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五戒  成佛之道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然而,声闻虽然知道诸法是藉著种种缘而出生,是虚妄法不是真实法,可是声闻还是觉得诸法确实存在而不是不存在,因此深恐被五欲六尘所转而下堕三恶道,所以对五欲六尘非常恐惧,视同毒蛇猛兽一般而不愿再取任何一法,因此心得决定不再改易,舍寿入无余涅槃,永不再于三界出生。声闻如是,缘觉亦复如是,乃以十因缘、十二因缘观察诸法虚妄而得法无我智,同样是以人无我智为基础, admin

2020-07-27

  一切的内外相应五欲六尘都是属于邪缘,只要让自己没有办法安止,或者思念自己的父母、配偶、子孙等世俗上所爱恋的人,或者心里对于过去曾经有过的优渥的环境、自己的财富起了不舍的心,或者心放逸于追求自己所想要追求的世俗上的事物,或者受到不正见不正知的影响,对于三乘菩提修学的正理、对于涅槃的正理,没有正确的知见,这都是属于邪缘散乱。例如难陀刚出家的时候,每天都 admin

2020-06-08

  ’佛陀说这些世间的有为法——五欲六尘等有为法,它是无常变异,最终是归于坏灭的,在这上面贪欲无厌足的时候,指的是能够消散人命,然后长养恋着恩爱,没有知足的时候。对于出家菩萨要知道,出家首要的目的就是要求解脱于生死有为法的系缚。因为什么叫所谓的得圣智、谛见道呢?就是要知道生死有为法它就是在三界的系缚,不能离开这生死有为法就是不能求解脱、 admin

2020-06-08

  这意思是说:我们能觉知、能取六尘万法的觉知心与作主心末那识,都是犹如阳焰的出现,现实上虽然存在,但却是假有暂有的;如实的现前观察,就是十行位的无我观——具有能取性的了知六尘之心,犹如阳焰之虚妄不实,能使众生渴求世间五欲六尘而热恼不息。接下去进入初回向位,进修到十回向位时,叫做如梦观成就;十回向位的菩萨在行菩萨道时,现前看见世界如幻、能觉能 admin

2020-06-08

  这意思是说:我们能觉知、能取六尘万法的觉知心与作主心末那识,都是犹如阳焰的出现,现实上虽然存在,但却是假有暂有的;如实的现前观察,就是十行位的无我观——具有能取性的了知六尘之心,犹如阳焰之虚妄不实,能使众生渴求世间五欲六尘而热恼不息。《大乘无我观》十行位的修行,主要的就是在于阳焰观。必须真正的证得如来藏,而进入七住位作无我观,及眼见佛性分 admin

2020-06-08

  一般人总以为:觉知心不被五欲六尘所系缚了,便是解脱。却不知道这样其实没有解脱,其实仍然是在我见当中——认定觉知心的自我是常住不灭的。这样的见解,会令人轮回三界生死而永远不能解脱三界生死。由于亲证了这四种涅槃,永远不在三界生死轮回之中,却又不住于无余涅槃境界之中,所以佛地的色法——圆满庄严报身——是真正的解脱色,永远不坏 admin

2020-06-08

  就以我们所熟知的人间来说,一般人都是爱乐或是贪著世间的种种财色名食睡,或色声香味触等等的五欲六尘;贪著我所,也就是都在种种我所上用心经营、追求。我所就是我所有的,也就是我所拥有的钱财、名声、权位、眷属等等,众生都是在这些世俗法上追求或贪著,不知道这些事物的本质都是无常变化之法、来来去去,都只能拥有一时,最多也不过一世,是带不到未来世去的。对这些世间 admin

2020-06-08

  ’佛陀说这些世间的有为法——五欲六尘等有为法,它是无常变异,最终是归于坏灭的,在这上面贪欲无厌足的时候,指的是能够消散人命,然后长养恋着恩爱,没有知足的时候。对于出家菩萨要知道,出家首要的目的就是要求解脱于生死有为法的系缚。因为什么叫所谓的得圣智、谛见道呢?就是要知道生死有为法它就是在三界的系缚,不能离开这生死有为法就是不能求解脱、 admin

2020-06-08

就以我们所熟知的人间来说,一般人都是爱乐或是贪著世间的种种财色名食睡,或色声香味触等等的五欲六尘;贪著我所,也就是都在种种我所上用心经营、追求。我所就是我所有的,也就是我所拥有的钱财、名声、权位、眷属等等,众生都是在这些世俗法上追求或贪著,不知道这些事物的本质都是无常变化之法、来来去去,都只能拥有一时,最多也不过一世,是带不到未来世去的。对这些世间 admin

2020-02-21

因此除了对于五欲六尘的法义需要如实理解之外,连带的我们也要知道六入之法义。在《阿含正义》第一辑中,平实导师开示说:【因为有六入,而又迷于六入的缘故,全都误认为外法而且执为实有,就导致无明凡夫众生流转生死,也导致佛弟子四众不能证得初果解脱,更间接的导致大乘行者落入五阴中而无法证得如来藏,所以无法破参明心。】(《阿含正义》第一辑,正智出版社,页272-273 admin

