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例如,佛陀在《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中有开示说:一切众生系属于业,依止于业,随自业转,以是因缘有上中下差别不同。(《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卷一)由于众生的第八识如来藏阿赖耶识心体的存在,这个第八识如来藏乃是不生不灭的心体,所以常恒不变异。但是各个有情的如来藏当中,却又含藏着各个不同的自业种子,因此就有不同的业报而出生;众生就是依于这样的业报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佛说业报差别经》言:若有众生,于十不善业多修习故,感诸外物,悉不具足:一者,以杀业故,令诸外报,大地碱卤,药草无力;二者,以盗业故,感外霜、雹、螽、蝗虫等,令世饥馑;三者,邪淫业故,感恶风雨,及诸尘埃;四者,妄语业故,感生外物,皆悉臭秽;五者,两舌业故,感外大地,高下不平,峻崖险谷,株杌槎菜;六者,恶口业故,感生外报,瓦石沙砾,粗涩恶物,不可触近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例如,佛陀在《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中有开示说:“一切众生系属于业,依止于业,随自业转,以是因缘有上中下差别不同。”(《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卷一)由于众生的第八识如来藏阿赖耶识心体的存在,这个第八识如来藏乃是不生不灭的心体,所以常恒不变异。但是各个有情的如来藏当中,却又含藏着各个不同的自业种子,因此就有不同的业报而出生;众生就是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佛说业报差别经》言:若有众生,于十不善业多修习故,感诸外物,悉不具足:一者,以杀业故,令诸外报,大地碱卤,药草无力;二者,以盗业故,感外霜、雹、螽、蝗虫等,令世饥馑;三者,邪淫业故,感恶风雨,及诸尘埃;四者,妄语业故,感生外物,皆悉臭秽;五者,两舌业故,感外大地,高下不平,峻崖险谷,株杌槎菜;六者,恶口业故,感生外报,瓦石沙砾,粗涩恶物,不可触近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中:复有十业。得外恶报。若有众生。于十不善业。多修习故。感诸外物。悉不具足。一者以杀业故。令诸外报。大地咸卤。药草无力。二者以盗业故。感外霜雹螽蝗虫等。令世饥馑。三者邪淫业故。感恶风雨。及诸尘埃。(注:雾和霾的形成以尘埃为主,空气中的微小颗粒聚集,并与水蒸气凝结,漂浮在空气中便形成了雾和霾。)四者妄语业故。感生外物。皆悉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但是宗喀巴在《密宗道次第广论》中却要求藏密行者每日至少八个时辰与异性修双身法;并且至最后灌顶时,尚需与九位明妃合修双身法──轮座杂交;此一邪淫行为,若不诽谤、不大妄语、不玷污比丘尼(不与比丘尼合修双身法)等,虽未及地狱业相应者,却仍是与畜生业相应,来世当得畜生报;藏密行者又将五甘露……等不净物供佛,此一行为属于辱佛,亦于当来得畜生报,我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如《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佛告首迦长者所言: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欲(界)天报:所谓具足修行增上十善。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色(界)天报:所谓修行有漏十善,与(禅)定相应。复有四业,能令众生得无色(界)天报:一者,过一切色想、灭有对想等,入于空处定;二者,过一切空处定,入识处定;三者,过一切识处定,入无所有处定;四者,过无所有处定,入非想非非想定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说:“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欲天报:所谓具足修行增上十善。”依所修十善的品级而有上下天之别。其次是不同程度地节欲禁欲,如《楞严经》卷八说,人若未能离妻妾恩爱,只是“于邪淫中心不流逸”一点也不想有婚外性关系,则能生四王天;“于已妻房淫爱微薄,于净居时,不得全味”(独居禁欲时还不能完全没有性的想望)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说:“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欲天报:所谓具足修行增上十善。”依所修十善的品级而有上下天之别。其次是不同程度地节欲禁欲,如《楞严经》卷八说,人若未能离妻妾恩爱,只是“于邪淫中心不流逸”一点也不想有婚外性关系,则能生四王天;“于已妻房淫爱微薄,于净居时,不得全味”(独居禁欲时还不能完全没有性的想望)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业报差别经里说,造了十种业,就会生到饿鬼道中。一、身体造作轻的恶业,二、口里造作轻的恶业,三、心意造作轻的恶业,四、吝啬且贪心,五、犯法造恶,六、谄媚不正嫉妒,七、起邪知见,八、正在贪爱生活必须品时而命终,丸、饿死,十、渴死。造了以上十种业,就会投胎饿鬼道中。分别功德论里说,有位沙门在坟冢树下修禅观。