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实证佛教提出科学的实证性批判的意义,就是要以事实来验证各个宗教的主张,使得宗教领域也要符合科学与理性,使得宗教探讨永恒事物的命题,不必等到死后生到天国才获得永生与永恒。因为真正永恒的事物必然在眼前最现实的地方,而不在于未来的天国。因此,萧平实主张社会最上层结构的宗教,应该是科学性的而不应该是迷信性的。从而使得整个社会从最上层结构到最下层结构都可以有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而后再依十大愿起惑润生,发起继续受生于人间自度度他之无尽愿,不畏后世长劫生死众苦,于此十大无尽愿生起增上意乐而得入地,方得名为大乘见道之通达位,真入初地之入地心中,完成大乘见道位所应有之一切修证。此时已通达大乘见道位应证之真如全部内涵,大乘见道通达位应有之无生法忍智慧,及慧解脱果与增上意乐,方证通达位之无生法忍果,方得名为始入初地心之菩萨。然而观乎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种种诸恶趣,地狱鬼畜生,生老病死苦,以渐悉令灭。真观清净观,广大智慧观,悲观及慈观,常愿常瞻仰。无垢清净光,慧日破诸暗,能伏灾风火,普明照世间。悲体戒雷震,慈意妙大云,澍甘露法雨,灭除烦恼焰。诤讼经官处,怖畏军阵中,念彼观音力,众怨悉退散。妙音观世音,梵音海潮音,胜彼世间音,是故须常念。念念勿生疑,观世音净圣,于苦恼死厄,能为作衣怙。具一切功德,慈 | 三摩地 2018-07-23 |
![]() |
那缘觉呢?他们是透过十因缘逆推,从生老病死忧悲苦恼等,往上逆推到名色的部分,他思惟:究竟名色从何而来?思惟的结果:因为另有一个识!这个识就是入胎识。由于这个入胎识能够入胎、住胎、出胎,所以使得名色增长。(然后依十二因缘灭掉我见、我执)所以缘觉与声闻菩提一样,都证得两个涅槃,一个是有余依涅槃,一个是无余依涅槃。那佛菩提呢?也就是透过参禅的方式,用见闻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如果有人说:昏迷的时候意识仍在,否则怎么能够认识死亡光明?你就知道他是在胡说八道(根本不懂闷绝的意义)。接下来是正死位,所谓正死位就是指正在死亡的阶位。也就是说,正当死亡的阶位,我们的六识都是会断的,这是世间人所知道的正理。乃至佛在经典中也这么说:至命终时,意识将灭。---《佛说大乘流转诸有经》卷1也就是说,六识都是会断的。如果有人主张他的意识是不断的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另外一个(现象)就是说,他认为世俗谛也无,胜义谛也无,所以主张一切缘起性空,(一切有情都没有常住法,死后断灭)这就落入断见外道了;可是他怕被人家说成断见外道,所以反执意识心(意识细心、极细心)为真实我,又入了常见外道,所以就俱足了断见与常见外道。可是,很多人都讲:八识论是正确的,是佛的。可是却有六识论混入八识论中,说它也是。那我们要来讨论一下,他到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在三转法轮里面所讲的阿赖耶识─异熟识─无垢识,阿赖耶识因为有能藏、所藏、执藏的体性,故名阿赖耶;所以你只要把能藏、所藏、执藏的体性灭除了(也就是灭除执藏三界生死种子的作用),阿赖耶识就改名叫作异熟识,只改其名不改其体啊!这在唯识学所说的就叫作灭阿赖耶,是灭掉阿赖耶识的名字,而不是灭掉阿赖耶识本体。然而,异熟识里面,祂有种子的变易生死,所以你只要把种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复有业——贫而乐施:若有众生先曾行施,不遇福田,流转生死,在于人道。以不遇福田故,果报微劣,随得随尽;以习施故,虽处贫穷,而能行施。复有业——富而悭贪:若有众生未曾布施,遇善知识,暂行一施,值良福田。以田胜故,资生具足,先不习故,虽富而悭。复有业——富而能施:若有众生值善知识,多修施业,遇良福田。以是因缘,巨富饶财,而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终究不要因为悭贪吝惜,而断送了布施的舍心,必定会在当来之世,值遇贤圣的大善知识,就可以度过生死轮回的根源。这里面开示我们要能够广行布施,惠舍一切众生,不要轻易放弃布施的机会;因此菩萨们应当发愿:愿从今身乃至成佛,……所修福业若多若少,愿与一切众生共之,回向无上正等菩提。(《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卷4)虽然菩萨布施的时候,要有抉择的智慧,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所以又继续跟他讲说:我们的身体是四大所成,人死了这四大就分散了,所以这个身体,它不是真正的我。国王说:这个是我们都可以知道的。因为身体之外,还有一个意识心,意识心之外,其实就还有一个如来藏。所以国王他能够体会到的部分,就是色身不是我的道理。