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父亲年轻时即忍受长年失眠而不服、多种慢性病痛轮流缠身,母亲求神问卜,最后发愿:“若父亲得以延年益寿,则愿在父亲有生之年,到行天宫里做义工,并吃早与花来报答神明。”父亲是个无神论者,视母亲此举为迷信无知,母亲则抱著诚心一片,日日夜夜奔忙于寺庙与家庭之间,又得尽量避免父亲之不悦。因此,使我随时准备不知哪天会顿失依怙,无法上学,要负起生活重 三摩地

2018-07-20

家父与慈母长期茹,但我常会想:为何要食?由于家父七十三岁高龄才落发出家,当时虽觉不舍,但毕竟是他自己的选择。三年后家父往生,就近请了台南市龙山寺的师父办理临终事宜,在那之后与龙山寺结了缘。也因此一因缘,在龙山禅院参加生平第一次的禅七,由泰国一位比丘教导朗波田的动中禅。在第二天晚上的喝茶时间围坐一圈,禅师要我上前,将手表放在我手上,然后叫我放手让 三摩地

2018-07-20

几次看见师母,也随和朴、平易近人,总是默默站在一旁;不出锋头,很难得。接著十月上禅净班,游老师律己甚严,讲佛法亦不敢稍有含糊,一发现讲得不对,隔周就向大家忏悔,并作修正。上起课来轻松又活泼,常提出问题要我们思惟、整理;且从来没请过假,除春节外,不论任何假日,都全心全意、无私奉献,令人感动。何师姊对每位学员用心呵护,并常带领我们作义工,以培植福德, 三摩地

2018-07-20

大约六年前,平常很少联络的堂妹,突然来我家住了一星期;有“非人”附在她身上,由此因缘,我开始食,并且很认真的读经、持名念佛,想要了解详情。某个因缘,在食店看到《无相念佛》,看了很欢喜。书后提到萧老师将宣讲《楞严经》,我就来到了正觉讲堂,并且报名“禅净班”。两年多以来,上课未曾缺席,进出讲堂亦不喜攀缘。由于对导师书中所写的法义 三摩地

2018-07-20

但一直都是以为所见的疑惑可能是人为因,所遇非人,非属教门、法义的问题。这样的迷思,一直到遇见萧导师,才算是完全扭转过来。另一个与佛法的因缘是“台中莲社”,其实也不很直接,也很浅。大学时所参加的社团,在同一层楼的楼梯口,正好就是佛教社团,每日来往进出都会经过。听说这佛教社团当初与雪庐老师的渊源很深,因为李炳南老居士也曾在学校教书,一直影响 三摩地

2018-07-20

二十岁那年,偶遇一位僧宝到公司化缘(至今都不知道他老人家是否化到钱了?)要离去之时,那位不曾谋面的师父,到我面前和缓而又慈爱的说:“可以学著每天吃一餐斋,或者吃一餐水果斋。”并且叫我到土城承天禅寺去找一位广钦老和尚。当时没有任何宗教信仰的我,实在不知道找广钦老和尚要干嘛?更不知道广钦老和尚是何许人也!于是,与初识的文凯师兄骑著机车,呼 三摩地

2018-07-20

上大学的前夕,反观自己在考前会吃祈愿,求诸佛菩萨加被,一旦如愿后,就恢复旧习大啖美食,想来十分惭愧,于是决定效法家中的三位大菩萨,开始吃,悲悯众生而慈心不杀故。有一天母亲对说:“既然信受观世音菩萨,就应课诵大悲咒,以发大悲心。”转而反省自己,在遇到困境时,唯恐自身力量不足而做得不好,就乞求观世音菩萨加被,因为观世音菩萨向来十分灵感,因 三摩地

2018-07-20

从小因家庭经济条件不佳,父母皆须为生活奋斗,所以将子女交由南部的外祖父母照顾,在物质匮乏的童年里,得到第一本课外读物,是学校奖励的《释迦牟尼佛传》,读时倍觉亲切;青少年时期,强说愁的年龄,再加上父亲往生,让我开始找寻“生命的真谛”为何?有模有样地看起教的圣经及哲学类的书籍;直至二十二岁初入文教业,办公室同事大多是一贯道的道亲,在大家热心传 三摩地

2018-07-20

第二十三篇:施瑞雯见道报告我的外婆茹,笃信佛教,母亲也很早就入佛门。小时候问母亲:“为何要信佛?”母亲总是回答:“反正很好就是了。”所以我总以为佛教与道教类似,都是在求平安、求财富等。当时的我一点也不想深入佛法,不过因为我向来乐于听受长辈的话,所以母亲要我陪她朝山,要我皈依,要我背持大悲咒,我都做了、也背了。大学毕业后,忙于工 三摩地

2018-07-20

尤其心仪罗,收集志文出版社印行他的全集;最向往他在剑桥大学三一学院,那种天纵之资,邃古今之学的超逸豪情(此为何以今日有幸亲聆萧导师法音,言言显示不二之门,每每感激涕零,深感比之罗,尤有幸之!)虽无凌铄千古之志,颇有“立言”之思。初中二年级,曾以“性灵”为名的短篇小说,获全国文艺创作比赛第二名,一直好奇于“心、灵、我&rdqu 三摩地

