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就是在说明,以五蕴这五种法来含摄有情的种种,包括一切众生所执着之色身,以及有情能够领纳受用境界,能够构画种种诸法,随所见闻觉知而起诸言说,也能够造作诸身口意行,当然也包括大部分有情执为真实自体的六识心,因此用五阴可以很巧妙贴切地来说明有情之生灭身心的整体;而这个五阴也就是因为这五种我事的关系,而被大多数有情执以为是真实的自我。但我们都要知道,五阴 admin

2020-02-19

不能善选真正善知识的原因,则有别因:或因情执难断,是故明知所随之师是假名善知识,却宁可继续信受与追随;或因智慧不够,无法检查所随善知识的说法是否正确;或因封闭心态,不想进一步了知真善知识与假善知识的差别;或因过慢、增上慢,自认为修证高超,对任何善知识都不服气;或因为顾虑名闻、利养、眷属,诚恐修正原有邪见以后,将使徒众了知自己先前所谓的悟都是错悟,导 admin

2020-02-18

如果我们因为自己的情执而随顺这样的假出家人,那么就一定无法在佛的正法上进步,那么接下来就不可能在这一部《大乘起信论》上获得法益;因为这个人他不在乎真实的法教,他只想眼前看到那个虚妄的表相。这也是平实导师(萧平实导师)对于我们殷切的交代。------《三乘菩提弘法系列视频》<起信论导读(三)>余正伟老师 admin

2020-02-18

举凡时间闲暇的足缺、性障伏断的多寡、良师善友缘的具欠、恶友邪师的离近、情执牵绊的多少、对因果正理信受的深浅、事障性障影响的差别…等,皆是修学大乘佛法见道该有的福德因缘。因此,您所举的例子属事障的范围,然而事障亦能障碍佛道的成就,但是性障、恶友、邪见…等的阻碍更甚于事障,因为佛道的修证乃是以大乘心地法门为主,多在心地下功夫;世俗人则多以财 admin

2020-02-18

当你能够成熟有情、摄受有情,就相当于你去摄受佛土;而严净佛土,就是在摄受有情的过程里,不在有情身上产生情执:你是这一世我摄受的人,你们不准离开,都归属于我,你哪一天离开就是背叛我!情执太重!情执太重了以后,那个国土不清净,也就是自己的习气烦恼太重了,以后用这个我执,去跟眷属系缚在一起,国土就不清净。所以,在摄受有情、成熟有情的过程当中,就是要随着断 admin

2020-02-18

因为往昔没有修福,又因为往昔曾经与善知识有所怨隙,再加上情执的深重,乃至于受了恶知识的蛊惑,所以当然不会想要亲近真正的善知识,更无从说知道真正善知识所说的胜妙义理到底是怎么回事。然而,若是真正的识得善知识,你想要去亲近他,也真的是很难。因为他多半的时间一定在忙着如何利乐有情,不是说不愿意接见你,真的是很忙。但是,当他在为大众说法的时候,你一样也可以 admin

2020-02-18

设希出要,亲依善友,由各迷方邪乱授学,惧广文海,初不趣求;』意谓有情多被情执系缚,追随邪师而『敬受邪教』,于是踵随邪师而『诽毁大乘』之时,仍自以为正在大力护持大乘正教;于是将地上菩萨方能实修之法空经唯识增上慧学,谤为说一切法实有之假经,又将演说诸法本母等常住法之《般若经》等真常经典,谤为一切法空经;于是错执于有、错执于空,双方互不认同,互相攻讦,便 admin

2019-11-22

设希出要,亲依善友,由各迷方邪乱授学,惧广文海,初不趣求;”意谓有情多被情执系缚,追随邪师而“敬受邪教”,于是踵随邪师而“诽毁大乘”之时,仍自以为正在大力护持大乘正教;于是将地上菩萨方能实修之法空经唯识增上慧学,谤为说一切法实有之假经,又将演说诸法本母等常住法之《般若经》等真常经典,谤为一切法空经;于是错执于有、错执于空, admin

2019-09-02

佛教道场中也往往有这样的情形:我见、我执和私心如果没有如实断除的话,一定会对原来悟错了的大法师、归依师、剃度师产生了情执;也由于情执我所的关系,就会在帮他证悟的没什么名气的根本上师,指出他的归依师还没有开悟的事实时,私下加以诽谤。这其实是大颠倒的愚痴人!因为帮他证悟的根本上师是他的法身慧命父母,恩德远超过他的剃度师或所依止的大法师;但是他不懂这个道 admin

2019-04-24

不能善选真正善知识的原因,则有别因:或因情执难断,是故明知所随之师是假名善知识,却宁可继续信受与追随;或因智慧不够,无法检查所随善知识的说法是否正确;或因封闭心态,不想进一步了知真善知识与假善知识的差别;或因过慢、增上慢,自认为修证高超,对任何善知识都不服气;或因为顾虑名闻、利养、眷属,诚恐修正原有邪见以后将使徒众了知自己先前所谓的悟都是错悟,导致 admin

