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何以故?不见世人种伊兰子生栴檀树、断众生命而得福德。若欲祀者,应用香、花、乳、酪、酥、药。】(《优婆塞戒经》卷五)这意思是说:有的人主张如果想要得福报,那么应该要杀猪、宰羊来供养鬼神,但这个道理其实是讲不通的。为什么呢?因为从来没有看见过,有人把很臭的伊兰树种子种下去之后,竟然会长出很香的栴檀树来。这就好像中国俗语说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不可能种了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今生学佛,我得益于萧平实导师倡导的实证佛教一开始,对于修学佛法的认知,大概就是诵经念佛,说好话,做好事,后来追随萧平实导师学佛以后,才知道说,学佛需要建立很多的正知见,来确保自己思想上与真正的佛法保持一致;那些非佛教的种种理论,再好,顶多也只是人天善法,不能引导自己走出流转生死的生命的轮回。如果不幸遇到的是藏密教,恐怕就不仅仅是走不出轮回了,还得要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因此生命能够存在于宇宙中就是一则不可思议的大公案,也是佛教所要探讨的核心命题。一、楔子萧平实先生在1990年开始弘法不久,写了第一本书《无相念佛》,介绍现代人如何快速修定的方法。不久之后,1995年写出介绍如何参禅的《禅─悟前与悟后》。这是一本关于禅宗如何开悟明心、眼见佛性的书。如果我们仔细阅读这本书,可以发现萧平实在书中将中国禅宗明心见性的佛学理论、修定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学术研究是以科学的方法,实事求是的态度来立论,并可以经得起反对者的客观验证,重复检验;例如唐代玄奘大师著作《八识规矩颂》将生命可解剖为八个识的事实清楚呈现于世界,直至今日仍可客观的验证其真实性。从这样的角度来看,学术研究者若没有科学的论述,那么虽有学术身分,则其论述也只是宗教信仰;宗教信仰者若有科学论述,那么虽具宗教身分,则其论述亦可以有学术的贡献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卷4)虽然菩萨布施的时候,要有抉择的智慧,不要护持破坏的团体去弘扬邪法;但是在布施行中,不应当去简择对方的种姓贵贱而起分别心,或者不愿意布施饮食给非佛的外道,而使他们因为缺乏食物而丧失生命。而应该广为布施,而且要平等心;如果能常常透过布施,累积福德及修除性障,便能有机会值遇大善知识修学,实证解脱与证悟菩提。(原标题:但食故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有一次他到市集去买东西,看到一只待价而沽的鳖,心里就为这只鳖感到伤痛,看它在那边被卖,就询问说:这个要卖多少钱啊?鳖的主人知道菩萨有慈悲心,喜欢帮助众生,然后财富多得难以计数,所以买东西也无论贵贱都不会讨价还价;鳖主就开高价说要卖一百万钱:你如果能够买去最好啊!如果你不买的话,我就把这一只鳖煮了!那个菩萨听了之后,为了要挽救这只鳖的生命,就说:好啊 | 三摩地 2018-07-23 |
![]() |
鹿王来到了皇宫,就在大殿前下跪,请求国王说:我们这群卑微的牲畜为了贪求活命,因此寄托生命在贵国的国土上;突然间遭逢猎人前来狩猎,我们这些牲畜四处逃窜,有的亲人失散,有的死伤狼籍,我们真的很可怜。上天有好生之德而爱惜生命,不嗜杀戮,祈求大王不要再狩猎了!我们愿意各自安排日子,来到皇宫供太官发落。鹿王接著说:我们想要知道,大王每天所需鹿肉的数量,绝对不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所谓正路就是说,在这条道路上的水草很充足,可以让人以及牲畜都吃饱喝足,而不会在路上饿死或渴死,而且那一条道路也很安全,没有盗贼出入危害生命;而歧路的话,就是指那条路上的水草不足,或者是有盗贼出入,恐怕会难以平安地通过。我们听了上面佛陀这么多的开示,可能会觉得说:这些真的是很不容易做到,还真不是人干的!说得没错!这本来就是菩萨才能做得到的事啊!菩萨道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何以故?不见世人种伊兰子生栴檀树、断众生命而得福德。若欲祀者,应用香、花、乳、酪、酥、药。】(《优婆塞戒经》卷五)这意思是说:有的人主张如果想要得福报,那么应该要杀猪、宰羊来供养鬼神,但这个道理其实是讲不通的。为什么呢?因为从来没有看见过,有人把很臭的伊兰树种子种下去之后,竟然会长出很香的栴檀树来。这就好像中国俗语说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不可能种了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人身也是无常的,无论是风雨、寒热、饮食或病痛,总是要花许多的时间和心思来照顾这个色身,所以说这个色身真的是众苦聚集啊!所以龙树菩萨说:因为这样的缘故,我们应该要明了三世因果的道理,多行布施,积累不与五家共有的七圣财等等的清净资粮,那么今生以及来世,才能真正的安隐无忧啊!生命以及财物,除了要去观察它的无常以外,我们还要去观察它的不自在。