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使人人各秉诚心,各尽孝悌,各行慈善,矜孤恤寡,救难怜贫,戒杀放生,吃素念佛。则人以善感,天以福应。自然雨顺风调,民康物阜。决不至常降水旱瘟蝗,风吹地震等灾。而时和年丰,人乐其业。加以慈和仁让,相习成风,纵有一二愚顽,亦当化为良善。如矜梁上之君子,一方永绝窃贼。赒匿室之偷儿,此后遂成善士。古人仁慈为政,真诚爱民,尚能感化异类。如虎不入境,鱼徙他方等瑞 | 三摩地 2018-07-20 |
![]() |
然彼病人,心力孱弱,勿道平素绝不念佛之人,不易相继长念,即向来以念佛为事者,至此亦全仗他人相助,方能得力。以故家中眷属,同应发孝顺慈悲之心,为其助念佛号。若病尚未至将终,当分班念,应分三班,每班限定几人。头班出声念,二三班默持,念一点钟,二班接念,头班、三班默持。若有小事,当于默持时办,值班时断断不可走去。二班念毕,三班接念,终而复始。念一点钟,歇 | 三摩地 2018-07-20 |
![]() |
素襟龙奋迅(暗转振起),高步鹄腾骧(此联说自利)。载顾同群雁,毋为独跳獐(下六联说利他)。圣胎吾已就,法侣尔相望。宝地同潇洒,金台共颉颃。翘勤山岌嶪,积德海汪洋。旷劫功弥著,纤毫过即禳。三心期远到,十念整遥装。必欲超魔界,从今奉觉皇(二利总结)(应起句“欲”字)。(原标题:西斋净土诗怀净土百韵诗) | 三摩地 2018-07-20 |
![]() |
由于人死后的中阴身,他是食香,所以要烧好一点的香,跟他开示沟通;也可以供一些亡者生前爱吃的这一些素食啦、点心啦等等,这是可以的。第四点,中阴身如果越早往生,他的福报会比较好,往生的地方也会比较好。在中阴身的时候,每经过一个七天,前一个中阴身就会散坏,然后下一个中阴身会出现;这样的情形最多有七次,也就是四十九天。所以,家人们可以在第一个七、第二个七&h | admin 2018-07-20 |
![]() |
何况大部分的亡者,实际上他的眷属都跟他非常地要好,都很难过;但只是难过并没有办法令亡者来利益,所以应当来遵照《地藏菩萨本愿经》所说的,这四十九天之内尽量能够茹素,尽量能够来供养、布施,尽量来读《地藏菩萨本愿经》,来念佛菩萨的圣号;用这样的功德以及善因缘来回向,然后让亡者能够得到七分之一的利益,这样亡者就可以离开这样的恶道。所以这个法既然几乎是人间作 | 三摩地 2018-07-20 |
![]() |
问:于中阴阶段之亡者助念时所开示之佛法内容深度是否需要考虑?而其考虑之因素是否先需知悉该人生前:1.是否相信有佛?2.是否具正信因果知见及种性?3.是否曾熏习第一义如来藏知见?或再决定开示内容之深浅。答:为亡者开示,应先了解亡者曾造之善恶业,主要目的在于确认何时是助念或开示的适当时候。如果是造恶之人,断气后是从头部先舍报,马上助念或开示都于事无补(若要助 | 三摩地 2018-07-20 |
![]() |
问:若人舍报后入中阴身所生的胜义根及意识较简单,非如生前大脑胜义根之复杂而能思维深细法义及记忆,故请问几点有关中阴阶段问题:(一)于中阴阶段之亡者助念时所开示之佛法内容深度是否需要考量?而其考量之因素是否先需知悉该人生前:1.是否相信有佛?2.是否具正信因果知见及种性?3.是否曾熏习第一义如来藏知见?或再决定开示内容之深浅。(二)若亡者死于非命,被谋害等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为什么要这样?因为下一世的重新受生,会有三个因素影响受生处所:随业、随重以及随念。随业是看他所修的业是善业、恶业或是净业?业还有轻重之分:善业、净业、恶业都有时,要看哪一种业是最大的,由最大的业先报。为什么最大的会先报?因为即将舍报的人,他会想到:我这一生干的最大的恶事是什么!我干的最大的好事是什么?然后舍报前那一刹那就像幻灯片一样拉过去,由上往下 | 三摩地 2018-07-20 |
![]() |
际清素服儒风。兼修净行。常欲荟萃旧闻。用资警策。而日力仓卒。因循至今。会兄子希涑。初发信心。愿成此录。以坚向往。因为标指体要。载稽经论。次著述。续以耳目所及。斟酌损益。勒成一编。名之曰净土圣贤录。庶几见闻随喜。得预法流。一念归诚。同登彼岸。岂不善哉。诗有之。缗蛮黄鸟。止于邱隅。夫净土。亦圣贤之邱隅也。随其心净。则佛土净。得所止矣。而下学之功。莫先于 | 三摩地 2018-07-20 |
![]() |
素善画佛。每画。先于净室念佛。注想久之。乃下笔。一日画丈六像。忽见佛光。良久乃灭。众皆瞻礼。世因呼为喻弥陀。或问净何不参禅。答曰。平生只解念弥陀不解参禅可奈何。但得五湖风月在。太平不用起干戈。绍兴七年冬。端坐想佛。经七日。忽起然香供佛。归坐跏趺而化。顶上经七日犹暖。异香不散(佛祖统纪西湖高僧事略)。如湛。姓焦。永嘉人。母梦见宝塔而湛生。幼试法华得度。 | 三摩地 2018-07-20 |
