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可是,前面所说明的部分,只通于一般人在容貌、生活资财、人缘好坏、聪明与否等等这样所显示出来的福报;然而这一些人世间的福报,仍然不能够成办生为欲界天、色界天的庄严,所以只生而为人;乃至说,也没有办法成办修学解脱道的法,甚至是亲证法界实相的法。因为现见一些饶有世间财富,而且也真的是为世间人所尊敬的那些人,却仍然没有能够亲证解脱道、佛菩提道的因缘;尤其是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为什么会是大悲的果报呢?就是因为诸佛菩萨慈愍众生不知道法界的实相,所以特地来到世间为众生宣说不可思议的第八识如来藏。因为众生对于第八识如来藏是从来不知的、从来不听闻的,所以诸佛菩萨起了大悲心,所以来到五浊恶世为大家宣说,而且为大家宣说如何修集三十二大人相的方法。而这个方法就是要先相信有第八识如来藏,相信而且去实证第八识如来藏,这才是修集一切三十二大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先来说菩萨所证的空三昧,指的是菩萨所证的诸法实相——本际的如来藏。祂是当体即空,所以说是空性;却又能生万法,所以也称为诸法本母。亲证了祂,也是证得了人无我,因为祂也是无我性的,所以说是空三昧。无相三昧又是在说什么?是说祂没有三界中任何一法的相貌,因为祂是世间外的法,本身虽是出世间的法,却得要在世间之中去亲证祂;而亲证祂的时候所见的相貌,却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也许因缘成熟、也许是善知识的引导,终于见到了万法所依的实相——也就是如来藏,智能更是快速地向上迈进了一大步;而此时,依旧是继续修学菩萨六度,但是要改称为内门六度万行。所修学的内涵,有共于外门修学的菩萨,谓:布施等六度;也有共于二乘人的四圣谛、八正道、十二因缘法;却有不共二乘人部分,谓:从如来藏空性的观点来作现观,亲证了三三昧。菩萨自此证得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就如同刚开始学佛的人一样,一般而言,一开始也许只是听过诸佛的威神之力,因为无法真正了知的缘故,所以只在迷信的阶段;可是,后来也经过多劫的福慧修学,终于有一世可以亲值诸佛,这个过程中就增进了智慧而远离迷信,所以这个时候要改叫作仰信,当然就更能够进一步修学福德,而希望能够亲证法界实相;等到外门五度修福业之后,终于能够亲证般若,智慧又迈进了一大步。而如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如果再以事一心的念佛三昧功夫进而参禅,让心念“止”于所缘境话头上,并藉由“观”来寻觅从来离见闻觉知的金刚心如来藏;最后于因缘成熟时,一念相应证得金刚心如来藏,这时生起般若智慧,心得决定毫无怀疑,就是达到理一心的实相念佛三昧,或称为金刚三昧了。一般的外道也有许多三摩地,也就是种种定的说法,但那不是佛法所说的三摩地;在佛法中所说的三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世尊,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即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世尊,是实相者,即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世尊,我今得闻如是经典,信解受持,不足为难。若当来世,后五百岁,其有众生得闻是经,信解受持,是人即为第一希有。何以故?此人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离一切诸相,即名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过去当我们赞叹宇宙星球之浩瀚,大自然力量之伟大,身体之奥妙,动物之奇观;这时悟了,就转而知道要赞叹如来藏之胜妙了!如来藏虽隐而不见,却是一切生命事物之根源,是究竟之实相。唯有本来不变、本来自在的如来藏,才能生出多变而且多样化的现象界事物;在现象界之人、事、物种种生灭变化中,如来藏却依旧灵光独存,闪耀于其中而无能所、无贪染,本来清净解脱,却又具足了出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样子看来,二乘出世间的解脱道法,就已经是无所得的,那么大乘的世出世间法呢?依然也是无所得的,只是所依止的,不像是二乘人依止于蕴处界法,来修证人无我;而是依于法界实相的本来无我,来修证人无我、法无我。要明白这个道理,请看在《佛藏经》卷下之中,世尊如何叙述祂过去世的一个状况。【佛告舍利弗:我念过世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值三十亿佛,皆号释迦牟尼;我时皆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因为菩萨从证得法界实相之后,而得到这种法乐;而声闻人不证法界实相,所以不得这种法乐。为什么说菩萨有这种法乐?因为他从证得法界实相的人无我开始,乃至法无我的过程中,他越来越明白:原来生活就是佛法!而不是像一般人所说的,要把佛法用到生活之中。世间的种种事情为什么会是这样?为什么不是那一种道理?而其间的互相关系又是什么?那又互相影响,又怎么互相影响的?他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但是菩萨之能够死于安乐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因为他有解脱的功德;也就是说,因为开始断我见之后,然后再进一步亲见法界实相,已经开始有多分、少分的转依,转依什么?