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也就是说,欲成就大乘如来藏法,其所需福德即是佛道学法证法待集的次法璎珞庄严,此乃是既多且广;就是因为既多且广,所以大部分的学佛者都忽略而未注意,更不知道有哪些福德仍待修集。举凡时间闲暇的足缺、性障伏断的多寡、良师善友缘的具欠、恶友邪师的离近、情执牵绊的多少、对因果正理信受的深浅、事障性障影响的差别…等,皆是修学大乘佛法见道该有的福德因缘。因此 | admin 2020-02-18 |
![]() |
可是,佛不是这么说的,佛说蕴处界性空唯名的时候,祂有说名色缘识、识缘名色的第八识,祂有说无余涅盘的实际、涅盘的本际,祂有说真如,有说如来藏,祂有宣说名色因、名色习、名色本的识,祂有说名色缘识、识缘行、行缘无明,无明依(第八)识而有,推究到此,齐(第八)识而还,不能超过此(第八)识,所以十二因缘支不会有推之无穷无尽的过失(编案:欲知如是内涵,请详萧老 | admin 2020-02-18 |
![]() |
那些作意观行可离欲贪?9.什么是我,为何有我,什么是无我,为何无我,如何无我?10.什么叫作一念相应慧,般若正观现在前?11.何谓声闻见道、缘觉见道、菩萨见道?12.何谓真见道,相见道?13.何谓声闻修道、缘觉修道、菩萨修道?14.何谓般若根本智,后得智,如何修学?15.何谓生忍、法忍、无生忍、无生法忍,如何证?16.何谓菩提,菩提有几种,如何得?17.三十七菩提分法,菩萨 | admin 2020-02-18 |
![]() |
他如果示现青面獠牙,你还会听他的吗?人间如果有正法一直不停的流传、不但人类可以有安定的身心依止,并且诸天欢喜,特别是欲界诸天,欲界诸天之中又以忉利天为最。为什么他们欢喜?因为他们发觉:人间只要有正法常住,魔子魔孙就越来越少,忉利天的敌人就越来越少,他们的敌人就是天魔波旬与徒众。不但了义正法的广大弘传是如此,即使是层次低的人天善法弘传就已经是如此了, | admin 2020-02-18 |
![]() |
何等为十?所谓:1、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根,是为魔业;2、恶心布施,瞋持戒者,是为魔业;3、弃舍恶性懈怠众生,轻慢厌恶乱心无智众生,是为魔业;4、悭惜正法,诃责法器众生,贪求利养,为人说法,为非器人说深妙法,是为魔业;5、不闻波罗蜜,虽闻不修行,生懈怠心,不求深妙无上菩提,是为魔业;6、远离善知识,亲近恶知识,乐求二乘,于受生处,起离欲、寂静、除灭之心,是 | admin 2020-02-18 |
![]() |
】(《增壹阿含经》卷三十六)那么这两种难,第四种难说的是说,如来出现在世间,为大众广说法教,教导众生,但是有众生却生在长寿天上,长寿天指的是人间以上的欲界天,以及这个色界天以及无色界天。那我们先来说,举个例说欲界天的四天王天,四天王天它的一天是人间的五十年,那它的寿量是五百岁,所以这个五百岁换算成人间的时间是九百万年。往上的忉利天更是加倍,它的一天 | admin 2020-02-18 |
![]() |
我见汝疲极,中路欲退还;故以方便力,权化作此城。汝等勤精进,当共至宝所。”(《妙法莲华经》卷三)也就是说,我们从这段话我们就可以知道,如果你一口气要成佛,那么你中间所碰到的险阻、中间所碰到的困难,会让你退返,所以佛就在中间做了一个化城,所以才讲二乘法;所以祂就劝这些阿罗汉还是要勤精进,然后“当共至宝所”。我们都知道,佛的目的就是要让 | admin 2020-02-18 |
![]() |
既然如来藏没有所谓的来,虽然你说:“祂有投胎,祂一下子来欲界,一下子又跑到色界去,一下子跑到地狱,明明有来去,你为什么说祂不去?”不是这样子,因为每个人都在如来藏中过活,只是你不知道而已。你看起来说“我有投胎到哪里”,那事实上不是投胎,你所看到的好像是投胎,其实不是;因为你都在如来藏的当中在生灭变化,所以如来藏没有所谓说跑到三界 | admin 2020-02-18 |
![]() |
那有的人会说:“大乘的入道就是修禅定喽!我修得欲界的禅定,修得色界的禅定:初禅、二禅、三禅、四禅,乃至修得无色定,”这样子以定为禅修得禅定之后,“就是大乘入道嘛!”其实也不是。为什么?因为世间的禅定毕竟还是世间法,大乘法乃是世、出世间法,不仅含有世间法,而且还有出世间法;所以世间法的一切都能够贯通,而且还有出世间法应有的解脱功德 | admin 2020-02-18 |
![]() |
达摩祖师就讲了一句重话,他说:【诸佛妙道旷劫精勤,难行能行,非忍而忍,岂以小德小智,轻心慢心,欲冀真乘,无有是处。】(《佛果圜悟禅师碧岩录》卷10)达摩祖师的意思是说,像诸佛这么样深妙的法,是经过了无数劫的精进加行用功,经过了非常多的困苦来行菩萨道,在一切众生难以忍的地方,祂都能够修忍;不论是生忍、法忍、无生忍,这样的次第修学上来,哪里只是一个小德小 | admin 2020-02-18 |
