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这样就又度化了一个众生,摄受了一分佛国净土。所以在这一种情况之下,接着就会有第七个法相:见破戒者及弊恶人,心不瞋恚、常生怜愍。即使众生已经破戒犯律,心性也是弊恶之人,但都应该以慈悲的心来摄受对方,乃至方便教导对方如何忏悔灭罪;因为此时菩萨的心量是更加广大,心性也是更加调柔。世间法之中,固然常常会有仇报仇,但不乏也有以德报怨的情况,菩萨怎么反而不如世 三摩地

2018-07-23

首先讲讲什么是法布施,所谓法布施就是布施佛法,比如劝人学佛发菩提心,劝人读佛经,劝人念佛,劝人往生净土,教导别人学佛法,对适当的人宣传佛法等等,就是法布施.具体来说大家对世间财施的果报很清楚,也知道法布施有大功德,但是具体法布施有什么功德呢,大家都不太清楚,我以前也不清楚.昨天看到一本佛经<大树紧那罗王所问经>正好记载了法布施的三十二种果报1.有正忆念。2.有于智慧。 三摩地

2018-07-23

除此之外,我们也应该常常思惟:如果是有智慧的人,一定会乐于修忍辱行,而他的容貌也一定是欢欢喜喜、快快乐乐的,任何人见了他都欢喜,并且喜欢和他一起工作,一起生活,这样就可以摄受众生,也同时可以摄受自己未来的佛国净土。更进一步来说,当众生无理辱骂我们时,我们冷眼旁观,看对方像不像是一个正在发狂的愚痴人呢?当他气得跳脚大声吆喝时,真的就跟疯子一样,你就当 三摩地

2018-07-23

除此之外,我们也应该常常思惟:如果是有智慧的人,一定会乐于修忍辱行,而他的容貌也一定是欢欢喜喜、快快乐乐的,任何人见了他都欢喜,并且喜欢和他一起工作,一起生活,这样就可以摄受众生,也同时可以摄受自己未来的佛国净土。更进一步来说,当众生无理辱骂我们时,我们冷眼旁观,看对方像不像是一个正在发狂的愚痴人呢?当他气得跳脚大声吆喝时,真的就跟疯子一样,你就当 三摩地

2018-07-23

除此之外,我们也应该常常思惟:如果是有智慧的人,一定会乐于修忍辱行,而他的容貌也一定是欢欢喜喜、快快乐乐的,任何人见了他都欢喜,并且喜欢和他一起工作,一起生活,这样就可以摄受众生,也同时可以摄受自己未来的佛国净土。更进一步来说,当众生无理辱骂我们时,我们冷眼旁观,看对方像不像是一个正在发狂的愚痴人呢?当他气得跳脚大声吆喝时,真的就跟疯子一样,你就当 三摩地

2018-07-23

发大心者,更能以无相念佛拜佛与正确之看话头方法眼见佛性,以肉眼亲见无形无色之佛性,以肉眼亲见此五浊恶世之多分或少分净土相,并亲证世界如幻观而得多分或少分之解脱受用。若没有此教授善知识萧老师,无人能于此末法时代示佛知见、悟佛知见而入佛知见,得能于此宝地值遇如此殊胜之教授善知识,更能够感受到《华严经》中所说:「得菩提难,近善知识难,遇善知识难。得菩萨诸根 三摩地

2018-07-23

太好了!念了佛以后就能往生极乐,不必再受这人间的苦恼,为何不念?就死心塌地以念佛的方法求生净土,不敢奢求今世能开悟,因为连门都摸不到,所以只好乖乖的待在念佛的道场。佛法到底是什么?内容有哪些?解脱道有哪些内涵?佛菩提道又是讲些什么?开始学佛的人,大部分是不太了解的。目前学佛的人为数不少,从表面上看来,佛教好像非常的兴盛,到处有道场、禅寺;山头林立, 三摩地

2018-07-23

精进学佛者,目标大约有二:一为求生诸佛净土。二为求明心见性、解脱生死。若不订下目标,戮力以赴,即非精进。求生极乐净土或诸佛净土者,请阅《如何契入念佛法门》、《念佛三昧修学次第》、《无相念佛》(注一)等书。此书《禅——悟前与悟后》则是对一切发大心度众而求明心见性之有信心禅子而说。发大心之禅子为自度度他,故应修道。为修道故,应先求见道。菩萨见 三摩地

2018-07-23

后因为母亲去世,闲居阅藏,遂栖心净土,并绘丈六阿弥陀佛像,随身观念。后被提为礼部员外郎,出任浙江提点刑狱。不久即谢世。6、苏东坡居士.少有大志,幼时其母程氏亲自教他读书。后中举,并得到欧阳修的器重。在仕途上几起几落,坎坷不平。多亏他学佛,性情豪放,不以为意。他曾在自己的一张写真上,戏题道: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琼州。东坡居 三摩地

