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这样的非择灭无为,实际上是依自心如来藏而施设,因为其体即是自心如来藏,不可外于自心如来藏而建立非择灭无为法;然而这个第八识之清净自性无漏气,并不是修行以后变成的,而是本来就已经是这样了。从另一方面来说,这非择灭无为却是要由前四位等方能显现出来,如果离开前四位诸法,也无法显现,所以说非择灭无为是所显法不是所生法。以上所介绍的是非择灭无为。各位菩萨, 三摩地

2018-07-21

……戒定直往菩萨于六住位中已得三禅定力,并修得五神通者,入第七住真见道已,无漏妙慧与定相应者,唯得第一种菩萨摩诃萨意生身;戒定直往之未入地菩萨于等持位中所能现者,其意生身之大小及庄严相,随其定力及慧差别有异;随身悉有轮宝,共有三种:种性位菩萨,有铜宝璎珞轮宝;性种性位菩萨,有银宝璎珞轮宝;道种性位菩萨有金刚宝璎珞轮宝。依《华严经》五十 三摩地

2018-07-21

菩萨证已,断诸气,乃至成佛,常所宝持(阿赖耶识的心体)。然藏识的心行非常微细,极难体证,需要具备正知见,参禅破参的当下才能实证。实证根本心——第八识阿赖耶识(如来藏)就是禅宗的开悟明心。佛教以外的人都不曾听说过阿赖耶识的名词,更不要说去实证祂、去体验祂的运作了。通常人们感觉到的心只有一个,也就是见闻觉知、能分析思考的心,称为意识。意识具 三摩地

2018-07-21

这样的非择灭无为,实际上是依自心如来藏而施设,因为其体即是自心如来藏,不可外于自心如来藏而建立非择灭无为法;然而这个第八识之清净自性无漏气,并不是修行以后变成的,而是本来就已经是这样了。从另一方面来说,这非择灭无为却是要由前四位等方能显现出来,如果离开前四位诸法,也无法显现,所以说非择灭无为是所显法不是所生法。以上所介绍的是非择灭无为。-----《三 三摩地

2018-07-21

无相念佛虽然不是真实无相,不是真实离相,不是如来藏,可是依无相念佛的练,依拜佛这样子的一个法门的施设,可以让众生们——修学佛法的众生们,能够渐渐地摄心为戒,乃至能够渐渐地净念相继,而发起未到地定。依于这一个能够离开五尘境干扰的一个意识的定心——初禅之前的未到地定,依您有三归、您有五戒、您有菩萨戒,依这样的善心,乃至依您在修学定 三摩地

2018-07-21

中阴身的意识不像活着的时候那么灵光,因为胜义根不如活人,所以纯粹依着气去运作,结果因为无明而导致贪或瞋,也就入胎受生了。除了过去已悟的人不算,过去世没悟过的人,都是因为起贪而入胎的:贪这世的父亲或者贪这世的母亲而去入胎。如果是起瞋而受生呢?那就到修罗道去了。可是修罗道中也不离贪,修罗道遍于五道,所以有时候不讲六道,讲五趣众生;也就是说,受生到五趣 三摩地

2018-07-21

如果没有唯识妙义,那大乘菩萨悟了如来藏以后,所要修学的是怎么样的一个法呢?如果没有唯识含藏一切种子,让我们修断一切染污气,乃至于修断气种子随眠,乃至于成就一切种智到佛地究竟,那这样子悟后不是就是已经成佛了吗?那这样子不是二乘人断了我见、断了我执、断了见惑、断了思惑以后,就形同成佛了吗?就是有因为唯识妙义,因为有这个八识心王,因为有八识所含藏的这 三摩地

2018-07-21

」】《入楞伽经》〈剎那品第十四〉:【「大慧!言剎尼迦者,名之为空;阿梨耶识名如来藏,无共意转识熏,故名为空;具足无漏熏法故,名为不空。」】《入楞伽经》剎那品第十四云:【(佛言:)「大慧!愚痴凡夫不觉不知,执着诸法,剎那不住,堕在邪见而作是言:『无漏之法亦剎那不住。』破彼真如如来藏故。」】《入楞伽经》:【「大慧!如来藏识阿梨耶识境界,我今与汝及诸 三摩地

2018-07-21

佛地真如唯带旧种,究竟清净,故成佛后不受熏。菩提道依一切种智别于通教之外建立五十二阶位:十信心:即信心、念心、精进心、慧心、定心、不退心、回向心、心、戒心、愿心。十心住:即发心住、治地心住、修行心住、生贵心住、方便心住、正心住、不退心住、童真心住、法王子心住、灌顶心住。十行心:即欢喜心行、饶益心行、无嗔恨心行、无尽心行、离痴乱心行、善现心行、无着 三摩地

2018-07-21

佛在《大乘入楞伽经》开示:大慧!一切众生于种种境,不能了达自心所现,计能所取虚妄执着,起诸分别堕有无见,增长外道妄见气。(《大乘入楞伽经》卷四)解释如下:【大慧菩萨!一切众生对于自己所面对的种种境界,不能了知都是由自心所显现,也就是如来藏藉由自己所生的五根身去接触外五尘,而由如来藏变现内六尘相分,因为有内相分出现,见分也就跟着出现了,再由见分去分 三摩地

