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再则亦担心自己之余,不知还能有多少时间可用功,还能在法上进步多少?更希望习性性障能一天比一天淡薄,慧力也一天比一天增长,未来生无论在世间法上或在菩提道路上,无须再那么辛苦,这才是我一心想追求的;只要能安住在团体中修习,就心满意足了,其他并无所求   给诸方法师、大师的话   诸位法师负有弘传世尊遗法的使命,所以应该好好用心去 admin

2021-05-14

  张晋荣来信辞去亲教师职事时提出的「结语」如下:四、结语弟子从民国91年底进入正觉已经十几年了,只想安住正法单纯学佛,也一直相信正觉应该是正法,但没想到会意外发现还有此等重大疑点待厘清,虽然弟子很希望这一切怀疑都不是真的,然而,世尊圣教量证据摆在眼前,弟子只能选择相信佛语,依法不依人。弟子曾于课堂上向学员说过:「如果琅琊阁议题只是事相上问题,我们应以法 admin

2021-02-02

  《华严经》为我们开示了佛菩提道的依法不依人的真理,若是出家以后只愿依止出家法师修学佛法,这个人就是依人而不依法;若是依法而不依人,又何必管他是出家人或是在家人呢?只要亲近随学以后确实可以证得佛菩提就够了!对于前来修学佛法的人们,你要有智慧,能观察他们的根性究竟是阐提性、凡夫性、声闻性、缘觉性、菩萨性?才是有众智的菩萨摩诃萨。 admin

2020-06-08

  其实佛法本来就是依法不依人,在佛法之前是法平等无有高下,佛陀制订八敬法的目的,很有可能是在当时保守的印度社会中,为了摄受女众出家的权宜之法;因为当时比丘僧团早已成立,比丘们自然是不愿意放弃地位优于女众之既得利益,因此佛陀制定八敬法,以期能够减少来自比丘的反对声浪;再者,当时随大爱道夫人出家的女众,大部分是王妃、公主等贵族,佛陀为了预防,出身贵族的比 admin

2020-06-08

依法不依人,不要落入情执,不要坚持先入为主的错误观念,将我见及我执抱得紧紧的,如此继续轮回生死,那在解脱道上的修行,世世都唐捐其功,那不是很冤枉吗?有关于识阴的苦集灭道,就到这里告一个段落,您若要更深一步的了解,去请平实导师的《阿含正义》全套着作来阅读,相信能够让您长劫入短劫,快速的成就解脱道,乃至成就佛菩提道的亲证。------《三乘菩提之阿含正义(一 admin

2020-02-21

事实上,像上师传承这种假造的说法,是完全经不起检验的,也是违背了佛陀开示的“依法不依人”等四依法的。我们去检验这些所谓上师的说法,绝大部分都是违反佛教三宝的开示的,更明确的显示,所谓的上师其实根本连清净的表相福田僧都谈不上,根本就不属于三宝中的僧宝,也因此他们才需要另外再立一个“上师宝”。所以,像这种头上安头、毫无必要的作法,只 admin

2020-02-19

所以在经典里面也常常有叙述到佛陀的本生,就是示现了种种的身相来度化一切有情,所以这个才是真正的大乘----修学大乘要实证第一义谛的一个重要的因缘;也就是他不能有错误的见解,对于什么是大乘菩萨僧真正的外观,他能够正确的了知,他能够依法不依人。所以依法不依人也是这个意思,也就是不要看表相,而是要看这个人所实证的实质,这样子才是有因缘能够受学第一义谛。如果有 admin

2020-02-18

大众要依止佛陀开示的四不依的法理来作简择,那就是依法不依人,依智不依识,依义不依语,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来作简择分别。尤其当依这个法师所说的法教,来判别说他所说是否符合佛说三乘菩提法教;而不是依止此法师是否有大名声、大道场,有广大徒众来作真假善知识的分别。第二个层面,说也要依照佛陀经教的开示来简择善知识。如佛陀在《佛说华手经》开示如何才堪任为真善 admin

2020-02-18

我们就要跟各位提到是,我们希望大家以智慧为先,以智慧为先,依法不依人。也就是,今天不管您所亲近的师父,不管他的名声有多大,或者您对他有多么尊敬,但是您对他的说法,仍然是要回归佛经来判断:他说的法,有没有哪里违背了《金刚经》,有没有哪里违背了《心经》,或者甚至有哪里跟《阿含经》不符合的。这个是我们提出,希望大家要依法不依人。至于说我们刚刚提到的经典的 admin

2020-02-18

四者:是菩萨种性,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依智不依识,广求菩萨福德、智慧资粮,为求证悟实相,此等皆已得佛法之骨。五者:已证悟真实本心,转依真如、无所得、无所求,发愿生生世世上求下化,自利利他,此等是真佛子,已得佛法之髓。如果您认为您是一位佛弟子,底下提供51个拣择、问难,看您是否具有正知正见乃至真觉正觉:1.什么叫念佛、忆佛、有相念佛 admin

