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然后才去参话头。话头有两方面,你是要参真如的话头呢?还是要参佛性的话头呢?两种不一样。真如的话头参出来是见无所见,我们一开始讲的那些公案,如今都在你心里面了,它们在讲什么?你很清楚。禅宗一千七百则公案,其实只有一则;不会就是一千七百则,会了就是一则。有了这看话头的功夫以后,才可以开始参话头。千万不要急着在会看话头以后就去参,因为太早参不好。看话头的 三摩地

2018-07-23

念佛人到此地步已经通于禅法,自然能看话头,参话头、参公案,岂非禅净互通?若念佛人,从拜佛、称名念佛,进入无相念佛之境地,欲修楞严大定,当摄取修定之知见,并详阅楞严经;每天在日常生活的各种活动中无相念佛,并在每天固定时段打坐之时无相念佛。待事理二障消除,自然渐渐深入楞严大定而证得诸种念佛三昧(注四)另有念佛人或持咒者,于日常生活中执持佛号或固定一咒而 三摩地

2018-07-23

念佛人到此地步已经通于禅法,自然能看话头,参话头、参公案,岂非禅净互通?若念佛人,从拜佛、称名念佛,进入无相念佛之境地,欲修楞严大定,当摄取修定之知见,并详阅楞严经;每天在日常生活的各种活动中无相念佛,并在每天固定时段打坐之时无相念佛。待事理二障消除,自然渐渐深入楞严大定而证得诸种念佛三昧(注三)。另有念佛人或持咒者,于日常生活中执持佛号或固定一咒 三摩地

2018-07-23

那么,禅究竟应如何修行呢?简单讲,悟前参禅明心,主要包括两部分:1、前方便(闻法阅经建立知见;闻时记忆闻后思惟;培植福德广结善缘;受持佛戒,发菩提心;减除世间五欲之贪着;忏悔业障,深信因果;消除慢心;发大愿心);2、正修行(谨慎选择教禅的善知识;正修功夫——看话头、参话头、参公案思惟观之功夫;深解第一义经典;学习参究话头与公案的方法;学习禅 三摩地

2018-07-23

用这个方式来教导有缘众生,用种种方便,包含从念佛开始,进一步可以忆佛、拜多尊佛、看话头、参话头。这是让你期待可以亲见中央大厅的光景啊!这正是以一个法门为基础,不离这个法门的基础而深入转进另外一个法门,让你可以从一大堆的房间外的最外面,一个门又一个门顺利地开进去;终于看到中央大殿之后,却又以它为根本,向外一个门又一个门的开出去;开遍所有的门,看尽其中 三摩地

2018-07-22

最后,因为一场大病,更将平生所有见解捐弃,自知以前所见所知所想,以为自己是开悟,皆是大妄语,更不顾世人所谓的面子,亲手拟出信函,昭告天下名山寺院,自承认自己大妄语,全心归向弥陀世尊,祈愿往生极乐世界;如是勇气,令人动容,想虽然菩萨,非皆能如此!居士一生弘法,所为精进,非是常人可比,虽然妄语误人,然而以临终的大勇忏悔,如是皆是阅读导师书籍受益之功,才 三摩地

2018-07-22

行者若原本参禅,此时已具备参话头及思惟观之能力,无门之门就在眼前;心大欢喜,便发善愿:愿一切佛子俱得由此无相念佛法门、亲见无门之门。一般人修习此一无相念佛法门至第九阶段成功,多在三个月届满之前后,法喜略淡。若不精进,则四、五个月,乃至经年,不得成功。根器不利者若精勤修习,六个月满亦得成就,唯法喜甚淡。行者修习此法,切忌躐等躁进,贪求法喜;否则欲速不 三摩地

2018-07-22

释仪润举百丈门规说云:【夫参话头之法,自黄蘖肇端,诸师遵承,而大慧尤主张之。大慧中兴济北之道,岂其机用弗具?而开示来学,以一句话头塞其咽喉、消其伎俩,然后显大机大用、激其精进,而获证者四十余人。盖师家机用、学者工夫,必两相宜而有成也。若不益进其工夫,唯机用接人,则上根利机当下知归,能有几人?中下之流永失法利;而掠虚者乘风接响,达磨一宗扫地尽矣夫。&h 三摩地

2018-07-21

这样更熏习第一义谛的人,在临终的时候,知道这一切因缘业种的和合要终止了,这一个业报身所能担负的责任义务,也只能作到这里,所以凭借着理解这第一义谛,以及破除我见的功德,就是上品中生往生到极乐净土,真是殊胜!而熏习第一义谛,也无有困难,只要听过几次的真心体性的演讲,心中信受不移,即使有一些不清楚,但是对这真意没有动摇,这样就是熏习了,只要对自己有信心, admin

2018-07-21

那么,禅究竟应如何修行呢?简单讲,悟前参禅明心,主要包括两部分:1、前方便(闻法阅经建立知见;闻时记忆闻后思惟;培植福德广结善缘;受持佛戒,发菩提心;减除世间五欲之贪着;忏悔业障,深信因果;消除慢心;发大愿心);2、正修行(谨慎选择教禅的善知识;正修功夫——看话头、参话头、参公案思惟观之功夫;深解第一义经典;学习参究话头与公案的方法;学习禅 admin

