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没想到佛说:世间最毒的莫过于贪、瞋、痴三毒,我已经越过了这三毒的所害,世间已经没有任何的毒可以害到我。所以佛陀吃下了那个饭,一点事都没有!这时候那些外道看了,更加的害怕与惊恐,于是纷纷逃窜。那长者非常的忏悔,就在佛陀面前向佛陀忏悔。佛陀就对长者说八解脱、四圣谛的道理,还有六度万行的这些法,长者听了就能够有所体悟而得到不退转的法忍;而长者的儿子月光菩 三摩地

2018-07-23

佛说:我不需要任何利养,但是利养经常伴随著我而来。随后一万两千位比丘闻讯,也赶到贪庄严深林;佛对一万两千位比丘开示:利养本身是个大灾患,它会障碍修行人难以成就,乃至于身为四果的阿罗汉,也会被利养所遮障。比丘问:利养会造成哪些遮障呢?佛开示:利养的危害,就像伤皮、伤肉、伤骨、伤髓一样,能毁坏修行的种种功德。为什么它会造成种种伤害呢?利养就像破坏戒的皮 三摩地

2018-07-23

佛说,哪一个众生没有伤害过你,哪一个众生没有跟你结仇过,哪一个众生没有让你不愉快过?大家都有啊!既然是这样,如果今天这个众生跟你不愉快,那你想:其实跟你更不愉快的有好多好多的人,整个屋子都是,整个村庄都是,整个都市都是,乃至整个国家、乃至整个地球、乃至整个宇宙都是,除了诸佛菩萨以外。在那种情况下,你有需要跟每一位众生来算旧帐吗?来说不行!我们今天就 三摩地

2018-07-23

那这些在经典中都有详细说明,而我们也应该继续在安居乐业中寻找安身立命及悟道解脱之路!所以就是要继续加油啰!《佛说轮转五道罪福报应经》:【佛语阿难:「夫人作福,譬如此树,本种一核,稍稍渐大,收子无限。人而豪贵,国王长者,从礼佛事三宝中来。为富,财物无限,从布施中来。为人长寿,无有疾病,身体强壮,从持戒中来。为人端正,颜色妙好,辉容第一,身体柔软,口气 三摩地

2018-07-23

注3《佛说除恐灾患经》卷1:佛与大众,游至柰女林树精舍。柰女闻佛从大圣众至其树园,心喜无量,即便严驾,与其仆从诣园见佛。到下宝车如云降电,趋翔入园如吉利天,服饰姿容殊天玉女,园树诸天莫不回目。佛见其然,是魔使来,坏败净戒、定慧、解脱,度知见品,即以梵音告诸沙门:柰女来至,各捡汝意,各自执持精进刀弓,皆自严办智慧之矢,被定意铠,乘禁戒车,与尘劳战。汝等 三摩地

2018-07-23

(《佛说佛名经》卷1)要灭除这烦恼障、业障、果报障,要生起这七种心才能够灭除,那么我们就一一来探讨,这七种心的内容。第一种就是要发起惭愧心。指的就是说,要自己思惟自己与释迦如来在无量劫以前都同样是凡夫,可是现在世尊成道以来,已经过了尘沙数劫这么久了,我们还是互相沉溺染着在六尘中,流浪生死永无出期。想到这件事情,应该感到这个是天下最为惭愧羞耻的事了。 三摩地

2018-07-23

佛说如是,彼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中阿含经》卷二十九《贫穷经》)语译如下:【我闻如是一时佛游舍卫国,在胜林给孤独园。这时世尊告诉诸比丘说:世间有的人,贫穷是不是他们的大苦呢?诸比丘禀白说:正是这样子!世尊!世尊又告诉诸比丘说:如果是有的人,因为贫穷而又想要享受,就只好向他家借贷财物。世间举贷他家财物的事情,是不是大苦呢?诸比丘禀白说:正是如 三摩地

2018-07-23

佛说:世间有情,一结断时,余一切结皆亦随断。云何一结?是谓我慢。所以者何?诸所有结,细中粗品,一切皆以我慢为根,从我慢生,我慢所长。是故我慢一结断时,余一切结,皆亦随断。----《本事经》卷1。从这一段,我们可以了解到,就是说,一切的烦恼都是从我慢所生,从我慢所长,所有的烦恼都依于我慢而有。那么意思就是说,只要把我慢给断了,你的生死大事就了了。那么我们 三摩地

2018-07-23

那再回来,佛说:五蕴中有色、受、想、行、识。那一般人可以理解,这色身我以它为身嘛!所以叫色身。然后再来就是识蕴,识蕴就是六识身,我以祂为身嘛!所以叫六识身。六识身最伶俐的就是意识心,所以这两个都不是身。那没有问题。学佛的人很快就说自己没问题,因为什么?因为这是佛说的,因为这是知见。可是这下问题又来了,因为没有体验。那佛又怎么说啊!佛最后如果说,一个 三摩地

2018-07-23

像现在佛门中有一些人,他因为从事学术研究,然后否定北传大乘经典,认为这个北传的大乘经典不是佛说;然后认为平实导师所传的如来藏的这个教导,这个是后期人所结集出来的经典,不是正说;于是就在网络上大加谩骂,在网络上用各种的恶口、恶言来攻击平实导师。像这样的一个行为,他就把他的一个瞋恚完全地用文字、用欠缺理性的方法表达出来;这样我们不但看不到他对于法义上有 三摩地

