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五戒  成佛之道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菩萨戒以心为戒,非如声闻戒以身为戒;戒相虽因依据经论而有小别,然依精神主旨而论则无差别,故可归纳为三聚净戒:一、摄律仪戒——尽未来际受持十重戒,永无违犯;二、摄善法戒——尽未来际修学一切善法,于一切深经及所未闻法,无所畏惧,无有一善法不修学者;三、饶益有情戒——以四摄法饶益有情,救度有情置于佛法之中。若有佛子欲求成佛而 admin

2020-06-08

受持菩萨戒,首要的是要有戒体,要由真实有戒体的善知识来传授,经过师师相授就有了戒体!因为菩萨戒师能够受持清净的戒行,所以能够教导菩萨戒子,来学习清净戒行!而在学习戒行中,主要是要以不损害、不恼乱来饶益有情,例如不贪众生肉,不于众生生起杀念;不贪他人资财,不于他人资财生起偷盗之念! 这个除了对于资财生起偷盗之念,还有一个层次,就是说有的人知道开悟 admin

2020-02-20

 接下来,菩萨因为智慧的关系,可以逐渐深入了知因果,因此不行恶业,乐行善业,饶益有情;并且因为有智慧,知道如何正确的持戒,也知道持戒的目的是为了普遍利乐一切有情,知道要以利益众生为原则而不住于种种法相;并且转依如来藏而心无所得,如此可以增广持戒波罗蜜之清净与功德。在上面《优婆塞戒经》卷6中,也开示我们要乐于多闻,这是因为透过多闻,才能让自己的智 admin

2020-02-20

第二个特性是善法是安隐的,能够令人往生善处,与获得修学之成就,而且善法也能够让菩萨饶益有情,作种种利他之行;相对的,恶法的自性是颠倒性的,属于不安隐性。而持戒是佛子所应遵守的,它的目的也是希望让佛子的善法能够快速增长。 第一部分《优婆塞戒经》卷6中的经文,内容为:“善男子!菩萨摩诃萨既受戒已,口不说恶,耳不乐闻;不乐说世,亦不乐闻;终不放心 admin

2020-02-20

受持菩萨戒,首要的是要有戒体,要由真实有戒体的善知识来传授,经过师师相授就有了戒体!因为菩萨戒师能够受持清净的戒行,所以能够教导菩萨戒子,来学习清净戒行!而在学习戒行中,主要是要以不损害、不恼乱来饶益有情,例如不贪众生肉,不于众生生起杀念;不贪他人资财,不于他人资财生起偷盗之念! 这个除了对于资财生起偷盗之念,还有一个层次,就是说有的人知道开悟 admin

2020-02-20

静虑的意思就是静中思虑,静中思虑的内容包含:如何饶益有情,如何在饶益有情中来对治自己的烦恼,如何观照五蕴的虚妄,如何从五蕴虚妄中观察不是我见的地方在哪里,(五阴)不是真实我的地方在哪里,如何思虑断除我见,应该要有什么方法来思虑;要怎样参禅,要怎样来看话头,甚至于从欲界散乱心中,如何进入欲界定,如何进入初禅以上等等的禅定境界。可是散乱的意识心没有能力 admin

2020-02-20

饶益有情、对治烦恼中,来修集见道所需要的福德资粮,在十住位中最重要的就是要亲近真实善知识,接受真实善知识的教导。对于因果的内容,除了于信位信受三宝、信受因果以外,在住位更要能够了解因果内容的差异,例如布施所种的福田及果报的差别,会因为是贫穷田、或者是报恩田、或者是功德田、或者是世间法的田、或者是出世间法的田而有所差异!所以菩萨在住位所修集的布施内 admin

2020-02-20

再来第三,对于饶益有情戒,你要用度一切众生,无有一众生不度的精神来持。如果你有能力去度众生,但是你不想去度众生,那么你就是犯戒了;如果有人骂你邪魔外道,你就不想度他,你也犯戒了。再来说一个人有能力破邪显正,然后他不想去做,那么他也是犯戒。或许有人提出了一个想法:你修你的,我修我的,井水不犯河水,你干嘛一直批评人家的不是?那么我们来想想看:如果菩萨眼 admin

2020-02-19

又即依此在家出家二分净戒,略说三种:一律仪戒,二摄善法戒,三饶益有情戒。律仪戒者,谓诸菩萨所受七众别解脱律仪,即是苾刍戒、苾刍尼戒、正学戒、勤策男戒、勤策女戒、近事男戒、近事女戒,如是七种,依止在家出家二分,如应当知,是名菩萨律仪戒。】(《瑜伽师地论》卷40)弥勒菩萨已经开示得很明白了,在家分戒、出家分戒都含摄于菩萨戒之中。不能够像一些人硬要扭曲戒法 admin

2020-02-19

” 佛陀告诸长者:譬如世间第一珍宝具足十义,庄严国界饶益有情,佛法僧宝亦复如是。”(《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二)就好像是世间最珍贵的宝物,具备了十种珍贵之处,这样的珍宝可以庄严国界,可以饶益有情,而佛法僧三宝也是如此的。”那么有哪十种珍贵之处呢? “一者坚牢,如摩尼宝无人能破,佛法僧宝亦复如是,外道天魔不能破故。”( admin

