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菩萨他也断思惑,譬如说他入地的时候,他就永伏性障犹如阿罗汉。所以,当一个菩萨历经了三贤位之后,开始进入了初地的时候,事实上他有能力像阿罗汉一样入无余涅槃的。可是菩萨这个时候,他就要作一种抉择,抉择说:我现在有能力入无余涅槃了,那我到底要不要入无余涅槃呢?如果我入了无余涅槃,我应该要作什么事情呢?我就应该要把见惑跟思惑把它断除掉——彻底地断 | admin 2020-08-28 |
|
十回向位菩萨能“永伏性障如阿罗汉”,乃至初地菩萨可以断尽一念无明而不俱断,能证慧解脱而不取证。唯保留最后一分思惑不断,以便未来世再去受生,继续往上修学增上慧学。到了三地满心后,由于三地菩萨四禅八定,四无量心、五神通的修学满足,这时他有能力取证无余依涅槃,可以成为俱解脱的菩萨阿罗汉,可是他不要,他志不在此。他在初地时就发起增上意乐—&md | admin 2020-06-08 |
|
![]() |
如果我们修学佛法,我们要到入地的时候,永伏性障如阿罗汉的时候,我们才把我们心中的少分或是多分的那个魔的成分把它降低。可是在我们还没有成圣成贤之前,我们都有很多的魔的成分;乃至成为贤位的菩萨之后,他成为魔的那个成分有逐渐在减少;可是要能够减少到发起圣性之后,才能够把心中的魔把它去除掉。如果还没有进入三贤位,乃至对于佛法都还不能信受,或是信受,可是他不 | admin 2020-02-21 |
![]() |
除了种智,入初地心的条件还有两个:一个是除性障,永伏性障如阿罗汉;还有另一个条件,是要修集入地所需的广大福德。我们在平实导师的《明心与初地》的小册子上面都有说明了。所以我们应该专心在修集福业、认真学法以及消除性障上面来用功。这个十恶、十善业道详细的说明了,我们根据佛说的原理来说明;您如果无法详记也没有关系,其实只要专心在修集福德、修除性障以及修习一 | admin 2020-02-20 |
![]() |
初地菩萨永伏性障,可以断尽一念无明而不俱断,能证慧解脱而不取证。唯保留最后一分思惑不断,以便未来世再去受生,继续往上修学增上慧学。 到了三地满心后,由于三地菩萨四禅八定,四无量心、五神通的修学满足,这时他有能力取证无余依涅槃,可以成为俱解脱的菩萨阿罗汉,可是他不要,他志不在此。他在初地时发起增上意乐——发 | admin 2019-11-03 |
![]() |
“永伏性障如阿罗汉”是进入初地的三个条件之一,故说初地菩萨已永伏性障如慧解脱的阿罗汉;所以初地即有能力断除性障而除尽思惑,但都只是方便降伏而不断除之,所以初地有能力断尽思惑而在舍寿时取证无余涅槃,故不应改为有余涅槃。但菩萨修行不仅止于如阿罗汉修证解脱道之只断烦恼现行,还要断尽烦恼之随眠种子;更主要是在修学佛菩提道,求证大菩提果,故在世时不 | admin 2019-06-19 |
![]() |
当十回向位满心时候,要勇发十无尽愿,成为通达位的菩萨,发起一分的道种智,并且要能够永伏性障,成为意乐清净的初地菩萨。二地菩萨要主修戒波罗蜜,要能够戒行自然清净不犯;三地则主修忍波罗蜜及四无量心、五神通,要能够成就俱解脱果而不取证,并且要能够成就无漏妙定意生身;四地则主修精进波罗蜜,要能随意到十方世界度众,无有疲倦;五地主修禅定波罗蜜;六地主修般若波 | admin 2018-08-07 |
![]() |
地上菩萨的修行内容菩萨当十迴向位满心时候,要勇发十无尽愿,成为通达位的菩萨,发起一分的道种智,并且要能够永伏性障,成为意乐清净的初地菩萨。二地菩萨要主修戒波罗蜜,要能够戒行自然清净不犯;三地则主修忍波罗蜜及四无量心、五神通,要能够成就俱解脱果而不取证,并且要能够成就无漏妙定意生身;四地则主修精进波罗蜜,要能随意到十方世界度衆,无有疲倦;五地主修禅定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十行位所要做的事情就是长养圣性,长养圣性的工作就是永伏性障如阿罗汉;这个圣性发起以后,你才有资格进入十回向位,所以十行位又叫做十长养——长养菩萨性。那么○○法师打电话跟我同修(萧老师面对○○法师说:)听说你的口气很强硬,又说不认同我们处理许老师的事情。但我们并没有处理过许老师的什么事情啊!(○○法师说话辩解,但录音带中听不清楚)许老师并没有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还要断除欲贪发起初禅永伏性障,然后断尽一念无明烦恼障的现行,有能力取证无余涅槃而不证,成为慧解脱的菩萨阿罗汉;再于佛前勇发十无尽愿,那就进入了初地,成为见道通达的通达位菩萨,开始十地修道位的修学;不仅要继续修布施等六波罗蜜多,还要加修方便、愿、力、智四波罗蜜多,成就地上菩萨的十波罗蜜多无量行,原来在地前修的戒、定、慧三无漏学,更需要增进为增上三学,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但是要进入初地的入地心中,就得要有胜慧啊!你若没有殊胜的智慧,而且还没有永伏性障如阿罗汉,也没有发起初地十无尽愿的大心,又无入地所需的大福德,那就无法进入初地了,就随时都有可能因为遇到恶知识而跟着谤法及退转!