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菩萨无所得引自《大般涅槃经》  admin

2024-11-03

 2布施《大般涅槃經》:「若有所得,是魔眷屬,非我弟子。」若學人在正法道場常起有所得想、貪著想(例如計較義工工作等作為禪三的交換條件)、競較想,往往被魔波旬利用而不自知。眞正菩薩行功德時,唯爲三寶,心住無所得而捨財物、時間、體力、乃至棄捨人我是非;於諸法因緣起布施想,隨順饒益於他,斷除貪心。 3愛語《華嚴經》:「若菩薩於諸菩薩起一瞋心,則成就如是 admin

2024-11-03

  如《大般涅槃經》卷14〈聖行品〉:「譬如從牛出乳,從乳出酪,從酪出生穌,從生穌出熟穌,從熟穌出醍醐,醍醐最上,若有服者眾病皆除,所有諸藥,悉入其中。」(CBETA2021.Q2,T12,no.374,p.449a6-8) 又如《本草綱目·卷五十·獸部·醍醐》:「宗奭曰:『作酪時,上一重凝者為酥,酥上如油者為醍醐,熬之即出,不可多得,極甘美,用處亦少。』」其製法及 admin

2023-04-19

  其中以“藏传佛教”之名最为混淆视听,令世人以为喇嘛教是佛教,实际上此名称是当年班禅喇嘛向大陆领导人毛泽东建议而后方有,当知历代中国人一向直接称呼“喇嘛、喇嘛教”,或说“番僧”,以著僧服故,如《大般涅槃经》卷4〈如来性品第4之1〉所说:“善男子!我涅槃后无量百岁,四道圣人悉复涅槃,正法灭后,于像法中,当有比丘似像持律, admin

2022-06-23

   “三德六味,供佛及僧;法界有情,普同供养”取自《大般涅槃经》:历史上的释迦牟尼佛即将示现入灭时,以威德无垢称王为首的在家弟子强忍哀痛,以旃檀香木、八功德水[14]烹办了苦、醋(酸)、甘、辛、咸、淡六味皆具的甘美饮食,且所备饮食皆具轻软、淨洁、如法的三德庄严,哀求如来接受最后供养;此即这四句中的“三德六味,供佛及僧”。[15]然如来 admin

2022-06-23

  如《大般涅槃经》卷14〈圣行品〉:“譬如从牛出乳,从乳出酪,从酪出生稣,从生稣出熟稣,从熟稣出醍醐,醍醐最上,若有服者众病皆除,所有诸药,悉入其中。”《大正藏》册12,页449,上6-8。又如《本草纲目·卷五十‧兽部‧醍醐》:“宗奭曰:‘作酪时,上一重凝者为酥,酥上如油者为醍醐,熬之即出,不可多得,极甘美,用处亦少。’”其 admin

2022-06-23

  释迦如来住持的西方无胜佛土 在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译出的《大般涅槃经》说,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摩诃萨请示如来:“为何如来您只有修持九事功德,不修淨土功德?”释迦如来即为开示:“我于过去具足修持十事功德,如果世界不淨污秽充满,便无诸佛世尊出兴于世。当知如果有菩萨说‘此佛世界秽恶不淨,他方佛世界严丽清淨’,这即是误解。西方去 admin

2022-06-23

  施食圹野鬼 在《大般涅槃经》卷16〈梵行品第8〉说到:有一鬼神名叫圹野(旷野),纯食肉血、多杀众生。当时如来正教化当地鬼神,但这位圹野不受教化,于是如来便化身作大力鬼,倾动他的宫殿,圹野和他的眷属本来还想要和如来对抗,然而一看见如来时就失了心念,惶怖趴地,迷闷昏倒。如来慈愍手摩其身,圹野起来后感谢如来慈愍赦他过失;如来再还复佛身,为他说法,令他受 admin

2022-06-23

  ——《大般涅槃经》  这时候刚好又要禅三,恩师催了三次,说我有见性因缘,一定要我报名;更表示台中道场等禅三回来之后再找,于是我就因此报名禅三。禅三前开始用功,虽然之前看话头已经看了将近三年,早已一念相续,但恩师要我看得更细——看蚂蚁、看树叶、看行人;眼睛看到哪里话头就到哪里;最后看到话头就黏在身上,怎么都不会掉;连看书时 admin

2021-05-14

  像印顺这样严重破法的人很可能是魔眷属[《大般涅槃经》卷7〈如来性品第4之4〉:【佛告迦叶:“我般涅槃七百岁后,是魔波旬渐当沮坏我之正法。……若有说言:‘如来为欲度众生故,说方等经。’当知是人真我弟子。若有不受方等经者,当知是人非我弟子,不为佛法而出家也,即是邪见外道弟子。‘如是经律是佛所说,若不如是是魔所说。’若有 admin

2021-01-02

  大般涅槃经》卷19开示说:智者有二:一者不造诸恶,二者作已忏悔;愚者亦二,一者作罪,二者覆藏。意思是说,有智慧的人有两种:一种是不造作恶业的人,另一种是造作恶业之后懂得忏悔的人;愚痴人也有两种,一种是造作罪业的人,另一种是造作罪业之后覆藏,而不作惭愧与忏悔的人。《大般涅槃经》接着说:虽先作恶后能发露,悔已惭愧更不敢作,犹如浊水置之明珠,以珠威力水即 admin