2020-02-19

既然菩萨利益众生是多方面的,就好像说菩萨戒的内涵是分为三个大部分——叫作摄律仪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其中就说明了菩萨应该不但要去能够帮助有缘的众生,还要不去做会伤害有情的事;因为谁也不希望在世世修福的过程中,不小心与众生结下了怨仇,未来世虽然受用了一分福业,却也要酬偿这一分的怨仇!不如说在可以化解的时候,就赶快去把它化解;这样子的话, admin

2018-08-15

】(《大乘起信论》卷1)意思是说:佛具足一切世出世间法,可以普遍地大作饶益有情的功德业。佛的智慧无限而且又是自在,佛具足佛菩提智——也就是四智圆明,包括大圆镜智、妙观察智、平等性智以及成所作智。佛是大医王——一般医生只能医世间病,佛能医的却不只是世间病,还能医治众生生死轮回病,这样才是能救护世间的世尊。由于这种能够普作大饶益,智无 三摩地

2018-07-23

饶益有情、对治烦恼中,来修集见道所需要的福德资粮,在十住位中最重要的就是要亲近真实善知识,接受真实善知识的教导。对于因果的内容,除了于信位信受三宝、信受因果以外,在住位更要能够了解因果内容的差异,例如布施所种的福田及果报的差别,会因为是贫穷田、或者是报恩田、或者是功德田、或者是世间法的田、或者是出世间法的田而有所差异!所以菩萨在住位所修集的布施内 三摩地

2018-07-23

既然菩萨利益众生是多方面的,就好像说菩萨戒的内涵是分为三个大部分——叫作摄律仪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其中就说明了菩萨应该不但要去能够帮助有缘的众生,还要不去做会伤害有情的事;因为谁也不希望在世世修福的过程中,不小心与众生结下了怨仇,未来世虽然受用了一分福业,却也要酬偿这一分的怨仇!不如说在可以化解的时候,就赶快去把它化解;这样子的话, 三摩地

2018-07-23

是啊,我对于这整件事的角度从头到尾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场,觉得只要自己坦荡就够了,或者,觉得自己该说的都说了,至于别人怎么想都与我无关,可是一个菩萨怎么能作意说众生的行为跟自己无关呢?是我让别人误会且触发了事情的发生,她每造作的一次不如实的作意、言论和传播都与我这个缘息息相关,菩萨的坦荡最终都是为了饶益有情,而不是显示自己有多正义。所以她让我反思的不是 三摩地

2018-07-23

那么在七住位,明心见道亲证实相般若,同时就能弃舍对五蕴(即是真我)所生的我见!弃舍对五蕴所生的我见,而能够转依如来藏的真如无我法性,最重要的关键点在于能不能转依!能够转依的时候就能够转依如来藏的真如无我法性,而于日常生活、饶益有情中,对治自己的烦恼习气,经常生起惭愧心、经常生起谦下心、经常生起知恩报恩的心,而来追随善知识护持正法。可是假如不能转依的 三摩地

2018-07-23

饶益有情、对治烦恼中,来修集见道所需要的福德资粮,在十住位中最重要的就是要亲近真实善知识,接受真实善知识的教导。对于因果的内容,除了于信位信受三宝、信受因果以外,在住位更要能够了解因果内容的差异,例如布施所种的福田及果报的差别,会因为是贫穷田、或者是报恩田、或者是功德田、或者是世间法的田、或者是出世间法的田而有所差异!所以菩萨在住位所修集的布施内 三摩地

2018-07-23

如华严中之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之善知识,唯有六位示现出家声闻相,其余则示现在家菩萨相的童子、童女,或者居士、宰官、天人……等各种在家相;以此身相的示现,对于利益众生的层面较为广大,较易符合「恒顺众生、饶益有情」的菩萨道精神。此分法要平实导师于2007年12月,在台南文化中心开示〈人间佛教的真实义〉时,有甚为详细的阐释,本电子报将于《随缘》连载后, 三摩地

2018-07-23

静虑的意思就是静中思虑,静中思虑的内容包含:如何饶益有情?如何在饶益有情中来对治自己的烦恼?如何观照五蕴的虚妄?如何从五蕴虚妄中观察不是我见的地方在哪里?(五阴)不是真实我的地方在哪里?如何思虑断除我见,应该要有什么方法来思虑?要怎样参禅?要怎样来看话头,甚至于从欲界散乱心中,如何进入欲界定?如何进入初禅以上等等的禅定境界。可是散乱的意识心没有能力 三摩地

2018-07-23

六度波罗密中的每一度都是相互含摄的,比如菩萨布施时,即是持戒,饶益有情舍离悭贪故;亦有忍辱,忍于众生贪求无厌乃至恶言恶行故;亦有精进,常施不懈故;亦有禅定,于布施行心得决定故;亦有般若,三轮体空解脱于财物、福德之羁缚故。善生菩萨在这里为大众请法,向佛陀询问菩萨六度的修行正因,即是询问佛陀,大众在因地从凡夫众生开始,要以何种因修行才能成为菩萨摩诃萨, 三摩地

2018-07-23

 «上一页   1   2   …   3   下一页»   共48条/3页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