因为从因果的正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因此佛陀说:他在经中常常这样讲,有智慧的人自己观察,除了自己只剩下一口可以吃的饭,自己吃生命可以存活,布施给他人可能就会死掉;可是当有人来乞求这一口饭的时候,还应该布施给他;何况自己有很多多余的财物呢?所以佛陀说:有智慧的人应当要观察,这些世间的财物都是无常的,都是无常,所以在无量世中会失坏、耗减;这样子这些财物都随着生死而失坏、耗减,那这样不管所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倘若说,以像灰尘那么小的面,来布施给蚂蚁,也能够得到无量无边的福德果报;因为这个蚂蚁可能因为吃了这么少的面,它就能够得到它的生命,不会失去它的生命,这样子的情况之下,这个布施的人的善心,也可以得到无量福德果报。天下就是有最贫的人,谁没有这么一点点的面呢?有谁一天只是吃三团小面,而会失去他的生命的?因此佛陀告诉我们,你在饮食的部分,如果有人因为缺乏饮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优婆塞戒经》卷四为什么布施能够受人天乐,乃至无上乐呢?因为在不杀害众生命根、在不盗取他人资财、不贪淫他人眷属、不妄语自称贤圣诳骗他人的前提下,以拥有的财物,让他人在病痛饥渴上,得到身体安隐的利益,免除忧愁恐惧的痛苦,已经超越了世间人自求多福的境界了。这样布施相对应得的安乐福报,也已经超越了人间,所以能够受人天安乐的果报。这个就是说,布施能够受人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所以菩萨他在进行一切布施以后,不会去生起后悔他的钱财减少了,或者他的内财减少了,或者造成他的生命要舍弃了;他不会考虑自己的钱财是不是会用尽,不会去轻视自己所拥有的财物,到底是尊贵不尊贵,也不会来轻视他现在是拥有什么样的一个色身果报,也不会来观察现在的布施是大布施,或者是大家所知道的布施,或者这个布施没有人知道,是小布施;或者是来乞求的人他是谁,是自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为什么需要放众生一条生路呢?表示牠有生命存亡的灾难,若不及时救护牠,生命即将陷入危险,所以及时伸出援手,这才是放生的真实义,也是无畏施的一种。但现见有许多的宗教团体都在做集体放生的事业,为什么说是事业呢?因为他们多是有计划的长期性的执行放生工作,因此购买了大量各类动物、昆虫来放生,譬如鸟、鱼、蚯蚓乃至蛇类(甚至是毒蛇)等等,因为是有计划性的,就会有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人身也是无常的,无论是风雨、寒热、饮食或病痛,总是要花许多的时间和心思来照顾这个色身,所以说这个色身真的是众苦聚集啊!所以龙树菩萨说:因为这样的缘故,我们应该要明了三世因果的道理,多行布施,积累不与五家共有的七圣财等等的清净资粮,那么今生以及来世,才能真正的安隐无忧啊!生命以及财物,除了要去观察它的无常以外,我们还要去观察它的不自在。因为从因果的正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佛陀说,只有物坏和不用这两种情形,福德会不现行;而并不是以一期生命的长短,来作为结算福报的标准的。其实大多数的久学菩萨,都是像这个样子作的,在过去世修了很多福德,所以在这一世很容易赚到钱,但是他在赚到一部分以后,觉得已经够这一世来使用了,所以就不再花时间去赚钱;这就是把福德寄存著不用,当寿命终了时,把其余的福德又带到下一世去;这样菩萨所累积的福德以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人身也是无常的,无论是风雨、寒热、饮食或病痛,总是要花许多的时间和心思来照顾这个色身,所以说这个色身真的是众苦聚集啊!所以龙树菩萨说:因为这样的缘故,我们应该要明了三世因果的道理,多行布施,积累不与五家共有的七圣财等等的清净资粮,那么今生以及来世,才能真正的安隐无忧啊!生命以及财物,除了要去观察它的无常以外,我们还要去观察它的不自在。因为从因果的正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因为认为生命中只有学法、证法才是最重要的事,其他世间事都像过眼烟云,又何必在意、何必去计较呢?所以说如果专心在法上用功时,还有什么不能忍呢?因此心不放逸,就能生起众生忍来。第五、断除瞋恚就能生忍。我们如果能把瞋恚心给断除掉,对众生也就可以接受,心就能安忍。所以断除瞋恚,也是生忍成就的重要条件之一。以上所说的五种方法,可以让我们避免火烧功德林。除此之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由于生命无常的缘故,请在得知正确知见后,思维整理一番,好好的与家人沟通。请正视这个问题的处理,因为一切无常,避免家人在不知情,或被误导知见的情况下,擅自为您作主,擅自为您死后去作器官捐赠,自以为成就遗爱人间的善行,使您面对剧通难耐而生嗔恚之心,促使您下堕三恶道。另者再谈,假如您已修得四禅八定具足的证量,一定要符合经典所说的证境,不是依于自己错误的认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