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这一切有漏、无漏有为法之运作,已是甚深极甚深,炫惑于有漏有为法上之无明众生,当然对于诸法本具之无漏无为性、清净性与真如性,更是无法想象的。如世尊于《胜鬘经》所云:「自性清净心而有染污难可了知。有二法难可了知:谓自性清净心,难可了知;彼心为烦恼所染,亦难可了知。」正是此理。但这个自性清净心而有染污虽然如是难知难解,连大阿罗汉都无法证解,而这种般若境界 三摩地

2018-07-21

如果没有阿赖耶识之初能变性,就没有宇宙一切现象与万法之现起,也没有三乘一切法门之修行,乃至世间一切有漏有为法之修证,也都无法成就。以上略说第一能变识。接下来,我们继续来介绍第二能变识:第二能变识是指第七识—意根,又称为末那识。意根乃是十八界法所摄,归属于六根之中。六根之前五根是眼、耳、鼻、舌、身根,是有色根,属于色法;而意根则是无色根,乃是心 admin

2018-07-21

是剎那法(意为先导作意故,如来藏中有有漏有为法---三界种子流注变易刹那断灭)。无漏习气非剎那法(如来藏心体真实如如,其无漏有为法不生不灭故非刹那与断灭)。此非凡愚剎那论者之所能知。彼不能知一切诸法有是剎那非剎那故。彼计无为。同诸法坏堕于断见。二,再引《占察善恶业报经》如下:《占察善恶业报经》如是说:【「如是数相者,显示一切众生六根之聚,皆从如来藏 三摩地

2018-07-21

这里所说的佛智指的是:菩萨实证如来藏以后,转依真如,通达真如,而能够将如来藏所含藏的一切有漏有为、无漏有为、无漏无为的法种,如实了知而亲证,有能力将有漏有为法的杂染给它断除究竟,这样的情况之下,你才能说这样的智慧是佛智。这样的佛智也不是二乘纯修解脱道的解脱智慧,更不是一般所谓在意识层次里面,自己的思惟想像推测的。意识自己的思惟想像推测会是说,要将这 三摩地

2018-07-21

法界体性智乃是以证知及领受第八识之本来无分别体性,证知「第八识之能生一切有情法界、能生三界中一切有漏有为法与无漏有为法、能显现出世间之一切无为法」,因此证知与现观领受法界之实际,而出生之智慧,方是法界体性之智慧。密宗则以觉知心入于淫乐之第四喜大乐中,由大乐之一心享受而制服语言妄想、暂时不起分别身外诸尘,乃言:以无分别义,而为「法界体性智」;其实仍然 admin

2018-07-21

法界体性智乃是以证知及领受第八识之本来无分别体性,证知「第八识之能生一切有情法界、能生三界中一切有漏有为法与无漏有为法、能显现出世间之一切无为法」,因此证知与现观领受法界之实际,而出生之智慧,方是法界体性之智慧。密宗则以觉知心入于淫乐之第四喜大乐中,由大乐之一心享受而制服语言妄想、暂时不起分别身外诸尘,乃言:以无分别义,而为「法界体性智」;其实仍然 三摩地

2018-07-21

什么是苦圣谛呢?苦是三界中生灭的无常的有漏有为法。那为什么会称为圣谛呢?苦,每一个人都知道苦,有的人因为求不得苦,有的人因为生活困苦而感觉到苦,这个都同样都是苦,但是这个苦是不是圣谛呢?为什么佛所认识到的这样子的苦才叫作圣谛?为什么一般的众生所知道的苦不是圣谛呢?这个苦对于众生来说的话,有对于苦不知不觉者,有的人根本不知道他是在苦里面,有的人在苦中 三摩地

2018-07-21

从广义上说,意根只要是在遍计所执,都是掉举,(令如来藏)流注染污业种(有漏有为法),令众生沉沦生死为业。如果时时能无相忆佛拜佛,则是精进而不放逸,即是一份清净意根令清净之善业种子(无漏有为法)在如来藏心中流注,决定趋向上品往生乃至究竟成佛也!知道这个道理,就很容易理解在无相拜佛忆佛时,都不免会有妄想生起,倏忽而过,有的同修就不免要攀援执着,不能安忍 三摩地

2018-07-20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共28条/2页 
相关搜索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