所以国王因为发现:原来五阴、十八界,身心的内外,就是心跟境,都是无常、苦、空、无我,所以就听从菩萨的教导,就用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有一天国王出宫狩猎,这群鹿被狩猎的队伍冲散,纷纷跳下高峻的山崖;有的掉落到坑洞里,有的倒挂在树枝上摇晃著,有的被荆棘刺穿身体,死伤非常严重。鹿王看见这种惨状,忍不住悲从中来,哽咽地说:我身为这群鹿的领导,应该深思熟虑选择一个安全的地方,让大家可以栖息;但是我却草率地为了丰美的草原,把大家带来这里,使得整个族群凋落衰败,这是我的罪过啊!因此,鹿王决定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然而现代有人提倡在舍报之前,先签下所谓的器官捐赠同意书,换句话说,是同意医生在认定某人已经死亡的状况之下,就将其可用的器官移植到其他需要的人身上,这当然也是内财布施。只是个人以为,这是牵涉到人们舍报时真正的过程,甚至于说,其实现代的医生们,他们所认定的死亡,是不是就是真正的死亡,都还有待商榷;这一个部分,还应该再进一步了解死亡的真正情况之后,再来作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接下来说法布施的果报,法布施可以使众生无畏于生死轮回,同时法布施的果报,是可以兼而有财、法二报。先来看看法布施之后,其果报是如何?譬如说:假如你可以为人说世间的工巧技艺之法,难道你只是心血来潮就顺口而说的吗?也许有这种情况,但是更可能的是,你一定会思考一下,这个环节要怎么说比较?若是有人问了一些问题,我应该要怎么回答?乃至是不是要再去查一查其他相关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既然是说新学菩萨,这样子的祈求当然是无可厚非的;可是菩萨应当进一步的思惟一件事情,要是有了布施以后,都求的是这些世间的果报,那代表了一件什么事情?那代表了说:你会因为这些的祈求,就把自己牢牢地绑在世间,尤其是欲界之中,这当然是会续诸生死的。即使每一世都是大富大贵,毕竟还有生老病死等八苦一直伴随而生。所以你到底要不要这样继续下去,道理已经很明白了。所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初住菩萨经由财布施(资助印行善知识的书籍)来含摄法布施,这个内容意义非常深远!因为只有法布施可以让有情建立佛法正知正见,能够让有情知道如何是生死之苦,怎么样能够断除生死之苦而脱离三界!可是财布施的未来世果报只能在欲界中领受,在欲界中只能够脱离贫穷!而只有法布施能让有情能够断除无明(能够断除一念无明,以及无始无明)来修学解脱道,来修学佛菩提道!可是财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所以我们在学戒的时候,应该要依照佛陀制戒的精神来持戒,而不要被戒相给绑死了,而弄得自己在世间法上进退不得,反而更没办法好好地学佛。当然我们也不可以把方便当随便,结果只是随顺自己的习性胡乱地造作,那就完全失去持戒的意义了。像现在的环境,已经和佛世时大不相同了,已经不能够没执照而私自为人免费看病。那么如果说,想要为别人看病的话,那就应该努力去考取医师执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而当遇到一些险峻难行的地方,需要装设木板、梯子,或者方便攀缘的扶手或绳索的话,都要随缘把它做好,以避免有人经过的时候发生危险,而造成死伤的情形。以现代来说,各级道路的开辟以及整修,大多是属于政府的责任,但是因为道路不平整,而发生的各种危险情况,仍然是大多数民众所感到不满意的;也经常会有因为大雨冲刷、水管漏水,还是地震、土石流等,突然发生道路或是登山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这个例子是说,我们为了维护生活环境的清洁卫生以及身体的健康,所以应该要常常清理打扫;但是目的并不是为了要杀死虫子,因此这样作并没有杀生的根本罪业,而且只要我们把环境清洁卫生保持好,就算偶而会有虫蚁,也是不会太多的。我曾经去一家素食餐厅用餐,餐厅的老板也是学佛人,但是他不懂得应该要保持清洁卫生的道理,只是执着不可以杀虫子,而且还平等地看待它们,所以提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波罗蜜是指渡过生死大海,到达不生灭的彼岸。所以第一种有布施而没有波罗蜜,指的就是一般世间的布施;像是号称为佛教的某个功德会,虽然在寺院当中有佛像,但是却从来不曾谈到不生灭的如来藏第一义谛。所有的一切世间法都是生灭无常的,包括一切有情的五蕴身也同样都是生灭无常的,唯有世间万法的根本——一切有情的如来藏心,才是永不生灭的波罗蜜彼岸。如果我们不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在《贤愚经》当中,有这么样一个故事:有一位穷困的老妇人,她是一位大长者家中的奴婢,有一次她拿着水瓶,要到河边去装水,她想到自己一生的劳苦,简直生不如死,于是就痛哭了起来。这时候佛陀的迦旃延尊者,刚好经过看到了,尊者就请老妇人先去清净,然后再教她要布施。老妇人回答说:尊者啊!我这么贫穷,身无分文,该怎么样布施呢?尊者就请老妇人拿了他的钵,去取了一些清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