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这是因为如来藏心含藏一切法种,祂可以贯通三世而又永不间断,使有情可以透过一世又一世的熏习和修行,渐渐净化如来藏中所含藏的染污种子,乃至究竟清净而成就佛道。接下来,我们就依三种波罗蜜多,为大家介绍佛菩提道的阶段差别。我们先来说说什么叫作波罗蜜多?《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十二云:【世尊!佛法波罗蜜是般若波罗蜜。佛言:过一切法故。世尊!如实说者,波罗蜜是般 三摩地

2018-07-21

而今萧导师赓续了佛陀如来藏,时常告诉我们说,佛常开示:根尘触处生眼识,乃至根尘触处生意识。吾人生来不曾触外五尘,无始劫来一向如是;谓吾人所触五尘乃是内相分五尘。导师又于世亲菩萨《唯识三十颂》阿赖耶识中、异熟一切种,常触且作意,具足受想思;此中唯舍受,是无覆无记,恒转如暴流,阿罗汉位舍。针对密宗的严重误解佛法,提出法义辨正(见法义辨正的丛书《狂密与真 三摩地

2018-07-21

这个地方就有牵涉到说,菩萨要进入初地,乃至要从初地进入各地的增上的过程里面,他有种种的现观,他必须要完成的。譬如说在三贤位的菩萨,他七住明心之后,他还要再向前;他要在十住位的时候,要能够眼见佛性,能够在亲见佛性之下,能够实证身心、世界如幻的如幻观;之后进入了十行位的时候,还要能够依于十行位的修行,发起了他的菩萨性,然后在现观上面,他要能够现观犹如阳 三摩地

2018-07-21

从过去无量世以来乃至到未来无量世,有关解脱道的法义或是佛菩提道的法义,都是可以穷尽未来际的;那是因为穷尽未来际之后,无非都是同一个如来藏所变生的不同种类的有情世界。菩萨对这两种不同种类的法义已经清楚了知了,知道它们是三世都不会改变,而且可以平等适用于一切有情的。菩萨因此才能够穷尽未来际,不断地为人说法,永不疲累,如此自度度他直到成佛,这就是无尽行的 三摩地

2018-07-21

初住位是修布施,你们没有办法做法施,那你就做财物的布施;二住位严持戒法,……乃至六住位熏习般若;那你破参的时候就进入了七住位,七住位之后得要继续修学,锻链功夫,准备眼见佛性;后来你眼见佛性了,就进入第十住位,就是《大般涅槃经》中佛所说的十住菩萨眼见佛性,但是从初住位到十住位都还是习种性人。习种性有两个意思:一个是说他的习性还很重,因为他 三摩地

2018-07-21

乃至三禅心喜身乐俱足,乃是世间无上至乐。凡夫修得三禅——身心受乐定,无法舍离,所以世尊说:唯有圣人能舍。如果诸位将来有一天进入三禅的时候,有明心见性过牢关的功德,你才能舍它。如果没有明心见性以后过牢关的功德,证得三禅,你要舍离三禅的身心之乐很难舍,这就是色界爱的结。乃至到了第四禅舍念清净定,这种境界很多外道以及佛门里面,自古以来有许多人以 三摩地

2018-07-21

故在此劝请大心的菩萨,欲自己道业所需的菩萨性,当请阅《优婆塞戒经讲记》各辑,仔细阅读思惟,并以书中法义在自己的生活中切实履践,必能成就性种性之功德,乃至成就未来入地或者成就佛道所需的璎珞庄严。-----《般若信箱》37期(原标题:菩萨种性的义涵是什么?如何发起、乃至菩萨种性?) 三摩地

2018-07-21

庄严菩提者,因修智慧获得初地、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名庄严。修智慧故远离无明,令诸烦恼不得自在,是名离对。除烦恼障及智慧障,是名自利。教化众生令得调伏,是名利他。佛陀接着说,要供养智波罗蜜,要供养智方,事实上还有四个事情:第一个就是要庄严菩提,庄严菩提,佛陀就有说,是因为修智慧而获得初地,也就是说在佛法的修证上面,如果要获得初地以上的证量,他一 三摩地

2018-07-21

这个地方就有牵涉到说,菩萨要进入初地,乃至要从初地进入各地的增上的过程里面,他有种种的现观,他必须要完成的。譬如说在三贤位的菩萨,他七住明心之后,他还要再向前;他要在十住位的时候,要能够眼见佛性,能够在亲见佛性之下,能够实证身心、世界如幻的如幻观;之后进入了十行位的时候,还要能够依于十行位的修行,发起了他的菩萨性,然后在现观上面,他要能够现观犹如阳 三摩地

2018-07-21

鸠摩罗什菩萨正是这样的人,虽已历劫累世修持佛法,但在这一世,仍然藉缘示现诸多烦恼:诸如被胁迫、遭受戏弄、乃至成婚,历经千百风霜等事,直到五十九岁才得入长安城逍遥园翻译佛经。正因经由如此人生历练的现观,而成其深妙般若的证量,乃能担荷如来家业。业力影响我们非常之大。业力是无始以来熏习所成之习性产生的惯性,这种惯性产生了势力,让一个人不由自主必须去承受各 三摩地

