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比方说在《杂阿含经》里面,佛陀就曾经称赞过大迦叶尊者,说他少欲知足,头陀第一;或者,佛陀也曾经称赞过尊者舍利弗,说他持戒多闻,少欲知足。所以,少欲知足的这件事情,的确在某种的程度上来讲,也是对于行者修行得力、降伏性障的一个称赞之词。可是在佛教里面,谈的这些关于解脱方面的道理,其实它的层次是远远超过所谓的少欲知足的层次。因为少欲知足可以让我们减少目前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样子讲,各位同不同意呢?所以,同样一个问题再问各位:不同的人经历了同一个境界,每一个人的内相分到底是相同还是不同?是小小的不同还是大大的不同呢?可能你会说:老师!那至少我们两个人去看一朵莲花,也许我们两个人所见容有不同、心境会有不同,所联想出来的事物也有所不同,但至少我们见到的都是一朵莲花,不会变成玫瑰花啊!答案其实不然!在佛经上,特别是在三转法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佛陀在为众生开示的时候,都会依著施论、戒论、生天之论,等这个人能够信受了、心地柔软了,就会开始为他开示出离的法要,就是:欲为大患、不净、染污,是最上的烦恼,是妨碍著三界的出离,所以要离开欲界爱的烦恼。佛就这样依著这一个众生修学的心性发展,而次第来为他说。那什么是欲呢?欲,就是我们的眼睛在面对色尘的时候,这时候产生了眼识,耳根在触声尘的时候,产生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小孩子看到了就慌忙地叫道:乔达摩长老!这是被老鼠咬破的不祥之物,使不得啊!使不得啊!但佛陀就用手拿着筒裙回到了竹林精舍。小孩子看没能留住佛陀,于是就赶快回去告诉爸爸,刚才发生的事情。婆罗门听说是佛陀拿走了这个破筒裙,心中就惊慌了起来。这一位婆罗门乃是王舍城中有名望的贵人,他以看相、算命灵验闻名,因此他听到了释迦牟尼捡走了破筒裙,就想到:如果乔达摩长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在此不可能将解心的内容完全说明白,因为佛陀的一切开示都在解心。不过我们可以先了解,心中如果有什么样的心行,会无法安住在佛法的修学中,这也算是解心的内涵。世尊开示:心中有五秽染和五种弊病,则会退失佛法的修学。心中的五种秽染就是,疑佛、疑法、疑戒、疑教、疑梵行。所谓的疑佛:就是心中对如来不信任,然后他也不会记着佛陀的教示,佛陀对他的开示,他无法记在心中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若是没有《华严经》所说的全部法义,成佛之道就不具足了;因为欠缺了成佛的过程与内容,没有具足五十二位阶的次第与内容可以依循修习而成佛了!那么这样一来,就是在指责佛陀还没有完成化缘,应该重新再来受生一次,把未讲的成佛之道次第与内容都具足讲解完毕以后,才可以离开这个星球再去别处度化众生。而我们也已经在前面讲解过了:南北传诸经所讲的阿含罗汉道,确实是无法使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可是今生的佛陀在度这一位老太太的时候,这个叫作度众,没错吧?这样的一个度众,对佛而言,有没有妨碍祂的修行呢?没有!或者说度众正是佛的修行,修行就是在度众。所以,度众跟修行,彼此之间有没有互相违背的地方呢?根本没有嘛!它是同一件事的两个层面。我们可以再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那么度众,什么叫度众?为什么今天这个老太太愿意跟着佛修行,愿意信受佛所说的法,然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首先,知见立知是,它不以佛陀所教示的五阴十八界的内容去作观行,所以它就把这个所谓的觉知心,六识的觉知心所知的还有所见的境界就当作是真心了,可是那个境界经常就是意识的种种变相之一。也就是说,他们对于五阴跟十八界的自性,他们没有作详细的分别,所以就会在五阴十八界的境界里面,去把其中的某一法当作是真心。可是所谓的观行是什么呢?观行是说,在五阴十八界的境界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那么,声闻圣人、缘觉圣人(辟支佛)和佛的差别体现在什么地方呢?为什么声闻圣人、缘觉圣人(辟支佛)为什么不能称为佛呢?声闻圣人、缘觉圣人(辟支佛)和佛的差别无量无边,本章根据佛陀开示的原典,详细的阐述了声闻圣人、缘觉圣人(辟支佛)和佛的十八种差别。一、证悟菩提方式不同佛在《优婆塞戒经》卷1〈5三种菩提品〉说:善男子!菩提有三种:一者从闻而得,二者从思惟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因为没有任何一位佛,他敢说他是超越三宝的;任何一位佛都是遵从佛、法、僧三宝,在佛陀所教导的法教中,遵循能够真实依照佛陀的法教修学实证的僧宝来修学的。所以如果说认为上师超越了佛、法、僧三宝,上师最尊贵,上师的法是超越于佛的,这种情况之下,他就会毁损他的信根,这样就会不信因果;对于三世本身的因果,也完全会没有办法信受经里面、佛陀里面的教导。