2018-07-20

”石头禅师看了他的偈子,点头表示肯定,并希望他出家,问道:“子以缁邪,邪(你是打算出家还是当居士)?”庞居士道:“愿从所慕。”因此,他选择了居士生活,而没有落发出家。庞居士在石头座下参学了一段时间之后,又前往江西洪州,参礼马祖。初见马祖,他又抛出了那个老问题:“不与万法为侣者是甚么人?”马祖道:“待汝一口吸 三摩地

2018-07-20

临济禅师接众,以喝著称,在他的接引之下,开悟者不可胜数,得法并行化一方的著名有二十余人。除了用喝之外,临济禅师还有三玄、三要、四句等方便设施,以接引不同来机。他的上堂和示众法语,更是深入浅出,直指人心,千百年来一直被视禅门瑰宝,可作为修禅的入门指南。学佛者,不论修何法门,欲树立正知正见,临济禅师的语录不可不看。临济禅师圆寂于咸通八年(公元867年) 三摩地

2018-07-20

孚上座之后,请禅者吃茶,说道:“某甲志狭劣,依文解义,适蒙见笑,且望见教。”禅者道:“实笑座主不识法身。”孚上座问:“如此解说,何处不是?”禅者道:“请座主更说一遍。”孚上座道:“法身之理,犹若太虚,竖穷三际,横亘十方,弥纶八极,包括二仪,随缘赴感,靡不周遍。”禅者道:“不道座主说不是,只是 三摩地

2018-07-20

比蒙太傅侍中俾求禅录,抃出恩纪,闻之喜快,不觉手舞而足蹈。伏惟执事,富贵如是之极,道德如是之盛,福寿康宁如是之备,退休闲逸如是之高,其的未甚留意者,如来一大事因缘而已。今兹又复于真性有所悟人,抃\敢为贺于门下也。”后来,富弼果然于颖州华严院颙禅师(宗本圆照禅师之法嗣)座下悟道。赵抃七十二岁的时候,以太子少保之职,退休归养故里,并筑高斋以自适, 三摩地

2018-07-20

识是非、别缁底衲僧,到这里如何辨明?未能行到水穷处,难解坐看云起时。”政和七年(1117)九月十八日,惟清禅师示寂。此前十日,曾自作“无生常住真归告铭”云:“贤劫第四尊,释迦文佛,直下第四十八世孙惟清,虽从本觉应缘而生,而了缘即空,初无自性,氏族亲里莫得而详,但以正因一念为所宗承,是厕释迦之远孙,其号灵源叟。据自了因所了妙性,无名 三摩地

2018-07-20

当时,有一位名叫清的禅师,曾经久参石霜慈明楚圆禅师,道眼明彻,后于鹿苑附近,寓居一室,很少与人交往。一日,从悦禅师正在吃蜜渍荔枝,清禅师偶然从门前经过。从悦禅师招呼道:“经老人乡果也,可同食之。”清禅师道:“自先师亡后,不得此食久矣。”从悦禅师便问:“先师为谁?”清禅师道:“慈明也。某忝执侍十三年耳。&rdqu 三摩地

2018-07-20

不久被狂道士诬为张怀之同党,于南昌下狱百余日。经过几番磨难,此时慧洪禅师已万念俱灰,居寂音堂隐修,自号寂音尊者。时年五十三岁。曾有题壁诗云:“霜须瘴面老垂垂,瘦搭诗肩古佛衣。灭绝尚嫌身是黑,此生永与世相违。残经倦读闲凭几,幽鸟独闻常掩扉。寝处法华安乐行,荡除五十二年非。”慧洪禅师晚年主要从事文字著述,以发挥过去贤圣之妙旨。当时正值金兵南 三摩地

2018-07-20

达本源,不能到也。”[“猫有歃血之功,虎有起尸之德”这句话,在宗门中经常被引用。意指,有大手眼作家,既能令学死,又能令学活,所谓“生杀自如”是也,其德能犹如猛虎。“起尸”,就是令死者活。而那些只能死、不能活的人,好比一只猫,虽有虎之相似外形,却不是真正的虎。]宗显禅师于是便留在五祖和尚身边,侍奉了很长时间。五祖 三摩地

2018-07-20

不是为人难共聚,大都缁要分明。”以上所选的这些法语,都颇值得人细细回味。守端禅师圆寂于北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春秋四十八岁。 (原标题:245白云守端禅师悟道因缘) 三摩地

2018-07-20

北宋宣和改元(1119),徽宗皇帝听信道士林灵排佛之建议,下诏改僧号为德士,并令僧尼一律加戴冠巾。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变故,心道禅师抱着随缘应化的乐观态度。曾上堂示众云:“祖意西来事,今朝特地新。昔为比丘相,今作老君形。鹤氅披银褐,头包蕉叶巾。林泉无事客,两度受君恩。所以道,欲识佛性义,当观时节因缘。且道即今是甚么时节?毗卢遮那,顶戴宝冠,为显真 三摩地

2018-07-20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