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所以见性乃至破初参的明心都是必须的。 (二)禅应如何修行禅在娑婆世界以明心为标的。那就先要明白明心是什么?明心就是:对于宇宙万有的本源——一切有情众生的生命本体的根源,能够真实了解,证实祂,明白祂,那就是明心。明心时,如果定力和智慧够的话,也会同时见性。所谓见性则是亲眼看见这个生命体的根源——我们的真心的体性,但是不在别相上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卷四:「如來藏識藏,唯佛及餘利智依義菩薩智慧境界(凡夫外道乃至二乗愚人也不能证);是故汝及餘菩薩摩訶薩,於如來藏識藏當勤修學,莫但聞覺,作知足想。」《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卷四:「復次大慧!愚夫依七識身滅,起斷見;不覺識藏(即藏识-阿赖耶识如来藏)故,起常見(以五蕴十八界为常为我为作者为实际为)。」No.670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4)T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倘若所悟的内容是意识觉知心之一念不生离念灵知境界,那就一定会误解克勤圜悟禅师所说的话,误认为所悟之真心本性会有不现前的时候;由于自心如来无始以来一向都现前运作、从来不曾打失过,证悟者得能时时起心观照而转依祂,才能成就意识心念念皆能缘于根本无分别智而渐渐伏除我执现行乃至习气种子随眠。克勤圜悟禅师多有此类开示于学人者:既得旨(证真如妙旨)之后,绵绵相续 | 三摩地 2018-07-21 |
![]() |
问:看到之前的法难事件,深深觉得「悟得深、悟得真,非常重要」,比较不容易退转、乃至作出谤法破法之事。吾人应发大心,不只要求悟,更要求悟得深、悟得真。悟得深、悟得真也比较能宏扬、摧邪显正、度化众生、荷担如来家业。请问要如何才能悟得深、悟得真?方法、条件、方向……等。答:要防止自己悟后退失,最重要的,就是不要打探密意,也不要期望善知识给你太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意识习气之长养藏识,皆因意俱故﹔若无意根同时同处,意识尚不能现起,何况有诸误计与执着﹖意识以意为根故,秉意根之作意而现起故,秉意根之作意而断灭,秉意根之作意而作种种分别,乃至秉意根之作意而作种种出世间法之闻思修证故﹔若离意根,意识觉知心一切无所能为。复次,意识触六尘运为时,必须有三种俱有依:如来藏识﹑意根﹑正常之五色根。若缺其一,意识则不能现行,何 | 三摩地 2018-07-21 |
![]() |
」〔编注:现代人不能断除欲界中最粗重的男女欲贪,连初禅都不能证得,往往所说的入定,最多不过欲界定或未到地定,不能说是四禅八定的实证,四禅八定的实证是以断除欲界贪而实证初禅,乃至实证初禅以上至四空定而称之。〕但是打坐入定真能出离三界生死苦海吗?以前佛住世的时代,具足四禅八定的外道很多,但是却与三乘菩提的修证无关。如果不断我见,即使具足四禅八定以后,还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见性的意旨,佛陀于经典中,似乎只有在《大般涅盘经》才特别说,所以这本来也不好懂,然而经典上还是很清楚地说有见性,乃至古来证悟禅宗大德,立三关,以见性居次,大都如此,所以观察虚云老和尚语录,只能知道有文曰:「参禅的目的,在明心见性,就是要去掉自心的污染,实见自性的面目,污染就是妄想执着,自性就是如来智慧德相。」所以把这证悟明心和见性当作是同样一件事,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受正藏师兄附嘱,勉力为文,希望能够利益大众佛法一分!一二三在开悟前将导师的七本公案几乎都翻阅过,虽明白哪些作略,可从来不认为这样叫做开悟,因自知只有真正开悟者可以坦然说自己开悟而无过,想自己不过于书籍文字纸张上熏习导师法义,往世喜爱读书的种子现行,以思辩分析而断其一二,以是如此,何须张扬,以为开悟!真正开悟,一念相应,才能肯定无疑,才能发起受用!如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正觉同修会——二乘菩提自中国元末以来,已被广大佛所普遍误会故;今时之与佛教,乃至今时南洋之南传佛教,俱皆如是不免误会;总以为觉知心可以进入无余涅槃中,总以为无余涅槃之中有清净无染之境界相可以使觉知心安住其中;而不知无余涅槃境界者实无任何境界,唯是灭尽十八界我、十二处我、五蕴我、七识我之后,全然无我、全然无境界之无境界境界。&m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不管这个公案如何说,这香严禅师还是没有忘记他想要参禅,所以还是日常生活中,又一个一个的怀疑,最后一次的疑情终于被打破了,所以把这个事情终于厘清了,原来如此,所以他也不是在道场悟的,如果要说悟,实在说,到底有多少人是在道场悟的呢?哪里不是道场呢?只要开始参究,有这正确的知见一直追到底,就算是不参究,也很难不破参啊!那就要说,什么叫作正确的知见追到底呢 | 三摩地 2018-07-21 |
