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10)与近代虚云大和尚的开示对照「余问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师曰:开是开显,示是指示,悟是了悟,入是证入。佛之知见,即如来藏心。如来藏生佛不二,只为众生迷,故轮转生死,无有了期。我佛悯之,因出现于世,将生佛不二之如来藏心,开显指示,令众生了悟,证入佛道,以免长劫沉沦,而获登彼岸。此即佛出世之一大因缘也。余辞出,礼谢毕,师曰:来此有缘。又曰:幸勿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诸佛菩萨真实不虚云何知耶。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修行如是大涅槃者。观土为金观金为土。地作水相水作地相。水作火相火作水相。地作风相风作地相。随意成就无有虚妄。观实众生为非众生。观非众生为实众生。悉随意成无有虚妄。善男子。当知菩萨四无量心。是实思惟非不真实。复次善男子。云何名为真实思惟。谓能断除诸烦恼故。善男子。夫修慈者能断贪欲。修悲心者能断嗔恚。修喜心者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什么是话头?虚云老和尚说:“什么叫做话头?头,就是未说话之前。如念《阿弥陀佛》是句话,未念之前就是话头。所谓话头就是一念末生之际。一念才生,已是话尾。这一念未生之际叫做不生;不掉举、不昏沉、不着静、不落空,叫做不灭。时时刻刻单单的的,一念迥光返照这不生不灭,就叫做看话头,或照顾话头。”所以,所谓话头,就是话的前头。一句话在心中尚未升起,尚 | admin 2018-07-21 |
![]() |
所以虚云老和尚常常强调、常常解释看话头,常常强调要照顾话头。在娑婆世界要学这个动中功夫,很难得遇到明师,所以见性很困难。因此,若无佛菩萨安排,在娑婆世界学禅,真的是难行道、是缓行道。在娑婆世界很容易迷失,因为这个地方的五欲外缘太多,我们这个地方色声香味触法都不离这五欲,不离财色名食睡。而且男女杂处。一不小心就出执,所以这个地方不好修,因为一步错就满 | admin 2018-07-21 |
![]() |
5、必须修学动中功夫那就是虚云老和尚讲的看话头。我们要有这个功夫——任何一句话没有出来之前,我们就看到“它”,知道“它”是什么?清清楚楚看到它是什么!但是这句话的语言文字都没有出来,那才是话头。能够看话头才有资格看见佛性,看不见话的前头,表示你的定力不够,动中的功夫不够,一定看不见佛性,把答案跟你说了也没用。所以要能够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虚云老和尚,是清末民初奇僧,是开悟者。然而祖师们对于见地上的不同,更以去开悟者日遥,不免有多少方便语句,这些方便语句固然可以利益入门者,但是却是不免留下弊病。所以方便语句,实在是很麻烦。对于祖师们的方便语句,实在是不方便恭维。因此对于祖师们的方便语句,只好说,真悟者,不当如是说,或是说,不方便如是说,因为证悟者一开口,就是动见观瞻,惹人注意,如果随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完稿后因阅读虚云老和尚之开示录,始真正摸清了看话头的理路。方知以前自己以为的参话头,其实都是在念话语、看话尾,居然还大言不惭地回答同修道友们,说自己在参话头。为何以前不能参话头,而后来可以呢?原因在于初学时没有动中的功夫,后来修成无相念佛工夫以后,便有能力参话头了。一九年八月六日下午,与同参们共修时,两次进入“见山不是山”的境界,初尝&ldq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且举话头禅为例:依虚云和尚开示录所载:“什么叫做话头?