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不受这般恶水泼。一念缘起无生。只这相倾相夺底。皆是当人逐日受用底家事。前所云醍醐毒药是也。士大夫学此道。多求速效。宗师未开口时。早将心意识领解了也。及乎缓缓地根著一似落汤螃蟹手忙脚乱无讨头处。殊不知阎家老子面前受铁棒吞热铁。圆者便是这领解。求速效者更不是别人。所谓希得返失。务精益粗。如来说为可怜愍者。近世士大夫。千万人中觅一个半个无此病者。了不可得 | 三摩地 2018-07-19 |
![]() |
看他才得一滴水。便解兴波作浪。盖渠脱离世缘。早信得这一著子。及虽尝被邪师印破面门。却能退步。知非决定。以悟为则。故才见善知识提撕。便于言下千了百当。永宁郡夫人曹氏善因。聪明灵利有智见。知有此段大事因缘。决定可以出生入死。不被世间尘劳中事牵绊。虽在富贵中。而不被富贵所罗笼。亦要退步亲近善知识。决择生死大事。但未遇真知识激发耳。属者在城中。因节使公请就 | 三摩地 2018-07-19 |
![]() |
非如他人说得盛水不漏于行事时手足俱露。如此等辈。欲入中字法门。大似掉棒打月。不亦难乎。中证居士勉之。妙喜异日忽地撞到面前那时相见。更若守著这一字。则不中矣士大夫。多以有所得心。求无所得法。何谓有所得心。聪明灵利思量计较者是。何谓无所得法。思量不行计较不到。聪明灵利无处安著者是。不见释迦老子在法华会上。舍利弗殷勤三请。直得无启口处。然后尽力道得个是法 | 三摩地 2018-07-19 |
![]() |
如空中云如水上泡。瞥然而有忽然而无。只向这里翻身一掷抹过太虚。当恁么时。安排他不得。[飢-几+殳]饤他不得。何以故。本来如是。非是强为。不见释迦老子有言。不取众生所言说。一切有为虚妄事。虽复不依言语道。亦复不著无言说。今时士大夫学此道者。平昔被聪明灵利所使。多于古人言语中作道理。要说教分晓。殊不知。枯骨头上决定无汁可觅。纵有闻善知识所诃肯。离言说相离文 | 三摩地 2018-07-19 |
![]() |
以般若智水。涤除垢染之秽。清净自居。从脚下去一刀两段。更不起相续心足矣。不必思前念后也。既曰虚幻。则作时亦幻。受时亦幻。知觉时亦幻。迷倒时亦幻。过去现在未来皆悉是幻。今日知非。则以幻药复治幻病。病瘥药除。依前只是旧时人。若别有人有法。则是邪魔外道见解也。公深思之。但如此崖将去。时时于静胜中。切不得忘了须弥山放下著两则语但从脚下著实做将去。己过者不须 | 三摩地 2018-07-19 |
![]() |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久久自然。不作这般见解也。但就能知知解底心上看。还障得也无。能知知解底心上。还有如许多般也无。从上大智慧之士。莫不皆以知解为俦侣。以知解为方便。于知解上行平等慈。于知解上作诸佛事。如龙得水。似虎靠山。终不以此为恼。只为他识得知解起处。既识得起处。即此知解。便是解脱之场。便是出生死处。既是解脱之场。出生死处。则知底解底当体寂灭。知底 | 三摩地 2018-07-19 |
![]() |
于逆顺境中和泥合水。不惜身命不怕口业。拯拔一切以报佛恩。方是大丈夫所为。若不如是。无有是处。彦冲引孔子称易之为道也屡迁。和会佛书中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为一贯。又引寂然不动。与土木无殊。此尤可笑也。向渠道。欲得不招无间业。莫谤如来正。故经云。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谓此广大寂灭妙心。不可以色见声求。应无所住。谓此心无实体也。而生其心。谓此心非离 | 三摩地 2018-07-19 |
![]() |
日往月来水牯牛自纯熟矣。第一不得向外面别起疑也。干屎橛上疑破则恒河沙数疑一时破矣。前此亦尝如此写与居仁。比赵景明来得书。书中再来问云。不知离此别有下工夫处也无。又如举手动足著衣吃饭。当如何体究。为复只看话头。为复别有体究。又平生一大疑事。至今未了。只如死后断灭不断灭。如何决定见得。又不要引经论所说。不要指古人公案。只据目前直截分明。指示剖判断灭不断 | 三摩地 2018-07-19 |
![]() |
故拖泥带水。纳这一场败阙。此外别无可指示。若有可指示。则不径要矣向承示谕。性根昏钝。而黾勉修持。终未得超悟之方。宗杲顷在双径。答富季申所问。正与此问同。能知昏钝者。决定不昏钝。更欲向甚处求超悟。士大夫学此道。却须借昏钝而入。若执昏钝。自谓我无分。则为昏钝魔所摄矣。盖平昔知见。多以求证悟之心。在前作障故。自己正知见不能现前。此障亦非外来。亦非别事。只 | 三摩地 2018-07-19 |
![]() |
又以长水孤山二师。皆依句而违义。不识左右敢如是批判。则定尝见六朝所译梵本。尽得诸师翻译错谬。方始泮然无疑。既无梵本。便以臆见刊削圣意。则且未论招因带果毁谤圣教堕无间狱。恐有识者见之。却如左右检点诸师之过。还著于本人矣。古人有言。交浅而言深。招尤之道也。某与左右素昧平生。左右以此经求印证。欲流布万世于众生界中种佛种子。此是第一等好事。而又以某为个中人 | 三摩地 2018-07-19 |
