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金刚经宗通》第四辑第291~292页)【佛陀说法都有次第性,你先要能够受持不退,告诉你说受持不退有多么大的功德,让你生起欣乐之心。有了欣乐之心,确实也知道祂的功德如是之大,接着你的转依就会开始进行;否则始终只是有见地,而不知道要如何去转依,你的功德受用将不会存在。】(《金刚经宗通》第四辑第291~292页)【虽然有了见地,可以讲一堆法,可是身口意行还跟世俗人一 三摩地

2018-07-23

佛陀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600中开示说:「善勇猛!若于般若波罗蜜多甚深法门,受持一句,尚获无量无边功德,况有于此大般若经,能具受持、转读、书写、供养、流布、广为他说,彼所获福不可思议!善勇猛!唯性调柔极聪慧者,乃能摄受如是法门,若不调柔极聪慧者,此甚深法非其境界。善勇猛!我为有情断诸疑惑,故说如是大般若经。」(CBETA,T07,no.220,p.1110,a8-14)因此心性 三摩地

2018-07-23

)然而问题是你的意识与意根要如何做到让佛愿意护念你,这才是最重要的地方啊!」(平实导师着,《随缘》,佛教正觉同修会,2008年9月初版,页54)佛菩萨的护念和加持 葛格我以前在禅净班的时候,进来三个月时就开始跟大家做义工,那时候一起做义工的很多菩萨们,现在几乎都证悟乃至很多当助教老师了!那这些年来,每次有新的证悟菩萨出现,我都会去跟他们随喜赞叹与结缘一下 三摩地

2018-07-23

在佛世的时候,佛陀的姨母大爱道比丘尼想要供养佛陀一件自己亲手织的金缕衣,佛陀想要让姨母得大功德,于是告知她供养僧众就等于是供佛了,因为供养众僧的福田,乃是广大无边,因此劝姨母大爱道比丘尼将此金缕衣供养僧宝。所以大爱道比丘尼次第供养僧团的上座,但大家都不敢收!后来只有弥勒菩萨接受了。弥勒菩萨穿著金缕衣走在路上,因为他有三十二大人相,紫磨金色身,所以众 三摩地

2018-07-23

而如来藏的所在,佛陀又在经中告诫们不可明说,因为知道众生不会在听闻时就信受,那就要让众生自己去参禅、去体究;众生若是自己参究出来就会信受,因为凡是自己参究出来的,一定会有智慧伴随着产生出来,就会信受而不退转。因此达摩祖师所传的,就是这个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的禅法。而这个般若的开悟,是参禅时一念相应突然找到的,不是靠思惟来整理才渐渐显露出来。譬如一颗芒 三摩地

2018-07-23

大方等如来藏经东晋天竺三藏佛陀跋陀罗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宝月讲堂栴檀重阁。成佛十年与丘众百千人俱。菩萨摩诃萨六十恒河沙。皆悉成就大精进力。已曾供养百千亿那由他诸佛。皆悉能转不退。若有众生闻其名者。于无上道终不退转。其名曰法慧菩萨。师子慧菩萨。金刚慧菩萨。调慧菩萨。妙慧菩萨。月光菩萨。宝月菩萨。满月菩萨。勇猛菩萨。无量勇菩萨。无边勇 三摩地

2018-07-23

总之供佛这个很好修的福德我们一定要好好把握!因为佛是福德和智慧修集最的大福田,也是大报恩田,佛陀对我们每个众生都有无量无边大的恩德,而佛陀在世是很难得的,尽管现在佛陀不在了,但佛塔和佛像还在,法尚未灭尽。我们要趁着佛法还存在时好好供佛,如此跟佛陀在世的功德是一样大的。我们有任何新的清净物品和饮食都要先拿来供佛,如此我们未来世福报就会很好!我们也要教 三摩地

2018-07-23

佛陀时代的时候,有一个小孩在沙中嬉戏,他看到佛陀来了,心中生起恭敬心,然后捧沙供佛;当时佛陀授记他后世会成为转轮王,造八万四千塔;那位小孩就是后来印度历史上有名的阿育王。这个故事在《杂阿含经》卷23中有记载3,在经典中也还有许多众生供佛而未来世得大福报的故事。【注3《杂阿含经》卷23:又复,如来将诸比丘僧入城乞食。时,王共二童子沙土中戏,逢见佛来,捧于 三摩地

2018-07-23

佛陀为法王,菩萨为法将,菩萨最尊仰最敬重的只有诸佛世尊,是故应当常常念佛。譬如大臣,由于特别蒙受皇上的恩宠护念,因此常常思念感恩他们的君主。菩萨们也是这样,知道一切种种的功德,无量无边的智慧,都是从佛陀身边得来的,因为知道如来恩德极重的缘故,而常常念佛感恩。(原标题:念佛的殊胜利益) 三摩地

2018-07-23

觉了二谛:世谛、真谛,名三藐三佛陀。修持净戒,具足三明,名明行足。更不复生诸有之中,故名善逝。知二世界:众生世界、国土世界,名世间解。善知方便,调伏众生,名调御丈夫。能令众生不生怖畏,方便教化离苦受乐,是名天人师。知一切法及一切行,故名为佛。能破四魔,名婆迦婆。复观如来行戒定慧,为益众生,久于无量无数世中怨亲等利、无有差别,悉断一切无量烦恼,一一皆 三摩地

