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但问题来了,有生则必有灭,有生之无不灭者,因此永生的背后就是必死。所以他们没有智慧,就认为说:我二禅天,我三禅、四禅天是永生不死的。这样的见解造就了他们永生不死的邪见,这种邪见就是色界天人的“不善之暗”。如果他们有智慧,就会知道:“我在这个地方安住,不是无生;因为我曾经出生,所以今天住在这里。然而有生则必有灭,我将来也会舍寿,因此 admin

2020-06-20

  佛告阿难,吾涅盘后,欲灭时,五逆浊世,魔道兴盛,魔做沙门,坏乱吾道,着俗衣裳,乐好袈裟五色之服。----《灭尽经》当来之世,恶魔变身作沙门形,入于僧中种种邪说,令多众生入于邪见为说邪。-----《佛藏经》阿难当知。是十种魔,于末世时,在我中出家修道。或附人体。或自现形。皆言已成正遍知觉。赞叹淫欲,破佛律仪。先恶魔师,与魔弟子,淫淫相传。如是邪精魅其 admin

2020-06-19

  世尊!不空如来藏,过于恒沙不离、不脱、不异不思议佛。世尊!此二空智,诸大声闻能信如来;一切阿罗汉、辟支佛空智,于四不颠倒境界转;是故一切阿罗汉、辟支佛本所不见,本所不得。一切苦灭,唯佛得证;坏一切烦恼藏,修一切灭苦道。”】讲记:首先来看空义,空的道理究竟是什么?空,有两个道理:一个是空性,一个是空相。空性,讲的就是不空的如来藏,因为这个空确 admin

2020-06-16

  在中印度有一秣底补罗国,当时有一论师名为德光,本来是修学大乘,后来看了《毗婆沙论》,退失大乘,转变为小乘行者,专门评破大乘;后来对佛经义理无深入理解,所以一直有许多的问题无得到解答。当时有一阿罗汉名天军,他有神通,可以往来兜率陀天,觐见弥勒菩萨听及请。因为这样的缘故,德光论师遂请天军阿罗汉帮忙,希望到兜率陀天觐见弥勒菩萨,以解决目前的 admin

2020-06-16

  所谓的出家人,并不是以出家表相来认定的,而是以他有没有可证,他有没有实证三乘菩提的解脱智慧及般若智慧,乃至道种智、一切种智来认定的;如果他没有实证三乘菩提之任何一种菩提及智慧,虽然现的是出家相,他仍然不是真正的出家人。诚如弥勒菩萨在《大宝积经》开示:“此出家者唯形相耳,非真出家。若诸菩萨真出家者,谓离诸相,处于三界成熟众生,方可名为真出家也 admin

2020-06-16

  了知善與惡並不容易欸!有時候在世間行善時,其實本質是在造惡,但有誰知道呢?且不說世間人,我們說學佛人好了;有好多人喜歡放生,放生到底是善事還是惡事?喔!你看,你們有智慧啦!知道兩種都有。可是以近代人所作的放生来講,惡遠大於善,爲什麽呢?因爲這某某師去到市場跟那烏販說:(我們下個月準備要放生三千隻鳥,我届時會来跟你買。)好了,這鳥販本来没事,現 admin

2020-06-16

  报纸上曾有一案例:甲乙两人皆为佛教四众中人,某乙明知某甲有违反律的行为,但对警方及检察官之调查时,某乙为守“不说四众过戒”故,并未供出某甲之恶行。请问:若某乙供出某甲之恶行,则某乙即犯“不说四众过戒”;若某乙未供出某甲之恶行,则某乙毁犯“不妄语戒”,而此两戒皆为十重戒,某乙该如何是好?某乙面对警方及检察官之调查时,是 admin

2020-06-16

净土经典  禅宗经典  唯识经典《心经》  《八大人觉经》《阿弥陀经》  《金刚经》《地藏菩萨本愿经》卷上   卷中   卷下《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楞严经》四种决定清净明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十善业道经》《佛说轮转五道罪福报应经》《佛说灭尽经》《佛遗教经》《佛说四十二章经》《佛藏 admin

2020-06-15

  佛说灭尽经闻如是:一时,佛在拘夷那竭国。如来三月当般涅槃,与诸比丘及诸菩萨,无央数众来诣佛所稽首于地。世尊寂静,默无所说,光明不现。贤者阿难作礼白佛言:“世尊前后说威光独显,今大众会光更不现,何故如此?其必有故,愿闻其意。”佛默不应,如是至三,佛告阿难:“吾涅槃后欲灭时,五逆浊世魔道兴盛,魔作沙门坏乱吾道,著俗衣裳,乐好袈裟五 admin

2020-06-14

  佛遗教经亦名佛垂涅槃略说教诫经姚秦三藏师鸠摩罗什译 释迦牟尼佛,初转轮,度阿若憍陈如;最后说,度须跋陀罗。所应度者,皆已度讫。于娑罗双树间,将入涅槃。是时中夜,寂然无声,为诸弟子略说要。汝等比丘!于我灭后,当尊重珍敬波罗提木叉,如闇(an)遇明,贫人得宝,当知此则是汝等大师,若我住世无异此也,持净戒者。不得贩卖贸易,安置田宅,畜养人民奴卑畜 admin