![]() |
禅宗祖师们启发学人开悟的内容,已经不再局限于佛经语句,青山、流水、白云、飞鸟,无不被活泼地加以运用,传统的固定经典被祖师的语言、动作所代替,公案甚至起到了禅宗经典的作用。第三阶段为两宋时期的文字禅,即通过语言文字来解释禅门公案,并以此衡量是否开悟或得道的深浅,主要包括拈古、颂古、代别、评唱等形式。第四阶段是从北宋大慧宗杲开始提倡的看话禅,就是单提一 | admin 2018-07-19 |
![]() |
昌明禅师喜称:“九龙注水,曹溪永沐”。⑦(本站备注:虚云老和尚以后,真正的禅宗法脉已经断绝,改革开放以后更只有表象佛法了)清代少林仍为曹洞宗法脉传承。从元代雪庭福裕开始,制定了七十辈号的曹洞宗法系世谱,据《新编少林寺志》记载为:“福慧智子觉,了本圆可悟。周洪普广宗,道庆同玄清。净一真如海,湛寂淳贞素。德行永延恒,妙本常坚固。心朗照幽 | 三摩地 2018-07-19 |
![]() |
宗杲到了阿育王山,一边着手修建寺庙;一边用“糍井”技术凿井治大池,解决山高缺水之苦;一边填海改田数千顷,解决僧多粮少之难。此举受到朝廷的褒奖,以“般若”(在佛教中意为“智慧”)诏赐其座(见《咸淳临安志•宗杲传》)。绍兴二十七年(1157)宗杲奉旨第二次回到径山能仁寺,僧俗仰慕,如见亲人。虽年事以高,常思考寺庙的发展,积 | 三摩地 2018-07-19 |
![]() |
’”范成大在宁国游览时,瞻望崇因寺,与宗杲一道探讨佛学,借千僧井泉水之味阐述对佛教的理解。范成大赠诗《妙喜景》:“二士共谈碑上法,千僧同酌沼中泉。法门泉味知多少,水桶绳头一串穿。”以作纪念。宗杲与宣城感情深厚,回到当年绍珵禅师指点他参悟云门宗的景德寺,与同门师兄弟交流习法所得。他与敬亭山下广教寺住持长老交好,到广教寺拜访了长老, | 三摩地 2018-07-19 |
![]() |
综观圆悟禅师的一生,为追求人生真理,弘扬佛法,遍历楚水吴山,大江南北,芒鞋竹杖,度岭穿云,走遍了当时祖国疆域的三分之一。蜀岭京华,普设讲筵,宣说法音,栽培后进,直至病榻传经,悲愿弥笃。春风化雨,桃李盈门,遍及海内外,嗣法者达七十五人,最著名者为径山宗杲、虎丘绍隆(?-1136年),并称为圆悟门下“二甘露门”(意即两位最高知识)。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宗杲大师,这位“ | 三摩地 2018-07-19 |
![]() |
更有许多情况是,随着国家大力发展旅游业,各地只要能和宗教沾上边的明山名水,都想深入挖掘出各类历史名人,用世间法的名相重新打造,用以招揽生意,对于他们挖掘出来的名人的修行证量的事实完全不管不顾,想必定会误导更多学人,着实让人可悲可叹。所以,禅宗法脉传承也必须是以佛法宗门密意的证量和印证为前提的,是了义法的传承,很大的区别于是寺院住持堂头和尚的继承。三 | 三摩地 2018-07-19 |
![]() |
▲当时宗杲禅师被官府羁押,需要从浙江杭州步行至湖南岳阳,想来那场景大约如同《水浒传》上武松被流放时的模样:夕阳下,两个差役押送着孤苦的武松,一路蹒跚。但当时发生的事实,却是天壤之别。不知情的人看到后,一定以为发生了什么惊天动地的变故。禅师发配的清早,从杭州各地,从不同的街巷,不约而同涌来了数万僧俗弟子,当然送别总是让人难过的,但除了长亭更短亭的送别 | 三摩地 2018-07-19 |
![]() |
后来,李忱果然继皇位,是为唐宣宗,不知是不是黄檗这片灵山秀水使他东山再起了。山之有水,犹人之有灵。山之水何来?必得茂盛之植被。远望黄檗诸山,但见群峰重峦,古木参天,遥遥看去,直觉得树比山高,气象万千。有人总结出黄檗有六大景观:道场塔林、峡谷飞瀑、清泉幽径、奇石险峰、古木香茶、名人题咏。倪思还有诗《游黄檗山》,内云:“云鹫峰头一万杉,覆盂山下木参天。当年曾识 | 三摩地 2018-07-19 |
![]() |
这是我们今天研究黄檗希运及早期临济思想的重要史料,裴休曾有诗赠希运:自从大师传心印,额有圆珠七尺身,挂锡十年栖蜀水,浮杯今日渡漳滨。一千龙象随高步,万里香华结胜因。拟欲师事为,不知将法付何人。于此可见希运见地风骨。希运在黄檗山开张门户,说法接人,四方学徒,海众奔凑,“自尔黄檗门风盛于江表,”大中年间,希运示化,谥号“断际禅师。”诸佛与众生,惟 | 三摩地 2018-07-19 |
![]() |
——1611),嘉兴秀水人,起初在径山结庵,后来住在苏州本溪,法嗣有兴善慧广。法藏(?一1635),无锡人,幼年出家,决志参禅,到年四十得悟,后来往从圆悟,被命为第一座。既而在圣恩禅寺的万峰关结夏,尝提宋慧洪所撰《智证传》,力阐纲宗,为诸方所疑谤。圆悟作书告诫他,他复书答辩,又作《五宗原》一书,和圆悟的见解不同,圆悟一再加以驳斥,圆修也作《释疑普说》驳斥他。法藏的弟予 | 三摩地 2018-07-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