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明心  烧纸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释迦世尊所教导我们孝顺父母,它的真实义理是什么?一般人都知道:一个人最起码作人的人格,就是要包括了孝顺、礼敬、供养父母,否则连作人的资格都没有了。这一点不论是古今中外,不论是学佛与否,都不会改变,因为这是世间的常法。在《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当中,佛说到父母的恩德深重,重到众生无论怎么样的回报,都没有办法回报他们的恩德,所以佛应当要尽一切的能力来报答 三摩地

2018-07-22

另外小学课本也教导说:天这么黑、风这么大,爸爸捕鱼去,为什么还不回家?由此可知父母的辛苦与伟大。我们都知道供佛或供养三宝的功德很大!但别忘了,我们每个人家里都有两尊,也就是我们的父母亲大人。世间人每年都会庆祝母亲节与父亲节,而我们学佛人更应该孝顺父母,因为父母辛苦地生下我们以及养育我们,我们今天才能够长大、成家立业、安身立命,乃至修学佛法及悟道解脱 三摩地

2018-07-22

但是禅师所用的机锋就另当别论了,可别挨禅师一棒就说:你为什么这么粗鲁?到时候不要怪禅师再打你几棒;在禅法里面没有所谓的粗鲁可说,在如来藏中没有粗鲁,是你粗鲁、我粗鲁,在这里面没有所谓的粗鲁。但是平常待人接物跟这个就不一样了,待人接物一定要温和、一定要亲切,这就是说,接引众生的时候口言柔软而不粗鲁,说话也不粗鄙,就是言语要柔软不鄙俗。假使本身的戒行好 三摩地

2018-07-22

她愈说愈激动:我教孩子时,孩子都会呀!为什么被老师教了好像什么都不会,我儿子好像很笨似的,是不是老师太凶或同学嘲笑他,那干脆我给儿子转班好了。之后我好言慰劝一段时间,才结束谈话,挂上电话,我觉得心寒。心寒首部曲孩子是你的,在学习上做最多的是我,告之实情却反而被责怪,为什么家长不要求自己,却要责怪别人?孩子长期成绩不良,也不是一两天的事,每一次考试都 三摩地

2018-07-22

在《维摩诘经讲记》第三辑123页,善知识为我们开示:假使你来这里学禅净法门,你的眷属是专修念佛,乃至在学藏密;不管他学什么,你一定要很有耐心,只能以德伏人,不能以力伏人。你想要度人家,是要从你自己的转变开始,不是去转变别人,只有自己获得功德受用而转变了,才能转变别人。出来弘法不是在降伏别人,而是在改变自己、示现智慧;当你自己变了,别人才会跟着变。这段 三摩地

2018-07-22

他们会认为这样的胖家长是自我管理差,所以孩子也不可能有什么成就(真的还好我的孩子没进入上海这所学校读书,哈哈哈哈)。其实这样的世俗人的说法,真的是所谓成见。这可不是正信佛的观点,佛法可不是这样说的哦!我们来分析一下:【要吃】这个命令,这可是【处处攀缘执着的心】下的命令,而执着贪爱吃,这可是习气种子。能了知自己在吃,而且能分别吃多了,这是【意识心】,就 三摩地

2018-07-22

相较于那些不懂因果,不信因果的可怜人,他们遇到这种子媳不肖的境遇,往往只会怨天尤人,抱怨子媳不肖,而不懂得因在自己,从自己的心性上来扭转自己的境遇,如此抱怨不迭而延宕了自己忏悔的时机,只会延续自己所应受的苦果了!为什么忏悔能够转易恶的业力的扩大呢?这就要认识佛教的忏悔之法,忏就是发露,承认自己身口意业的罪过而不覆藏,发起内心的惭愧、悔悟之心;悔就是 三摩地

2018-07-22

看了上面的故事,您有什么感觉呢?不管您有没有意识到,实际上人的所有行为都围绕着追求快乐和远离痛苦展开,这种离苦得乐的本能驱动着我们去行动。那么,为何会苦?如何得乐?有爱就有苦,苦从爱生。邻家孩子考试不及格,顶多安慰一下,自己的孩子考差了,就气急败坏,忧心忡忡,因为有爱;当被别人夸赞时,心里很舒服,别人批评自己时,心里就很不高兴,这是因为爱虚荣。爱的 三摩地

2018-07-22

他心里想着:有什么方便善巧的方法,可能去除这项不对的法令,又不会触怒国王呢?因为这国之中实在没有经论可修学,于是他就先请他父亲到远方他国去游学,以获得的知见,然后再回来家中。等到父亲年纪老大了,这长者子就挖了地窟,里面施作成舒适的房舍,把父亲安置在其中,并且按时供给妙好的食物。这长者子心里想:有谁能跟我一起来去除国王所颁布的这项不对的法令呢?这时候 三摩地

