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五戒  成佛之道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com/p/8745931123琅琊阁,〈琅琊随笔(19)︰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当你在习惯了导师那一套高度“简化”的“阿赖耶识=如来藏=真如=常住法=第一因”佛法系统,而且从来都是用这一套理解一切佛经,又从来都不读外面的书,你是不可能读懂专业佛学书籍和论文的。换句话说,我们跳过了学佛的基础课和必修课,然后拿着导师的“简易佛法”去读专业 admin

2020-07-12

  】(古时)九十六种外道或六十二种外道,皆因不解意识种种变相境界,故以自意妄想而施设种种常住不坏之意识境界相,譬如意识细心、意识极细心、细意识、极细意识,或如佛门中人常以种种意识变相境界而住,谓其中某一变相境界中之意识心为真如、为佛法身、为宇宙万法之第一因,皆成误计本住法的心外求法者。不能真实理解意识心有种种变相,施设各各不同的意识变相,说是真如、佛 admin

2020-06-08

也就是因为这样子的妄想,这样子的无明,所以才会去妄想执着,有另外一个第一因,能够出生一切万法。所以众生因为对于法界实相的不了解,所以会去生出种种的虚妄想,这个都是因为对于法界实相,乃至于对于五阴十八界的实际的状况不了解,会产生种种的妄想的邪见出来。这些对五阴的妄想的邪见,不了知而产生了这些错误的,因为五阴而产生的这些见解,就是因为我见,乃至因为我见 admin

2020-02-19

而一神教臆想上帝是诸法的根本因、第一因,完全不知实际上如来藏才是真正的第一因,而且这一切众缘都是从第一因如来藏中出生的——助缘或外缘诸法都是已经先从自、他有情的如来藏中出生了,然后才能成为助缘,第一因如来藏才能间接或辗转藉之出生其余诸法。如果世间万法只要有助缘就能出生,而不须要有根本识第一因,那幺因果律就无法实现了,世间的因果必将错乱而无 admin

2020-02-18

】(古时)九十六种外道或六十二种外道,皆因不解意识种种变相境界,故以自意妄想而施设种种常住不坏之意识境界相,譬如意识细心、意识极细心、细意识、极细意识,或如佛门中人常以种种意识变相境界而住,谓其中某一变相境界中之意识心为真如、为佛法身、为宇宙万法之第一因,皆成误计本住法的心外求法者。不能真实理解意识心有种种变相,施设各各不同的意识变相,说是真如、佛 admin

2020-02-18

世尊当时作这个观行的时候,确立了万法的根源就是这个本识,一切的万法推究其根源,都是这个出生万法的第一因本识;再也没有一个法能够超过本识,五蕴名色都源自于本识,本识之上不会再有法了。本识是三界中的第一因,不论彼时有佛、无佛出世,最究竟的道理就是如此,这是不会改变的定量;从无量生前一向就是如此了,所以把这个本识如来藏之法叫作古仙人道。------《三乘菩提之 admin

2020-02-18

】意识确实很难理解,往往有许多人误会意识,而落在九十六种外道见或六十二种外道见,都是因为不能真实理解意识心有种种变相境界,所以就恣意妄想,施设了种种常住不坏的意识境界相,譬如意识细心、意识极细心、细意识、极细意识,然后就以其中某一种变相境界中的意识心,误认为真如或误认为佛法身,或误认为宇宙万法的第一因,其实都是误计本住法,堕于心外求法的外道见。所以 admin

2019-04-24

】(古时)九十六种外道或六十二种外道,皆因不解意识种种变相境界,故以自意妄想而施设种种常住不坏之意识境界相,譬如“意识细心、意识极细心、细意识、极细意识”,或如佛门中人常以种种意识变相境界而住,谓其中某一变相境界中之意识心为真如、为佛法身、为宇宙万法之第一因,皆成误计本住法的心外求法者。不能真实理解意识心有种种变相,施设各各不同的意识变相 admin

2018-12-27

导师一边讲经说法、举办禅三培育人才,一边连续写书,二个月出一本书,著作等身;教书育人,法义清晰明白,真正的直指人心单刀直入,没有丝毫含糊,没有丝毫犹豫,若不是菩萨的证量,能一如既往地弘扬如来藏正法,明心见性菩萨大法吗?若向山中走,请问过来人!我一心为正法,问了不少人都含糊不清,只有导师才能消融我心中悄未然啊!如果说导师是魔,那一定是伟大的魔、可敬的 admin

2018-11-10

纵使粉骨碎身,岂能酬答?是为发菩提心第一因缘也。云何念父母恩?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十月三年,怀胎乳哺,推干去湿,咽苦吐甘。才得成人,指望绍继门风,供承祭祀。今我等既已出家,滥称释子,忝号沙门。甘旨不供,祭扫不给。生不能养其口体,死不能导其神灵。于世间则为大损,于出世又无实益。两途既失,重罪难逃。如是思惟,唯有百劫千生,常行佛道;十方三世,普度众生。 admin