头,就是未说话之前。如念‘阿弥陀佛’是句话,未念之前就是话头。所谓话头就是一念末生之际。一念才生,已是话尾。这一念未生之际叫做不生;不掉举、不昏沉、不著静、不落空,叫做不灭。时时刻刻单单的的,一念迥光返照这不生不灭,就叫做看话头,或照顾话头。”换句话说,必须有能力安住在一念未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原本参话头(尾)者,可参阅虚云老和尚之开示,便知何谓话头,如何参法。或参阅本书第一章绪言之说明,自能参禅。则参禅已有入手处,可喜可贺。从此“如丧考妣”,真心参禅,悟入或有可期。三、若行者一向修习净土法门,今修此念佛圆通,得成无相念佛之工夫动静一如者,必将于某一时节、因缘成熟时,忽于静中乃至动中生起疑情,参究念佛。念念欲明“念佛者是谁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所以虚云老和尚常常强调、常常解释看话头,常常强调要照顾话头。在娑婆世界要学这个动夫,很难得遇到明师,所以见性很困难。因此,若无佛菩萨安排,在娑婆世界学禅,真的是难行道、是缓行道。在娑婆世界很容易迷失,因为这个地方的五欲外缘太多,我们这个地方色声香味触法都不离这五欲,不离财色名食睡。而且男女杂处。一不小心就出轨,所以这个地方不好修,因为一步错就满盘输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所以虚云老和尚常常强调、常常解释看话头,常常强调要照顾话头。在娑婆世界要学这个动夫,很难得遇到明师,所以见性很困难。因此,若无佛菩萨安排,在娑婆世界学禅,真的是难行道、是缓行道。在娑婆世界很容易迷失,因为这个地方的五欲外缘太多,我们这个地方色声香味触法都不离这五欲,不离财色名食睡。而且男女杂处。一不小心就出执,所以这个地方不好修,因为一步错就满盘输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虚云老和尚,字古岩,又名演彻、性彻,法号德清,俗姓萧,湖南湘乡人。其父玉堂,为泉州府幕僚。道光二十年(1840年),虚老出生于泉州府舍,自幼丧母,由庶母王氏抚养。虚老天生厌荤腥,性情恬淡。少时曾随父送祖母、生母灵柩,回湘乡安葬,请僧人至家作佛事,虚老得见三宝法物,心生欢喜。后随叔父到南岳进香,遍游诸刹,遂生出家之愿。其父担心他出家,遂令他与田、谭 | 三摩地 2018-07-20 |
![]() |
《禅宗宗派源流》虽然重视禅宗的法脉传承,但亦止于清初,雍正(本站备注:雍正为错悟之人,没有真正的禅宗传承)以后的法脉传承完全没有涉及,而直接写近现代的圆瑛、太虚、虚云和来果禅师等。即使是最近的研究成果依然如此,如《中国曹洞宗通史》亦写到清初为止,对清中期以后的传承语焉不详。仅于附录“曹洞世序”中列了焦山定慧寺一系的传承,且不完整,而关于其他 | admin 2018-07-19 |
![]() |
⑦(本站备注:虚云老和尚以后,真正的禅宗法脉已经断绝,改革开放以后更只有表象佛法了)清代少林仍为曹洞宗法脉传承。从元代雪庭福裕开始,制定了七十辈号的曹洞宗法系世谱,据《新编少林寺志》记载为:“福慧智子觉,了本圆可悟。周洪普广宗,道庆同玄清。净一真如海,湛寂淳贞素。德行永延恒,妙本常坚固。心朗照幽深,性明鉴崇祚。衷正善禧禅,谨悫原济度。雪庭为导 | 三摩地 2018-07-19 |
![]() |
所以,同样主张看话头的虚云老和尚总是反复说:唐宋以后,人们根性差了……唐宋以后,人们根性差了……唐宋以后,人们根性差了……那么大慧禅师之后中国的宗门法脉还有传承吗?答案是:有!在中国西藏。因为元、明(中后期)、清皇帝宫廷崇尚藏密喇嘛教,把中国搞的乌烟瘴气,实际情况是已经不适合继续弘扬清净的释迦牟尼了义佛法。谨遵佛 | 三摩地 2018-07-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