2018-07-21

王心里很明白地知道:“马鸣比丘”高明胜达,导利弘深,辩才说法,乃至可感动“非人类”。为了解答众人的疑惑,大王事先饿了七匹马,到了第六日,日出之时,普集内外沙门异学,请比丘为众说法。当时所有参加听讲者,莫不开悟。大王同时令人系此批马于众会前,在马前放置马儿最喜欢吃的浮流草来喂马,但是所有马儿竟然均垂泪听法,欢喜悲鸣,无念食想。于是 三摩地

2018-07-21

若众生界尽,我愿乃尽;若世界乃至世间转法转智转界尽,我愿乃尽。而众生界不可尽,乃至世间转法转智转界不可尽故,我此大愿善根无有穷尽。佛子!菩萨发如是大愿已,则得利益心、柔软心、随顺心、寂静心、调伏心、寂灭心、谦下心、润泽心、不动心、不浊心。成净信者,有信功用:能信如来本行所入,信成就诸波罗蜜,信入诸胜地,信成就力,信具足无所畏,信生长不可坏不共佛法, 三摩地

2018-07-21

菩萨修行断了三缚结的缘故,可称之为菩萨初果乃至于菩萨二果,但是不能够判为菩萨初地。因为菩萨初果所得的解脱智慧境界虽然和菩萨初地一样,但是戒定直往菩萨初地所具备的四禅功夫,以及观禅、练禅、熏禅、修禅和菩萨大乘照明三昧,以及其他的很多种功德,菩萨初果都还没有具足。戒慧直往菩萨初地所具备的无生法忍道种智、大乘照明三昧、永伏思惑而不现行如阿罗汉,明心初果菩 三摩地

2018-07-21

在这三地中修习无生法忍,始由初度乃至十度波罗蜜,此等波罗蜜之势力增盛广大,毕竟伏断一切烦恼永不现行,即将成就佛道,所以称之为大波罗蜜多。各位菩萨,以上所介绍的是菩萨在三大阿僧祇劫中所应修法道之约略内涵。总合来说,整个成佛之道都是以如来藏八识心王为根本,也就是必须修得般若实相智慧以及一切种智具足,才能次第圆成佛菩提果之修证,此时就名之为波罗蜜多。各位 三摩地

2018-07-21

由有妙观察与平等性二智故,方得渐修一切种智及修除性障……等而进住初地,分证五分法身而渐除习气…等,乃至究竟佛地而得顿生大圆镜智与成所作智。由是正理,当知一切学人欲成佛道者,必须先证法界体性智,法界体性智是佛菩提一切种智之基础故,是明心证悟者所亲证之智慧故,明心证悟者所证之法界体性智唯是第七住菩萨之般若总相智故,证得法界体性智之一切 admin

2018-07-21

所以,如果你想要修证佛法乃至修证罗汉道,都必须要承认:一切正常的人都有八个识,否则你连罗汉道都无法修──连声闻法都无法修;因为在断我见的时候是要把十八界全部否认的,是要能现前观察十八界的每一界都是虚妄法。如果是六识论者,显然是无法断我见的!因为,把六识给否定了以后──从阿含圣教中也知道入涅槃时是要灭掉六识全部的,那时将会成为断灭空,心中当然不愿意证 admin

2018-07-21

佛言:如来从观不净,乃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从庄严地至解脱地,胜于声闻辟支佛等,是故如来名无上尊。这是说如来祂从因地的时候,还没有见道的三大无量数劫之前,在凡夫地中为了求离欲,因此修不净观,再从最基本的不净观,往上进修种种法门,乃至最后阶位的无上正等正觉。有这样次第的修行,从庄严地—也就是庄严佛菩提,从庄严佛菩提的资粮位、加行位、见道位、通 三摩地

2018-07-21

而佛的应化身,则是随顺众生得度的因缘,在一切世界六道中,化现无量无边的诸化佛身,在没有佛法的地方来建立,让有情众生能够归依佛法僧,而且受持清净的禁戒;另外也常变化成佛门四众,以种种善巧方便,将无量无数的有情安置于人天善法之中,乃至于让他们得到三乘佛法的涅槃解脱果证。虽然说佛共有三身,但全部都要摄归于无形无色的清净法身。因为法身就是因地的如来藏,只是 三摩地

2018-07-21

乃至于如《华严经》中也是这样说。《华严经》中说:一切世界一切诸佛从兜率天下、入胎、处[chǔ]胎、初生、出家、成佛道。(《大方广佛华严经》卷二十三)所以,兜率降生实为诸佛常法,并非只是释迦牟尼佛或者是当来下生弥勒尊佛的特例。可是,诸佛常法却为什么要降生在人间示现成佛呢?这其实是由于诸佛的大愿。比如《法华经》中记载了释迦牟尼佛对舍利弗这样说:舍利弗当知, 三摩地

2018-07-21

正遍知也称为正等觉,是说佛陀具足一切种智,对于一切世间法,二乘人所修的出世间法,乃至菩萨进一步修学的世出世间一切法,都无不觉悟、无不了知,因此称为正遍知;又能以此正知的一切法平等开觉一切众生成就无上觉,所以称为正等觉。第四个称号是明行足。明行足,这里明指的是天眼明、宿命明、漏尽明这三明;行足是说佛陀身、口、意业都已经善修,真正的清净,因此称为明行足 三摩地

2018-07-21

相关搜索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