![]() |
见一切缁素。不作寒温语。诲人必猛厉恳切。单己独行。不蓄长物。夏弃冬衣。冬尽舍夏。尝在水草庵。谓刘道澄曰。一心念佛。专求上品上生。便是向上第一义。子等他日方信此言。顺治五年秋。过淮安清江浦。众共留之。未几以一衲赠万德庵主人。且嘱之曰。吾不久将去。特一事相托。主人曰。和尚方来。何遽言去。曰。西方去耳。可以遗身付江流中。普与鱼虫结净土缘。主人辞不敢。会曰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字太素。姓汤。杭州人。归同邑沉生。即莲池宏公是也。宏公出家时。锦年仅十九。或劝锦阻之。锦曰。熟闻渠称生死事大。阻之。是误渠也。不可。至年四十七。亦出家受具。制行谨严。虔修净业。万历四十二年。得疾。垂绝时。忽语侍者云。经称十念往生。亟扶我起。起则正坐念佛而逝。年六十七(孝义庵录)。广觉。姓龚。苏州崇明人。年十二。即断肉。受持经咒。朝夕礼佛唯谨。自誓不字 | 三摩地 2018-07-20 |
![]() |
素皈信佛法。晚向道益力。专念阿弥陀佛。晨夕行坐。未尝少懈。发愿云。愿我常精进。勤修一切善。愿我了心宗。广度诸含识。居京师。与净严法师集十万人为净土会。一时士大夫多从而化焉。年九十二卒(东都事略佛祖统纪佛法金汤)。杨杰。字次公。无为人。自号无为子。元丰中。官太常。初好禅宗。从天衣禅师游。参庞公机语。及奉祠太山。睹日出如盘涌。忽大悟。熙宁末。以母忧归。闲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宏素明佛理。与吴氏合志清修。有二侍女亦绝荤血。其一颇好禅。俄而得疾。谈笑坐逝。如委蜕然。其一奉戒刻苦。或终日不食。但日饮吴氏所咒观音净水一盏而已。一日忽见金莲华现前。其上双趺隐然。数日见膝。又数日见身。又数日。头面悉见。相好具足。其中阿弥陀佛。左右则观音势至也。已而宫殿树林。皎若指掌。清净男子。经行其际。如是三年。瞬息不隔。或问曾闻佛说法否。曰。我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末学自七十一年十二月廿日--儿子的生日,决心开始学佛;原因是感于平素造业大多,宜多修行,以作为儿子之表率。此后,参加寺院及共修会之念佛共修,每周三、四次。平常亦尽量利用空档念佛,如骑车、走路、搭车或上班之空闲,或出声念或默念,另听闻净土五经有关之录音带及研读净土五经之批注,并学法器、打地钟等,如此过了七、八年,但对如何是“一心不乱” | 三摩地 2018-07-20 |
![]() |
李素贞-------念佛心得报告以感恩的心向大善知识萧导师及教导我的亲教师顶礼三叩拜。亦以见道所有之功德回向给诸位老师:愿诸老师法身慧命常自在,能带领更多众生开佛知见,宏扬无相念佛,藉以明心见性,得以解脱。南无阿弥陀佛末学十五岁时,经同事接引入一贯道拜佛,熏习仙佛圣讯及因果循报。二十一岁不顾母亲顾虑反对,由少食肉改为全不食众生肉。(现在母亲已经八十岁了, | 三摩地 2018-07-20 |
![]() |
祖母21岁就茹素(是另一个中国佛教会理事长释心田法师的契母),往生火化有舍利子。母亲28岁就持长斋,过午不食。父亲60岁从警政上退休以后,也致力弘法事业,曾经做过台南县佛教会的理事;印象中,家中常有出家众出入,父亲常替他们排解困难和纠纷;目前在○○镇○○寺教人研读经典,有学生一百多人。我自幼熏陶,13岁开始做早课、诵心经,14岁开始背诵大悲咒,至今三十几年, | 三摩地 2018-07-20 |
![]() |
一九五○到六○年间,北部兴起一股一贯道的狂热,提倡素食,推行三纲五常及人天善法,配合民间信仰原有之扶鸾作乩事相,间杂以讲述《六祖坛经》及对弥勒佛、明明上帝、五教圣人之崇拜。以死后身体柔软、余温犹存为上堂之象征,并以“行功了愿”为推展及集资之手段。一般中层民众趋之若鹜,街坊邻里亲戚朋友争相走报邀集共入,一时之间蔚为风气。家父带领一家大小接受 | 三摩地 2018-07-20 |
![]() |
八十年五月生父往生,哭不出来,但为他开始吃素。八十一年开始,许师兄与大家介绍“无相念佛”并拿到一份农禅寺七十八年“果洁献曝”之文章,当时对“无相”难契入,周五法师亦不认同;心想若有因缘,当面向“上果下洁法师”请益该多好,便去农禅寺找此师,然却没有这位师父,真奇!生性不喜多方打听,就此放下,按照文章所说拜佛、念 | 三摩地 2018-07-20 |
![]() |
”父亲于是决定留在家里自己照顾;母亲则要全家人吃素,求观世音菩萨加持祖母早日病愈。照顾一年多,老人家终于可以起身活动,这时开始相信佛菩萨的慈悲加持。后来,因姑妈学佛早,便跟著她到承天寺朝山;也到天母参加三时系念,中跟著大众唱念佛号,一时善根发露,痛哭流涕。自此回家后,每天晚上空档就放佛号录音带,很精进修学持名念佛。考上高级中学后,得知我的师父 | 三摩地 2018-07-20 |