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楞严经》更云,众生若能如实如理如法地按照佛经上讲的因果道理去做,求上述世间利益而不能满足者,则十方如来,皆成妄语,话说得多么斩钉截铁!真是把自己的退路都堵死了。末学读过很多宗教的经典,还从来没有看到哪部宗教的经典敢用这个口气说话的!末学相信,为发财而学佛的人很多,不为发财而学佛的人也不少。学佛后不发财者定然是有,学佛后发财者亦恐非无。其实很多学佛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波罗蜜是指渡过生死大海,到达不生灭的彼岸。所以第一种有布施而没有波罗蜜,指的就是一般世间的布施;像是号称为佛教的某个功德会,虽然在寺院当中有佛像,但是却从来不曾谈到不生灭的如来藏第一义谛。所有的一切世间法都是生灭无常的,包括一切有情的五蕴身也同样都是生灭无常的,唯有世间万法的根本——一切有情的如来藏心,才是永不生灭的波罗蜜彼岸。如果我们不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五位就是:“眠熟”,熟睡了而不做梦的时候;“闷绝”,昏迷、闷绝了的时候;还有“正死位”、“无想定”以及“灭尽定”。意识在这五位当中必定会断灭,那意识灭了,前五识也就不再现起了。我们以大家都能够现前体验的境界来讲,像眠熟,也就是熟睡当中而不做梦的那个境界,熟睡了不做梦,结果一觉到天亮,这个当中可能经 | admin 2018-07-21 |
![]() |
岂止是修学佛法,我们从一粒受精卵慢慢发育、出生、长大,直至衰老死亡,其间哪有一时一刻不是依赖自己的如来藏呢?真是夜夜抱佛(自己的如来藏)眠,朝朝还共起,日用而不知,一时不在,如同死尸(都是禅宗祖师语)。如来藏还有许多别名,如《楞伽经》云:如来藏名藏识。藏识一词音译为阿赖耶识,因为如来藏能够收藏善恶诸法种子故名。玄奘法师于《成唯识论》中说:如无阿赖耶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二乘菩提只是佛菩提局部的一个修证内涵而已,声闻菩提和缘觉菩提的和果证,其实都只是在解脱的智慧上面,都是属于世俗谛的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上面去做无我的观行!然后呢,实证了蕴处界都是缘起性空,都是无常变异,都是虚妄不实,因此我们就可以断除了对蕴处界的一个贪爱和执着;在今生舍寿之后,就不再去执取中阴身,从此就消失在三界当中,当然就不用再受到无明和业力的一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虽然意识在眠熟、闷绝、正死位、灭尽定、无想定这五种情况下会断灭,但严格说,毕竟都只是暂时断灭,只要离开这五种情况,意识就会再生起,并不是永远断灭而不再现起;必须是意根断灭了,意识才有可能永远的断灭,这才是佛在阿含解脱道中所说的识灭。也就是说,声闻修行人透过意识正确的思惟与观行,让意根能够完全接受自己是虚妄,只有本识入胎识就是第八识如来藏真实存在,而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因此,在古时候印度各种外道就已经开始探索,开始推究生死相续的生命变化,也就是去探讨生从何来、死往何去。在印度传统文化发展过程中,有关个体生命流转的问题,有着从信仰多种神的自然神论,转化到尊崇一神的创造神论的思想演变。演变的结果就从梵天一词中得到一个概括而抽象的实体,称为梵,而把他作为世界的最高而真实的存在者、一切事物的主宰。说这个梵他是全世界之主,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主要有三点,第一个、学佛能成佛,这个在上一集中已经讲过;第二个、人死后有未来世而不是断灭,这个也已经讲完;那再来说,第三个、必须因果确实存在,这样子学佛才有意义。世间到底有没有因果?很多人不相信有因果,但是也有很多人相信因果。不相信因果的人,因为他没有看到过去世他做了什么事,而造成他这一辈子产生的果报,所以他根本就不相信因果;不相信因果的人,他一定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因为如来藏从来没有生过,因为本来常住,众生都有如来藏,在你还没有出生之前,如来藏就存在了,所以说祂无生;当你死了,祂也没死,祂又到未来世去,所以从来没有灭过。再来说不常亦不断。因为如来藏虽然常住,祂因为受到六识的熏习污染,所以祂含藏了业种,这些业种它会产生变化,但是这些业种,因会产生变化,所以你不能说祂是常。也就是说,如来藏的本体里面有业种的原因,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殊不知小乘佛法中,也已经在在处处隐说不生不灭的实相心体如来藏,譬如大众部说的根本识,化地部说的穷生死蕴,有部说的同随得等等,至今南传佛法中仍然还有爱阿赖耶、乐阿赖耶、欣阿赖耶、喜阿赖耶等说法,北传的四阿含诸经中,也仍然还有如、真如、心、识、涅盘本际、涅盘实际及五蕴非我、不异我、不相在的真实我等说法,这都是如来藏的异名。