2020-02-18

佛法本来就是依法不依人,在佛法之前是法平等无有高下,佛陀制订八敬法的目的,很有可能是在当时保守的印度社会中,为了摄受女众出家的权宜之法;因为当时比丘僧团早已成立,比丘们自然是不愿意放弃地位优于女众之既得利益,因此佛陀制定八敬法,以期能够减少来自比丘的反对声浪;再者,当时随大爱道夫人出家的女众,大部分是王妃、公主等贵族,佛陀为了预防出身贵族的比丘尼们 admin

2020-02-18

不管谁再来,我们都坚持依法不依人的原则,依经依论冷眼审视,佛祖来了,也不能让我立即富贵,也不会送我72个葡萄干,更不能让我立即证果,还是需要自己一番努力的。这是一个理性佛弟子应该有的基本知见。 至于正觉会的运作,可能选人有不贤,装13的也不少,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我不想多谈。萧导师已经是年近80的老萧了,整天忙于写书,没时间处理这些事务,大家应该体谅 admin

2019-09-09

可是当年的某赖以及某美彭措之流,各个自称为观音菩萨或者文殊菩萨的化身,却坦然住世、无愧怖于心,我真疑惑不已,何以藏密就可以不受了义经典如大佛顶首楞严经的规范呢?佛说依了义不依不了义,藏密独独可以把这佛嘱当做耳边风?如果可以不遵佛说别立异议,他到底还算不算是佛法呢?佛说我们应当依法不依人,他偏偏要我们先做四皈依,那么如果当我们有疑惑的时候,到底是应该 admin

2019-05-05

” 另外,小乘经典《阿含经》中也明说“三乘”、“大乘”、“如来藏”等,如《增壹阿含经》卷1〈1序品〉: 「如是阿含增一法三乘教化无差别佛经微妙极甚深能除结使如流河然此增一最在上能净二眠除三垢其有专心持增一便为总持如来藏正使今身不尽结後生便得高才智若有书写经卷者缯彩花盖持供养此福无量不可计以此法宝难遇故说此语 admin

2019-02-14

我也曾有过不满情绪,但是我到处参学,究竟是为了什么?难道是为了个人感情、因为情执为了维护所学不正知见的师父?还是为了人情世故?非也!我是为法而来,那当然是依法不依人了。时至今日,我都不知道导师相貌性格如何,从未谋面,后来才查到导师简历。原来导师本名萧絜仁,于甲申(1944)年出生于台湾中部小镇农家。世代务农,祖父以耕读持家,父、祖皆为三宝弟子。13岁丧母 admin

2018-11-10

  这也是依法不依人的表现。六识论传承路线:佛祖:龙树菩萨》佛护论师→清辨论师→安慧论师→月称论师→寂天论师→阿底峡→宗喀巴→D赖喇嘛。这个传承路线从佛护论师起就错了。莲花生在印度超戒寺以修炼双身法著名,娶寂天的妹妹为妻,后来他把双身法带到西藏(约765年到藏),成为西藏红教(宁玛派)的创始人。阿底峡(982—1054)给双身法套上佛教 admin

2018-11-07

最近一个时期,各地政府对“净空学会”的清理引起无数人的关注,网上各种评论不绝于耳,赞成者有之,反对者亦有之,其实这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些千千万万的心地淳厚、一心信佛的弟子们何去何从?以末学看来,一是万法无常,生死无常,无论是谁,无论他名气再大,弟子再多,如果背离佛门正法,到头来都难逃因果!智者当珍惜自己短暂的一生,切勿忘记 佛的告诫 admin

2018-08-16

”        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不过僧过”的根本目的在于“大护佛法”,因为“僧宝”是佛法住世的表相,如果过分宣扬破戒僧人的过恶,就会让众生对于整个佛法失去信心,让有情众生失去断恶行善、求证菩提的愿望,对于佛教整体的发展和僧俗弟子的信仰与修行造成很大的障碍。从一般意义上,“不 三摩地

2018-08-02

本着依法不依人的教示,我们以法为证说明义云高根本不是佛,更不可能是原始第一古佛;事实上义云高只是典型的一介常见外道凡夫,同为破戒者、破法者、诚然不知魔着、受化而作魔事的的魔子魔孙魔民,名为欺诳诸佛菩萨,名为大恶逆贼。名为恶知识。名为破戒。名为邪见。名为外道。······名为堕在黑闇。名为入稠榛林。名为堕生死流。名 三摩地

2018-07-23

可随即又想,佛门修行八万四千法门,我们钝根之人又知道多少呢,怎么能用世俗的念头看待善知识,罪过!罪过!这真是对三宝不敬的想法,阿弥陀佛!(评:虽有警惕但被尊师和视师如佛的观念困住,又令她陷入迷惑之中,其实在这样的时候,我们心中有的只能是依法不依人,才能够令我们自己清醒,而不犯错跟着邪师一起堕落。)他看见我没有反感,就更进一步给我介绍密宗双修,说这是如 三摩地

2018-07-23

 «上一页   1   2   …   3   4   下一页»   共61条/4页 
相关搜索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