![]() |
殊胜的善根是什么?我们更要求殊胜善根!因为菩萨对于善法欲,不能停下来;不能说:我不能贪,那就连善法欲我都把它停下来。不行!善法欲这个贪要一直地增强,不只要有上进分善根,还要殊胜善根----希望能够长养善根,成为殊胜善根。什么叫殊胜善根?断了我见以后断三缚结,乃至亲证法界实相如来藏,得善友多所摄受,能行布施等六度波罗蜜多,三十七道品,将来能够成熟有情,严 | admin 2020-02-18 |
![]() |
再者说,他要能够这样从口念心听、心念心听,一直这样一路走下去,他一定会面临到相对的忍辱跟精进的过程;因为他要忍耐着减少五欲的贪着,要精进的持续念佛,所以才因而在念佛的境界上能够有所转进,就好像前面所说的状况。这样说来,他已经有初分的定力。再加上,假如他进一步去读诵大乘、深信因果,当然前提是说,他没有被假名的善知识的那一种西方极乐世界是太阳神崇拜的这 | admin 2020-02-18 |
![]() |
是故,比丘!于四圣谛当未无间等者,当勤方便起增上欲,学无间等。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现在我们就将其经文内容解释如下:我阿难是这么听说的:有一时间,佛陀住在猕猴池侧重阁讲堂。那时,世尊告诉比丘们说:就好像当广大的大地都变成大海时,有一只瞎了眼的乌龟,它的寿命有无量劫那么长,但是它却只能每隔一百年才能浮出头到海面上一次;而在大海中有一块 | admin 2020-02-18 |
![]() |
《大智度论》中,龙树菩萨对于如何是四悉檀,有这样的开示:【复次,佛欲说第一义悉檀相故,说是《般若波罗蜜经》。有四种悉檀:一者、世界悉檀,二者、各各为人悉檀,三者、对治悉檀,四者、第一义悉檀。四悉檀中,一切十二部经,八万四千法藏,皆是实,无相违背。佛法中,有以世界悉檀故实,有以各各为人悉檀故实,有以对治悉檀故实,有以第一义悉檀故实。】(《大智度论》卷 | admin 2020-02-18 |
![]() |
这些一神教的上帝,尚不能了知二乘菩提的法道,尚不能亲证二乘菩提的解脱境界,尚不能超出欲界天的境界,尚不能证得色界定,尚不能获得往生色界天的异熟果,尚不能脱离分段生死,尚不能了知阿罗汉之解脱境界,更不能知菩萨所证的般若境界,有什么能力创造世界万物、有情呢?上帝若来人间,菩萨一样用这样子的法义为他宣说,应该要让上帝归依佛教三宝。再说,上帝所创造(姑且认 | admin 2020-02-18 |
![]() |
你应当知道,阿难啊!诸佛如来身,其实就是法身,法身不是思欲之身,怎么会有病呢?佛是世间最尊贵的人,超过于三界中的一切众生;佛身是无漏之身,诸漏都已经断尽了;佛身也是无为之身,不会堕于三界众生数中;像这样的法身、金刚身,应该会有什么病呢?还会有什么烦恼呢?’维摩诘菩萨说完了,当时我,世尊啊!真的是心里面很严重地怀着惭愧之心啊,我就想:‘会不 | admin 2020-02-18 |
![]() |
《大智度论》卷1中龙树菩萨对于四悉檀这样说明:【复次,佛欲说第一义悉檀相故,说是《般若波罗蜜经》。有四种悉檀:一者世界悉檀,二者各各为人悉檀,三者对治悉檀,四者第一义悉檀。四悉檀中一切十二部经,八万四千法藏,皆是实,无相违背。佛法中,有以世界悉檀故实,有以各各为人悉檀故实,有以对治悉檀故实,有以第一义悉檀故实。】(《大智度论》卷1)龙树菩萨以上的说明 | admin 2020-02-18 |
![]() |
我们回到经文中来,来看看释迦牟尼佛在菩萨《优婆塞戒经》中的开示,佛说:【欲杀父母,误中他人,不得逆罪;欲杀他人,误中父母,亦复如是。欲杀母时误杀相似,杀已藏刀,复中母身,不得逆罪。】(《优婆塞戒经》卷7)就是说有人想要杀害父母,但是下手杀害时,不小心杀到别人,而没有杀到父母;虽然有杀心,有根本罪,也下手杀害而有方便罪,但是并没有完成致父母死亡的结果 | admin 2020-02-18 |
![]() |
看看有这么多的不同!或者所造善因恶因已经经过多劫,那当然与所造的善因恶因近在十百千生之内,也会有所不同;或者所造的恶因,已经多世忏悔回向而渐渐消亡,或者不生忏悔反而世世增益习性;或者所造的善因,不执着要受福报,世世增益回向菩提;或者每造了善因就执着福报,不能回向菩提,贪受外缘五欲的享乐,而把善因享尽了。这其中的关系错综复杂,就会引发各种无法逆料的不 | admin 2020-02-18 |
![]() |
欲界天中除了天人之外,尚有天、龙、夜叉、乾闼婆(乐神)、阿修罗、迦楼罗(金翅鸟)、紧那罗(歌神)、摩睺罗伽(大蟒神),因此将这八种摄属人非人的众生就合称天龙八部,或称八部众。佛陀在人间或在天上说法时,天龙八部中各个天主、龙王、夜叉王、乾闼婆王、阿修罗王、迦楼罗王、紧那罗王、摩睺罗伽王等都会带着他们无量的眷属一起前来听经闻法。佛陀说会生到龙族里有四种 | admin 2020-02-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