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以佛菩提道又称为大菩提道,也就是含括了佛菩提道与解脱道这二主要道的,菩萨修学成佛所必须经历的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的五十二阶位来说,十信位经历一劫乃至一万劫,修集对佛法僧三宝以及因果法则的信心;有了信心以后才能进入初住位修集布施功德,二住位修集持戒功德,三住位修集忍辱功德,四住位则修集精进功德,五住位修集禅定功德,乃至到了六住位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但是菩萨所修所证虽然含括了解脱道与佛菩提道,可是却必须要经过三大阿僧祇劫以上的时劫,历经了五十二阶位的修学,才能够具足成就佛菩提道。所以,不论七住以上亲证如来藏有中道实相般若智慧的贤位菩萨,或初地以上证得诸地无生法忍道种智的圣位菩萨,乃至等觉及妙觉的一生补处最后身菩萨位,都还不是佛。因为佛是超越菩萨,已经成就了佛菩提道,也就是祂是修学菩萨道的究竟果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善财大士是大福报的菩萨,一生之中具足五十二阶位的善知识,所以能进入弥勒菩萨的大宝楼阁中,获得了大宝楼阁中所有的佛法珍财,成为等觉大士;而他是修童子行的,是大乘法中示现在家身相的出家人,所以就被称为善财童子。讲到这里,也许有人想:唉呀!你讲的是《华严经》,可是人家都说《华严经》是后人假造的。但是在我们正觉同修会中却不认为是假的。譬如说,有八个字是诸位 | 三摩地 2018-07-21 |
![]() |
目录一、前言二、大乘的解脱道三、佛菩提道的内涵 甲、佛菩提道之宗通 乙、佛菩提道的修证次第——五十二阶位之六种菩萨性 丙、佛菩提道首重开悟——亲证如来藏阿赖耶识 丁、依万法根源如来藏,方有胜义谛 戊、亲证转依离生如来藏,始能分证无我 己、悟后起修——历缘对境断尽烦恼 庚、宗通之究竟—&md | admin 2018-07-21 |
![]() |
世尊为了使佛子明了成佛之道之内涵,明了在各个阶段所要修学的内容,依一切种智别于通教之外建立五十二阶位:十信位、十住位、十行位、十回向位、十地、等觉、妙觉位,此五十二个阶位,即是菩萨从初发菩提心,到究竟成佛所要经历的阶位。在此奉上佛教正觉同修会总持咒(它是一切佛法的总持):五阴十八界,涅槃如来藏,般若道种智,函盖一切法。一切最胜故,与此相应故,二所现影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二乘法是属于解脱道的修行,也就是经由断除我见和我执以后,烦恼灭尽了而取证解脱果,从此不再受生于三界之中,因此而得以免除生死轮回之苦;而大乘菩提的修行,则是从亲证第八识入手,然后依次第进修,菩萨五十二阶位的修证过程以后,得以成就究竟的佛道。然而在这当中,大乘菩萨同样是要断除烦恼障,要修证解脱的法门;而二乘菩提的行者,虽然可以断尽烦恼取证解脱了,但是他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大乘除依通教解脱果显示修证位次之外,还依佛菩提果之修证,区别于通教之外建立五十二阶位之六种菩萨性,即十信凡夫性、十住习种性、十行性种性、十回向道种性、十地圣种性、等觉性、妙觉性。如是菩萨位次,乃依佛菩提果(增上慧学)之修证而建立,如是佛菩提之修证不共二乘,故名别教。很多人误会佛法,以为修学禅定、不停地打坐就可以出离三界,就可以解脱;但是实际上,声闻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大乘除依通教解脱果显示修证位次之外,还依佛菩提果之修证,区别于通教之外建立五十二阶位之六种菩萨性,即十信凡夫性、十住习种性、十行性种性、十回向道种性、十地圣种性、等觉性、妙觉性。如是菩萨位次,乃依佛菩提果(增上慧学)之修证而建立,如是佛菩提之修证不共二乘,故名别教。很多人误会佛法,以为修学禅定、不停地打坐就可以出离三界,就可以解脱;但是实际上,声闻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大乘除依通教解脱果显示修证位次,复依佛菩提果之修证,别于通教之外建立五十二阶位之六种菩萨性——十信凡夫性、十住习种性、十行性种性、十回向道种性、十地圣种性、等觉性、妙觉性。如是菩萨位次,乃依佛菩提果(增上慧学)之修证而建立,如是佛菩提之修证不共二乘,故名别教。(摘录自平实导师著,《宗通与说通》,页141-142,正智出版社。)