一、如来藏胜义实有,非假名安立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我们先来讲说到底有没有轮回?没有轮回我就不需要修学佛法,换句话说,没有轮回,人一世一死就百了了,那您愿意或说您认为真的是这样子的状态吗?我们先说如果没有轮回,那人世间所有有情所建立的这些包括建筑、音乐、诗词、歌赋,乃至所谓的音乐、美术种种的这些所谓人类文明、文化这些痕迹,都变成没有任何意义了。因为一旦您死了,所有这一些文明、文化都将是究竟永灭,在后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此段中明说:一切众生沉沦生死,在三界中所显现出来的种种器世间、有根身、外五尘、内六尘、七转识,无不是从本来自性清净的实相心如来藏所生起的,无不是以这如来藏作为根本依方得现起,因此离开如来藏及如来藏所生阴界入,即没有所谓的一切法。因为七转识不了知一切法皆由如来藏所生而产生了无明,进一步对依他起性的六识心及意识心相应的诸法,产生了遍计执性,误认依他而起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华严经》卷6那么中说,凡愚之人以为的涅槃是什么?凡指的是一般凡夫,他没有佛法的正知正见,他没有修道的正知正见,可是他却想要出离三界生死之苦。他想要出离三界生死之苦,却以意识心要来出离三界生死之苦,以意识心自我想要离开生死之苦(继续存在),所以他就从境界中追求。修禅定想要让意识心自己、自我不分别五尘,所以希望五尘境界能够断灭。所以在修禅定的过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世间人都知道,有生必有死,生与死是很自然的一件事,犹如花开花落一样没有差别;所以,世人应该以平静的心态来看待此事。可是在世间上,仍然有许多人对生与死产生了颠倒见,认为出生是一件很高兴的事,所以会在自己生日的那一天,邀请亲朋好友一起来庆生。乃至有人为了想要求长生不老,譬如秦始皇为了使自己能够长生不老,曾派徐福率领童男童女数千,去寻找长生不老药,最后不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卷二:「亦非过去真如与彼未来现在真如有所违背,所有过去未来现在真如,即是蕴处界真如;蕴处界真如,即是清净真如;染净真如,即是生死涅盘真如;生死涅盘真如,即是无造作真如;无造作真如,即是一切造作真如。」(4-1,p.267)(三)经论之中,有时以「真如」之名来表示第八识心体。1.《解深密经》卷二:「若即于此分别所行遍计所执相所依行相中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能与六道作生死因缘。譬如伎儿出种种伎。众生依于如来藏故。五道生死。大慧。而如来藏离我我所。诸外道等不知不觉。是故三界生死因缘不断。大慧。诸外道等妄计我故。不能如实见如来藏。以诸外道无始世来虚妄执着种种戏论诸熏习故。大慧。阿梨耶识者。名如来藏。而与无明七识共俱。如大海波常不断绝身俱生故。离无常过离于我过自性清净。余七识者。心意意识等念念不住是生灭法。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菩萨复依妙观察智,于自他一切有情蕴处界中,普观一切有情之自心如来藏皆同一性:离见闻觉知(不与六尘相到故)、离思量性(从不作主故)、能了知众生心行(为众生造一切业故)、无我性(不了知自身故)、非有性(无形无色无十八界故)、非无性(具十八界种、三界六道种、世间出世间种故)、无智性(离见闻觉知故,不入法尘境故)、无无明性(离思量执着性故)、无增减性(不可 | 三摩地 2018-07-21 |
![]() |
长夜流转生死无量。如来妙藏在其身内。俨然清净如我无异。《大方等如来藏经》:如是善男子。如来观察一切众生。轮转生死受诸苦毒。其身皆有如来宝藏。如彼女人而不觉知。是故如来普为说法。言善男子莫自轻鄙。汝等自身皆有佛性。 (原标题:如来藏在身中(或身中有如来藏)的经典依据) | 三摩地 2018-07-21 |
![]() |
随诸众生死此生彼恒为作依。譬如虚空悉能容受一切色像种种形类。以一切色像。种种形类皆依虚空而有。建立生长住虚空中。为虚空处所摄。以虚空为体。无有能出虚空界分者。当知色像之中虚空之界不可毁灭。色像终坏时还归虚空。而虚空本界无增无减不动不变。诸佛法身亦复如是。悉能容受一切众生种种果报。以一切众生种种果报皆依诸佛法身而有。建立生长住法身中。为法身处所摄。以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前篇文章已经大略讲述了意识的虚妄性,也举例证明一神教的「灵魂」或理学家的「心」,都是念念变异而且生灭不已的,也正是这种念念生灭且变异不已的体性,才有世间万法的运行,但在这个体性的背后,正是有个从来不起心动念,从来不生不灭的----真心如来藏!!不断流住意识的种子去生灭变异才有意识觉知心了别思维的功用呢!因此要再突显一点,这一世你的意识或是你自己,是假的 | 三摩地 2018-0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