2018-07-23

因为《楞伽经》讲得很好,佛说的前善、中善、后善,祂在《楞伽经》讲说:藏识海常住,而诸转识----就是七转识,这些妄念诸法却是如同波浪,波浪不能够离开大海而能够出生,波浪跟大海是不一不异。您如果掌握住这个不一不异的道理,您掌握了这些内相分基本的入门的道理,那您再去看《金刚经》所说的,六祖依于《金刚经》所开悟而说的开悟偈的这个,所谓的法身佛无形无相若以色见 三摩地

2018-07-23

那么接下来,初果人要怎样断欲界爱呢?在《长阿含经》中,佛说:三结尽、薄淫、怒、痴,得斯陀含,还至此世而取灭度。意思是说初果人已经灭尽了我见、疑见、戒禁取见的三缚结。接下来要修除欲界爱时,首先就要淡薄欲界的淫爱、瞋恚以及无明,这样子就证得二果斯陀含,下一世会出生在欲界天;再下一世则会回到人间而取证四果阿罗汉,就在人间取证涅槃。也就是说,初果人在断了三 三摩地

2018-07-23

那么接下来,初果人要怎样断欲界爱呢?在《长阿含经》中,佛说:三结尽、薄淫、怒、痴,得斯陀含,还至此世而取灭度。意思是说初果人已经灭尽了我见、疑见、戒禁取见的三缚结。接下来要修除欲界爱时,首先就要淡薄欲界的淫爱、瞋恚以及无明,这样子就证得二果斯陀含,下一世会出生在欲界天;再下一世则会回到人间而取证四果阿罗汉,就在人间取证涅槃。也就是说,初果人在断了三 三摩地

2018-07-23

譬如菩萨在修行当中,当然要简择真善知识说法,看真善知识所说的法到底符不符合佛说;这些都要透过自己对经典的研读,以及所熏习的正知见,以及往昔所培植的福德、因缘等等来论定。然而要分辨所谓的真善知识以及假名善知识,难道不需要意识及意根抉择与论定吗?当然需要嘛!如果不经过意识如理的分析、归纳、整理,你又如何抉择及论定真善知识及假名善知识之差异呢?如果连真、 三摩地

2018-07-23

不信的话,诸位出去外面,随便找个佛说:你这一世有没有把握证初果?他一定向你说:你别跟我开玩笑!他连初果都没有把握的!换句话说,他没有把握能断我见、三缚结。光是最基本的初果圣道都很难得,所以生死对他们的影响力量是非常大的。那你说:明心了就没有生死了。我说:不!于没有生死中无妨有生死。可是打开天窗说亮话,明心之后更惶然:我明心了以后,到底生要怎么了?死 三摩地

2018-07-23

《无量清静平等觉经》佛说:阿弥陀佛国诸阿罗汉,般泥洹去者无央数,其在者,新得阿罗汉者,亦无央数,都不为增减也。释迦牟尼佛在世时,许多阿罗汉好像并不困难地转成了菩萨,其实许多阿罗汉原本就是菩萨,故意示现声闻相以助佛教化的。如《大方广如来不思议境界经》中说,释迦世尊的十大声闻皆是菩萨示现。贪嗔痴慢疑这些思惑烦恼都是染污不净的,菩萨却不能厌离而急于舍弃之 三摩地

2018-07-23

至于真实的不退,就得要等到初地入地心对般若通达以后了;所以佛说菩萨性的发起,得要靠众生的善法欲,再加上思心所的确定:决定想要利乐有情众生。然后加上遇到善知识的助缘,才能发起佛菩提的菩提心来。(原标题:菩萨性是何时才算具足呢?) 三摩地

2018-07-23

这样的正直之士,佛说:只要亲遇真善知识时(亲遇解脱道中证果断结的人,或是亲遇佛菩提道中证悟的人),他一定可以断结证果或是悟入般若乃至种智之道。佛陀说,正直之士若遇佛陀而听闻以后,或七年、或七月、或七日、或一日,乃至只有食前或食后的短暂时间中,就能取证三果。所以,亲遇真善知识时,若是自己心地正直,都不谄曲虚诳,一定能与真善知识相应而得证果。若是听闻真 三摩地

2018-07-23

佛说苦、集、灭、道,这个集真是描述的非常到位,我就是集,就是伴随着那种紧张、焦虑和不安的深深的内收的痛苦,死死想把住那点滴有限的资源以为自我。所以要断我见,就先从布施这个行门开始,看是否能打破周遭的那一面面镜子,真正体会到,原来自己不是这小小的水滴,而是整个大海。真正走出去,放开去,敞开心扉,真正放心,把自己融入万法。究其实本没有我,有的只是万法的 三摩地

2018-07-23

佛说:菩萨假如起了一念瞋恚的心,就是等于自己开启了百千障碍之门;而自己将来会因为果报而受不见菩提障、不闻障、生不净国障等等等等。这还只是自身领受的恶果而已,而已经让人家十分恐怖了!然而,因为对众生生起瞋恚心的缘故,必然同时会与众生结下恶缘;当然,要达到说众生无边誓愿度的愿,就更加遥遥无期了!因为,谁要来听你说法、接受你的度化?因为一看到,就会生出厌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