转依于无我;再加上说,对欲界爱也逐渐在伏除,那当然是更能够坦然的面对死亡。然而,菩萨于智慧上的亲证,证得本来无生无死,本来也可以不用再回到人间了,因为怜悯众生还在生死苦之中,所以发愿再回到人间;所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样子看来,二乘出世间的解脱道法,就已经是无所得的,那么大乘的世出世间法呢?依然也是无所得的,只是所依止的,不像是二乘人依止于蕴处界法,来修证人无我;而是依于法界实相的本来无我,来修证人无我、法无我。要明白这个道理,请看在《佛藏经》卷下之中,世尊如何叙述祂过去世的一个状况。【佛告舍利弗:我念过世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值三十亿佛,皆号释迦牟尼;我时皆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因为菩萨从证得法界实相之后,而得到这种法乐;而声闻人不证法界实相,所以不得这种法乐。为什么说菩萨有这种法乐?因为他从证得法界实相的人无我开始,乃至法无我的过程中,他越来越明白:原来生活就是佛法!而不是像一般人所说的,要把佛法用到生活之中。世间的种种事情为什么会是这样?为什么不是那一种道理?而其间的互相关系又是什么?那又互相影响,又怎么互相影响的?他 | 三摩地 2018-07-22 |
![]() |
5、《金刚般若经论》,显实相说,一卷,达摩笈多译。弥勒的瑜伽了义学说,经无著、世亲兄弟大力弘扬。先后有无著所造的《显扬圣教论》《大乘阿毗达摩集论》《摄大乘论》以及世亲所造的《摄大乘论释》《十地经论》《唯识三十颂》《唯识二十颂》等著作出现于世。世亲之后,又有等十大论师,广造诸论,使弥勒之学,极盛一时。中国唐代,玄奘法师亲赴印度从戒贤学习唯识回国之后,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三乘众当中,菩萨也是僧的一种,只要你真正的开悟了,有了实相般若智慧,那就是僧,不管你有没有剃头发出家,都叫作菩萨僧。菩萨僧又有两种表相,一种是剃发出家的菩萨,譬如佛世的弥勒菩萨、地藏王菩萨,他们是现比丘身;另一种是出家而不剃发的菩萨,譬如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等等,他们都是现居士身,仍然是出家人。又如大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至安居日,即于佛前作如是言:我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某甲,踞菩萨乘,修寂灭行,同入清净实相住持,以大圆觉为我伽蓝,身心安居平等性智,涅槃自性无系属故,今我敬请,不依声闻,当与十方如来,及大菩萨,三月安居,为修菩萨无上妙觉大因缘故,不系徒众。善男子,此名菩萨示现安居,过三期日,随往无碍。善男子,若彼末世修行众生,求菩萨道入三期者,非彼所闻一切境界,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也是诸佛来人间示现成佛的一大事因缘,要开示万法根源的实相心如来藏这唯一佛乘无二无三的正理,让众生得以亲证悟入,悟入这个此经如来藏。而诸菩萨与诸佛都是同样发了度化众生的誓愿,所以菩萨在成佛之前,为了教化众生、利乐有情,所作的事当然可以说都是佛事。因为都像《法华经》里面说的:护持助宣无量无边诸佛之法,教化饶益无量众生,令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妙法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既然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诸佛,都是依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大咒王的缘故,已证、今证、当证无上正等菩提,那是不是只要诵念这《般若波罗蜜多咒》,就能开悟实证《心经》所指称的法界实相心如来藏?菩萨们且看《心经》说:【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每天时时刻刻这样持诵《般若波罗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也是诸佛来人间示现成佛的一大事因缘,要开示万法根源的实相心如来藏这唯一佛乘无二无三的正理,让众生得以亲证悟入,悟入这个此经如来藏。而诸菩萨与诸佛都是同样发了度化众生的誓愿,所以菩萨在成佛之前,为了教化众生、利乐有情,所作的事当然可以说都是佛事。因为都像《法华经》里面说的:护持助宣无量无边诸佛之法,教化饶益无量众生,令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妙法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我所抹的胭脂,本来是树木的颜料,根本就是一种假相,就是您的身体不也是如此吗?眼前看来是青春美丽,等到无常一来到的时候呢,地、水、火、风就分散,哪有什么真实呢?无相实相真如是不生也不灭的,能够如此了知,证道又有何难呢?人生世间就像是天上的月亮,孤身而来又独自而去,赤身来又赤身去,没有一件东西是属于我们的。愚痴的众生贪着虚妄不实的五尘境界,迷恋而自缚。 | admin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