2018-07-21

菩萨证已,断诸气,乃至成佛,常所宝持。”《成唯识论》卷三,亦如是说:“已入见道诸菩萨众得真现观名为‘胜者’,彼能证解阿赖耶识,故我世尊正为开示。”可见阿赖耶识如来藏不仅仅是一个名词概念,是真实可证的法,实证阿赖耶识如来藏,就是禅宗的开悟,也即大乘的见道。如是误会第七、第八识只是一个名词概念者,主要是古印度的应成派“中 三摩地

2018-07-21

菩萨证已,断诸气,乃至成佛,常所宝持。《成唯识论》卷三,亦如是说:已入见道诸菩萨众得真现观名为‘胜者’,彼能证解阿赖耶识,故我世尊正为开示。可见阿赖耶识如来藏不仅仅是一个名词概念,是真实可证的法,实证阿赖耶识如来藏,就是禅宗的开悟,也即大乘的见道。如是误会第七、第八识只是一个名词概念者,主要是古印度的应成派中观见。该派不承认有第七识、第 三摩地

2018-07-21

之所以在众多的心理学理论中选择巴伐洛夫(Pavlov,IvanPeterorich1849~1936)的「古典制约论」,来谈末那与意识之奥妙,是因为「制约」的行为正是气形成或修除的主因,也就是「种子起现行,现行熏种子」的最佳写照。在此,仅藉「制约」行为的形成来说明末那与意识的互动状态,文中或许会兼谈及大脑信息处理系统、认知心理学的「认知论」,或是谈及以大脑与神经系统为重点的 三摩地

2018-07-21

而且一般西医熏西方医学久了以后,往往有职业傲慢,对于佛教的教理不乐信受,关闭了另一扇生命智慧之门。但是,意识是否真的如他们所想的那样只依头脑的存在而存在?事实并非如此:先回到断灭论来讲,断灭论是无法成立的,因为一直都有修行人在禅定中见到自己或他人的前世;也有人在被深度催眠时,可以回忆过去世的情景,这都证明确有过去世的存在。又从许多事相中,譬如出生 三摩地

2018-07-21

虽然意识的你知道要修定而证取俱解脱,可是无法说服末那识的你去改正攀缘的气。所以要修定,你就必须在历缘对境之中去断除对世间法的贪着,才有可能成就。末那识的这种遍计执性在意识尚未加以检查的时候,末那识往往会依过去的气运作。所以难陀尊者仍有先看女众的气,但是当他的意识发觉到这个现象的时候,就会纠正末那;这样一次又一次的纠正而消除染污末那的气以后, 三摩地

2018-07-21

阿赖耶本心是真正的主人,它能贯通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是轮回的主体(而非灵魂,灵魂是外道的说法);衪能持一切善恶染净气的种子往来三世;它能执持色身,当人死后,它才离开身体,又随缘制造来世的色身继续去作业受报;它远离能所分别;它毕竟空也毕竟有;它能生七转识,故有五法三自性、七种第一义、七种性自性;它有能藏能变及异熟真如体性;它能生一切法—&mdas 三摩地

2018-07-21

为无始虚伪恶所熏,名为识藏,生无明住地,与七识俱,如海浪身,常生不断;离无常过,离于我论,自性无垢,毕竟清净。其诸余识,有生有灭,意、意识等,念念有七,因不实妄想,取诸境界,种种形处计著名相,不觉自心所现色相,不觉若乐,不至解脱;名相诸缠,贪生、生贪。若因若攀缘,彼诸受根灭,次第不生,余自心妄想,不知若乐,入灭受想正受、第四禅,善真谛解脱。修行着, 三摩地

2018-07-21

譬如猿猴形极丑陋,常多惊怖,其心躁动如水涌波,以宿故今犹不息。毁谤唯识,以误解一切法空,误解中观,而落入恶取空、空见者居多。关于恶取空,《菩萨地持经》卷二载:若沙门婆罗门,谓此、彼皆空,是名恶取空。《瑜伽师地论》卷三十六,弥勒菩萨言:如有一类、闻说难解大乘相应、空性相应、未极显了密意趣义甚深经典(佛二转法轮所说空经),不能如实解所说义,起不如理虚 三摩地

2018-07-21

虽然杀父、杀母、杀阿罗汉者属于极重的五逆罪,但是因众生都有佛性(成佛之性)的关系,所以在受完五逆罪报后,经由无量劫的修学佛法熏转变,最后仍然可以成佛。但是造下五逆罪者,在无间地狱需要长劫受苦,等到罪报受尽后仍然需要辗转受生于饿鬼道及畜生道接受此恶业的余报,才能重新出生于人间。在得人身之后仍有可能因为性的关系,再度犯下五逆恶业而轮回不已,应当在某 三摩地

2018-07-21

所藏是指第八识所含藏的种子,所藏的种子分为本有种子与后熏种子,本有种子就是八个识的功能种子,这是不待熏即本有的;后熏种子又分为两种——清净种子与染污种子,修行即是将染污种子转变为清净种子的过程。阿赖耶识与所藏的种子非一非异。执藏,是指凡夫和有学位的修行人,其末那识会喜乐第八识的功能并把祂视为内自我而加以执著。阿赖耶识不生不灭,然菩萨论著 三摩地

2018-07-21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