边的一个树下坐下来;正好有一位老太太名字叫作迦旦遮罗,她是一个有钱人家的奴婢,这个时候她正提着水桶在路边的水井上面打水。佛就告诉阿难:你去跟那位老太太要一点水来。然后阿难就这样子做。这个时候呢,这位老太太听说佛要跟她要水,她就自己担着水的这个桶子,然后到了佛的面前;一见到佛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事实上在现在的社会环境里面,会选择素食的人已经越来越多了。那我们佛为什么要选择素食呢?那是因为长养慈悲心的关系。可是,在我们刚修学佛法的时候,在佛教的立场并没有要求每一个佛都一定要先吃素。所以说,如果有人刚开始接受佛法,他受三归依——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他受了归依之后,他并不需要马上立即吃素;乃至如果说三归依之后,他又受了五戒—&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有位当事者问到,她有过堕胎、还有流产,这样的话,如何消除这些业报呢?我们这里要回答的是:对于一个人来说,她已经警觉到,她伤害到一些众生、伤害到一些有情,这样就是已经在悔改,就是发起了惭愧这样的善根了。惭和愧是两个善法,她就知道说:以后我不要这样继续做。因此接下来的过程中,只要自己能够如实的忏悔,然后对这件事情就不要一直记挂,她还是要继续面对自己的人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好!首先我们先来说说看:何谓出家?就跟佛法里面其他的法一样,我们有所谓的一个四句的分别,那我们以出家来说,我们有时候会把它分为:所谓的身出家跟心出家,是以这个色身而谈出家,出这个三界家、出这个三毒家、出这个贪瞋痴家呢?还是指说以这个心已经远离了贪瞋痴,而能够离于三界系缚,而来讲出家呢?这两者之间是有很大的差别,当然这一个问题的原问,指的是指这一个剃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然而,引起这一异常行为的原因很多,也很复杂,但是自杀者往往是经历过重大的刺激,所以选择自杀的方式来面对它,选择自杀来结束自己的生命。譬如失恋,尤其是经过一段长时间恋情结束,导致自杀者无法摆脱失恋的束缚,所以他选择了结束自己的宝贵生命来面对它,从此阴阳两隔。又譬如失业,因为长时期失去工作,没有其他的经济能力来支持正常生活的存续,导致有悲观绝望的念头出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问:以前我是学真佛宗,经过真佛宗上师超度的亡者,往往烧出舍利子,许多师兄弟认为这是真佛密法可以度众的证据。我曾向正觉的师兄提问过,他们总是说:我们不修这种法。言下之意,好像不肯定也不否定?到底舍利子在佛法上有何意义?超度法有应验,是否表示行者已有佛法上的证量?答:同修会并不是以超度亡者之法为主修,为了避免不当或错误的评论,故多数师兄保持缄默,不肯定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优婆塞戒经》卷1)有的菩萨他生起悲心的原因,是因为看见众生五根不具足,他的生活很惨淡。五根不具足的人——例如盲、聋、瘖、哑,这些大多都是过去世谤法的地狱罪等等所剩下来的余报势力;当他五根不具足的时候,他的意识功能是会降低,他谋生的时候也会增加很多的困难度。也许有人说:我们很少看见五根不具的人啊!其实我们是常常看见而不知道那就是五根不具。五根不具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如果现在还没有办法完全懂得经中的道理,当然继续读诵,还是有很大的利益。首先我们可以了解,诵经本身就是一种修定的方式。在诵经的时候,我们的心是安住在及相应的义理上面,因此不会跟平常一样,到处攀缘六尘与五欲境界,也不会一直想东想西,妄念不止;因此诵经,可以让我们的心安止下来,这本身就已经有很大的利益了。而且愿意经常诵经,代表他对于佛法有信心,也因为常常诵经的关系,让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问:正觉同修各位大德:你们好!在此,致以新年最美好的问候!我与我的同修们有若干困扰的问题,希望各位大德能帮助我们解决这些难题:(1)吃素的人可以吃鸡蛋吗?(2)修习萧老师这个法门是否不能吃鸡蛋?(3)机械化养鸡场的蛋(蛋内没有受精卵)也不能吃吗?答:《梵网经》〈卢舍那佛说菩萨心地戒品第十之下〉说:「夫食肉者断大慈悲佛性种子,一切众生见而舍去,是故一切菩萨不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知见立知这四个字是从《楞严经》里面所提出来的。在《楞严经》卷五里面说:【佛告阿难:根尘同源,缚脱无二;识性虚妄,犹如空花。阿难!由尘发知,因根有相;相见无性,同于交芦。是故汝今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无漏真净,云何是中更容他物?】(《楞严经》卷五)所以,知见立知,是无明本,这个是从《楞严经》里面提出来的。那我刚刚所念的这段,因为意思蛮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假设真的有第一位众生,那在第一位众生出生之前,十方世界是没有众生,也没有佛的,那代表当时所有的如来藏都是处于无余涅槃的状态;既然如此,则表示所有的如来藏,从无始劫以来处于无余涅槃的状态至有第一位众生出生为止,已经经过无量劫的时间;既然所有的如来藏可以在无量劫的时间处于无余涅槃的本住境界,那么在道理上这个状态也应当要能够持续下去,而永远不会有第一位众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虽然杀父、杀母、杀阿罗汉者属于极重的五逆罪,但是因众生都有佛性(成佛之性)的关系,所以在受完五逆罪报后,经由无量劫的修学佛法熏习转变,最后仍然可以成佛。但是造下五逆罪者,在无间地狱需要长劫受苦,等到罪报受尽后仍然需要辗转受生于饿鬼道及畜生道接受此恶业的余报,才能重新出生于人间。在得人身之后仍有可能因为习性的关系,再度犯下五逆恶业而轮回不已,应当在某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