2018-07-23

自非发广大心,行菩萨道,建立佛法,救度众生;纵使粉身碎骨,岂能酬答?是为发菩提心第一因缘也。云何念父母恩?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十月三年,怀胎乳哺;推干去湿,咽苦吐甘,才得。指望绍继门风,供承祭祀。今我等既已出家,滥称释子,忝号沙门。甘旨不供,祭扫不给;生不能养其口体,死不能导其神灵。于世间则为大损,于出世又无实益;两途既失,重罪难逃。如是思惟,惟有 三摩地

2018-07-23

佛陀之前的印度哲学当中,最重要的就是有关于世界众生的本源这一类的问题,也可以说是全部印度哲学的核心,也就是要追求万有本源的第一因。这一件事情,成为印度各派哲学当中不约而同、理所当然的终极目标。当然这个背后,都是由于当时这些有缘的菩萨们共同努力的结果。想想看,如果当时的印度众生,都是一些只想修人天善法,想要赶快生天享福;或者只想要自己赶快脱离三界进入 三摩地

2018-07-22

佛陀之前的印度哲学当中,最重要的就是有关于“世界众生的本源”这一类的问题,也可以说是全部印度哲学的核心,也就是要追求万有本源的第一因。这一件事情,成为印度各派哲学当中不约而同、理所当然的终极目标。当然这个背后,都是由于当时这些有缘的菩萨们共同努力的结果。想想看,如果当时的印度众生,都是一些只想修人天善法,想要赶快生天享福;或者只想要自己赶 admin

2018-07-22

还有学人不明白佛说之心能造物的原理,遂将佛说之能生万法之藏识与一神教所说之第一因的造物主(上帝、梵)等同起来,其实二者的本质是完全不同的。譬如,佛教实证在无始劫以来,轮回之众生以及其所生活的宇宙器世间就存在,并非先有藏识,之后藏识再造出有情及器世间;一神教则认为先有造物主,而后造物主创造了一切。藏识与所造之众生非一非异,和合运作,藏识也能被其所造之 三摩地

2018-07-22

还有学人不明白佛说之心能造物的原理,遂将佛说之能生万法之藏识与一神教所说之第一因的造物主(上帝、梵)等同起来,其实二者的本质是完全不同的。譬如,佛教实证在无始劫以来,轮回之众生以及其所生活的宇宙器世间就存在,并非先有藏识,之后藏识再造出有情及器世间;一神教则认为先有造物主,而后造物主创造了一切。藏识与所造之众生非一非异,和合运作,藏识也能被其所造之 三摩地

2018-07-22

还有学人不明白佛说之心能造物的原理,遂将佛说之能生万法之藏识与一神教所说之第一因的造物主(上帝、梵)等同起来,其实二者的本质是完全不同的。譬如,佛教实证在无始劫以来,轮回之众生以及其所生活的宇宙器世间就存在,并非先有藏识,之后藏识再造出有情及器世间;一神教则认为先有造物主,而后造物主创造了一切。藏识与所造之众生非一非异,和合运作,藏识也能被其所造之 三摩地

2018-07-22

膜宇宙与膜宇宙因彼此重力相互拉近,当两者互相碰撞时,膜宇宙变成高温、高密度的极高温状态,这就是我们说的大爆炸,同时两膜宇宙间亦留下状如砂漏(如前文中所附图片,须弥山的形状)连接通道--黑洞对比分析后,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的结论:三界为心〔黑暗物质如来藏〕,万法为识可以完整解释现代宇宙论的大爆炸及暗物质等,意识界及器世界的起源的第一因即是如来藏。(原标题:娑 三摩地

2018-07-22

还有学人不明白佛说之心能造物的原理,遂将佛说之能生万法之藏识与一神教所说之第一因的造物主(上帝、梵)等同起来,其实二者的本质是完全不同的。譬如,佛教实证在无始劫以来,轮回之众生以及其所生活的宇宙器世间就存在,并非先有藏识,之后藏识再造出有情及器世间;一神教则认为先有造物主,而后造物主创造了一切。藏识与所造之众生非一非异,和合运作,藏识也能被其所造之 三摩地

2018-07-22

它从一开始的第一因就说明了,它完全没有办法违逆,它跟佛教所说的一切平等是大相违背的,这样的违背就是代表说:高下是立判!学佛是要让众生能够普济,能够普度一切的众生,不论他现在在哪一个恶道里面,不论他在哪一个善道里面,都能够究竟地利益。所以说即使你说,自己的修行能够多好,可以到天人,然后可以过著永久快乐,在那个梦幻世界里面安住,这样还是无法的。没有世间 三摩地

2018-07-22

那我们倒是谈到说,世间上也有许许多多的人,不像无因论者一样,只要过完一生就不去管他,那世间也有许多人,在追寻着、在探问着:到底这个世间,有没有第一因存在?有没有其中的因果运作存在?有一派的论点会觉得,宇宙间存在一个独立自在而运作的所谓的业果报系统,也就是这个系统它掌管了世间所有的有情众生一切所做的事情。那我们所做的一切事情(所有做的一切事情),都在 三摩地

2018-07-22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共26条/2页 
相关搜索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180064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