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存在哪里呢?存在如来藏里面!这个如来藏祂含藏着我们无量世来,所造的一切身口意的种子;在这一世因缘成熟的时候,就让我们受种种的苦乐果报。所以假使我们能够相信真的有这个第八识的存在,对于我们一生当中,有许多没有办法释怀,或者是没有办法解释的事情,我们都可以找到答案,并且也都能够心开意解。这个第八识如来藏,祂是本来就具足,不是因为修行造作之后而有,祂的本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例如在《杂阿含经》卷九中:【佛告比丘:眼因缘色,眼识生。所以者何?若眼识生,一切眼色因缘故。耳声因缘、鼻香因缘、舌味因缘、意法因缘意识生,所以者何?诸所有意识,彼一切皆意、法因缘生故。是名比丘!眼识因缘生,乃至意识因缘生。】(《杂阿含经》卷九)也就是说,六识的见闻觉知性,要有六根、六尘为缘才能够出生运作,所以觉知心虚妄,当然不可能是真实的自我。但这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大方广佛华严经》云:善男子!譬如猛风吹大海水,波浪不停;由境界风飘静心海,起识波浪相续不断,因缘相作不相舍离,不一不异如水与波;由业生相深起系缚,不能了知色等自性五识身转;彼阿赖耶终不自言:我生七识。阿赖耶识就好像大海一样,因风吹袭而波浪汹涌;由于外境界风所吹,阿赖耶识便依据五根而变现出内五尘相,七转识浪随之而起,不断攀缘五尘及其所生之法尘,相续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这两者有着根本的不同,怎么可以混为一谈呢?探究生命流转的问题,佛教小乘学者从《阿含经》所说的四圣谛、五蕴、十二因缘及八正道中,从佛处处所宣说的缘起、无我的义理,建立了业感缘起的生死轮回,及涅槃解脱的理论。但是,仍然存在着尚待克服的难题。这其中最重要的有两个:首先,就是既然每一个众生今世的烦恼与业,都是依五蕴假我而造作的,未来世也是依五蕴假我而感得福 | 三摩地 2018-07-21 |
![]() |
缘觉其实就是先观察十因缘,也就是说,我有老死忧悲苦恼,是从生来,这样一直推,推十因缘。推到识缘名色,名色缘识,也就是有个不灭的如来藏,也就是第八识出生了这个名色,所以我有生,所以我会有老死忧悲苦恼;那他还是要灭苦,只要我不出生了名色,所以我的苦就灭了。从十因缘的顺观、逆观,他知道有个识出生了名色,那名色是虚妄的;所以他在顺观跟逆观十因缘以后,他就断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我们如果把它当成是缘起性空的话,那么色即是空,你说因为这个色身是因为因缘和合所成,所以它终归于空,这样讲是可以讲得通;但是回过头来,空即是色你又怎么解释呢?为什么空又可以说它就是色法,这样子你就解释不通。为什么受即是空,空即是受?为什么想即是空,空即是想?乃至于说行、识也是这个样子。所以其实这里的空,不是在讲缘起性空,而是这里的空是在讲如来藏。为什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就是在讲我们五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种种万法都是借着种种因缘直接、间接或辗转而生: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阴界入诸法没有一法是可以独立出生的,都是相互依存才能出生及建立,因此若缺一缘,是法不得出生及建立,故万法无一不是依缘起而出生及建立、变异而无常。譬如眼识的生起就需要九种缘:一、空缘:空即空间,眼识欲了别种种境界,必须有一空间,如果没有空间,就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它可能隔个五年、十年今生受报──现世报,它也可能隔了五世、十世,乃至一劫、两劫,因缘成熟才受报。譬如经典里面有讲到了,一个砍柴的樵夫无量劫前,他因为无量劫前这一个砍柴的樵夫,上山遇到老虎,他慌乱之中爬树,而说了一声:南无佛!依于这样无量劫前,阿罗汉、声闻阿罗汉即使具足了神通、宿命神通,仍然没有办法检查得出来他跟佛法有缘,而不允许他在释迦牟尼佛佛世的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就是在讲我们五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种种万法都是借着种种因缘直接、间接或辗转而生: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阴界入诸法没有一法是可以独立出生的,都是相互依存才能出生及建立,因此若缺一缘,是法不得出生及建立,故万法无一不是依缘起而出生及建立、变异而无常。譬如眼识的生起就需要九种缘:一、空缘:空即空间,眼识欲了别种种境界,必须有一空间,如果没有空间,就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这本经的说法因缘,是在世尊已经接近涅槃之时,向着拘尸那城前进;世尊说,我今日涅槃时间已到,你们对法有所疑者,一一法皆可提出来问,不要再迟疑了。这时候大梵天王─也就是初禅天之天主─向前奉献了妙波罗花,退坐一面;此时世尊就拈起了一朵花,瞬目扬眉向大众显示;大众都沉默无语,唯有金色头陀迦叶破颜微笑,此时世尊就说:“我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即付嘱于汝;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二乘人他为什么在这里也被称为愚,而说他以为是涅槃呢?因为二乘人他所证的涅槃是把五蕴断灭掉,把五蕴出生的因缘断灭了。五蕴出生的因缘就是三界的贪爱,他把三界的贪爱断了,所以(后世)五蕴不再出生。让五蕴不再出生,他以为这就是涅槃。但是佛说不是!因为佛说:把五根灭了,把五尘境界灭了,这些五根五尘境界都断灭了,凡愚之人把它当做涅槃,表示说把它当做涅槃的就不是 | 三摩地 2018-07-21 |
