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自觉自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更受后有’。释尊正觉而成佛,盖如此。”印顺说此“自觉自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更受后有’。释尊正觉而成佛,盖如此。” 也就是在说“成佛”即是“成阿罗汉”,佛就是阿罗汉,阿罗汉就是佛,二者是一样的,只是为适应不同众生而作不同名相、不同 | admin 2024-06-15 |
|
![]() |
”于是他第二天就成为阿罗汉了!但是意根呢,在意识今天闻法而得法眼净、证初果的时候,意根也不会说话;可是意识得法眼净、证初果后下去思惟时,意根就把所默容的往世出世间法种子供应给意识了,所以意识整夜不断地思惟的结果,第二天就成为阿罗汉,于是马上就到佛前禀报:“世尊!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知如真。”世尊问清楚了就说:&ldqu | admin 2020-07-03 |
”于是他第二天就成为阿罗汉了!但是意根呢,在意识今天闻法而得法眼净、证初果的时候,意根也不会说话;可是意识得法眼净、证初果后下去思惟时,意根就把所默容的往世出世间法种子供应给意识了,所以意识整夜不断地思惟的结果,第二天就成为阿罗汉,于是马上就到佛前禀报:“世尊!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知如真。”世尊问清楚了就说:&ldqu | admin 2020-06-20 |
|
![]() |
解脱知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杂阿含经》卷8)由上面一段经文,所以对于六根、六尘、六识,及我所觉受等法的虚妄性,是要一并了知的,不是只了知识阴六识的虚妄性就够了,解脱道的修行者,必须同时了知识阴外的六根以及六尘的虚妄性。因为它们都是无常的,不能久住的,还必须了知识阴所生的受阴虚妄,必须了知识阴及身口共同出现的行阴也都虚 | admin 2020-02-21 |
![]() |
见法自知得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得阿罗汉。闻佛所说,欢喜奉行。】以上这一段经文的意思是说:当时有一位外道出家人叫作仙尼,他向佛禀白说:世尊!先前一天,或有沙门、或有婆罗门、或有遮罗迦、或有出家人,同集于希有讲堂中,以这样的道理宣称:富兰那迦叶为大众之主,有五百弟子前后围遶;其弟子中有极为聪慧者,也有钝根者,等到他们渐渐命终 | admin 2020-02-18 |
![]() |
如斯圣众皆是观行已毕,自知“我生已尽、不受后有”,亦知“梵行已立、所作已办”,次日天明即来世尊面前禀告:“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世尊当场即予随喜认可。 然末法时代与诸佛子谈论“次法”时,求其“梵行已立”证入初禅者,实为空泛,都不可得;应当求其实证未到地定,此为“次法&rdqu | admin 2019-09-02 |
![]() |
当自己已经确定完全没有自我及我所的执着贪爱,确实愿意在舍报后断灭,只剩下自己仍未证知的本识离见闻觉知而独存时,才能确认自己确实是「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知如真」的声闻阿罗汉。(原标题:了知识阴的虚妄性是修行的关键)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由于生起出世间正定之正受,所以圣们心正解脱贪欲、瞋恚、愚痴;如是心善解脱,圣们得正知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自知不受后有。这是以正见为首来综贯八正道,在实践修行上,八正道有互相资助的关系,必须是八正道齐头并进,缺一不可;在实践中,得闻、思、修慧,因此一分正见可以导引一分道谛,一分道谛的增上,亦可增益一分正见,是故一切佛子于四圣谛八正道之真实义,皆应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涅槃----“三界之外”的胜境既然真实心第八识如来藏创造了一切,维系了三界六道的正常运作,三界六道的一切法都离不开祂,那反过来祂能不能和祂所创造的一切分离开呢?是可以的,当真心第八识独存时,这就是三界外的胜景----无境界的境界,这就是一切人天所不能到的涅槃彼岸,这就是二乘人所追求的终极目标“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rdqu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由于生起出世间正定之正受,所以圣弟子们心正解脱贪欲、瞋恚、愚痴;如是心善解脱,圣弟子们得正知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自知不受后有。