这个时候就会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金刚经》〈无得无说分〉第七讲记:「须菩提啊!你的意下如何呢?如来有得到无上正等正觉吗?如来有所说法吗?」须菩提回答说:「如果我真的了解佛陀所说的真实义理,并没有什么一定的某个法可以称为无上正等正觉,亦没有哪个一定的法是如来可以解说的。为何这么说呢?如来所说的法,全都不可执取、不可明说,不是法、也不是非法。为何如此呢?因为一切贤圣全都是由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在佛世,有一天,佛陀带了迦叶与阿难两位尊者一同行脚,时近中午,天气很热,所以在路边大树下休息。佛陀看见不远处有块瓜田,请阿难尊者前去化瓜,让大家解渴。阿难尊者来到瓜田,看见田里有一位女子在看守,于是阿难上前向女子化缘,希望得到瓜子解渴。当阿难一说完,那位女子便拒绝阿难的请求,并恶言恶语的要阿难赶快离开。阿难回去向佛禀白后,佛反而叫迦叶尊者去化缘。当 | 三摩地 2018-07-22 |
![]() |
3.不邪淫戒五善神(1)佛陀仙陀楼哆→护持戒人,口如斗诤不行。(2)鞞耶薮多婆→护持戒人,不为瘟疟鬼所持。(3)涅坁醢陀多耶→护持戒人,不为县官所得。(4)阿罗多赖都耶→护持戒人,舍宅四方,驱逐凶殃。(5)波罗那佛昙→护持戒人,平定舍宅。4.不妄语戒五善神(1)阿提梵者珊耶→护持戒人,不为冢墓鬼所娆。(2)因台罗因台罗→护持戒人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虽然在佛陀出生前的千百年当中,并没有佛教、佛法这个名词;但是呢,五乘的佛法当中实际上的内容,早已经传遍了本地、深植人心。也因此在文化的考证上,许多现代的学者认为:佛教的出现,不过是继承与整理了原来就已经非常多元的印度文化而己。大部分欧美的学者都同意。在佛教中主要所出现的文化元素,都可以在之前的印度文化,例如雅利安的吠陀文化或者是传统土著的文化当中找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以提婆达多而言,大乘佛法很清楚地说明其为菩萨摩诃萨,但是经教阅读不多的人,就以为一切都是他的智慧可以「想当然尔」,以为一切佛语都只是他说话的「脚注」,对于佛世如何如何,都是以自己的意识情想来妄想推测,以为我就是会如此,因此佛陀也会如此,如此真是过于大胆!过于愚痴!这是恶世,如果没有障碍,如何算是五浊恶世!所以佛陀降世,来到人间,便要随缘示现诸苦,只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云何为十?即(1)临终生于善念,谓生柔软心、福德心、微妙心、欢喜心、发起心、无忧心;(2)身无痛苦;(3)少能似语一心忆念所生生父母;(4)于妻子男女作怜愍心,如常瞻视无爱无恚,耳欲闻于兄弟姊妹亲识姓名;(5)于善于恶心不错乱;(6)其心正直无有谄诳;(7)知于父母亲友眷属善护念我;(8)见所营理心生赞叹;(9)遗嘱家事藏举财宝示之令出;(10)起净信心请佛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佛陀除了在《楞伽经》中说佛因为大悲心不得食肉外,也说不能吃五辛,原因就在此!因此受菩萨戒的人更不能吃五辛,《梵网经》卷2:「若佛子,不得食五辛,大蒜、革葱、慈葱、兰葱、兴蕖,是五种一切食中不得食。若故食者,犯轻垢罪。」(CBETA,T24,no.1484,p.1005,b14-16)五辛就是大蒜、革葱、慈葱、兰葱、兴蕖,兴渠在中国地区没有,其他像是大蒜、洋葱、一般的葱、韭菜,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从佛陀的这段圣教开示中,就知道往生弥勒净土是多么殊胜;能够随弥勒尊佛于当来下生人间成佛时,在于声闻三会—龙华三会—第一会闻法成阿罗汉,并且能够亲值贤劫一切诸佛世尊,亦能值遇未来星宿劫一切诸佛,都能于此不到二劫的时程就能亲值一千九百九十六尊佛座下修学,并且能够提前受菩提记。这是多么殊胜的净土,大心的菩萨当发愿往生,千万不能像此落入外道见的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最近一个月内把金庸小说的射雕三部曲和笑傲江湖这四套都看完了,四套总共十六本书葛格我一个月就念完了,可见葛格我最近真是懈怠!忏悔忏悔!不过看金庸小说也可以学习到很多东西!像是学习中国文学,小说中的人物虽然是虚构的,但毕竟是在描写人,在这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心行,有各式各样的个性,菩萨道要学习佛陀的「世间解」,所以看小说也可以稍微了解一下人性吧!话说回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二、凡是小戒,依照佛陀舍寿前的指示:「虽是我所制,而于余方不以为清净者,皆不应用;虽非我所制,而于余方必应行者,皆不得不行。」(《弥沙塞部和醯五分律》卷22)。戒经中规定新学菩萨应半月、半月诵戒,这个规定不属于重戒,所以依照现在的时空背景,依照小小戒可舍的精神,同修会规定新学菩萨每二个月聚集诵一次菩萨戒,是如法的。假使我们硬性规定必须每半月诵一次,以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