退转了还会洋洋得意:我们是增上进修,现在比你们正觉更高!所以佛菩提道的修行过程有许多歧路。阿罗汉就是因为听到大乘菩提中有人会退转的事情,所以他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而如果一个菩萨能够见道通达,对如来藏的种种的法性能够了知,乃至能够了解百法,能够永伏性障如阿罗汉,乃至发十无尽愿之后,他才能够说他有那样的智慧,能够依于第八识如来藏的实证,见到第八识如来藏的法性之后,能够看出原来成佛的道路是如何的--原来成佛是要转依第八识如来藏的法性来修行的。能够看到这样子的法性,能够看到这样的道路而能够通达,那这样子这个菩萨,我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因为通达位的菩萨必须永伏性障如阿罗汉。我见不断,明心非真,自认为明心了,却没有未到地定的定力,却没有真实断我见,身心里头还执着五阴十八界某一法为我,这样子的断我见,这样子的明心,必定让自己有路可退,会退转到生灭法当中。而认为自己或是善知识方便摄受,而可能是明说密意了,而所谓的送给你的这样一个明心的一个密意,你一定没有办法去保持、去保任;因为你没办法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佛陀虽然不要求菩萨们急证解脱道极果,但教导菩萨们在佛菩提道的修证次第中,是必须具备有相应的解脱果德之亲证及现观的,证悟的三贤位菩萨们,要进入初地的其中一个必要条件,就是要历经断我见、降伏我执具备永伏性障如阿罗汉的解脱功德!所以,菩萨仍然要能够离欲证得初禅,也因此世尊常常在经中细说观身不净的内涵,目的就是要让大家不要因为贪爱恋著于女色而障碍修道。例如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对他们而言,于烦恼生厌离欲是为正修行,越能厌离烦恼,就越能于解脱道上精进;对菩萨来讲,却不可以厌离思惑烦恼,反而必须以烦恼为助道因缘:悟前需要借助烦恼来觅真心,悟后至十回向位满心阶段,还是不急于修断思惑,继续借助烦恼因缘来不断增益般若别相智;入初地后,永伏性障如阿罗汉,已有能力断尽最后一分思惑却故意留惑润生,以烦恼做为引发无生法忍现观智慧的因缘,地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若从佛菩提道的修证来说,道理也一样;如果在家身就不能得阿罗汉的果位,那显然在家相的初地入地心永伏性障如阿罗汉就是假的了,在家相的六地满心证得灭尽定可以成为俱解脱而不取证无余涅槃也应该成为假说了,在家相的八地以上菩萨也是阿罗汉,乃至等觉菩萨也多数示现在家相,你想这些大菩萨们有没有阿罗汉的解脱果证呢?(大众答:有!)所以,正在修断五上分结的人能否实证阿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当十回向位满心时候,要勇发十无尽愿,成为通达位的菩萨,发起一分的道种智,并且要能够永伏性障,成为意乐清净的初地菩萨。二地菩萨要主修戒波罗蜜,要能够戒行自然清净不犯;三地则主修忍波罗蜜及四无量心、五神通,要能够成就俱解脱果而不取证,并且要能够成就无漏妙定意生身;四地则主修精进波罗蜜,要能随意到十方世界度众,无有疲倦;五地主修禅定波罗蜜;六地主修般若波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接下来第四个时期叫唯识种智时,它是解说诸部唯识经典,特别阐述成佛所需的一切种智;把这一些已经发起大心的菩萨们提升上来,让他们能够永伏性障如阿罗汉,并且不住于涅槃,能够勤学地上一切妙法种智,学习各种甚深不可思议的殊胜智慧法门。这时候的阳光普照诸平地,这是指把前面的生酥,再度提炼的为熟酥的滋味。第五法华涅槃时,是在佛最后涅槃前八年所说的法,说《法华经》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时候菩萨已永伏性障,并且成就一分道种智,就是八识心王一一亲证后,领受佛陀在《楞伽经》中所说的五法、三自性、七种性自性、七种第一义、二种无我法,然后在佛前发十无尽愿,就是进入初地,成为通达位的菩萨,这就是见道通达的菩萨摩诃萨。进入初地以后,菩萨要修十波罗蜜多。分证诸地无生法忍道种智,直到十地满心,生起了智云,成为了受职菩萨。菩萨进入初住位到十地满心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当十回向位满心时候,要勇发十无尽愿,成为通达位的菩萨,发起一分的道种智,并且要能够永伏性障,成为意乐清净的初地菩萨。二地菩萨要主修戒波罗蜜,要能够戒行自然清净不犯;三地则主修忍波罗蜜及四无量心、五神通,要能够成就俱解脱果而不取证,并且要能够成就无漏妙定意生身;四地则主修精进波罗蜜,要能随意到十方世界度众,无有疲倦;五地主修禅定波罗蜜;六地主修般若波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