2020-06-14

佛说十善业道经唐于阗三藏师实叉难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jie)罗龙宫,与八千丘众、三万二千菩萨摩诃萨俱。尔时,世尊告龙王言。一切众生,心想异故,造业亦异,由是故有诸趣轮转。龙王,汝见此会及大海中,形色种类,各别不耶?如是一切,靡不由心,造善不善,身业语业意业所致。而心无色,不可见取,但是虚妄,诸集起,毕竟无主,无我我所。虽各随业,所现不同, 三摩地

2020-06-14

佛说四十二章经后汉迦叶摩腾竺兰同译世尊成道已。作是思惟。离欲寂静。是最为胜。住大禅定。降诸魔道。于鹿野苑中。转四谛轮。度憍陈如等五人。而证道果。复有比丘所说诸疑。求佛进止。世尊教敕。一一开悟。合掌敬诺。而顺尊敕。佛言。辞亲出家。识心达本。解无为。名曰沙门。常行二百五十戒。进止清净。为四真道行。成阿罗汉。阿罗汉者。能飞行变化。旷劫寿命。住动天地 admin

2020-06-14

  佛藏经卷上佛藏经诸实相品第一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阁崛山中,与丘僧俱,皆是众所知识,及无边大菩萨摩诃萨众,无量无数。尔时舍利弗从三昧起,行诣佛所。偏袒右肩,头面作礼,白佛言:希有世尊,如来所说一切诸无生无灭无相无为,令人信解。佛告舍利弗:汝见何利,叹言希有:如来所说一切诸无生无灭无相无为,令人信解?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我在静处每作是念:&l admin

2020-06-14

  佛说轮转五道罪福报应经刘宋三藏师求那跋陀罗译闻如是一时佛在迦维罗卫国释氏精舍,与千二百五十比丘俱。九月本斋,一时毕竟,佛从禅室出,往至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二国之间,有一大树,名尼拘类树,高百二十里,枝叶方圆,覆六十里。其树上子,数千万斛,食之香甘,其味如蜜,甘果熟落,人民食之,众病除愈,眼目精明。佛坐树下,时诸比丘,取果食之。佛语阿难:吾观天地万 admin

2020-06-14

  《妙莲华经》后秦龟兹国三藏师鸠摩罗什奉诏译《妙莲华经》卷第一<序品>第一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jué)山中,与丘众万二千人俱,皆是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烦恼,逮(dài)得己利,尽诸有结,心得自在;其名曰:阿若憍陈如、摩诃迦叶、优楼频螺迦叶、伽耶迦叶、那提迦叶、舍利弗、大目犍连、摩诃迦旃延、阿耨楼驮、劫宾那、憍梵波提、离婆多、 admin

2020-06-14

  《妙莲华经》卷第二<譬喻品>第三尔时舍利弗踊跃欢喜,即起合掌,瞻仰尊颜而白佛言:今从世尊闻此音,心怀踊跃,得未曾有。所以者何?我昔从佛闻如是,见诸菩萨授记作佛,而我等不与斯事,甚自感伤,失于如来无量知见。世尊!我尝独处山林树下若坐若行,每作是念‘我等同入性,云何如来以小乘而见济度?是我等咎,非世尊也。所以者何?若我等待说所因成就阿耨多 admin

2020-06-14

  《妙莲华经》卷第三<药草喻品>第五尔时世尊告摩诃迦叶及诸大弟子:善哉!善哉!迦叶善说如来真实功德。诚如所言,如来复有无量无边阿僧祇功德,汝等若于无量亿劫说不能尽。迦叶!当知如来是诸之王,若有所说皆不虚也。于一切,以智方便而演说之,其所说皆悉到于一切智地。如来观知一切诸之所归趣,亦知一切众生深心所行,通达无碍;又于诸究尽明了,示诸众生一切智 admin

2020-06-14

  《妙莲华经》卷第四<五百弟子受记品>第八尔时富楼那弥多罗尼子,从佛闻是智慧方便随宜说,又闻授诸大弟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复闻宿世因缘之事,复闻诸佛有大自在神通之力,得未曾有,心净踊跃。即从座起,到于佛前头面礼足,却住一面,瞻仰尊颜目不暂舍,而作是念:世尊甚奇特,所为稀有!随顺世间若干种性,以方便知见而为说,拔出众生处处贪著。我等于佛功德,言不 admin

2020-06-14

  《妙莲华经》卷第五<安乐行品>第十四尔时文殊师利王子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是诸菩萨,甚为难有;敬顺佛故,发大誓愿;于后恶世,护持读说是华经。世尊!菩萨摩诃萨于后恶世,云何能说是经?佛告文殊师利:若菩萨摩诃萨,于后恶世欲说是经,当安住四。一者、安住菩萨行处及亲近处,能为众生演说是经。文殊师利!云何名菩萨摩诃萨行处?若菩萨摩诃萨住忍辱地,柔和善 admin

2020-06-14

  《妙莲华经》卷第六<随喜功德品>第十八尔时弥勒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华经随喜者,得几所福?而说偈言:世尊灭度后,其有闻是经,若能随喜者,为得几所福?尔时佛告弥勒菩萨摩诃萨:阿逸多!如来灭后,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及余智者若长、若幼,闻是经随喜已,从会出,至于余处,若在僧坊、若空闲地,若城邑、巷陌、聚落、田里, admin

2020-06-14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