2019-04-24

我也曾有过不满情绪,但是我到处参学,究竟是为了什么?难道是为了个人感情、因为情执为了维护所学不正知见的师父?还是为了人情世故?非也!我是为法而来,那当然是依法不依人了。时至今日,我都不知道导师相貌性格如何,从未谋面,后来才查到导师简历。原来导师本名萧絜仁,于甲申(1944)年出生于台湾中部小镇农家。世代务农,祖父以耕读持家,父、祖皆为三宝弟子。13岁丧母 admin

2018-11-10

凡是情执深重、喜欢名师的人,十有八九都会深陷其中,更有甚者跟着上师“活佛”一起造下谤佛谤法谤僧滔天罪业,犯下地狱果报亦不乏其人。想想看,我们为什么会有“名师情结”?说白了是面子,属于意识心范畴,几十年后人死了意识心就永远消失,下一辈子又出现一个全新的意识心,风花雪月,转眼即逝,那这个面子还有什么意义?是自己的法身慧命重要,还是面 admin

2018-08-16

世尊在《楞严经》当中有开示过,众生的心念中因为情与想所造成的差别:想可以说是神智,意思是说如果神智清明的话,就会聪明灵巧,死后就会往上飞升而往生到天界去;如果是情执深重,就会造成烦恼粗重、身心暗钝的状况,那么在死了之后,就会随著各人情执烦恼的差别,往下堕落到地狱、饿鬼、旁生道去;如果是情执与神智均等的话,那么就会出生在人间。所以,如果在意业上修学不 admin

2018-08-07

要生起怨亲平等心,就是说对一切众生要生起慈悲心,没有说彼我之想,为何要如此呢?因为倘若说,是见到怨家不同于亲眷,那就是从情执以及所谓的怨怼上面起分别,这种分别就是来自于贪欲以及瞋恨的烦恼因缘;因为贪欲以及瞋恨,就是会让自己造作恶业的一个心所烦恼因缘,以恶业因缘而产生苦果;因此应当要经常生起慈悲心,要经常生起对怨亲平等心,来对治自己烦恼;因为假如说永 admin

2018-08-05

还有很多人,他们对自己的老师、自己的道场,并没有强烈的情执,看到我们的评论,觉得很有道理,立刻舍弃原有的邪见,修习正法,没有几年就亲证三乘菩提。要是我们没有破邪显正,他们得法的因缘,不知道要拖到什么时候?可见破邪显正是很重要的。只有很少数的人,因为情执深重,完全没有自省的能力,不但不接受善知识的指正,反而极力狡辩、颠倒黑白──这种人就是所谓的&ldquo admin

2018-08-05

是明师多,还是邪师多(《楞严经》讲邪师说法如恒河沙)?是将军多,还是士兵多?这么简单的道理,那些信众偏偏就是被师父的情执一叶障目!后来,知内情者对我说,这些谣言信息,那是一位在藏密出家的汉人杜撰的,在网络上炒作之后,就撤销网址,隔岸观火,坐收渔翁之利。于是,这份谣言便成为某些组织、人员损人利己的工具了。自始至今,宗教部门都没有收到上级部门(包括中佛 三摩地

2018-07-23

如果上面四个问题您连一题都没答对,那您更应该要看看本文,因为这不仅可以调整您过去的看法,而且也能尽早预防您不会因为名师情执而误谤真善知识,而与佛法的三乘菩提背道而驰,越走越远了。所谓的名师,就是有名声、有名望之师。他在佛门中享有一定的名声与地位,才被人称为名师,所以他座下一定有很多徒众,或者在国内、国外拥有许多金碧辉煌的道场。可是他所说的法,一定符 三摩地

2018-07-23

可那些有生命的呢?那些人,你动了多少感情,甚至你们互相用了多少心思来希望友谊长存、爱情长久、亲人永远不离去?到头来,你再爱,你也决定不了他的生命和去留,他自己都不属于自己,又怎会属于你?落笔至此,心中豁然,笑自己的妄念和情执。借用朋友的一句话来结束此文吧:本来就不是真正珍贵的东西,就让无常随无常吧。(原标题:我抛弃了我那一袭及腰长发) 三摩地

2018-07-23

要生起怨亲平等心,就是说对一切众生要生起慈悲心,没有说彼我之想,为何要如此呢?因为倘若说,是见到怨家不同于亲眷,那就是从情执以及所谓的怨怼上面起分别,这种分别就是来自于贪欲以及嗔恨的烦恼因缘;因为贪欲以及嗔恨,就是会让自己造作恶业的一个心所烦恼因缘,以恶业因缘而产生苦果;因此应当要经常生起慈悲心,要经常生起对怨亲平等心,来对治自己的烦恼;因为假如说 三摩地

2018-07-23

因此在佛法中容易感情用事者,情执较重者,相较无情、理性者所犯之过失为大,若不思悔改者,其所犯的过失,将会如滚雪球般愈滚愈大,其情执重者在楞严经亦有开示:情多想少流入横生。重为毛群轻为羽族。七情三想沈下水轮。生于火际。受气猛火身为饿鬼。常被焚烧水能害已。无食无饮经百千劫。九情一想下洞火轮。身入风火二交过地。轻生有间重生无间二种地狱。纯情即沈入阿鼻狱。 三摩地

2018-07-23

 «上一页   1   2   …   3   …   4   5   下一页»   共82条/5页 
相关搜索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