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佛告诉我们说要符合什么?符合四依法当中的,其中有一个叫做什么呢?叫做依法不依人,佛告诉我们要依法不依人,就是说我们所相信的,要依据那个法的内涵,如理不如理?符合事实不符合事实?而去做一个信心信力或者信受的接受,所以这是第二个阶段。很多人会落入这个无明的误会里面,就是落入仰信。当然我们对佛也有仰信,可是我们还要进一步,进入第三种信。第三种信是什么信呢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我们就要跟各位提到是,我们希望大家以智慧为先,以智慧为先,依法不依人。也就是,今天不管您所亲近的师父,不管他的名声有多大,或者您对他有多么尊敬,但是您对他的说法,仍然是要回归佛经来判断:他说的法,有没有哪里违背了《金刚经》,有没有哪里违背了《心经》,或者甚至有哪里跟《阿含经》不符合的。这个是我们提出,希望大家要依法不依人。至于说我们刚刚提到的经典的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我们就要跟各位提到是,我们希望大家以智慧为先,以智慧为先,依法不依人。也就是,今天不管您所亲近的师父,不管他的名声有多大,或者您对他有多么尊敬,但是您对他的说法,仍然是要回归佛经来判断:他说的法,有没有哪里违背了《金刚经》,有没有哪里违背了《心经》,或者甚至有哪里跟《阿含经》不符合的。这个是我们提出,希望大家要依法不依人。至于说我们刚刚提到的经典的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佛陀在涅盘前,曾叮嘱了“四依四不依”: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佛这么说,就是为了防止后世弟子抓住佛应机说法时的一两句话断章取义。佛陀都如此,更何况祖师呢!印光法师的做法是应当时特殊的机缘。而当今佛法的情况呢,是非常混乱,大量非佛法的东西打着“佛法”的旗号瞒天过海,搅乱人心。所以现在的当务之急是令初学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依法不依人,依佛圣教而不依喇嘛,依经而不依续,是一切自认为佛教徒的密宗修行者必须特别注意的事,若自认为不是佛教徒的密宗行者即不在此限。特别是千万不可遵循密宗所设的金刚戒而勤修双身法,千万记得依正戒为归,因为释迦如来从未说过双身法。若有人主张双身法亦是释迦如来所说,即是谤佛;因为双身法的宗旨与所证境界,既违背声闻法所修的声闻觉悟内容,也违背菩萨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持斋乃三世诸佛共行之法,愿有志者,恪守依法不依人之训,各自勉力行之(慈老法师于此条下加‘不得如作贼被问即攀伴’十字)疑问五。出家人持沙弥戒与比丘戒,则八戒已在其中。凡八戒所有之功德,应尽已得之,又何必再受八戒,为此重床叠架之事哉。今乃谓再受令功德增上,其义安在?答。此可分三层言之,一、按授戒作法之义。在纳此善法于受者之藏识中。使其结成戒体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事实上,像上师传承这种假造的说法,是完全经不起检验的,也是违背了佛陀开示的依法不依人等四依法的。我们去检验这些所谓上师的说法,绝大部分都是违反佛教三宝的开示的,更明确的显示,所谓的上师其实根本连清净的表相福田僧都谈不上,根本就不属于三宝中的僧宝,也因此他们才需要另外再立一个上师宝。所以,像这种头上安头、毫无必要的作法,只是为了欺瞒绝大多数是文盲的信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其实佛法本来就是依法不依人,在佛法之前是法平等无有高下,佛陀制订八敬法的目的,很有可能是在当时保守的印度社会中,为了摄受女众出家的权宜之法;因为当时比丘僧团早已成立,比丘们自然是不愿意放弃地位优于女众之既得利益,因此佛陀制定八敬法,以期能够减少来自比丘的反对声浪;再者,当时随大爱道夫人出家的女众,大部分是王妃、公主等贵族,佛陀为了预防,出身贵族的比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事实上,像上师传承这种假造的说法,是完全经不起检验的,也是违背了佛陀开示的依法不依人等四依法的。我们去检验这些所谓上师的说法,绝大部分都是违反佛教三宝的开示的,更明确的显示,所谓的上师其实根本连清净的表相福田僧都谈不上,根本就不属于三宝中的僧宝,也因此他们才需要另外再立一个上师宝。所以,像这种头上安头、毫无必要的作法,只是为了欺瞒绝大多数是文盲的信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而应该依照世尊所说的“依法不依人”来作为依止的标准——对于所承侍的善知识,所说符合经律论的,应该加以如法信受,对所说不符合经律论三藏,不符合“四法印”的,不能因为是自己的依止师,而加以盲目地接受。一切佛弟子当牢记此正理。