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见性的意旨,佛陀于经典中,似乎只有在《大般涅盘经》才特别说,所以这本来也不好懂,然而经典上还是很清楚地说有见性,乃至古来证悟禅宗大德,立三关,以见性居次,大都如此,所以观察虚云老和尚语录,只能知道有文曰:「参禅的目的,在明心见性,就是要去掉自心的污染,实见自性的面目,污染就是妄想执着,自性就是如来智慧德相。」所以把这证悟明心和见性当作是同样一件事, 三摩地

2018-07-21

可是这样的情况,在所有的人里面,还算是好报的;因为如果菩萨完全不理会者,则是因为其人的业力太重了,一切菩萨都不敢贸然干涉其人的阿鼻地狱业的因果,有诸通力者,一见即知,其后苦必生,是以咸皆撤手,然而诸等无知者,尚且以为不受报而自扬,将自恶之处不加隐讳,并且以之而续行诋毁,如是之者本同于凡夫,今以多生熏习,而能够获得殊胜因缘,并以此世间智慧而行猜测密意 三摩地

2018-07-21

——平实导师——目录一、学佛首要——断除三缚结二、我见之意涵三、如何断我见甲、与五种别境心所法相应之觉知心为意识心乙、离念灵知心是意识心丙、断疑见丁、断戒禁取见四、观行蕴处界我之生起次第甲、五蕴我乙、十二处我丙、十八界我五、了知识阴的虚妄性是修行的关键甲、识阴的定义乙、识阴的出生丙、识阴的苦丁、识阴的苦集戊、识阴的苦灭 三摩地

2018-07-21

祂很特殊,可是祂又实在是很平常,因此证悟的人,只好也跟着佛陀来说「无所得」,因为没有更多了什么,证悟了以后,有新得到了什么吗?都没有,除了了解了这件事情以外,的都没有,因此了解这个,就叫作般若,勉强说生出了般若智慧。所以这个般若智慧,在这一开始的时候,实在是也没有特别地产生什么;就是只有知道什么叫做是真心,这个就是般若!所以有的人危恐他的境界相会消 三摩地

2018-07-21

当妄心找到真心的所在,就是开悟,由此妄心明了真心的体、相、用而产生智慧,并进一步转依真心的清净性而消除自身的染污性。如《传心法要》(黄檗希运禅师语录)云:世人不悟,只认见闻觉知为心,为见闻觉知所覆,所以不睹精明本体(本心第八识),但直下无心,本体自现。……但于见闻觉知处认本心,然本心不属见闻觉知,亦不离见闻觉知。但莫于见闻觉者上起见解, 三摩地

2018-07-21

但这个不在意,不是因为意识的常存而不在意,而是由于有法界实相智慧的关系,所以导致不在意。有哪一个人可以用意识心来抵抗生死?没有!因为意识永远是缘起生灭法,意识永远只是一世,永远不是从前世来,也永远不能去到后世,是只能存在一世的断灭法;想要用这个一定会断灭的意识来抵抗生死,那不是愚痴吗?意根和如来藏可以三界六道随意去来,想要去地狱也很简单,只要每天辱 三摩地

2018-07-21

放下一切的烦恼,在无念、离念中,想要等待智慧的出现,了不可得。以思惟观来参禅,必须是一念相应,智慧才能够生出,那所以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就是要我们在世间的各种就是开悟、明心。悟了以后要见佛性更须要迎向一切烦恼、投入一切烦恼的境界之中去观察、寻觅;功夫若够,一念相应便见佛性。烦恼的因缘里面去探究它,千万不可远离这些烦恼因缘。(摘自—萧平实--[佛 三摩地

2018-07-21

可是在你说原来如此这四个字之前,一定要挨过很多棒、很多喝,才能够懂得为什么是如此,这时般若的智慧就出现了。因此,法归于一的时候,法就是指如来藏,如来藏就是法。可是大部分时候你得要跟众生说:一切法妄生妄灭。因为大部分的人是还没有悟入的,对还没悟的人应该要让他去找如来藏,所以要告诉他一切法虚妄,不要误认一切法或其中的某一法是常住不坏的如来藏。如果你告诉 三摩地

2018-07-21

精进的功能义理就是要断除恶业、修集善业,而明心亲证如来藏之功德,正是大善业,不单能够令人断除三缚结成就初果解脱的功德;同时能够令人生起般若实相智慧,非凡夫、声闻罗汉所能够了知和想像,依止此般若实相智慧可进修而成就佛道;也能够依于亲证如来藏的智慧而救度众生一起修行此大乘胜妙法,住持佛陀之而不被佛门凡夫、外道所破坏,由是之故,必须精进求证如来藏之明心功 三摩地

2018-07-21

凡此三辈九品往生西方极乐国者,皆是承蒙阿弥陀佛之威德与本愿而得度之有情,依弥陀悲愿而得度之有情,自心种识│阿赖耶识│所持有之功德与智慧法种,在阿弥陀佛慈悲哀愍摄受下,安住于极乐国得能免于再轮回三界。在因缘成熟后,与诸不退菩萨、阿罗汉共同于佛前听经闻法、读经思惟、修习禅定、供养十方诸佛、广修福德,所作所为,无非趣向成佛之道。综观此九品往生者由下至上之 三摩地

