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假使意根同时也是意识,那么意根就不可能成为意识之所依根了,那又怎能说是意根呢?所以尊者大拘絺罗的说法不是正确的;我们宁可认为是结集经典的人记错了,不愿说是尊者大拘絺罗说法错了,但是已被大迦叶等声闻僧结集成这样了。由此可知,二乘圣人对大乘法的胜妙深义,仍然是不能理解的。在这一段经文中说的六根,其中的五根都是各自运行于自己的一尘境界中,都不涉触到其他四 | admin 2020-02-18 |
![]() |
决定说、表真僧,有人不肯任情徵(zhēng);直截根源佛所印,摘叶寻枝我不能。摩尼珠、人不识,如来藏里亲收得;六般神用空不空,一颗圆光色非色。净五眼、得五力,唯证乃知难可测;镜里看形见不难,水中捉月争拈(niān)得?常独行、常独步,达者同游涅槃路;调(diào)古神清风自高,貌顇(cuì)骨刚人不顾。穷释子、口称贫,实是身贫道不贫;贫则身常披缕褐 | admin 2020-02-18 |
![]() |
[8]然而佛地真如所有之广大功德,要由证悟因地真如阿赖耶识心体之后渐次进修,借心生灭门之修行缘起,一切种智修习、性障之伏除、习气种子随眠之断除、广大福德之累积,慈济众生,历经三大阿僧祇劫之进修内容与过程而后可几,终得成就佛地真如无垢识广大功德,是名佛地真如缘起之真实义。[8]《大乘起信论》是圣马鸣菩萨所造,论中义理极深。卷1云:【心生灭门者,谓依如来藏有 | admin 2020-02-18 |
![]() |
[10]圣龙树菩萨在《中论》中破斥断见外道如下:「若一切皆空无生亦无灭如是则无有四圣谛之法以无四谛故见苦与断集证灭及修道如是事皆无以是事无故则无四道果无有四果故得向者亦无若无八贤圣则无有僧宝以无四谛故亦无有法宝以无法僧宝亦无有佛宝如是说空者是则破三宝...复次空法坏因果亦坏於罪福亦复悉毁坏一切世俗法」——《中论》卷4佛陀说:舍利弗!若有众生说有真 | admin 2020-02-18 |
![]() |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娑婆诃。《心经》全名《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佛开示说:每一位有情都有一个唯我独尊的真心。《心经》是可以让众生智慧到彼岸的一部经。这部经可以让学人成就三乘菩提:声闻菩提、缘觉菩提与佛菩提。(声闻菩提,乃是声闻 | admin 2020-02-18 |
![]() |
从上面种种说明得到两个重点,第一个重点:菩萨亲证无觉无观的真实心如来藏,从凡夫位的菩萨成为佛所说的真实义菩萨,从此列入菩萨僧数中,名为真正的出家人,纵使他现的是在家相,仍然是出家人,在禅门名为黑衣不是白衣;如果没有证悟,纵使现的是出家相,仍然是白衣不是黑衣。第二个重点:凡是有法师、居士们主张真心有见闻觉知,譬如有念灵知就是真心,或者离念灵知心就是真 | admin 2020-02-18 |
![]() |
菩萨证此无所得心,并转依真心无所得体性,在佛菩提道路上继续用功修行,虽然示现有所得,可是仍然是无所得;最后,穷尽三大阿僧祇劫以后,得以成就无上正等正觉。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二》<第109集《心经》到底在说什么?(四)>游正光老师 | admin 2020-02-18 |
![]() |
菩萨圆满这五件事,得以圆满十回向位,因而转入第二大阿僧祇劫的通达位修行。于地上菩萨阶位,开始断除习气种子随眠,于三地满心成就色阴尽功德,于六地满心成就受阴尽功德;于七地有念念入灭尽定的功德,再加上菩萨成就如犍闼婆城现观,使得菩萨成就想阴尽功德,心里非常寂静,导致菩萨兴起了涅槃贪的念头,想要入无余涅槃。这时,佛出现在这位菩萨面前,劝慰菩萨不要忘了初地 | admin 2020-02-18 |
![]() |
要由因地时就已经存在的无始本有、永不断坏的阿赖耶识心体,经由修行佛道断除烦恼障及所知障为缘,修除阿赖耶识心体中烦恼障习气种子随眠与所知障过恒河沙数随眠以后,才能在三大阿僧祇劫之后转舍阿赖耶与异熟识名,改名为佛地真如;虽然改名为佛地真如无垢识,但仍是因地同一个第八识心体,因为改变心体内含的种子而改易其名,其实仍是因地的阿赖耶识心体,只是前后所含藏的种 | admin 2020-02-18 |
![]() |
佛教所讲的四不坏信戒是说,佛弟子应当:归依十方一切世尊,归依诸佛了义究竟正法,归依十方大乘贤圣菩萨僧,归依菩萨三聚十重戒;也就是归依佛法僧三宝以及受持菩萨戒。所以佛教有四不坏信与四不坏净,也就是佛弟子对佛法僧戒的四种坚固信心,不是四归依。也许有人要问,《佛说观无量寿佛经》里面的观想念佛,是观想成佛吗?不是!《观经》所讲的观想念佛,只是一个工具,并不 | admin 2020-02-18 |