2020-02-21

譬如对五阴所拥有的世间财产、名声、眷属等等产生我所的执着,这是最粗浅的识阴集苦法相;因为这些五欲六尘境界,都是与识阴相应而且深深执着的法,于是识阴就被这些物质境界所系缚。另外有一些人对这些身外的物质法较不执着,但却落于识阴所领受的感觉中,所以他们很重视气氛︰说话的气氛、饮食的气氛、与人相处的气氛、别人对他说话时的气氛;这些气氛都让他觉得很重要,这些 admin

2020-02-21

就以我们所熟知的人间来说,一般人都是爱乐或是贪着世间的种种财色名食睡,或色声香味触等等的五欲六尘;贪着我所,也就是都在种种我所上用心经营、追求。我所就是我所有的,也就是我所拥有的钱财、名声、权位、眷属等等,众生都是在这些世俗法上追求或贪着,不知道这些事物的本质都是无常变化之法、来来去去,都只能拥有一时,最多也不过一世,是带不到未来世去的。对这些世间 admin

2020-02-21

那有了这个贪欲心,就会导致于这些轮回,所以在修行的过程里面,戒除贪欲是第一步----要把对于这些五欲六尘的贪爱要把它舍弃、放下,不要去执著外面的这些色声香味触法的享受。那第二个瞋恨心又是什么呢?瞋恨心是针对前面的贪欲心而来的,有了对于外面的这些五欲六尘的贪爱,但是当这些贪爱没有办法获得,没有办法忍、满足的时候,就会起了瞋恨心----我为什么没有办法得到这些 admin

2020-02-21

一般众生对于境界的执著,可以简单用五欲六尘来作代表,而事实上,如同上面所说,因为意识心所缘的范围非常广大,连带的众生对于五欲六尘之贪著的范围也是非常广大,尤其是法尘,因此包括过去、现在、未来皆是在众生贪爱的范围之内。譬如在《瑜伽师地论》卷14中的开示: 【又有五种受用欲者所爱境界,诸乐欲者常所追求、常所受用……谓色、声、香、味、触。当 admin

2020-02-21

一般众生对于境界的执着,可以简单用五欲六尘来作代表,而事实上,如同上面所说,因为意识心所缘的范围非常广大,连带的众生对于五欲六尘之贪着的范围也是非常广大,尤其是法尘,因此包括过去、现在、未来皆是在众生贪爱的范围之内。譬如在《瑜伽师地论》卷14中的开示:又有五种受用欲者所爱境界,诸乐欲者常所追求、常所受用……谓色、声、香、味、触。当知此中依 admin

2020-02-21

到外面去看了五欲六尘,一打坐,那些镜头又不断地涌上来,所以他们会请教佛陀,这该怎么办呢?佛陀就教了他们五种方法,这五种方法,我们可以拿来作参考。佛陀说:“如果我们要修增上心,也就是要修定学的时候,我们可以用这五种方法,来让我们的这些恶念止息,我们的心就能够安住;能够安住就能够定下来,定下来就可以进修禅定。”佛陀说的第一个方法叫作“念 admin

2020-02-20

因此除了对于五欲六尘的法义需要如实理解之外,连带的我们也要知道六入之法义。在《阿含正义》第一辑中,平实导师开示说:【因为有六入,而又迷于六入的缘故,全都误认为外法而且执为实有,就导致无明凡夫众生流转生死,也导致佛弟子四众不能证得初果解脱,更间接的导致大乘行者落入五阴中而无法证得如来藏,所以无法破参明心。】(《阿含正义》第一辑,正智出版社,页272-273 admin

2020-02-18

    意思是说:能觉知、能取六尘万法的觉知心与作主心末那识,都是犹如阳焰的出现,现实上虽然存在,但却是假有暂有的;了知六尘之心,犹如阳焰之虚妄不实,能使众生渴求世间五欲六尘而热恼不息。十行位菩萨就是如此,见自七识妄心依附于藏识而追逐境界风;以证自证分冷眼旁观自他有情一切法,现见一切有情处于如幻世界之身口意行,皆是依其心与心所有法, admin

2019-11-03

有了证悟明心的禅师出现世间、举起真正禅法的大旗,他们教化世间的风骨与风采,便能让深陷五欲六尘的凡夫俗子由衷向往,见贤思齐,礼敬三宝,知所进退。凡事渐次礼仪合辙而无失规矩,为人诚实信义,全国虚伪浇薄的风气就会日渐削减,人与人之间的狡诈欺罔也将逐渐淡薄。伪君子与小人、伪禅师与凡夫大师,更会因此恐惧世间舆论而收敛妄语及敛财的行径。真实证悟的贤圣,是人们沈 admin

2019-07-22

(节录自平实导师著《金刚经宗通》第二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2年7月初版首刷)出世空性 四阿含中,处处以缘起性空之空相,遣除众生之执三界世间五欲六尘,遣除阴界入我见我执;阴界入空已,非如印老所说之一切法空,而“心解脱、识解脱”之空性心第八识,不复入胎受生于三界中,名为“出世空性”。这个第八识阿赖耶识,即是般若所说&ldqu admin

2018-12-27

 «上一页   1   2   …   3   下一页»   共55条/3页 
相关搜索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