2018-07-23

在佛世,有一天,佛陀带了迦叶与阿难两位尊者一同行脚,时近中午,天气很热,所以在路边大树下休息。佛陀看见不远处有块瓜田,请阿难尊者前去化瓜,让大家解渴。阿难尊者来到瓜田,看见田里有一位女子在看守,于是阿难上前向女子化缘,希望得到瓜子解渴。当阿难一说完,那位女子便拒绝阿难的请求,并恶言恶语的要阿难赶快离开。阿难回去向佛禀白后,佛反而叫迦叶尊者去化缘。当 三摩地

2018-07-23

《摩诃僧祗律》东晋时佛陀跋陀罗与法显所共译,内中制定:度人出家者须向求度者说明『出家有种种苦事,严持戒律,过中不食,多坐少卧,精进行道。』(大正藏第22册)2.《毗尼母经》卷六「养徒众法」警惕,为人师者摄收徒众有二事因缘,除衣食摄护之外,当以法事相摄:「常应方便教授,摄令坐禅、诵经、修福。」3.《大乘无生方便门》全一卷,详述隋唐时期北宗禅门之修持法要。在 三摩地

2018-07-23

那如果当我们证悟的时候,我们是不是也应当从这个角度去思考呢?也就是说,你不能光是考虑你自己的期望是什么?因为佛陀说过:在我们还不了解这无上法之前,你所要的东西都叫作可坏法,不可爱乐之法,佛陀甚至用了许许多多的名词来警惕我们,不是只有用无常这两个字来形容而已,而是直接说这些我们曾经期待和爱乐的法都是肮脏的、污秽的,是能够败坏你身心的法,这些法就是我们 三摩地

2018-07-23

以前在佛陀还没示现于人间之前,就有四禅八定,在那种情况下,那些人为什么可以安住在禅定中,而不去追求五欲之乐呢?因为他们初禅现起的时候,他们就有身乐,然后二禅现起时有心乐,到三禅现起的时候身心俱乐。然而实际上,他也并不是为了要得到这个身心俱乐,他才去得证这个三禅的。因为他还没证得这个禅定之前,他根本不知道那是什么境界?他是想要舍离下地的境界,不要这种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你呢不用去担心说,我要大声讲,这样佛陀才会听到我说的话;或是说呢,就像我去排队,而别人不断地插队的话,那我是不是一切都完了?或是想到说我在这茫茫大海众生里面,佛陀会不会忘记我?不用操这个心,因为当你曾经还没有见到佛面的时候,你在之前就已经被佛密授记了,这密授记就是刚才一再说的,当你以散乱心,或是以诚恳心来向佛礼敬的时候,或是向三宝的时候,或是 三摩地

2018-07-23

最后你去找那位很容易会让你生气的人,那你到时候,遇到这生气的因缘呢,要斩断,要建立,都是任君自由!佛陀不会在那一时间点还盯著你,神也会说,哇,又该准备起嗔了,那唉,算了,等明天好了,看他是不是懂得怎样远离这个嗔心的法?结果明天又有明天的境界哦,这个嗔心又会继续地发起。所以修学上,自己要用心;而且,通常你精进的时候,境界往往会很多,就刚刚好是你要对治 三摩地

2018-07-23

是不是成佛就会还完?你要想,佛陀那时他遇到一位妇人,她就是很讨厌佛陀佛陀以前跟她有些过节,可是这个妇人呢,她跟阿难就很好,所以后来佛陀就请阿难去度她,阿难尊者就去找这妇人,结果她一见到阿难,,她就非常欢喜,这就摄受她了。就是说呢,佛一样没办法摄受缘分很浅的众生。因此不说亏负或是不亏负,你可能于过去无量劫中,结下许许多多不好的缘,那这样,到底谁欠谁 三摩地

2018-07-23

这样的解释,几乎遍布于藏密的演讲或书籍中——却不曾出现在正统佛教的经论教说里——可说是独门功夫、神乎其技,或说是:欲纵其性,何患无词!但不知它确实的功效如何?或只是广告的噱头?俗语说:“没知识,也要有常识”,酒之为物,能助长淫欲,佛陀为了预防“酒后乱性(邪淫)”,而制戒禁止佛弟子饮之。然密教行者为了合修双身法 admin

2018-07-23

」导师接着说:「现在这里就总共有六颗佛陀的骨舍利,本来计划送到各地讲堂去,因为(数量)不够,世尊指示暂时供在台北讲堂,等将来正觉寺建好的时候,在正觉寺也上供,就分成两地供养。以后如果陆陆续续来多了,才会再分到各地讲堂去,这是世尊的旨意。」说到玄奘菩萨的顶骨舍利,平实导师说:「这只有小小一片,也是因为红卫兵活动,当年有人就从玄奘菩萨的纪念塔窃取了,藉 admin

2018-07-23

在远离当年佛陀教化,有数千公里之遥的神州上,佛法再次光耀灿烂,融入国人生活之中,深入了每个角落,中国佛法展现出广大的摄受力量,让这难以思议的妙法普现于中土。在中国佛法传布的岁月中,人们开始了解意识心虚妄不实,必须深入大乘佛法,才能亲证真如、找到真心。后来《楞伽经》顺利传到了中国,大众才明白这真心,就是如来在第三转法轮的《楞伽经》所宣演的第八识如来藏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