![]() |
第一个原因就是:他对于什么叫作菩萨僧没有真正的认知。也就是我们平实导师在前面的概说里面就有提到,什么样叫作法师,什么叫作菩萨僧,就有说明到。也就是说,在声闻的解脱道,他一般所示现的,因为他是急求入无余涅槃,所以他一般会示现出家相,是以出家相为最主要的修学的一个表相,所以他会走向出家的道路,因为他要急求断我见、断我执,入无余涅槃。所以,当一个大乘通教 | admin 2020-02-18 |
![]() |
广义的善知识是指:十方三世诸佛、大乘胜义菩萨僧、佛所说的三藏十二部经,以及证悟菩萨所造论等等;狭义的善知识则指:在大乘法中明心开悟以上的菩萨,对实相法有所亲证,这些三贤位、初地以上圣位菩萨,不但断我见,并已悟得空性心如来藏,已入实相中,能为我们开示大乘实相法义,宣说第一义谛妙法,让我们将来有机会因为他们的教导,而触证空性心如来藏,使我们生起般若智慧 | admin 2020-02-18 |
![]() |
第六点,善知识不一定现声闻出家之比丘、比丘尼相,而现声闻相的法师不一定是善知识,因为未证悟故,所说的法非第一义谛法,他们身现声闻出家相,但心却未必已出家,执着于世间法,只能称为凡夫僧。而胜义菩萨僧可能现在家白衣相,菩萨出家相的童子、童女相,或少数现声闻出家相,可能已悟得真心,或是已眼见佛性,更有地上菩萨摩诃萨,能为大众宣说少分或多分胜妙的第一义谛法 | admin 2020-02-18 |
![]() |
修行的目的到底是为了什么?当然这个就是说,我们只要张开眼睛看看周围,只要有修行的人(所谓修行的人)往往都会看到许多的样貌,比方说,有些人就是一辈子就专注于作善事,有些人甚至进了一个僧团之后,一辈子就在僧团里面担任一些职事,但这些职事却始终都跟佛法的义理没有太大的关系,那当然就是说如何去选择自己的修行路。说实在我们尊重每一个人自己的选择,可是如果我们 | admin 2020-02-18 |
![]() |
那佛陀将声闻辟支佛的方便解脱法,菩萨成佛的究竟解脱法,来应用十二分教来教导佛弟子,让有不畏惧生死的大心菩萨,能够证得法界实相如来藏,真实了解佛道三大阿僧祇劫的修道内容,而进入佛道的修道次第中,而世世常行菩萨道,续佛法脉,自利利他直到成佛。那这十二分教的内容指的是什么?我们略说明一下:第一类叫作契经,契经指的是以长行直说来宣说法教,它含摄了能贯穿连缀 | admin 2020-02-18 |
![]() |
那佛陀将声闻辟支佛的方便解脱法,菩萨成佛的究竟解脱法,来应用十二分教来教导佛弟子,让有不畏惧生死的大心菩萨,能够证得法界实相如来藏,真实了解佛道三大阿僧祇劫的修道内容,而进入佛道的修道次第中,世世常行菩萨道,续佛法脉,自利利他直到成佛。......当你阅读经典的时候,阅读佛经的时候,你要怎么样让自己能够受到佛在经中的这些言说文字的摄受,而不会有所偏差呢? | admin 2020-02-18 |
![]() |
菩萨则不然,不忍心众生不断地轮回生死而无法出离,因此发菩提心、行菩萨道来累积自己的福德资粮,以此来求菩萨的真见道;于真见道以后,知道五蕴是以如来藏为因,借着种种缘而从如来藏出生,本来就是如来藏的局部体性,不能外于如来藏而有,所以五蕴我与真实我的如来藏,本来就是非一非异;也知道五蕴现前的当下,就是在无余涅槃中,所以不会像二乘人一样,断除五蕴而入无余涅 | admin 2020-02-18 |
![]() |
第三个层面,说要简择是不是真正大善知识,不应该依是否是剃发着染衣的出家僧相,来作判别是不是真善知识。因为对于具有道种智胜妙智慧的地上菩萨来说,常会因为时节因缘及众生的需要,而于某一世示现的是在家身相,来方便大地菩萨破斥密宗喇嘛教的外道双身邪淫法道;也更因为示现在家身的缘故,更能够显示大地菩萨说法具有胜妙功德,能普遍摄受佛门四众弟子而无有难处。中土禅 | admin 2020-02-18 |
![]() |
也就是要先端正我们的身口意行,要三业清净,还要修习佛陀正法以及贤圣僧的教导与教诲,并且要深信因果,信受三宝,这样的话就可以深入佛陀的教诲,快速的成就佛道。所以我们要先来谈谈先正三业,这里所谓的三业就是指身业、口业以及意业。所以,先正三业就是说,如果想成就菩萨道的无量行愿的话,就要先端正我们自己的身口意等三业,这也就是指三乘佛法的基础----人天乘的修行 | admin 2020-02-18 |
![]() |
(《长部》、《大般涅槃经》)意思是说,即使没有实证果位的善知识住于人间,只要僧团能够依止世尊所说的正法而住,那未来一定有证果的一天。然而末法的现在,世间已经甚难找到实证四双八辈者;也就是向须陀洹、须陀洹、向斯陀含、斯陀含、向阿那含、阿那含、向阿罗汉、阿罗汉这八种证果人了。背后的原因就是因为真善知识难寻,而邪说普遍充满了寺院内外,因此南北传的佛弟子, | admin 2020-02-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