2018-07-22

前两天和爸妈聊天时又一次不欢而散,不知怎么就说到花钱的事儿,总是被指责乱花钱,但请他们指出我在什么地方做得不对,也好改正,却不说,我只好故意说道,我现在学佛了,吃素,这方面开销本来就不多,已经没有省钱的余地,那只好穿的烂一些了,省钱嘛!老爸张口就来,你以为呢?你穿的还不烂吗!瞬间,心里被塞满的感觉,拥堵着说不出话来,赶紧找个理由出了门。心里那个气呀 三摩地

2018-07-22

有一个耳熟能详的问题:有一种生灵,小的时候四条腿走路,长大了两条腿走路,年老了三条腿走路,这是什么生灵呢?是啊,这种生灵就是人类啊!回想您还幼小的时候,身肢尚且柔软无力,只能由父母长时间的抱在怀里,用他们的臂腕做成我们的摇篮,看着我们在这小小的摇篮中安心的熟睡,而父母的臂腕此时早已麻木,然而父母眼角只有看着我们熟睡的甜蜜与满足,何曾有一丝一毫因劳累 三摩地

2018-07-22

我们举这个例子,其实就是要引导大家,来思考看看:要接受不可改变的事情,就表示要放下!我们现在从佛教里面关于人生实相之一的--苦的实相,来跟大家说明什么是不可改变的事情。我们说一般在佛教里面,跟大家在介绍苦的时候,其中一个最为大家耳熟能详的,就是所谓的八苦,也就是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还有一个五阴炽盛苦。生老病死不用多解释了。爱别离之 三摩地

2018-07-22

孔子曾经对他的学生们说过,孝敬父母什么最难,是色难,就是不给父母脸色看最难。如果你流露出你的蔑视和不耐烦,这种孝心就是不到位的,因为这会让父母很不安心。有人认为,买房子、请保姆、吃大餐、去旅游就是孝顺父母。其实,物质上给父母的享用,这是低层面的孝;而高层面的孝,应该表现为对父母精神上的敬重和感情上的安慰。色难难在何处?难在很难有一颗恭敬的心,难在没 三摩地

2018-07-22

而玉女她就很警觉,说:我的大王为什么会这样来诃责我呢?因为我是为了大王的好啊!结果转轮圣王就跟这个玉女说:你应该这样说:这些七宝都是无常的,不可能永远保存着,而且大王的性命不久也就要结束了,要到未来世去了。所以应该要认知到,我们在世间所有拥有的这一切都是无常的,即使我们有情彼此相会面也都是暂时的,而且总是要有分离的时候。而且里面又说:如果能够出生在 三摩地

2018-07-22

我们在看待生死的烦恼的同时,你想,学佛是不是可以利益这些在生死忧患中的人呢?如果可以,我们为什么不来学佛呢?学佛的话,就象是你在大海中有一个罗盘,象是航海家,即使他那么知识渊博,如果没有罗盘可以指引他方向,他必定会丧命在这大海之中。同样地,生死中一切都是渺渺茫茫,你不知道前一辈子在哪里,不知道下一辈子又要往何处去;哪一辈子的眷属,他们现在流离在哪一 三摩地

2018-07-22

什么世尊特地强调是『五阴中』的『五现涅槃』呢?因为这五种境界全都没有破除五阴,全都落在『五阴』境界中,都还谈不上五阴的区宇,所以是『五阴中』的『五现涅槃,心颠倒论』。】(以上录自拙著《楞严经讲记》第十五辑。)以上五种外道所认为无生无死的涅槃,都只是妄想所得,其实都落入『后后有』之中,不能自外于三界生死轮回之久续不断状况,将永远无法脱离生老病死等苦 三摩地

2018-07-22

究竟释迦世尊所教导我们孝顺父母,它的真实义理是什么?一般人都知道:一个人之所以为人,他最起码作人的人格,就是要包括了孝顺、礼敬、供养父母,否则连作人的资格都没有了,这一点不论是古今中外,不论是学佛与否,都不会改变,因为这是世间的常法。在《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当中,佛说到父母的恩德深重,重到众生无论怎么样的回报,都没有办法回报他们的恩德,所以佛应当要 三摩地

2018-07-22

-----《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一第003集菩萨正行的基础--人天善法的修行》陆正元老师 (原标题:年轻人就业困难的原因是什么 三摩地

2018-07-22

什么叫做孝养父母呢?我想这个大家都知道,在很多世间法里面都教我们孝养父母。那我们在修学佛法有几点应该要注意,就是说当我们来修学佛法来修行的时候,我们发起了大心,我们想要为多付出、多做的时候,我们不要忘掉我们要先孝养父母,也就是说我们在修学佛法的时候不可以对父母克扣。譬如说有些人非常热衷于宗教,所以他对于宗教的付出很大,可是他对自己的父母很小气,认为我为了要护 三摩地

2018-07-22

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正是"暗示"这一神奇的魔力在发挥作用。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接受这样或那样的心理暗示,这些暗示有的是积极的,有的是消极的。妈妈是孩子最爱、最信任和最依赖的人,同时也是施加心理暗示的人。如果是长期的消极和不良的心理暗示,就会使孩子的情绪受到影响,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其心理健康。相反,如果妈妈对孩子寄予厚望、积极肯定,通过期待的眼神、赞许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