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如今,我已找到了你这个继承祖业的人,为什么不去广行教化而要滞留在这里呢)?”于是,僧璨大师便离开了皖公山,准备南下罗浮山弘法。道信禅师当然非常希望能随师前往,继续侍奉祖师,但是没有得到祖师的同意。祖师告诉他:“汝住,当大弘益(你就住在这里,不要跟我走了,将来要大弘佛法)。”僧璨大师走后,道信禅师继续留在皖公山,日夜精勤用功,“ 三摩地

2018-07-20

栽松道人曾问道于四祖道信(四祖当时正驻锡于破头山):“法道可得闻乎(您宣扬的禅法,我能够听闻吗)?”四祖回答说:“汝已老,脱(倘或)有闻,其能广化邪?倘若再来,吾尚可迟(等待)汝。”栽松道人听了,当即离开了四祖,来到河边,正好碰见有一位少女正蹲在那里洗衣服,于是上前问讯道:“寄宿得否?”少女回答说:“我有父兄, 三摩地

2018-07-20

在旋店的门口,有位客人在诵,慧能听了,似有所悟,久久不肯离去。他上前向客人打听读诵的是什么。从客人的介绍中,他得知五祖弘忍禅师在蕲州黄梅冯茂山传法,并常劝告道俗信众读诵《金刚》。慧能听了,心中遂产生北上求法的念头。但因为母亲尚在,不能立即前往。慧能三十三岁的时候,母亲去世。安葬了母亲之后,慧能便取道韶州曹溪(今韶关)北上求法(此说与《六祖坛 三摩地

2018-07-20

法融禅师十九时,便学通史,不久开始阅读大般若,对般若真空之旨,有所悟人。他曾感叹道:儒道世典,非究竟法。般若正观,出世舟航。于是产生了出家的念头,后隐居于茅山,依三论宗学者炅(jiong)法师落发,并从他学习般若三论(《中论》、《百论》、《十二门论》)和禅定。二十年后,法融禅师离开了茅山,在牛头山(今南京市中华门外)幽栖寺北岩下的一个石室中专习禅定 三摩地

2018-07-20

智威禅师知道付法的机缘已成熟,一天,他把慧忠禅师叫到跟前,说偈言:“莫系念,念成生死河。轮回六趣海,无见出长波。”慧忠禅师回答说:“念想由来幻,性自无终始。若得此中意,长波当自止。”智威禅师又说偈言:“余本性虚无,缘妄生人我。如何息妄情,还归空处坐。”慧忠禅师答道:“虚无是实体,人我何所存?妄情不须息,即泛般若 三摩地

2018-07-20

隋灭陈之后,道明流落于民间,因为是帝王之后,曾做过代理四品将军的官职。家道的变故,使他很早就有了出家的想法。他最初在永昌寺出家,因为求道心切,曾前往双峰山叩谒过四祖道信,唐高宗的时候,又往依五祖,法号慧明。慧明禅师本是一介武夫,性情精糙,虽然他的慕道之心非常强烈,用功也非常精进,但是因缘未到,久不开悟,这使他变得越来越急躁,状“若丧家之犬焉& 三摩地

2018-07-20

 韶州法海禅师悟道因缘韶州法海禅师,六祖慧能大师之法嗣,广东曲江人,其生平不见传记,《坛》就是由他整理的。《景德传灯录》和《五灯会元》对他的悟道过是这样记载的:初见六祖,法海禅师便问:“即心即佛,愿垂指喻。”六祖道:“前念不生即心,后念不灭即佛。成一切相即心,离一切相即佛。吾若具说,穷劫不尽。听吾偈曰:即心名慧,即佛乃定。定 三摩地

2018-07-20

六祖常教育他的徒众说:“法本一宗,人有南北;法即一种,见有迟疾。何名顿渐?法无顿渐,人有利钝,故名顿渐。”六祖在这里讲得非常明白,顿渐之分完全是依人的根性而分,接机的方便不同,归趣则是一致的。但是,神秀座下的北方宗徒不明白这一点,常常讥笑南宗说:“慧能大师一字不识,有什么了不起的?”而神秀本人对南宗还是心生恭敬的,因为慧能毕竟 三摩地

2018-07-20

 洪州法达禅师悟道因缘法达禅师,六祖慧能大师之法嗣,洪州丰城人,七岁出家,一直持诵《法华》,受具足戒之后,即前往曹溪礼拜六祖。法达禅师自认为一直持诵《法华》,功德不小,故心怀我慢,初礼六祖的时候,头不至地。六祖呵叱道:“礼不投地,何如不礼!汝心中必有一物,蕴习何事邪(平时是如何修行的)?”法达禅师回答道:“念《法华》,已及 三摩地

2018-07-20

初看《楞伽》约千余遍,而不会三身四智之义。于是前往曹溪,礼拜六祖,求解其义。六祖道:“三身者,清净法身,汝之性也。报身,汝之智也。千百亿化身,汝之行也。若离本性,别说三身,即名有身无智。若悟三身无有自性,即名四智菩提。听吾偈曰:自性具三身,发明成四智。不离见闻缘,超然登佛地。吾今为汝说,谛信永无迷。莫学驰求者,终日说菩提。”智通禅师又问 三摩地

