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是诸天人阿修罗等。咸睹如来涅槃之相。皆悉悲感愁忧不乐尔时四天王释提桓因。各相谓言。汝等观察诸天世人及阿修罗。大设供养欲于最后供养如来。我等亦当如是供养。若我最后得供养者。檀波罗蜜则为成就满足不难。尔时四天王所设供养倍胜于前。持曼陀罗花摩诃曼陀罗花。迦枳楼伽花摩诃迦枳楼伽花。曼殊沙花摩诃曼殊沙花。散多尼迦花摩诃散多尼迦花。爱乐花大爱乐花。普贤花。大普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流布方等大乘经典利益一切诸天人故。善男子。以是因缘我于经中说是二偈。令诸菩萨皆共赞叹护法之人。如彼居士婆罗门等称赞童子善哉善哉。护法菩萨正应如是。若有人见护法之人与破戒者同其事业说有罪者。当知其人自受其殃。是护法者实无有罪。善男子。若有比丘犯禁戒已。憍慢心故覆藏不悔。当知是人名真破戒。菩萨摩诃萨为护法故虽有所犯不名破戒。何以故。以无憍慢发露悔故。善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即于佛前而说偈言瞿昙大圣德 愿起演妙法不应如小儿 病者卧床席调御天人师 倚卧双树间下愚凡夫见 当言必涅槃不知方等典 甚深佛所行不见微密藏 犹盲不见道惟有诸菩萨 文殊师利等能解是甚深 譬如善射者三世诸世尊 大悲为根本如是大慈悲 今为何所在若无大悲者 是则不名佛佛若必涅槃 是则不名常惟愿无上尊 哀受我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在色界更上一层的无色界,那里的天人没有物质的色法,纯粹是精神体的境界。无色界中的天人,和在人间进入四空定的有情,虽然同样都是只剩下意识、意根和阿赖耶识三个识,但是还是有差别的。差别在于无色界的天人,纯粹是精神体,而人间进入四空定等至位中的有情,除了意识、意根和阿赖耶识三个识之外,他们还都有人间的物质身体,因此他们要进入四空定的境界,还得要依靠这个身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微尘(七倍于极微)是天人天眼所见的最小微粒,也是未来科学研究最小粒子的终极目标,但是难以实现,因为欲界人类的科学认知无法达到天人的水平。极微是依色的极量边际所假立的名称,色法並非由極微所聚合,而是由四大聚合所成的,四大是众生的第八识共同变现出来的,并由第八识所执持,以形成色法——宇宙器世间、有身等。无形无色的第八识心能变生出物质,此理亦复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严格来讲,他的意识并不像在色界天可以以禅悦为食,他也不是像欲界天人,能够享受欲界的五欲。换句话说,我们经常说三界相应于贪瞋痴,又特别讲说四空定相应于痴,这样子的没有意识清楚地与外界的沟通,当然他的智慧没办法增长,他也没有办法布施,他也没有持戒可言。他的修行因为不相应三乘菩提,因为不以断身见、我见为根本,所以他的修行,这一世就是现前当下,他在非想非非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必须有第八识所变现之色界天身,而后八七六识及眼识耳识身识共于等持位中现行运为,方有色界天人之及一切身口意行。若无眼耳身意末那阿赖耶等六识,则不能具足色界天一切境界。三如:欲界天及人间有情,以人间为例,必须有阿赖耶及意根末那入胎,执持受精卵(此即十二因缘所说之识缘名色:识谓阿赖耶,名谓意根,色谓受精卵),藉母血供给之四大,渐渐变现五色根(含五胜义根大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五十七佛说:【复次善现!若真如实有性者,则此大乘非尊非妙,不超一切世间天人阿素洛等;以真如非实有性故,此大乘是尊、是妙,超胜一切世间天人阿素洛等。】《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六十七佛有开示云:【舍利子!如真如名,唯客所摄。于十方三世无所从来,无所至去,亦无所住。真如中无「名」,「名」中无真如;非合非离,但假施设。】《大般若波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法身如来既然是不空,为什么说是空,《央掘魔罗经》卷二,央掘魔罗菩萨说偈言:解脱实不空,而作极空想……见于空法已,不空亦谓空,有异法是空,有异法不空……如来真解脱,不空亦如是,出离一切过,故说解脱空,如来(指法身如来)实不空,离一切烦恼,及诸天人阴(蕴),是故说名空。复如《大般涅槃经》卷五,佛赞迦叶言:若言空者则不得有(法身之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法身如来既然是不空,为什么说是空,《央掘魔罗经》卷二,央掘魔罗菩萨说偈言:解脱实不空,而作极空想……见于空法已,不空亦谓空,有异法是空,有异法不空……如来真解脱,不空亦如是,出离一切过,故说解脱空,如来(指法身如来)实不空,离一切烦恼,及诸天人阴(蕴),是故说名空。