2018-07-21

会外人听了我这么讲,比较没智慧的人可能又会骂将起来:这个萧平实胡言乱语!但是你们证得如来藏之后,你们知道我说的是真的,所以菩萨还没有能力进入无余涅槃时就已经到涅槃彼岸了,所以菩萨不坏世间法而证菩提,二乘圣人根本就做不到,所以才说菩萨不可思议,也就是你们这些人!二乘圣人对此是绝对想不通的。同理,菩萨既然要证这种二乘圣人所无法证的到彼岸,那得要有大福德 三摩地

2018-07-21

初转法轮讲的是无常空及缘起性空,如果二转法轮的般若也是无常空、缘起性空,那初转法轮应该就是般若了,然而初转法轮为什么不叫般若?二转法轮才叫般若?何谓般若?般若就是法界实相的智慧。般若这个智慧就是你亲证如来藏--亲自触证第八识,并且能去体验领受祂的自性,这就是般若。因为这个般若跟世间、二乘的智慧不同,所以不翻译作「智慧」,如果翻译作智慧,会让很多人误会 三摩地

2018-07-21

三、凡是讲缘起性空、二乘法或二乘之无常空,都必须依般若所说之如来藏空性来说,不然必会堕于断灭论中,将会同于外道断见论、无因论;所以般若慧必定要以法界实相的空性心的体性为归,从这体性上的触证领纳,因而发起般若智慧,实证人无我及法无我,这才是般若慧。再依这空性心的般若智慧,依空性心的法界体性智慧,再回头现前观察蕴处界自相共相--观察自己的蕴处界无常空、缘 三摩地

2018-07-21

佛在时期就说一切众生都有如来智慧德性,都能成佛,所以佛时候,人天一切众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解脱。现在是末法时期,离佛时较远,邪师说法如恒河沙,众生没有正知正见,没有善知识指导,所以学佛很迷茫,得不到解脱,要是有善知识指导,或者看到善知识的法宝,有了正知正见,学佛是很容易得到解脱的,因为学佛是我们每个人的本份事,如来真心和佛性每个众生都具足,只是给无 三摩地

2018-07-21

】这段意思是说:佛法波罗蜜就是般若波罗蜜,所谓波罗蜜就是到彼岸的意思,般若波罗蜜就是智慧到彼岸,也就是说,只有佛法才能度众生从生死的此岸到达解脱的彼岸;一切众生想要出离生死或究竟成佛,皆非佛法不能得,只有佛法才能度众生解脱,乃至成佛。而所谓度众生,则是指度过五阴十八界的生死境界,而到达无生无死的涅槃境界,也就是波罗蜜的意思。因此说佛法波罗蜜就是般若 三摩地

2018-07-21

佛说这灌顶住的菩萨是善男子、善女人,因为已经是真实佛子而不是名义佛子了,已经能为诸佛及大菩萨分担弘法的重任,这时当然是具足无量数的如来妙德啊!在这个阶段最主要的妙德是指实相般若的智慧,当然也函盖了解脱道的部分妙德。既然具足如来示现的无量妙德,从此以后就可以对十方如来与一切众生都随顺了。因为他有了实相般若智慧,而且又见性分明,或者由于深入般若实相智慧 三摩地

2018-07-21

这就是说你要有智慧去观察:什么人是习种性人?什么人离开习种性而进入性种性了?但是一般人不了解,就说:开悟了,当然就是圣人嘛!这是从外道的境界上来讲:明心的人就是圣人。从一般佛门中的凡夫来讲,明心的人也当然是圣人;但是在大乘别教里面来说,明心以后仍然还是凡夫,叫做内凡位中的贤人,还不是圣人,因为仍只是三贤位的贤人,还没有进到初地圣位。如果这样观察之后 三摩地

2018-07-21

在般若波罗蜜多的性相上,我们可以看到这位菩萨对于因明、内明等一切明处,以及一切智处都能够出生智慧;这位菩萨对于不是和相应的放逸之处,也都能够思量清楚而远离的。由上面所说明的,已经发起菩萨性的菩萨的特质,我们应该要谨记在心,并且作为修学的典范,要时时把发起菩萨性,当作是菩萨修行最为首要的目标;因为如果已经发起了菩萨性,在往后的修行的道路上,必定是平坦 三摩地

2018-07-21

但是菩萨四果和声闻四果又不一样,菩萨四果是从初果就以慧印证涅槃,只是掉举等五下分结、五上分结没有断尽,所以他还须求尽智——一切后有永尽的智慧,所以要留在世间。因为修学菩萨行不能离开世间,所以他驻在世间。当他断了五上分结,就是不坏五阴而实证涅槃。如果他有四禅的功夫,就可以随时随地提前舍报入涅槃,没有障碍。他如果要延后舍报,照样可以做得到。这 三摩地

2018-07-21

菩萨三大无量数劫的普贤行,有一个部分就是福德庄严的资粮修集;佛乃是两足尊,福德庄严具足、智慧庄严具足,都由因地摄受众生而成就的。摄受众生就是摄受未来成佛时的佛土,这个部分在《维摩诘经》的时候曾作许多解说。同样的,这个部分乃是要以转依如来藏的体性为主,才能无私、无惧的摧邪显正,救护一切学人远离蕴处界我等众生相;如来藏犹如金刚一般,所以十迴向位又叫做十 三摩地

2018-07-21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