![]() |
缘觉观察十因缘、十二因缘后,知道无余涅槃还有一个识存在,这个识就是佛在《长阿含经》所说的识缘名色、名色缘识的识;也就是缘觉自己观察所得,而且确认真的有一个入胎识存在,这个入胎识就是一切有情的长生不老药如来藏。由于缘觉自己观察、自己确认有一个长生不老药如来藏存在,所以如同声闻人一样,愿意将自己灭尽,愿意将自己的蕴处界消灭,入无余涅槃,从此不再在三界现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胜思惟梵天所问经》卷四:「梵天!入涅盘者,彼此因缘不相和合,不起无明,不起世间行。若不起行,是则不生;若不生者,即名涅盘。」(5-3,p.313)唯有阿赖耶识心体是不起无明,不起世间行,是本来不生者,由是可知,阿赖耶识心体即是涅盘,故是常住法。3.《说无垢称经》菩萨品第四:「所以者何?非一切有情不般涅盘;佛说真如为般涅盘,以佛观见一切有情本性寂静即涅盘相,故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能与六道作生死因缘。譬如伎儿出种种伎。众生依于如来藏故。五道生死。大慧。而如来藏离我我所。诸外道等不知不觉。是故三界生死因缘不断。大慧。诸外道等妄计我故。不能如实见如来藏。以诸外道无始世来虚妄执着种种戏论诸熏习故。大慧。阿梨耶识者。名如来藏。而与无明七识共俱。如大海波常不断绝身俱生故。离无常过离于我过自性清净。余七识者。心意意识等念念不住是生灭法。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再看看李女士的痴情,讲一句比较不重听的话,这样的深情虽然动人,但却是无济于事的,其实我们的眷属,因为这一世跟我们有缘所以成为眷属,可是因为第八识无始以来每每被被第七识拖去轮回,因此我们的眷属其实是无量无边的,不是只限在这一世的,因为隔阴之迷的关系,每一世全新的意识都贪求这一世的自己是真正的自己,以为这一世的眷属是自己的眷属,然而事实上,实相并非如此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能与六道作生死因缘。譬如伎儿出种种伎。众生依于如来藏故。五道生死。大慧。而如来藏离我我所。诸外道等不知不觉。是故三界生死因缘不断。大慧。诸外道等妄计我故。不能如实见如来藏。以诸外道无始世来虚妄执着种种戏论诸熏习故。大慧。阿梨耶识者。名如来藏。而与无明七识共俱。如大海波常不断绝身俱生故。离无常过离于我过自性清净。余七识者。心意意识等念念不住是生灭法。 | 三摩地 2018-07-21 |
![]() |
然而在末法时期,并非已经没有了义的存在、绵延与赓续;但是因为亲证的人非常的少,设使有因缘亲近真正的善知识听闻,也都因善根微少、福德浅薄而无法信受,所以对大多数人而言,现在就是末法时期。譬如宝岛近年来多有法师、居士,因为大乘禅之见道极为困难,所以退而求其次,改学南传小乘佛法之内观禅,然而如法者少,不如法者多。所谓不如法的意思是说,修学者多半落入定境之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同时在那时候,最后会有菩萨来告诉所有的行者,大家已经完成这一期的责任,就应该继续来求取佛道;因为世间已经没有学佛的因缘了,也没有办法可以来度这些众生,剩下都是诸佛菩萨、大菩萨们的事情;因为我们要建立一个可以向佛的这种性向,并不是很容易的。所以,这时候小菩萨们就知道,应该不要再瞻留、留恋这个世界,都应该往诸佛净土来往生、来求生。因为贤劫本身还有九百九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因为这些都是因缘所生法所以叫作缘起自性,也可以说因为这些法,它都必须要依赖其他的法作为因缘才能够生起,就像我们前面为大家说明的,说前六识都必须要有祂各自的俱有依,才能够生起运作,所以说祂是必须要依赖著他法作为因缘才能够生起,我们就把它称为依他起性。如果有人对这个缘起法,对这个依他起性的这个缘起法它的生灭无常的体性不了解,产生了执著那就是遍计所执性,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明心就是找到第八识本体,是菩萨参禅的时候,用见闻觉知心往离见闻觉知的方向去找本来就离见闻觉知的第八识,于因缘成熟时,一念相应慧,找到了第八识。菩萨可以现前观察祂的运作,因而发起了般若智慧,并且可以现前观察祂所出生的蕴处界虚妄。眼见佛性是菩萨用一念慧相应,找到第八识的作用,祂不是见闻觉知,但不离见闻觉知,是菩萨用父母所生的肉眼,亲眼看见身心及山河大地 | 三摩地 2018-0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