2018-07-23

”庄严净土分第十佛告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昔在然灯佛所,于法有所得不?”“世尊!如来在然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须菩提!于意云何?菩萨庄严佛土不?”“不也!世尊!何以故?庄严佛土者,则非庄严,是名庄严。”“是故,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 三摩地

2018-07-23

如果念佛人知道要跟随真善知识教导建立正知见,于修净土法门当中必然会很顺利;这是因为真善知识会开示念佛法门内涵及次第,使得自己可以建立正知见,念起佛来当然会得心应手、事半功倍;待建立正知见后,再随佛方所精进念佛,未来才有可能证得一行三昧而明心见性;也就是在念佛当中能够念念相续,于一念间看见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诸佛,不仅可以看见自己的自心如来,也可以看 三摩地

2018-07-23

由于众生往昔与佛菩萨所结的缘深浅不同,根性也不同,所以众生觉得与哪一尊佛菩萨比较契机,就持佛菩萨的名号来念佛,希望未来能够往生净土。譬如有人希望能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持阿弥陀佛名号;有人希望能够往生东方琉璃世界,所以持药师佛名号;有人希望能够往生弥勒净土,所以持当来下生弥勒尊佛名号等等。虽然我们有很多人修净土法门,执持佛的名号,希望能够往生佛的 三摩地

2018-07-23

其实修学净土也要具有动中的功夫。一般人心里面总想,修学念佛法门,修学净土,就是只要持名,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样子持名唱诵不断,将来就可以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认为修学净土,就只要这样就好。其实修学念佛法门,也要动中的功夫啊!为什么我们这么讲呢?因为修学念佛法门,想要求生诸佛净土。好比说修学这个念佛法门,念阿弥陀佛,想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那么照经上讲就必须要在临命 三摩地

2018-07-23

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入三摩地,斯为第一。’意思是,大势至菩萨说:……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子若忆母如母忆时,历生,不相违远。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这一段不断地使用忆字,并举相忆之情形来 三摩地

2018-07-23

一般人总以为说念佛是老公公、老太太他(她)们念的,会认为说自己有学识、有经验,自己的聪明智慧不屑于去念佛,所以他们轻视念佛法门;修学净土的人通常会以为说口中或者是在心中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样不断的去唱诵就是念佛,不知道念佛法门当中,其实还有其他更胜妙更善巧的行门;至于学禅的人又大多以为学禅就是要打坐、要数息、要能够一念不生,所以他们排斥念佛法门。可是这样的观 三摩地

2018-07-23

净土中人常常这样讲说:念佛一声,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念佛能够让修学的人得到无量的功德,并且能够经由不断的思惟系念佛的功德,因为这样思惟系念之后,就能够让修学的人,自己发起了谨守佛所制的种种的禁戒,并且让修学人发起了要实际的履践种种的善行,这样子过着清净行。那么藉由这样子思惟系念佛的种种功德,就不会造作恶业,恶业不造作,种种烦恼的那个结就可渐 三摩地

2018-07-23

它的原因是因为,众生常会因为无明所罩,不知慎修身口意行,因而造作了种种未来世不可爱的异熟果报;当临命终时,这恶报的业风吹起,落入中阴阶段,依着原有的贪欲执著,就会对未来世的父母生起颠倒想,结果在不知不觉中就会入胎,犹如睡着了一样;那等到醒来的时候,哇哇落地,已经堕在畜生道中,纵使说牠曾经有愿想要求生诸佛净土,还是难以成办。因此释迦牟尼佛开示,如果能 三摩地

2018-07-23

因为与众生结的是善缘,未来是好的而且是丰硕的结果;如果与众生结的是恶缘,未来将要花很多时间来改变它,使得自己成就佛国净土会比较慢。第二点,告诉大众,因果真的是昭昭不爽啊!如同上面所说的例子,种子已经分别种在阿难、迦叶以及死猫的如来藏里,经过了无量世以后,只要有因缘遇到,种子就会流注与相应,而有果报出现。譬如,有一个人是你今世从未见过面的人,可是你一 三摩地

2018-07-23

举例:「我是净土宗」「修心而已」「福业自然成办不劳修习」「此法非再来人不堪任也」「会走火入魔」「身有宿障」「脚长、脚短」「肥、瘦」………。【注一】1.《大智度论》卷七载:「诸坐法中,结加趺坐,最安稳不疲极,此是坐禅人坐法。…于一切四种身仪中,最安稳。此是禅坐,取道法坐。魔王见之,其心忧怖。…在林树下,结加趺坐,众人见之, 三摩地

2018-07-23

」此四句偈语,虽然流传已久,但出处不明,有谓净土宗三祖善导大师曾述说过,因而成为后世录引之源,偈中之饿鬼,层次竟比傍生高,引起疑窦。又,关于「暖寿识」之说,含义为何?颇堪寻味。《楞严经》卷四:阿难,一切众生,实本真净,因彼妄见,有妄习生,因此分开内分外分:阿难,内分即是众生分内。因诸爱染,发起妄情,情积不休,能生爱水,是故众生,心忆珍馐,口中水出;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