2018-07-20

其惟传法度生乎?常览《涅槃》,未晓常无常义,乞和尚慈悲,略为解说(前次蒙和尚慈悲,放了我,不给我治罪,如今我虽然出家苦行,但心里仍觉得终难报答和尚的深恩。想来,我唯有精进修行,传法度生,方能不负恩师!曾读诵《涅槃》,对常和无常的含义还不明白,乞求和尚慈悲,为我略作宣讲)。”六祖道:“无常者,即佛性也。有常者,即善恶一切诸法分别心也。 三摩地

2018-07-20

初参六祖,问道:“学人自出家,览《涅槃》十载有余,未明大意,愿和尚垂诲。”六祖道:“汝何处未明?”志道禅师回答道:“‘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于此疑惑。”六祖道:“汝作么生疑?”志道禅师回答道:“一切众生皆有二身,谓色身、法身也。色身无常,有生有灭。法身有常,无知无觉。云& admin

2018-07-20

他发现智隍禅师并不象他自认为的那样已得了正受,于是便有意点拨他说:“汝在此作什么?”智隍禅师道:“入定。”玄策禅师问道:“汝言入定,有心入邪?无心入邪?若有心入者,一切有情含识之类,皆应得定,若无心入者,一切无情草木之流,亦合得定。”智隍禅师道:“我正入定时,不见有有、无之心。”玄策禅师道:“不见有有 三摩地

2018-07-20

自幼学习五,后读老庄,深受启发。自从读《后汉书》得知有佛教一事,开始对佛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对仕途却日渐淡然。年稍长,他便辞别双亲,投襄阳国昌寺颢元法师出家,学习佛教典。他的记忆力极好,“讽诵群,易同反掌”。后来,他又投当阳玉泉寺神秀禅师座下,学法三年。武后久视元年(700),神秀禅师应诏入洛阳宫中弘法,神会禅师于是离开了玉泉寺,&ld 三摩地

2018-07-20

后因读诵《维摩诘》,发明心地,但没有人为他印证。一个偶然的机会,六祖慧能禅师的东阳玄策禅师,前来永嘉,拜访了玄觉禅师,二人相谈甚欢。玄策禅师惊讶地发现,玄觉禅师虽然出身于教下,但是他的出语却暗合祖师禅之妙旨,于是便问:“仁者得法师谁?”玄觉禅师道:“我听方等论,各有师承。后于《维摩》,悟佛心宗,未有证明者。”玄策禅师一听, 三摩地

2018-07-20

后来他发现,象这样学习律藏,对自己生死问题的解决,力用不是甚大,于是感叹道:“我受戒今五夏,广学律仪而严有表,欲思真理而难契焉!”于是决定放弃继续学习律藏的打算,改修禅宗。当时,他的同学坦然禅师,知道他志气高迈,便劝他各地参学,并建议他礼谒嵩山慧安和尚。怀让禅师见到慧安和尚之后,慧安和尚又劝他前往曹溪参礼六祖。于是,怀让禅师便来到曹溪。 三摩地

2018-07-20

关于他开悟的因缘,灯录中是这样记载的:唐开元年间,道一禅师常习禅定于衡岳山中,怀让禅师知道他是个法器,于是前往他打坐的地方点化他。怀让禅师问:“大德坐禅图甚么?”道一禅师道:“图作佛。”怀让禅师于是拿了一块砖,在庵前的一块石头上使劲地磨。道一禅师问道:“磨作甚么?”怀让禅师道:“磨作镜。”道一禅师非常好奇, 三摩地

2018-07-20

马大师道:是伊会也(他已开悟了)。汝自问取他。同寮重新回到寮房,说:和尚道汝会也,教我自问汝。怀海禅师于是呵呵大笑起来。同寮感到莫名其妙,问道:适来(刚才)哭,如今为甚却笑?怀海禅师道:适来哭,如今笑。同寮听了罔然不知所以。第二天,马祖升堂说法。大众才集在一起,怀海禅师却走出来,把马祖的座席卷走了。马祖于是下座,回到方丈室。怀海禅师也跟着进去了。 三摩地

2018-07-20

其容貌清峻,性度刚敏,具有超人的记忆力,“凡百书,一览必暗诵,更无遗忘”。二十岁的时候,于龙兴寺受具足戒,后参礼江西马祖大寂(道一)禅师。初礼马祖,法常禅师便单刀直入地问:“如何是佛?”马祖道:“即心是佛。”法常禅师言下大悟。开悟后,法常禅师离开了马祖,前往四明(今浙江宁波市西南)仙尉梅子真昔日的隐居地,结茅隐修。唐 三摩地

2018-07-20

据《五灯会元》记载:有一天,宝积禅师从市场上过,看见有一位客官正在买猪肉,客官告诉屠家说:“精底(瘦肉),割一斤来!”屠家把刀啪地一声放在肉案上,叉着手说道:“长史!那(哪)个不是精的?”宝积禅师一听,忽然有省。后来又有一天,宝积禅师刚走出寺门,就碰见一群人正抬着棺材送葬。送葬队伍的前头,有一位歌郎正摇着铃铛,拖着长腔唱道:&l 三摩地

2018-07-20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