2020-08-28

大般涅槃经》卷31〈师子吼菩萨品第11〉也有如是开示:【善男子!如拔坚木,先以手动,后则易出;菩萨定慧亦复如是,先以定动,后以智拔。】4要先有修定过程而获得定力以后,刚强难调的心性先被定力降伏了,然后再以智慧证转才能如实断除结使。.............以上所载谈到定力之文字,多为套书中之所说,单本书中所说者仅于开头列出《宗通与说通》一段文字为证,其余诸多单本书 admin

2020-08-04

  因此缘故,在佛门中,如果有人动不动就以活佛、法王自居,却连我见未断、明心也无,更不用说是十地菩萨所应有的智慧、福德、定力、神通,大宝莲华王宫殿等功德当然也没有,你就该知道那一定是大妄语人,已经成为断一切善根的一颠迦销灭佛种7人,也是佛在《大般涅槃经》卷17开示:“一阐提、诸佛世尊所不能治”8的愚痴众生。什么是“如来自到境界”?乃是成 admin

2020-07-27

譬如,佛陀在《大般涅槃经后分》当中开示善恶业道、善恶业报、三世因果的道理,而说到:深思行业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三世因果,循环不失,此生空过,后悔无追。(《大般涅槃经后分》卷一)又在《过去现在因果经》中开示了生死轮回的道理,而说:一切众生不知诸苦之根本者,皆悉轮回,在于生死。(《过去现在因果经》卷三)佛陀所开示的三乘经典,也都是为了教导众生要如何断除 admin

2020-07-23

  **************************************凡夫之杂染真如不能遍一切处,亦非众生共有同一个真如:《大般涅槃经》卷30:《六师复言:瞿昙,色亦非我,乃至识亦非我。我者遍一切处,犹如虚空。佛言:若遍有者,则不应言‘我初不见’,若初不见,则知是见本无今有。若本无今有,是名无常。若无常者云何言遍?若遍有者,五道之中应皆有身,若有身者应各受报,若各受报,云何 admin

2020-07-23

   这就好像说,在《大般涅槃经》中的记载,世尊于娑婆世界化缘圆满,即将示现入涅槃的时候,已经于拘尸那国阿利罗跋提河边娑罗双树间现吉祥卧,为大众宣说将欲入涅槃之时,有很多的很多的有情,乃至是诸天诸菩萨都向世尊禀白:唯愿如来!哀受我等最后供养。但世尊知时默然不受,如是三请悉皆不许,为什么会这样子?因为真的是哀悯众生的缘故,所以要等到最适合的最后供养的 admin

2020-07-06

  二千五百多年前,世尊于天竺示现大般涅槃以后,声闻法中的摩诃迦叶尊者观察到:须跋陀罗摩诃罗比丘认为可以不必再听从世尊关于净或不净、应作不应作之言教,随著世尊之涅槃示现,从此以后自己可以随欲造作或不作。看到同行比丘有这样的想法,促使摩诃迦叶尊者思惟著:有这种想法之比丘能导致恶法生起,应该趁恶法未兴起之前结集世尊言教为法藏,让世尊正法能够住世久远以利益有 admin

2020-06-10

  是故(《大般涅槃经》)佛云:「善男子!一切众生不退佛性故,名之为有;阿毘跋致故,以当有故,决定得故,定当见故,是故名为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如汝先问断善根人亦有如来佛性者,是人亦有如来佛性,亦有后身佛性。是二佛性:障未来故得名为无,毕竟得故得名为有。......善男子!现在烦恼为作障故,令诸众生不得睹见:如香山中有忍辱草,非一切牛皆能得食,佛性亦尔。」迦 admin

2020-06-08

  对于惭愧的部分,我们举一段佛在《大般涅槃经》中的经文来说明。经文中提到耆婆菩萨对于阿阇世王的劝告,当中有引用佛的开示,显示出惭愧、忏悔的功德是非常殊胜的。经文是这样说的:【耆婆答言:善哉!善哉!王虽作罪心生重悔而怀惭愧。大王!诸佛世尊常说是言:有二白法能救众生:一惭、二愧。惭者自不作罪;愧者不教他作。惭者内自羞耻;愧者发露向人。惭者羞人;愧者羞天, admin

2020-06-08

  那它具体的内容又是什么呢?像《大般涅槃经》中这样说:烦恼障者:贪欲、瞋恚、愚痴、忿怒、缠盖、焦恼、嫉妬、悭悋、奸诈、谀谄、无惭、无愧、慢、慢慢、不如慢、增上慢、我慢、邪慢、憍慢,放逸、贡高、怼恨、诤讼、邪命、谄媚,诈现异相、以利求利,恶求多求;无有恭敬,不随教诲、亲近恶友,贪利无厌、缠缚难解;欲于恶欲,贪于恶贪;身见有见,及以无见;频申憙睡,欠呿不 admin

2020-06-08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