宗通又名自宗通;大乘佛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一、前言二、大乘的解脱道三、佛菩提道的内涵甲、佛菩提道之宗通乙、佛菩提道的修证次第——五十二阶位之六种菩萨性丙、佛菩提道首重开悟——亲证如来藏阿赖耶识丁、依万法根源如来藏,方有胜义谛戊、亲证转依离生如来藏,始能分证无我己、悟后起修——历缘对境断尽烦恼庚、宗通之究竟——四法辛、说通四、结语欲成佛道者,须证佛菩提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大乘除依通教解脱果显示修证位次,复依佛菩提果之修证,别于通教之外建立五十二阶位之六种菩萨性:十信凡夫性、十住习种性、十行性种性、十回向道种性、十地圣种性、等觉性、妙觉性。如是菩萨位次,乃依佛菩提果之修证而建立,如是佛菩提之修证不共二乘,非二乘圣人所知,亦有别于通教菩萨,故名别教。二乘慧解脱阿罗汉之解脱果通初地满心菩萨,俱解脱大阿罗汉之解脱果通六地满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佛菩提道又称为大菩提道,也就是含括了佛菩提道与解脱道这二主要道的,菩萨修学成佛所必须经历的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的五十二阶位来说,十信位经历一劫乃至一万劫,修集对佛法僧三宝以及因果法则的信心;有了信心以后才能进入初住位修集布施功德,二住位修集持戒功德,三住位修集忍辱功德,四住位则修集精进功德,五住位修集禅定功德,乃至到了六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大乘菩萨除了依前面所说通教的解脱果的修证位次,分为四向、四果之外,另外可以依佛菩提果的修证,别于通教之外,而建立菩萨五十二阶位、六种菩萨性的修证。六种菩萨性十信→凡夫性十地→圣种性十住→习种性十行→性种性等觉等觉性十回向→道种性妙觉妙觉性也就是十信位的凡夫性、十住位的习种性、十行位的性种性、十回向位的道种性、十地的圣种性以及等觉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既然佛所认定的菩萨至少是明心见性的人,那么我们是不是应该探讨:菩萨到底有几个阶位?明心的菩萨在佛菩提道上究竟属哪一个阶位?佛曾开示,菩萨有五十二阶位,那就是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所谓十信位,就是十种长养佛法信心的阶位,也就是听闻佛法的开示能够产生信心,乃至具足信心的阶位;这样的阶位要经过一个大劫乃至一万个大劫,才能对佛的 | 三摩地 2018-07-21 |
![]() |
盖大势至菩萨所述之此种念佛圆通法门,层次由浅至深,自初信位菩萨至等觉妙觉菩萨等五十二阶位之菩萨,均所通用。法门虽一,所证深浅各自不同。若如楞严经中所述,修至想阴灭尽、进入行阴区宇,乃至行阴灭尽者,此菩萨境界已超越声闻四果罗汉;若过识阴区宇,而至识阴灭尽者,已经十地,成为等觉菩萨了。自最浅之无相念佛、至最深的识阴灭尽,其间所证,各各不同,境界非一。对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殊不知大乘法中,等觉菩萨多属在家相者,现出家相者可谓“少有”也;乃至五十二阶位之菩萨,亦多属在家者,难得见有出家菩萨。观乎华严五十三参中之菩萨辈,始自初参之初住位,末至第五十三参之等觉位,唯有五参是出家菩萨,其余皆是在家菩萨;观乎世尊此生示现成佛,尚且先行娶妻生子,然后厌离而出家成佛;观乎未来弥勒菩萨将以在家身示现人间,然后出家,一夜成佛 | 三摩地 2018-07-20 |
![]() |
由此缘故,在眼见佛性的当下便成就了如幻观,不必再观行就可以获得菩萨道五十二阶位中第十住位的智慧与解脱功德受用。根据平实导师书中所开示,已入地菩萨所悟的佛性功德,在初地满心时可以亲见自己所看见的六尘境界,全都是由自己的如来藏所变现,所见的六尘境界都不是外相分的六尘,只是看到自己的如来藏以佛性显示出来的六尘,不是真的看到身外的六尘境界。犹如镜子面对色尘 | 三摩地 2018-07-19 |
![]() |
每一尊佛从凡夫因地修行到成就佛果,都是经过三大无量数劫的长时修行,历经菩萨五十二阶位的修证,并于百劫当中修诸相好,即无一处非舍身处,无一时非舍命时,努力利乐有情,才能渐渐圆满成佛的福德资粮。成佛之道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不是一悟即至佛地!而是必须历经无量无数劫的勤苦修行,具足般若总相智、般若别相智以及一切种智之后,还要加修无量福德,等到福德和智慧都圆满 | admin 2018-03-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