3、圆满亲近法,圆满亲近善知识的方法,《瑜伽师地论》四十四卷说有四种,如彼论说:“当知菩萨由四种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什么是依法不依人 《大方等大集经》卷第二十九[0205b25]云何依法不依于人。人者摄取人见作者受者。法者解无人见作者受者。人者凡夫善人信行人法行人八人须陀洹人斯陀含人阿那含人阿罗汉人辟支佛人菩萨人。一人出世多所利益多人受乐。怜愍世间生大悲心。于人天中多所余润。所谓佛世尊。如是等名佛依世谛为化众生故作是说。若有摄取如是见者。是谓依人。如来为化摄人见者故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如是四法应当证知非四种人佛言善男子。依法者。即是如来大般涅槃。一切佛法即是法性。是法性者即是如来。是故如来常住不变。若复有言如来无常。是人不知不见法性。若不知见是法性者不应依止。如上所说四人出世护持法者。应当证知而为依止。何以故。是人善解如来微密深奥藏故。能知如来常住不变。若言如来无常变易无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佛告诉我们说要符合什么?符合四依法当中的,其中有一个叫做什么呢?叫做依法不依人,佛告诉我们要依法不依人,就是说我们所相信的,要依据那个法的内涵,如理不如理?符合事实不符合事实?而去做一个信心信力或者信受的接受,所以这是第二个阶段。很多人会落入这个无明的误会里面,就是落入仰信。当然我们对佛也有仰信,可是我们还要进一步,进入第三种信。第三种信是什么信呢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而真正信位菩萨满足,无论多么艰深般若义理,还是乐意修学!如是秉尊佛旨,依佛所说,依法不依人!信是如是善知识,信是如是菩萨僧,信是如是菩萨所说如来!3.应当不远千里咨询大善知识:今日诸佛菩萨不得亲见,然圣平实菩萨摩诃萨仍然说法,书籍问世,即使是千里之遥,仍然有方便可以请到书籍,乃至阅读,所以不应当懈怠,惰于求法。即使心中谨慎,不敢确定,也应当请书恭敬修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华严经》为我们开示了佛菩提道的依法不依人的真理,若是出家以后只愿依止出家法师修学佛法,这个人就是依人而不依法;若是依法而不依人,又何必管他是出家人或是在家人呢?只要亲近随学以后确实可以证得佛菩提就够了!对于前来修学佛法的人们,你要有智慧,能观察他们的根性究竟是阐提性、凡夫性、声闻性、缘觉性、菩萨性?才是有众智的菩萨摩诃萨。-----平实导师《优婆塞戒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八者、观察修学者是否依法不依人。对误导佛子的出家、在家人,是否存有乡愿心态?是否存有僧衣崇拜心态?若学人明知某大师所说法是误导众生(如藏密外道法、印顺法师的断见论、常见论、无因论等),自己无能力破斥,也不乐见善知识出面破斥。或有人不仅不愿护持正法,乃至出面加以劝阻抵制,不愿善知识救护佛子回向正道,当知此人是依人而不依法,当知此人对众生无慈悲,当知此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应该按照佛陀的教诲:依法不依人,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一念之差,万劫不复。好事坏事,无量劫的因果报应,都是我们自己的心意识所造成的。(原标题:大乘如来藏是释迦佛弘传的祖师心印法:明心、见性、解牢关)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什么是四依?即依法不依人、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把握这些原则就能够判断示现佛菩萨者究竟是鬼神还是佛菩萨;在此要奉劝诸位,一百个之中有九十九个是鬼神。因为佛菩萨很清楚的知道:“体究念佛主要是自己体究、自己肯定以及自己承当。”所以在体究念佛时,佛菩萨是绝对不会示现的,因此我们心中不可期待世尊、大菩萨示现,帮助我们开悟。虽然 | 三摩地 2018-07-20 |
![]() |
破参前后,我与同修皆曾与他们谈过此事,看到自认为依法不依人的他们,其实言谈中有太多的依人不依法的论点,也将镀金当真金,背离、师门。我们感谢他们引进的因缘,让我们能有幸在平实导师座下学法,同时也为他们遇到的恶因缘深感忧心,这地狱果报如何承担?终于,二年半的课程快结束了,等待录取通知书的心情还是有著淡淡的焦虑;收到录取通知书时,马上将通知书供在佛前,以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这时家中同修也开始学佛,他的方式是广阅佛经及各家书籍,我们并不迷信各大道场的法师,总觉得应依法不依人。有一次,同修于图书馆借到了《真实如来藏》,看完后说:“这位作者是位善知识,真想再看看他的其他著作。”有愿就会成,没多久,在偶然的机会,又得到《无相念佛》及《念佛三昧修学次第》两本书;同修看完后,依著《无相念佛》的次第练习,直说这个法棒极 | 三摩地 2018-0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