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一天晚上,无念禅师正在坐上用功参话头,忽然听到外面哭笑二声相触,猛然惊悟。后来有一天,他在厨房里,偶然看见一盆面放在地上,行走不便,于是将面盆掇起来,放入柜中。柜子旁边正好有一只果笼子,无念禅师准备顺手将它推到一边,不觉失手,触动了柜盖,柜盖正好打在他的头上,这意外的一击,将他心中的疑滞,一下打掉了。无念禅师当即豁然大悟,通身汗流,大笑道:“ 三摩地

2018-07-20

若已到了参话头的阶段,就要暂时把一切修福的事和业放下来,专心在智慧、般若─也就是禅法上去用功。等到明心见性之后,要修福业可以继续修福。还没有明心,还没有见性之前应当把一切福报修集的事业暂时放下来。所以有缘的人要精进的修禅,福德因缘不具足的话,就应当和有情众生广结善缘,多多修集福德资粮;修过一段时间以后再来修学参禅的功夫,看看有没有障碍。如果还有障碍 三摩地

2018-07-20

教人惟以所参话头。蕴之于怀。行也如是参。坐也如是参。参到用力不及处留意不得时。蓦忽打脱。方知成佛。其来旧矣。这一着子。是从上佛祖了生脱死之已验三昧。惟贵信得及久远不退转。更无有不获其相应者○看话头做工夫。最是立脚稳当。悟处亲切。纵此生不悟。但信心不退。不隔一生两生。更无不获开悟者○或三十年二十年。未即开悟。不须别求方便。但心不异缘。意绝诸妄。孜孜不 admin

2018-07-19

做工夫着不得一丝毫别念!行住坐卧,单单只提起本参话头,发起疑情,愤然要讨个下落;若有丝毫别念,古所谓杂毒入心,岂但伤身命,兼伤乎慧命,学者不可不谨。余云别念非但世间法,除究心之外,佛法中一切好事悉名别念,又岂但佛法中事。于心体上取之、舍之、执之、化之,悉别念矣。做工夫人,多云做不上,即此做不上,便做去!如人不识路,便好寻路,不可云寻不着路,便休耶。 三摩地

2018-07-19

二、示疑情发不起警语做工夫疑情发不起,便欲寻行数墨,检讨文字,广求知解,将佛祖言教一串穿过,都作一个印子印定,纔举起一则公案,便作道理会去,于本参话头上,不能发起疑情,逢人难问着,则不喜,此是生灭心,非禅也;或随声应答,竖指擎拳,引笔疾书,偈颂开示,使人参究,亦有意味,自谓得大悟门。殊不知疑情发不起,皆是识心使然。若肯一念知非,全身放下,见善知识求 三摩地

2018-07-19

依前提起所参话头。便觉清凉。如一锅沸汤搀一杓冷水相似。若如此做工夫。日久岁深自有到家时节。工夫未入手不可生烦恼。恐烦恼魔入心。若觉得力不可生欢喜。恐欢喜魔入心。种种禅病说之不尽。如众中有老成道伴。千万时时请益。若无将前辈。祖师教人做工夫语言看一遍。如亲见相似。如今向此道者难得其人。千万努力。向前望汝早早打破漆桶归来。与老僧揩背。偈曰。瞻风拨草离家时 三摩地

2018-07-19

17岁落发受戒,遍究禅法,首创“看话禅”,为禅宗参话头之始。宋钦宗、孝宗分别封其为“佛日大师”和“大慧禅师”,圆寂后,孝宗再赐谥“普觉”。遭“罪”流放,不忘佛法克勤禅师从京都天宁寺回四川后,传法时与在四川组织抗金的右丞相张浚相友善,积极向张浚推荐徒弟宗杲,并嘱咐道:“杲首座真得法髓,奇不出,则无 三摩地

2018-07-19

17岁落发受戒,遍究禅法,首创“看话禅”,为禅宗参话头之始。宋钦宗、孝宗分别封其为“佛日大师”和“大慧禅师”,圆寂后,孝宗再赐谥“普觉”。云游四方,学法传法宗杲生于北宋元祐十年(1089)十一月十日。10岁时便能阅读《华严经》。13岁入乡校,仅13天,“因与同窗戏,以砚误中先生帽,偿金而去”。崇宁四年(1105), 三摩地

2018-07-19

说到大慧宗杲禅师,他算是中国禅门顶天立地的人物,现如今各大禅林求道所用的“参话头”的方法,就出自他的创造。禅师十二岁出家,至宋徽宗宣和六年,到开封天宁寺,依止当时名震天下的大禅师圜悟克勤禅师办道,不久参学证悟,深得禅师倚重。不久,圜悟克勤禅师令大慧宗杲分座说法,因而名震京师,成为禅门杨歧派第五代传人。到靖康元年,丞相吕舜徒奉赐大慧宗杲禅师 三摩地

2018-07-19

 «上一页   1   2   …   3   4   下一页»   共69条/4页 
相关搜索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