![]() |
破牢关是指以慧力与定力证得涅槃非境界之境界,随其慧力定力深浅的不同,而分别得到薄贪瞋痴或者断五下分结,乃至断五上分结的解脱正受。禅宗三关,自古以来,投子大同、五祖法演、克勤圜悟、大慧宗杲、无门慧开等祖师皆如是说。故悟有深有浅,悟后仍需起修,一悟成佛是方便说(若以天台宗六即佛——理即佛、名字即佛、观行即佛、相似即佛、分证即佛、究竟即佛的观点 | 三摩地 2018-07-21 |
![]() |
终于有一天这个我自己否定了、自杀成功了,怎么自杀呢?去作观行:哪个是眼识,哪个是耳识,乃至哪个是意识,又有哪个是意根?一一去观行。后来发觉原来都是虚妄法,都观行虚妄以后就不再承认自己是常住法了,这时我们就说他的我见断了,我见断了就是自杀成功了,大家就得要恭敬他了;因为三缚结断了,已经能在知见上面离我了,正是初果人。离我──否定自我──是第一等困难的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以明心的人不待进一步眼见佛性,就能在明心后一方面看到如来藏于六尘不起分别的空寂清净性,另一方面更可看到祂无时无刻、无私无我地配合著七转识运作,乃至可观察祂无时无刻、无私无我地配合著器世间在运作的无漏有为性,也就是祂所出生无漏有为及配合七转识所产生有漏有为的种种法。所以经中说不住无为、不尽有为,这正是如来藏全面体性的写照──心体虽有著清净无为的体性,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见道明心是打开成佛之道之大门,必须精进求证成佛之道,诸经论依唯识五位而作分别,唯识五位略述于下:初则资粮位,一劫乃至万劫修行十信,成信不退。信不退故,方能继续修学佛法而不退失。次则加行位,外门广修六度万行,至六住位修学般若及作断除我见之加行;我见确实断除以后,在此加行位之末,彼悟入唯识性故悟入三性(依他起、遍计执、圆成实性),此即禅宗之破参明心,即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可是大乘法的实证,一定先要有大福德,行法也是有次第性的,要按部就班的来,所以菩萨到涅槃彼岸的修行,得要从布施开始,然后才次第有持戒乃至般若波罗蜜。 (原标题:“到彼岸”真实义)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也就是说你真见道后再从三界九地来看这个真如,从自己、别人、天主、蚂蚁蟑螂乃至地狱众生来看这个真如,这就是别相智,称之为「相见道」。当你真见道后,要从真如的各种法相上面去加以观察,如实现观。这就是般若的第二层智慧--别相智。这个别相智是相见道位的菩萨所作的悟后思惟修。真如的总相智和别相智就是二转法轮般若经所说的般若智慧。别相智再细分下来还有种智,也就是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一切众生乃至九地闻见佛性。菩萨若闻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心不生信不名闻见。No.374大般涅盘经(卷28)T12,p0530b佛性亦二。一者可见。二不可见。可见者十住菩萨诸佛世尊。不可见者一切众生。眼见者谓十住菩萨诸佛如来。眼见众生所有佛性。闻见者一切众生九住菩萨。闻有佛性如来之身。三、牢关:要是懂得解牢关是什么?就能知道阿罗汉是怎么入无余涅槃的无境界境界。要是修菩萨道的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而在体究的这个过程里面呢,方向有一点差别,这个阶段的体究,要往动态之中去体会,这个时候要避免打坐,避免静中的参究,尽量在活动之中、散步之中、打球之中、郊游之中、从风吹树梢里面、人来人往里面、从狗吠猫叫里面、乃至猫咬狗、狗追逐猫也好,一切动态之中去体究。体究之时不可完全外放,一面向外直观,同时将心内照,方容易相应。此阶段必须无相念佛功夫很强方得相应。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又观我会中十余人,亦能在平实教导之下,如平实一般,在山河大地上、在有情身上看见自己的佛性,并非明心亲证如来藏者所能眼见,因为并不是在山河大地上面看见自己的如来藏;是故,明心不同于眼见佛性,是故方有我会中学员于明心之后撰写见道报告;后来眼见佛性之时,又复写作眼见佛性之报告以呈,由当代明心之后又复眼见佛性之事实,证明眼见佛性之异于明心者,二关之差异极大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又观我会中十余人,亦能在平实教导之下,如平实一般,在山河大地上、在有情身上看见自己的佛性,并非明心亲证如来藏者所能眼见,因为并不是在山河大地上面看见自己的如来藏;是故,明心不同于眼见佛性,是故方有我会中学员于明心之后撰写见道报告;后来眼见佛性之时,又复写作眼见佛性之报告以呈,由当代明心之后又复眼见佛性之事实,证明眼见佛性之异于明心者,二关之差异极大 | 三摩地 2018-0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