复如《大般涅槃经》卷五,佛赞迦叶言:若言空者则不得有(法身之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又如色界天的天人们,头部是空无一物而只是如云如雾一般而已,又没有头脑,可是他们的意识心却仍然现起;如果意识心是单靠头脑就能现起的话,那么色界天人就不可能存在了;可是借着初禅的善根发,一切修行人在初禅突然遍身发起时,都会看见身中如云如雾的现前,所以色界天人是没有人类头脑的,但是意识心仍然功能具足的现前,所以头脑不是意识心出生的根源,头脑只是意识心在人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必须有第八识所变现之色界天身,而后八七六识及眼识耳识身识共于等持位中现行运为,方有色界天人之及一切身口意行。若无眼耳身意末那阿赖耶等六识,则不能具足色界天一切境界。三如:欲界天及人间有情,以人间为例,必须有阿赖耶及意根末那入胎,执持受精卵(此即十二因缘所说之识缘名色:识谓阿赖耶,名谓意根,色谓受精卵),藉母血供给之四大,渐渐变现五色根(含五胜义根大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二丶这也是一切天人丶天神丶鬼神丶护法神所不容的,如果因此而招致护法神的惩罚,只能怪自己造作了欺师灭祖的恶行,只能怪自己故意违背 佛诫而造作了亏损法事丶亏损如来的恶行,不能怨怪护法龙天。而且已经有人因为离开正觉同修会之後,由於公开以言语宣说正法密意丶或者破坏正法的缘故,因此而瞎掉一眼,或者忽然无故耳聋,或者爆炸伤身,或者撞断双腿,或者撞断一脚,或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此三种邪见之结,能系转一切人、天人、天主……等有情,轮转于三界中而不得出离生死……由是系缚缘故,说此三结为三种“系缚”之结。三缚结之初结即是我见,我见摄属五利使中之身见;我见若断,五利使其余四使亦必随之一一灭除;五利使者即是身见(我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然而五利使之根源即是我见,我见若断,五利使随之皆断 | admin 2018-07-21 |
![]() |
对此,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妙法莲华经·卷第二·譬喻品第三》说:“若有众生,从佛世尊闻法信受,勤修精进,求一切智、自然智、无师智、如来知见、力、无所畏,愍念安乐无量众生,利益天人,度脱一切,是名‘大乘’。菩萨求此乘故,名为‘摩诃萨’。”这就是说,大乘的表现是“闻法信受,勤修精进,求一切智、自然智、无 | admin 2018-07-21 |
![]() |
那我们来看,这样算是什么好处呢?我们先来说人跟天寿命的差别;在天界里面,寿命最短的就是四天王天;四天王天天人的寿命,他在那边一天的寿命,就是人间五十年;如果那边一天的寿命是人间五十年,那人的寿命,如果让你活到一百岁(也就是人瑞啦),那么在四天王天的天人眼中,你只活了两天。那么如果说你是最钝根的断三缚结的初果人,那么你生天七次、人间七次,你在人间的每 | admin 2018-07-21 |
![]() |
就是因为众生的心性本来是不固定的,所以有时候会去当天人,有时候当人,有时候又堕落三恶道,有时又去当阿修罗;所以说,众生的心性基本上是不固定的。同样的道理,一切众生本来是没有菩提性可说的,只因为过去生所累积的善根,以及现在这一世和合种种的善业和善法因缘,才能发起这个菩提心,而有了菩萨性,所以就叫作菩萨。因此菩提性就又叫作菩萨性。因此佛陀说:有的人说,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就是因为众生的心性本来是不固定的,所以有时候会去当天人,有时候当人,有时候又堕落三恶道,有时又去当阿修罗;所以说,众生的心性基本上是不固定的。同样的道理,一切众生本来是没有菩提性可说的,只因为过去生所累积的善根,以及现在这一世和合种种的善业和善法因缘,才能发起这个菩提心,而有了菩萨性,所以就叫作菩萨。因此菩提性就又叫作菩萨性。因此佛陀说:有的人说,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无想天人处于暗无觉知的无想天正定中,寿命最多是五百大劫,其中多有不足五百大劫而中夭者。待无想天寿命将尽时,因为一念无明的缘故,突然出生意识心,即便下堕人间或三途。无想天舍报时之意识觉知心初现起时可分为前后三剎那:率尔初心、寻求次心、已决定心。由此前后三剎那心之具足而出离无想定,即便下堕。于出生第一剎那觉知心时,此觉知心仍无法了知当时所住的境界相,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一切众生不出五蕴,即使是无色界天人,虽然没有色蕴,也还是有色蕴以外的四蕴。色蕴是众生之眼、耳、鼻、舌、身根等五色根。在我们身体上可见到的五色根器官,称为扶尘根,有接触外五尘的作用;五色根的胜义根是头脑,透过神经传导、接受外五尘讯息而使如来藏及意根能藉它变生内相分六尘的作用。有了五色根、意根及内相分的六尘相彼此相触,而由如来藏出生眼识、耳识、鼻识、舌 | 三摩地 2018-0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