有一天,他正在坟墓观死尸的时候,晚上见到一个饿鬼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另外一段有关「相貌庄严报」如下:《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卷1:「「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端正报:一者,不瞋;二者,施衣;三者,爱敬父母;四者,尊重贤圣;五者,涂饰佛塔;六者,扫洒堂宇;七者,扫洒僧地;八者,扫洒佛塔;九者,见丑陋者,不生轻贱,起恭敬心;十者,见端正者,晓悟宿因。以是十业得端正报。」「不嗔」可以训练慈心及安忍,「施衣」可为让受寒的众生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佛说业报差别经》有偈:若人造重罪,作已深自责;忏悔更不造,能拔根本业。在《维摩诘经讲记》第三辑123页,善知识为我们开示:假使你来这里学禅净法门,你的眷属是专修念佛,乃至在学藏密;不管他学什么,你一定要很有耐心,只能以德伏人,不能以力伏人。你想要度人家,是要从你自己的转变开始,不是去转变别人,只有自己获得功德受用而转变了,才能转变别人。出来弘法不是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例如在《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当中,世尊有开示说: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欲天报,所谓具足修行增上十善。------《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一》<第4集如何由人天善法转入菩萨道修行?>陆正元老师 (原标题:五戒十善--戒是一切善法的根本!)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业力文摘1,长阿含部的《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亦有偈曰:若人造重罪,作已深自责,忏悔更不造,能拔根本业。因此,业不一定的都要受报,如阿罗汉,凡夫从发心修学解脱道,到解脱生死成阿罗汉,最快三生就能成办,三生之中是无法将无始劫以来的业报都受偿的。故《大般涅槃经》(卷40):佛云:仁者!若以断业因缘力故得解脱者,一切圣人不得解脱;何以故?一切众生过去本业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第一课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大藏经-阿含经上-第80卷)隋洋川郡守瞿昙法智译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佛告忉提耶子首迦长者言。首迦长者。我当为汝说善恶业报差别法门。汝当谛听。善思念之。是时首迦即白佛言。唯然世尊。愿乐欲闻。(1)佛告首迦。一切众生。系属于业。依止于业。随自业转。以是因缘。有上中下差别不同。或有业能令众生得短命报。或有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在经文也这样善教导,《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卷1:【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小威势报:一者,于诸众生起嫉妒心;二者,见他得利,心生恼热;三者,见他失利,其心欢喜;四者,于他名誉起嫉恶心;五者,见失名誉,心大欣悦;六者,退菩提心,毁佛形像;七者,于己父母及贤圣所无心奉侍;八者,劝人修习少威德业;九者,障他修行大威德业;十者,见少威德者,心生轻贱。以是十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接下来我们看,投生到饿鬼道的主要原因,在《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卷1里面有开示: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饿鬼报,一者、身行轻恶业;二者、口行轻恶业;三者、意行轻恶业;四者、起于多贪;五者、起于恶贪;六者、嫉妬;七者、邪见;八者、爱着资生,即便命终;九者、因饥而亡;十者、枯渴而死。以是十业得饿鬼报。因此在世间法上的种种贪着,心存吝啬不愿帮助众生,便易与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佛说业报差别经》中更说:具造十业生饿鬼中,一身行轻恶,二口行轻恶,三意行轻恶,四悭涩多贪,五起非分恶,六谄曲嫉妒,七起邪见,八爱着资生即便命终,九因饥而亡,十枯渴而死,以是业故,生饿鬼中。从以上所举述的,综合有情下堕饿鬼道的原因,都是因为造轻的身口意恶业,譬如:悭贪嫉妒、谄曲欺诳、起非分恶、邪见颠倒、爱着资生等不善业,乃至因为饥渴、枯竭而死亡者, | 三摩地 2018-07-22 |
![]() |
78但是宗喀巴在《密宗道次第广论》中却要求藏密行者每日至少八个时辰与异性修双身法;并且至最后灌顶时,尚需与九位明妃合修双身法──轮座杂交;此一邪淫行为,若不诽谤正法、不大妄语、不玷污比丘尼(不与比丘尼合修双身法)等,虽未及地狱业相应者,却仍是与畜生业相应,来世当得畜生报;藏密行者又将五甘露……等不净物供佛,此一行为属于辱佛,亦于当来得畜生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那么我们看看世尊对于业力的聚集是怎么说的:《业报差别经》讲了四种情况:复有业作而不集。若有众生。身口意等。造诸恶业。造已怖畏。惭愧远离。深自悔责。更不重造。是名作而不集。有人造作了恶业,但却没有聚集,不形成果报,因为他造恶之后,害怕自己的行为,对自己的行为十分懊悔,认为这是不应该,而且不再造作这样的恶业。这种情况下虽然造作了恶业,但却不会聚集成果报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