2018-07-21

他说:“什么是开悟?”我念给诸位听---刚才有人送我这张剪报---他先讲:“参话头,是把一句没有意义的话,不断连绵不绝的问。”请问:话头没有意义吗?他又说:“什么是开悟?就是这样问自己,问到杂念不起,妄想不生,也不罢休;然后突然间爆出智慧的火花,发觉到自己的一切烦恼和挣扎,无非都是由自己的愚痴;你发觉到自己的愚痴,那就是开悟了。& admin

2018-07-21

那么,禅究竟应如何修行呢?简单讲,悟前参禅明心,主要包括两部分:1、前方便(闻法阅经建立知见;闻时记忆闻后思惟;培植福德广结善缘;受持佛戒,发菩提心;减除世间五欲之贪着;忏悔业障,深信因果;消除慢心;发大愿心);2、正修行(谨慎选择教禅的善知识;正修功夫——看话头、参话头、参公案思惟观之功夫;深解第一义经典;学习参究话头与公案的方法;学习禅 三摩地

2018-07-21

而且离念,身心俱寂,这个都不是参禅,这是打坐吧?二六时中,这个心,这个离念的清净自心,如如不动,那要做什么呢?所以看话头,参话头,这个话头,还是说不清楚啊!「看」就不是「参」,话头要能够看住,这样才去说参,参如果没有疑情,还是要活生生地生起疑情,去参,以话头的定力,去找到这真心,在一切时去找,但是没有善巧的方便,没有正确的知见,恐怕也只是徒费工夫, 三摩地

2018-07-21

在禅宗里面,善知识有一定标准:一者善知识本身应是已经开悟者,如此才有能力指导学人;二者能正确教授参禅的知见,如果是以定为禅,以无念为悟,就不是善知识;三者有善巧方便能帮助学人建立看话头、参话头的功夫,如果不能教授参禅的功夫,即使能将禅说得天花乱坠,也只是口头禅罢了。(四)悟前先观行断我见学人于参禅之前,须观行断我见,如此在参禅的时候,方不至落于我见 三摩地

2018-07-21

而无相念佛这门功夫学会了,就会懂得如何去看话头;会看话头之后,渐渐就会懂得怎么去参话头,乃至怎么去参公案,这样才是真正参禅。所以,无相念佛法门非常重要,可以帮助未法时代的有情众生来参禅。有人觉得广泛阅读经典、能言善道,并著作一大堆谈论佛法的书籍,以此为贵,所以不肯学无相念佛的法门,这也是因慢心而生障碍。还有些人是疑心的障碍:怀疑究竟有没有无相念佛这 三摩地

2018-07-20

禅门里面讲参话头,念佛人到这时候已经能参话头,已经能够看见话的前头,故无门之门已在眼前。到这个时候,念佛人什么时候要亲见自性弥陀,只待时节因缘。自己不必管时节因缘,只顾去体究,因缘时节到来即可亲见。第九目:四威仪中净念相继第九个次第--要练习到一切时中能无相念佛而不忘失;一切时中无相念佛,很多人可以作到,但容易断掉。练习到不会断掉,那就要靠每天早晚殷 三摩地

2018-07-20

第二阶段*参话头,参公案。*开悟明心,一片悟境。*锻夫求见佛性。*眼见佛性(余五根亦如是)亲见世界如幻,成就如幻观。*学习禅门差别智。*深入第一义经典。*修除性障及随分修学禅定。*修证十行位阳焰观。第三阶段*学一切种智真实正理--楞伽经、解深密经、成唯识论……。*参究末后句。*解悟末后句。*透牢关--亲自体验所悟末后句境界,亲见实相,无得无失。*救护一切 三摩地

2018-07-20

方知以前自己以为的参话头,其实都是在念话语、看话尾,居然还大言不惭地回答同修道友们,说自己在参话头。为何以前不能参话头,而后来可以呢?原因在于初学时没有动中的功夫,后来修成无相念佛工夫以后,便有能力参话头了。一九年八月六日下午,与同参们共修时,两次进入“见山不是山”的境界,初尝“黑漆桶”的滋味。此后即常常进出疑团。一九年十一月初 三摩地

2018-07-20

”从以上虚云老和尚的开示,便知参话头、参公案,皆需具备一念不生的工夫才叫参禅。而这一念不生,是对一般人而说的。真有这种工夫的人,便知其实是“一念相续不断”。禅门是无门之门,强调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如果念念之中不离语言文字、心识思惟,如何能悟呢?即使有幸在具眼禅者的逼拶引导下得悟,也大多不能保任;不过几十分钟、几个时辰或几天之后,悟境 三摩地

2018-07-20

念佛人到此地步已经通于禅法,自然能看话头,参话头、参公案,岂非禅净互通?若念佛人,从拜佛、称名念佛,进入无相念佛之境地,欲修楞严大定,当摄取修定之知见,并详阅楞严经;每天在日常生活的各种活动中无相念佛,并在每天固定时段打坐之时无相念佛。待事理二障消除,自然渐渐深入楞严大定而证得诸种念佛三昧(注四)另有念佛人或持咒者,于日常生活中执持佛号或固定一咒而 三摩地

2018-07-20

 «上一页   1   2   …   3   4   下一页»   共69条/4页 
相关搜索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