这是以正见为首来综贯八正道,在实践修行上,八正道有互相资助的关系,必须是八正道齐头并进,缺一不可;在实践中,得闻、思、修慧,因此一分正见可以导引一分道谛,一分道谛的增上,亦可增益一分正见,是故一切佛子于四圣谛八正道之真实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如是观察已,于世间都无所取;无所取者,则无所着;无所着者,自觉涅槃:‘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杂阿含经》卷三)都是在强调变异生灭的五阴都是非我,这就是已经隐含着,五阴之外其实还有一个如来常住身真我存在。而这个真我如来是不能离开五阴来说祂存在于世间,但也不能够说祂是与五阴和合不可分的。那这个与众生五阴十八界同在,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如是,一切烦恼、上烦恼断,过恒沙等如来所得一切诸法通达无碍,一切智见离一切过恶,得一切功德,法王、法主而得自在,登一切法自在之地,如来应等正觉正师子吼:‘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是故,世尊以师子吼,依于了义,一向记说。世尊!不受后有智有二种:谓如来以无上调御,降伏四魔,出一切世间,为一切众生之所瞻仰,得不思议法身,于一切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如是,多闻圣弟子于色生厌,于受、想、行、识生厌;厌故不乐,不乐故解脱,解脱知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大宝积经菩萨藏会第十二》毘利耶波罗蜜多品第九之四:【尔时长老舍利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行毘利耶波罗蜜多时,精勤修获法身之相?唯然世尊!愿为解说。」佛告舍利子:「菩萨摩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当自己已经确定完全没有自我及我所的执著贪爱,确实愿意在舍报后断灭,只剩下自己仍未证知的本识离见闻觉知而独存时,才能确认自己确实是“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知如真”的声闻阿罗汉。《杂阿含经》卷八亦云:佛告比丘:“善哉!善哉!于耳、鼻、舌、身、意触入处,非我、非异我、不相在。作如是如实知见者,不起诸漏,心不染著,以得 | admin 2018-07-21 |
![]() |
由于生起出世间正定之正受,所以圣弟子们心正解脱贪欲、瞋恚、愚痴;如是心善解脱,圣弟子们得正知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自知不受后有。这是以正见为首来综贯八正道,在实践修行上,八正道有互相资助的关系,必须是八正道齐头并进,缺一不可;在实践中,得闻、思、修慧,因此一分正见可以导引一分道谛,一分道谛的增上,亦可增益一分正见,是故一切佛子于四圣谛八正道之真实 | admin 2018-07-21 |
![]() |
当自己已经确定完全没有自我及我所的执著贪爱,确实愿意在舍报后断灭,只剩下自己仍未证知的本识离见闻觉知而独存时,才能确认自己确实是“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知如真”的声闻阿罗汉。《杂阿含经》卷八亦云:佛告比丘:“善哉!善哉!于耳、鼻、舌、身、意触入处,非我、非异我、不相在。作如是如实知见者,不起诸漏,心不染著,以得 | 三摩地 2018-07-21 |
![]() |
阿罗汉是从声闻而得,声闻的极果叫作阿罗汉,声闻为什么称为声闻呢?是因为他是听闻佛的音声说法而证,所以称为声闻;所以阿罗汉不是自参而修得的,阿罗汉一定是从佛的音声说法而证得;只要证得阿罗汉的圣者,他自己会知道,所以他会知道:「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阿罗汉可以自证自知,就是他自己证得阿罗汉以后,他知道他来世不会再受后有,所以也不 | 三摩地 2018-07-21 |
![]() |
由于生起出世间正定之正受,所以圣弟子们心正解脱贪欲、瞋恚、愚痴;如是心善解脱,圣弟子们得正知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自知不受后有。这是以正见为首来综贯八正道,在实践修行上,八正道有互相资助的关系,必须是八正道齐头并进,缺一不可;在实践中,得闻、思、修慧,因此一分正见可以导引一分道谛,一分道谛的增上,亦可增益一分正见,是故一切佛子于四圣谛八正道之真实 | 三摩地 2018-0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